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洪武二十年九月,帖木兒首遣迴迴滿剌哈非思等來朝,貢馬十五,駝二。詔宴其使,賜白金十有八錠。自是頻歲貢馬駝。二十五年兼貢絨六匹,青梭幅九匹,紅綠撒哈剌各二匹及镔鐵刀劍、甲胄諸物。”因帖木兒的態度不錯,語氣對洪武帝十分推崇,使得朱元璋對這個蒙古的外人很有好感,親自派人送去了慰問品。


    麵對大明的示好,帖木兒也顯得十分高興,又給朱元璋寫了一封外交信函:“洪武二十七年八月,帖木兒貢馬二百。其表曰:恭惟大明大皇帝受天明命,統一四海,仁德洪布,恩養庶類,萬國欣仰。鹹知上天欲平治天下,特命皇帝出膺運數,為億兆之主。光明廣大,昭若天鏡,無有遠近,鹹照臨之。臣帖木兒僻在萬裏之外,恭聞聖德寬大,超越萬古。自古所無之福,皇帝皆有之。所未服之國,皇帝皆服之。遠方絕域,昏昧之地,皆清明之。老者無不安樂,少者無不長遂,善者無不蒙福,惡者無不知懼。今又特蒙施恩遠國,凡商賈之來中國者,使觀覽都邑、城池,富貴雄壯,如出昏暗之中,忽睹天日,何幸如之!又承敕書恩撫勞問,使站驛相通,道路無壅,遠國之人鹹得其濟。欽仰聖心,如照世之杯,使臣心中豁然光明。臣國中部落,聞茲德音,歡舞感戴。臣無以報恩,惟仰天祝頌聖壽福祿,如天地永永無極。”


    可憐的是朱元璋根本不了解帖木兒帝國的真實情況,被這封近乎無恥的阿佞頌揚文章深深打動,“帝得表,嘉其有文。明年命給事中傅安等齎璽書、幣帛報之。其貢馬,一歲再至,以千計,並賜賓鈔償之。”實際上,帖木兒帝國與明帝國的版圖和國力相差無幾,朱元璋也沒有經營中亞的計劃,帖木兒主動稱臣納貢,年年派使者來華,目的一是刺探明帝國的情報,二是做生意:“蓋番人善賈,貪中華互市,既入境,則一切飲食、道途之資,皆取之有司。雖定五年一貢,迄不肯遵,天朝亦莫能難也。”幾次的肉麻書信,讓帖木兒覺得火候差不多了,加上經過他幾年的努力,其帖木兒帝國的版圖,差不多比肩大明了,龐大的帝國,讓帖木兒內心開始膨脹了,開始著手進攻大明了,但就在此時,傳來他的孫子皮爾&p;p;8226穆罕默德在印度河戰敗的消息,於是“印度聖戰”提前上演繼而又連續爆發了與奧斯曼土耳其和埃及的軍事衝突,“中國聖戰”的議事日程因而一拖再拖。


    在伊朗,帖木兒聽說了朱元璋死亡,朱允炆繼位的消息。一年後,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朱允炆派耿炳文、李景隆等將軍去討伐。在帖木兒看來,朱棣僅占有北京一隅以對抗全中國,本來不應該有什麽勝利的希望,但戰爭卻久拖不決,充分暴露出朱允炆及其將軍們在軍事上的軟弱無能,當然這與朱元璋晚年大肆屠殺功臣宿將有關。在致巴耶西德的信中,帖木兒表示了他恢複成吉思汗帝國全部疆土的野心。幾乎與安卡拉會戰同日,朱棣的叛軍攻破明首都南京,朱允炆失蹤。消息傳到小亞細亞,帖木兒立即決定放過手下敗將土耳其和埃及,迴師中亞,去準備他的中國遠征。隻有征服蒙古和中國,他才能名正言順地成為全蒙古的大汗。


    中國的情況和此前的伊朗、埃及較為類似,帖木兒對應付這類局麵很有心得。朱棣對政敵的殘酷迫害已令他在全中國的精英群體中喪盡人心,中國西部大量的穆斯林和蒙古人都是帖木兒潛在的盟友,傳說中失蹤的朱允炆更可以成為一張“存亡續絕”的王牌關鍵是要做好備戰工作。


    經過了十幾年的準備,帖木兒對新疆和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地形、兵力部署已經了如指掌,並且有了一張極其詳盡的軍用地圖,按照他自己挑選的線路,他的騎兵從於闐到北京需要走一百六十一天。在突厥斯坦和甘肅、陝西行軍,最大的挑戰是水源匱乏。軍用地圖上麵標有所有重要的水源,但它們依然難以供應他的大軍。因此帖木兒決定:自己先率二十萬精兵東征,並留一部分士兵沿路屯田,此後從中亞逐年調援兵。兵力不是問題,他的印度之戰動用了八十萬軍隊,俄羅斯之戰三十萬,土耳其之戰超過五十萬。何況“元時迴迴遍天下”,新疆、甘肅、陝西、寧夏、內蒙、四川等地的穆斯林和蒙古人也都是潛在的兵源。


    為了防止遠征計劃的機密泄漏,永樂二年冬天,所有外國人都被勒令離開撒馬爾罕,其中也包括克拉維約大使。雖然如此,但通過分析帖木兒此前的一些言行,我們還是可以猜測出他的大致進軍計劃:若初期的外交、間諜和軍事行動都不順利,就實行緩策,奪取蒙古斯坦,等待援軍,再圖攻明中策,占領蒙古斯坦,直入河西走廊,奪取關中地區,先鞏固陝甘寧,再等援軍,徐圖中原急策,若北元和蒙古斯坦積極配合,明軍又不堪一擊,就沿黃河長驅東進,截斷大運河,與北元圍攻北京城。黃河流域已定,再圖江淮,因為那裏河流縱橫,不適合他的重騎兵運動。要找個明朝的年輕人,最好是皇族,宣傳他是出逃的朱允炆,立他為中國皇帝,以與朱棣對抗。此外,還要積極策反明軍中的蒙古族、迴族、人這三種人,這些人性子急躁,最認死理,朱棣奪了侄兒的江山,最不能為他們接受,況且大明延續了宋朝重視人的惡習,這些人是把好手,保衛國家未必比得過武將。對於這個帖木兒有足夠的自信,在他看來,大明雖然努力學習唐朝製度,但依然繼承了很多宋朝弊政,軍隊內重外輕就是一大問題。朱元璋時,“京軍三大營,一曰五軍,一曰三千,一曰神機洪武四年,士卒之數,二十萬七千八百有奇。成祖增京衛為七十二。又分步騎軍為中軍,左、右掖,左、右哨,亦謂之五軍。”吏部侍郎王邦瑞攝兵部,因言:“國初,京營勁旅不減七八十萬,元戎宿將常不乏人。自三大營變為十二團營,又變為兩官廳,雖浸不如初,然額軍尚三十八萬有奇。”可見明朝開國時,京軍三大營總兵力有七八十萬,洪武四年裁減至二十萬七千八百有奇,永樂初年又擴編到三十八萬有奇。洪武二十六年,把全國劃分為十七個“都指揮使司”:北平、陝西、山西、浙江、江西、山東、四川、福建、湖廣、廣東、廣西、遼東、河南、雲南、貴州、大寧、萬全都司,以及後改設的北平行都司、陝西行都司、福建行都司、山西行都司、中都留守司等。一旦他的大軍攻入大明,能夠有效的抵抗的隻有隻有陝西都司和陝西行都司,滿打滿算也不過十五萬人而已,而他親自率領二十萬大軍,足夠應付這場大戰。


    當然了,他從不輕視敵人,為了贏得這場勝利,帖木兒親自率軍離開撒馬爾罕,踏上了“中國聖戰”之旅,無奈天不遂人願,正向哈密進軍的哈裏&p;p;8226蘇丹突然得到消息:“帖木爾大汗死了!”這個消息無疑讓數十萬將士驚訝,那些謀奪帝國汗位的子孫立即展開了爭鬥,就這樣帖木兒企圖滅亡大明的計劃,隨著他的死亡一道煙消雲散,可以說這是老天爺挽救了一次大明,因從當時的情況看,大明情況並不好,靖難一戰剛剛結束不久,身為皇帝的朱棣皇位來路不正,國內局麵並不穩定,很難說能否應付這場大戰,再者,朱棣起兵之日,良臣猛將尚多,但此時張玉、王真、陳亨、張武、譚淵等大將均已死,邱福、劉才、陳珪、鄭亨、孟善、火真諸將皆為一勇之夫,“或從起籓封,或率先歸附,皆偏裨列校,非有勇略智計稱大將材也。”邱福本來被寄予厚望,但他後來指揮失誤,在蒙古全軍覆沒,朱棣震怒,從此以為“諸將無足任者,決計親征。”能獨當一麵者,惟朱能一人以謀略著稱者,也獨姚廣孝一人。降將中,平安、何福、顧成雖號稱宿將,但都難堪重任,盛庸、耿炳文則早已自殺,李景隆被軟禁在家。可局麵如此,朱棣仍沒有停止他的殺戮,永樂二年十月“籍長興侯耿炳文家,耿炳文自殺。”當年十一月,“下李景隆於獄”。耿炳文、李景隆的人品和才能自不足道,但畢竟為降將之首,二人無端得罪,朱允炆舊臣難免人人自危。此前,屬國安南發生戰亂,“八月丁酉,故安南國王陳日煃弟天平來奔。”


    最快更新無錯請訪問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