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所以在徐家退出三萬畝良田後,知府,縣令都很知趣的放過了徐家,而徐家也避免不要的麻煩,樂得清淨,所以南京的大戶富戶也在退田,可力度就要小了許多,這其中還是徐家從中起到了調和的巨大作用。


    此時聽寧王提起這事兒,麵露自嘲的一笑,道:“有了蘇州的這個榜樣,南京的那些官兒不做才怪呢?”


    寧王歎了聲道:“這才是此人的可怕了,偌大的江南,本如這鄱陽湖的湖水一般,不起任何的波瀾,此人不過在蘇州劈了一劍,便引起了滔天巨浪,湖麵再難以恢複平靜了,非但你的南京,就是本王的南昌,也被迫退出了不少良田,實乃可恨至極?“


    比起徐顯宗的困境,寧王可就要難過得多了,不說這位王爺多才多藝,就是其名望地位足以引的朝廷容不得半分馬虎,住在深宮大院的哪位,但凡有任何的機會,絕不會放過任何打壓的機會,被楊崢帶起來的風浪,無疑是最好的機會,所以江西的浪潮,比起南京就要大了多,短短半年的功夫寧王府少說也退出了四萬良田,許多昔日永樂賞賜的良田,也一並退了出去,至此那幫挨千刀的官員才就此放過了他?”堂堂十七王經子、九流、星曆、醫卜、黃老諸術皆具,一身的武功足以縱橫天下,何時受到這種閑氣,雖說事情已過去差不多半年多了,可說起來寧王仍是一臉的怒氣,看得出這位王爺內心深處氣得可不輕。


    寧王重重哼了聲,並沒有停下的意思,道:“如果說以況鍾這把倚天劍迫使富戶大戶退了良田,斷我等土地兼並,那麽建議皇帝征收商業稅,可就是對你我幹淨殺絕了?”


    徐顯宗看了一眼寧王,遲疑的道:“王爺此話言重了吧?”


    寧王哈哈一笑道:“言重,一點都不言重,你我雖貴為皇親國戚,可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得吃喝拉撒睡,一大家子人怎麽辦,靠田租固然可以過好日子,可比起商業這點又算得了什麽,你們徐家商家遍布南京,蘇州、就連海上都有涉獵,此人先開海禁,讓海上貿易不再成為你我這等皇親國戚的特權,再以商業稅打擊,剛中有柔,柔中有剛,三十取一的稅收是不高,可所收的品種比起洪武、永樂時多了不止一倍,還有茶稅行茶引製。朝廷令商人到產地買茶,商人要繳清“錢引”才能運茶販賣,沒有茶引的,視為私茶,官家要“告捕”的。朝廷規定:每引茶100斤,納引錢200文,這數目還低麽,還有市舶司商船出海,必須向它申請、具保才能通行。否則貨物將遭沒收,人員被懲處。外國商船到達中國港口後,必須立即向市舶機構報告,由它派員上船檢查。一般征收其貨物的十分之一作為入口稅,這不算,還規定某些貨物為禁榷物,全部由市舶機構收購,其他貨物也收買一部分,總稱為“博買”。抽解和博買來的貨物,一律送朝廷,這算什麽擺明了斷絕了我們的出路?”


    徐家這些年所依靠的固然是商業,更多的來自海上走私,如今雖說朝廷開了海禁,但市舶司的規矩也跟著改了不少,海上貿易反而不如先前那麽好做,各種海關稅足夠徐家頭疼了,所以一聽這話頓時麵上不好看,憤怒的道:“哼,姓楊的變亂成法,沽名要譽難道就沒人整治他麽?”


    寧王道:“此人很是聰明,蘇州所作所為看似是變亂成法,沽名要譽,實則做了不少好事,單說迫使富戶大戶退田,好的可不是百姓那麽簡單,這些富戶大戶仗著家中特權不少免去了不少賦稅,說句不好聽的話就是肥了自己,虧了朝廷,而土地重新迴到百姓的手中,耕種有其田,朝廷有其稅收,就我那四哥留下的亂攤子,朝廷的戶部根本就沒多少銀子,蘇州身為江南富裕之地,自古就是賦稅重地,這樣的一個賦稅重地,卻從永樂二十年至洪熙元年(欠糧三百九十二萬石;鬆江府,從永樂十三年至十九年不得不免征幾百萬石。宣德初年,蘇州府累計拖欠至七百九十萬石,這麽巨大的數字,朝廷大臣們雖不說,但其中貓膩豈能看不明白,隻不過蘇州府是大郡,公務繁劇,加上多年吏治敗壞嚴重,官員與各大豪門地主相互勾結得厲害,尋常的官兒難以壓製蘇州,才任由蘇州的土地兼並越來越嚴重,當今聖上登基銳意進取,新官上任三把火,未必隻針對官員說的,皇帝一樣適合,蘇州府的人口和稅糧超過當時的全國任何一個府,蘇州府治理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國家的安定,蘇州府稅糧的征收情況也會直接影響朝廷的財政收入,如此一來,蘇州在皇帝心目中的位置就不言而喻了,從宣德三年始,所派遣的官員多是況鍾、楊崢這等敢作敢當的官兒,他們年輕,有才幹,有拚勁,廉潔自律、來蘇州這塊汙濁之地最合適不過了,朝廷這兩年看似對蘇州不聞不問,仍由姓楊的胡作非為,可細細體會,這其中不是沒有朝廷支持的影子在裏麵,先說百姓有田的問題,戶部首先支持,另外內閣也不反對,言官禦史對這事兒的言語,皇帝愣是壓下來了,這些足以說明,朝廷從皇上到內閣,到戶部是密切看著這一切的,姓楊的能做到這一切,固然有他過人的才華,非凡的見識,出其不意的手段,但沒了朝廷從上至下的支持,不說那些大戶富戶的奏折,就是兩京的言官禦史的吐沫就足以把他淹沒了,可事情出乎是,言官禦史非但沒將此人給淹沒了,此人更是利用富戶退其田的威望,著手蘇州商業,愣是以圍魏救趙的計謀,平衡了蘇州的米價,挽救了這次危機,這一手可不光贏得了朝廷、百姓的信任,就是蘇州的富戶、大戶都對此舉十分滿意,這樣的人望誰又會傻到去觸眉頭呢,就說如今鬧得沸沸揚揚的商業稅,此人的心機更讓本王佩服不已,他先提出‘聚人曰財,理財曰義,又曰義者利之和,則義固未嚐不利也。義利之分,惟在公私之判。苟出乎義,則利皆義也,苟出乎利,則義亦利也。而徒以不言利為高,使人不可以為國,是亦以名為利者耳,而豈所謂義哉?”站在道德的製高點上要求壓要求各級官吏分清公利和私利,如果是為國家創造財富,則‘利即是義’,如果僅僅為了個人虛名而不為國家創造財富,即是不義。有這種思想做外衣,嘿嘿,縱有官兒反對,隻怕也不敢貿然站出來,弄不好就扣上了自私自利的帽子,大明做官做的是名聲,那個官兒想戴上這樣一頂大帽子?“說到這兒,寧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湯,吧唧吧唧了嘴巴,繼續道:“若說這點聰明,充其量也不過是小聰明而已,真正的大聰明人往往都是大智若愚之人,‘大智若愚’若愚,已人理悟之境;但要大徹大悟,當需‘守愚,守者即修行,亦即功夫。理上之悟,是一悟,已近‘愚’之境界;事上之悟,事事悟,時時醒,持守如一,乃一大智者。大智者,愚之極至也。大愚者,智之其反也。外智而內愚,實愚也;外愚而內智,大智也。外智者,工於計巧,慣於矯飾,常好張揚,事事計較,精明幹練,吃不得半點虧。內智者,外為糊塗之狀,上善斤斤計較,事事算大不算小,達觀,大度,不拘小節。智愚之別,實為內外之別,虛實之分。依本王的觀察,此人就是這種人,站在道德的製高點,固然可以高處不勝寒,但也隻是站在高處而已,並不能俯仰大地,在大明真正能君臨天下除了皇帝再無其他人?此人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在道德的外衣下,認為生財是聖賢有用之學。‘夫洪範八政,首諸食貨;禹談三事,終於厚生。’所以理財乃王政之要務也!將征收商業稅的難題丟給了皇帝?這一招算得上大妙。洪武爺固然重農抑商,可那畢竟是洪武的年代,祖宗的規矩已經延續了六十年,六十年後還用六十年前的治國法子,未必管用,這一點此人同樣看得明白,當今聖上年紀雖不大,卻極有主見,骨子裏既有洪熙的仁慈,又有永樂開拓進取的霸氣,兩者柔和下,造就了當今皇帝剛柔並進的性子,有剛的一麵在,豈會安於現狀,打破祖宗規矩開創屬於自己的王朝是早晚的事情,對安南一國兩製已是榜樣,開海禁、下西洋、到如今是征收商業稅了,規矩要打破,需要上下一心,姓楊與皇帝相互配合,一個給時機,一個給魄力,這件看似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到了他們手中卻是毫無懸念的成功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