http://..org/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場夢,那麽死就是覺醒。先我的雙親而辭世,未能盡孝我很慚愧。心中淒痛,這是我難以瞑目的事。“宣宗默默體會了一番,終於咬了咬牙呢喃了聲:“愛妃,你放心朕定會給你一個公道。”


    這一夜宣宗難得安寧了下來,往日喧鬧的皇宮在這個夜晚變得安靜無比,隻是據守夜的太監說,宣宗這一夜並沒有睡覺,手裏一直拿著郭妃留下的血書,嘴裏不斷的叨念什麽,隱隱的聽到公道二字。


    對此,宮裏的太監自不敢多言,人人都小心坐著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但第二日宣宗仍沒有動靜,起先宮中的那些太監以為皇上一夜沒睡累了,休息去了,所以誰也沒在意,直到到了下午裏麵仍沒有半分的動靜,這下才慌了起來,幾個膽大的讓人把劉林尋了過來,慫恿著他進了暖閣去看看,這一看差點沒把他們嚇死,宣宗仍瞪著一雙眼睛,低著頭在思索什麽,時而皺著眉頭,時而念叨什麽,那一臉蒼白的有些嚇人。這些太監嚇得大氣都不敢出一下,唯獨劉林輕輕歎了聲。


    他追隨宣宗多年與這位皇上的心思還是了解一些,知道宣宗此時思索的是一件大事,旁人驚動不得,當即讓太監都去了,可宣宗這樣子太過嚇人,萬一有個三長兩短自己也不好交代,最後決定留下自己與一個懂得筆墨的太監暖閣外等候。


    這一番安排,眾太監都同意,該去的都去了,暖閣重新恢複了平靜,仿佛剛才的說話之聲根本不存在似的。


    劉林往裏麵看了看宣宗似並沒有驚動,仍低著頭思索著,緊皺的眉頭顯示這件事難以決策。


    這樣的氣氛也不知過了多久,就在劉林猶豫著要不要進去問候一聲,忽聽得裏麵喊道:“外麵站著的可是劉林。”


    劉林心頭一喜,忙道:“迴皇上的話,正是奴婢。”


    宣宗嗯了聲道:“你們進來,朕有話要問你。”


    劉林忙應了聲,與身後的那個太監急急忙忙走了進去。


    與外麵相比,暖閣裏顯得昏暗了幾分,兩人在數丈之外便站住了身子,低頭行了跪拜之禮,便不再上前,因此宣宗的容貌反而不如外麵看得真切。


    隻聽得宣宗問道:“劉林朕問你,漢武帝為何要誅殺漢昭帝劉弗陵的生母?”


    劉林啊了聲,想了想道:“這個,這個奴婢不知?”


    宣宗似也沒指望劉林能作答的樣子,問完了這話兒後,又自言自語的道:“史書說這漢昭帝的生母趙氏天生雙手握成拳狀,雖年已十多歲,但依然不能伸開。當年漢武帝喚此女過來,見其雙手果真是緊握拳狀,漢武帝伸出雙手將這女子手輕輕一掰,少女的手便被分開,在手掌心裏還緊緊地握著一隻小玉鉤。隨後,漢武帝命人將此女扶入隨行的軺車,將其帶迴皇宮,由此而得到漢武帝的寵愛,號稱拳夫人。不久,晉升為婕妤,居住在甘泉宮中,她的宮殿被命名為鉤弋宮,所以也稱鉤弋夫人。太始三年,趙氏為漢武帝生下一子,取名為劉弗陵,號稱鉤弋子,這孩子便是日後的昭帝了。”


    宣宗聲音不大,但暖閣裏就三人,所以劉林聽得清清楚楚,心頭頗有些不理解,皇帝好端端的為何說了這事兒,有心琢磨一番,卻不想宣宗根本沒給他琢磨的機會,那低沉而無力的聲音再一次響起:“後來,漢武帝老了,到了立太子的時候,他命內廷畫工描繪一張周公抱著周成王接受諸侯朝拜的圖畫,並賜給奉車都尉霍光,於是左右群臣都知道漢武帝想立小兒子劉弗陵為太子。數日之後,漢武帝斥責趙氏,趙氏摘下發簪、耳環,叩頭請罪。漢武帝命人將趙氏拉走,送到宮廷的監獄中,趙氏迴頭看著漢武帝,漢武帝說:“快走,你活不成了!”不久趙氏死於雲陽宮。這事兒一直被後世百姓誤解,說漢武帝天生薄情,立下了人家兒子做太子卻殺了人家的母親,不是一個好皇帝,劉公公你說說看這事兒漢武帝做得對,還是做得不對呢?”


    劉林心頭苦笑,到了這會兒他算是明白了,皇上這一日一夜既沒睡覺,也沒吃喝,目的就是思索身後事了,可琢磨了大半天,竟想到了漢武帝殺妻這事兒上來,可見在皇後娘娘借刀殺人這件事上,宣宗是動了真怒了,才生了這個心思,可這件事說到底是皇家的事,自己一個太監哪有膽子參與,就算自己順著皇帝的話說這事兒漢武帝做得對,讓皇上殺了自己的老婆,天下人還不罵死自己,再說了皇上終究有死去的一天,他日登基的是誰,還不是太子,我若慫恿皇帝殺了他的母親,他還能放過自己,所以在這件事上,他除非不想活了才會順著皇帝的意思說下去。


    好在宮中生活也給了他意想不到的應變能力,凡事不好做決定最有利的法子就是裝傻,況且他本身就不識字,不,不認識什麽鉤弋夫人,所以也說不出好壞來。當即倒頭道:“迴皇上的話,奴婢不曾,不知這鉤弋夫人的事跡,所以不知該如何說。”


    宣宗嗯了聲,倒也沒繼續追問,如劉林猜測得一樣,自從昨日看到鏡子中的自己,那張蒼白而陌生的臉他便知自己的命不久矣,自己的身子骨是好是壞自己最清楚,細細思索這幾日的表現,他便知道自己的生命走到了盡頭了,他這一生倒也沒什麽不滿足的,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與父親的喜愛與賞識,永樂九年就被立為皇太孫,僅僅十三年後就登基為帝,在位十年文有“四楊”楊士奇、楊榮、楊溥、楊崢蹇義、夏原吉武有英國公張輔,地方上又有像於謙、周忱這樣的巡撫,一時人才濟濟,這使得他柄國十年,大明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延續了祖上的輝煌,而他除了多一個蛐蛐天子不雅的外號外,世人對他的評價極高,甚至很多的時候超過了他的祖父,父親,他不是一個有極大野心的人,但自問是一個愛惜名聲的人,太相信單憑自己勵精圖治的十年,後世明君的稱號絕不會少了他,身為一個皇帝,能以十年走到這一步還有什麽不滿足的呢,他很感謝祖父與父王給他留下了一個又一個能用的人才,才大明在他的手中蒸蒸日上,成為當世最富庶的國家,如今三十八歲的他也走到了祖父、父王臨走時的局麵,他不得不開始思考他的身後之事,而唯一讓他放心不下的就是東宮尚幼,宰輔彪悍,難免主少國疑,曆史大的變故莫不是出現在這個時候,這個時候的皇帝不是被臣子欺負,便是被後宮欺負了。


    對於臣子,他並不擔心,大明不是漢朝沒有宰相,也沒有大將軍,權勢根本達不到那種地步,況且這十年他有意識的對文官進行的打壓,利用識字將身邊的這些太監給提撥了起來,司禮監儼然是第二個內閣了,就在前幾日他有意識的將批紅權勢給了司禮監,這倒不是他一時糊塗之舉,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司禮監有了批紅的權勢,那麽也就意味著司禮監能參與了政務,這樣一來,洪武爺,永樂爺時留下的皇上與群臣較勁的關係從二變三,太監因為自己的關係也參與了這場爭鬥之中,三股勢力,皇帝高踞於頂端,內閣和司禮監位於底邊的兩端,孰長孰短,孰強孰弱,完全視皇帝與其關係的密切和信任程度而定。內閣主要通過票擬加強皇權的統治效能,而司禮監則主要通過代皇帝批紅來監督和製約內閣的權力,這樣一來,皇帝利用宦官勢力牽製內閣,代表皇權監督和控製內閣、六部各大衙門的施政活動,以確保皇權的利益不受損害和侵犯,並防止任何違背皇帝意圖的行為出現,可謂是一舉兩得了,所以本朝最不擔心的就是臣子生有異心,因為他們根本沒這個能力。


    相比文官他更擔心的是來自後宮的壓力,本來因太祖爺定下的規矩,後宮根本沒這個機會參與政務,但規矩並非一成不變的,他柄國的十年裏,出於對母親的尊重,在登基初年,他倒也讓自己的母親參與了一些政務,明麵上太後他老人家不算幹預政務,但明眼人都知道,宣德十年他能夠在迅速的勵精圖治、革除弊政、穩定局勢,使“天下益歸心”,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創造了太平盛世,除了外麵的臣子盡心盡力辦事之外,太後出力不少,有了這個開端,後麵的妃子難免會有這個心思。


    他最擔心的就是被自己一手扶上皇後寶座的孫氏,與胡氏與世無爭的性子大有不同,孫氏誌懷安忍,性挾猜疑,骨子裏有一股掌權的**,雖然他從來都沒說,甚至裝作對此毫無警覺,但很清楚,孫氏早已不是當年那個與自己兩小無猜的孫氏了,而是一個有野心,又**的女人。


    權利的**能讓男人雄心萬丈,也能讓女人變得可怕而殘忍,所以他不得不擔心這一點,孫氏既是太子的母親,又貴為皇後,一旦太子登基,不加製衡的話,恐怕既非大明之福,也不是太子的福分,自己一手打造的太平盛世會不會毀在了這個女人的手裏,她今日能當著自己的麵,借用曹吉祥這個奴婢殺了一個毫無過錯的女人,他日一旦自己身死,而太子又年幼,難保她不會做出更大膽,更殘忍的事情來,所以他必須得慎重考慮,起初他想的法子是製衡,天下任何的權勢,隻要有人製衡,就不能可怕了,而在宮中能夠製衡孫氏的無疑是自己的母親,論手段,論權勢,論見識他並不擔心自己的母親製衡不了孫氏,但問題是母親的年紀,算上今年差不多六十了,身子骨已大不如從前了,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女中堯舜了,能否製衡皇後很難說了,因此在一番思索後,他才想到了漢武帝殺昭帝母親的法子。


    這個法子可謂一勞永逸了,隻是對太子殘忍了些,可身為帝王那個不是生活在殘忍孤獨之中,若是他連這一點都不明白,那這個皇帝不做也罷。


    這麽一番思索,他的心思才算定了下來,眼看著劉林還跪在地上,便朗聲道:“朕剛才所說的話兒,你可都聽清楚了。”


    劉林道:“聽清楚了。”


    “那好,你去一趟司禮監,讓王振把這事兒擬成聖旨給皇後娘娘送去,就說這是朕的旨意,絕不容更改。”宣宗淡淡的道,語氣裏透著疲憊。


    劉林暗暗吃了一驚,皇上這這是要殺皇後啊,他雖能感覺到皇上對皇後的憎恨,可沒想到憎恨到殺人的地步一時竟愣在了哪兒。


    宣宗見劉林跪在哪兒一動不動不免有些動怒,喝道:“你,你,你還楞在這兒做什麽,還不快去傳旨。”


    嚇了一大跳的劉林這才迴過神來,應了聲“是”急急忙忙從地上爬起來,趕往司禮監去了。


    當日,宣宗要殺皇後的消息就在京城衙門傳開了,先是從司禮監傳了出來,跟著是內閣,六部衙門,一時之間整個京城無論大小官兒都少不了議論一番,這事兒雖看著是皇家自己的事情,但一來事兒太過匪夷所思,二來尚未聽得動靜,所以往日聞風而動的文官集團,頭一次表現得十分沉默,誰都知道皇上與孫皇後的關係,當年的皇帝可是為了孫皇後不顧群臣反對執意廢除了毫無過錯的胡皇後,誰知道這次的事情幾分真實性,言官可聞風而動,但也不能毫無根據的亂來,所以這件事在目前為止,還沒有看見太大的動靜,隻限於各大衙門官員私底下議論而已。


    《鳳舞文學網m.》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