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精彩無彈窗免費!楚漢相爭,由於劉邦的知人善任,平民韓信得以與高祖起漢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禽魏,取代,仆趙,脅燕,東擊齊而有之,南滅楚垓下,漢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韓信之功,其時高祖需要韓信來幫其打天下,所以縱有齊王事件,高祖卻沒有治他的罪,還下詔撫慰,讚大丈夫平定了諸侯,就做真王罷了,何必做個暫時代理的王呢?”於是派張良前去立韓信為齊王,征調他的部隊攻打楚軍,此時漢高祖心頭沒有殺機麽,不,有的,可此時他不能殺人,此時戰事吃緊,正是用人之際,在江山社稷、千古工業麵前,韓信有錯,但不算錯。此後韓信領兵出戰,與垓下一戰大破霸王,奠定漢高祖之天下,然此時韓信功高蓋主,才智高絕,觀其距蒯徹之說,迎高祖於陳,豈有反心哉!良由失職怏怏,遂陷悖逆。夫以盧綰裏閈舊恩,猶南麵王燕,信乃以列侯奉朝請,豈非高祖亦有負於信哉!臣以為高祖用詐謀禽信於陳,言負則有之;雖然,信亦有以取之也。始,漢與楚相距滎陽,信滅齊,不還報而自王;其後漢追楚至固陵,與信期共攻楚而信不至。當是之時,高祖固有取信之心矣,顧力不能耳。及天下已定,則信複何恃哉!夫乘時以徼利者,市井之誌也;酬功而報德者,士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誌利其身,而以君子之心望於人,不亦難哉!試問韓信有錯麽,沒錯,可天下已定,淮陰侯才學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為鞏固天下,避免天下再生戰亂,韓信的存在就是一個錯誤,漢高祖殺韓信看似是有錯,實則沒錯,就算有錯,為了江山鞏固也不算錯。


    朕今日為天下計收商業稅,朕錯了麽,不,錯沒錯,李匡、李時勉身為臣子,不明形勢,隻為一己私利欺君罔上,錯了麽,錯了,既是錯了,那就該為錯付出代價,昔有樂家父子逃離,淮陰侯走狗烹,今日朕雖不至於此,但有錯不罰,豈不是對不起朝廷法度!”說到這兒,宣宗眉頭猛的舒展開來,扭頭看了一眼金英道:“去告訴徐勉,錦衣衛是皇帝手中的利劍,利劍既出了劍鞘,豈有不傷人的道理,二人既被錦衣衛給抓了,就該讓他們拿出他們的態度來,否則這天下何人再懼錦衣衛?”


    “是!”金英躬身應了聲,便退了出去。


    宣宗看了看天色,眼裏閃過一絲怒色,自言自語的道:“你們可不要怪朕,要怪就怪你們太不知趣了?”


    經過幾日的商議,爭吵,甚至動用上了錦衣衛,征收商業稅這件事算是塵埃落定了,為了怕生出變故,在與文武百官商議的當日,宣宗便將這個好消息昭告天下,《大明士林報》則緊跟其後以頭版的位置,刊登了這則振奮人心的消息,不過幾日的功夫,上至京城的王侯公孫,達官貴人,下至凡夫俗子,三教九流都知朝廷要征收商業稅的這個消息了,對於這個消息,自是有歡喜的有憂愁的,百姓的讚揚,商人的辱罵,彼此交織,著實延續了幾日,好在這種爭論,並沒有帶來什麽壞的影響,商人在看了蓋著皇帝印章的聖旨,得知這事兒無可更改便也死了心,一門心思開始賺錢了,而百姓則在興奮了一陣後,也失去了興趣,該做什麽還是做什麽,於是這一件鬧騰了差不多幾個月的大事件,就在歲月裏重新恢複了平靜。


    但與另有一個地方,卻一頁卻還沒翻過去,這個地方就是鄱陽湖畔。


    鄱陽湖世人多以彭蠡澤、彭澤、官亭湖、揚瀾、擔石湖等等,不下十個。這倒不是因為它有許多淵源,而是由於它兼並了許多小湖,逐漸擴大,同時也並蓄了那些小湖的名字。它本初的乳名源自大禹治水時期,這片地區因地勢低窪,形成了數條分汊狀水係,所以取古漢語中表數量多的虛詞“九”,稱其為九江。《禹貢》中記載“九江孔殷,東為彭蠡。”彭者,大也;蠡者,瓠瓢也,即葫蘆。所以這篇葫蘆湖也有葫蘆瓢之稱。


    由於其葫蘆形狀,使得整個鄱陽湖,地勢險要,依山麵水,襟江帶湖,自古就有“天險”之名,為曆代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上古有大禹征討三苗之戰,到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這裏發生了大小戰爭百餘次。據史料記載,最早的戰爭有禹平三苗之戰;而最大、最有影響的戰爭,則當屬本朝洪武爺與梟雄陳友諒的一次大決戰。


    這場決戰雖說已過去了六十年,但在鄱陽湖一帶,似並不久遠,時而聽人大說特說,這個說這一戰原本應該是陳友諒取得勝利的,但選擇的地點不好,因鄱鄱陽湖不夠大,陳友諒的大船施展不開,反而是洪武爺的小船靈活多變,最終化不利為有利,戰勝了陳友諒的六十萬大軍。


    這種說話還算客觀,更多的則是說洪武爺什麽天命所歸,生來就是做皇帝的,陳友諒雖為梟雄,可梟雄碰上了真英雄就隻能完蛋了。


    比起這個,鄱陽湖畔也不是沒有尊重事實的文人書生,他們將當年的這場規模最大,投入兵力、艦隻最多的戰事,盡量用史料進行了還原,總算是給後人留下了一個真實的鄱陽大戰戰況,說是雙方交戰了大半個月,在最後的交戰時,洪武爺親自率領水師出戰。但陳友諒的艦巨大,朱軍艦小不能仰攻,接連受挫。這時洪武爺及時采納了部將郭興建議,決定改用火攻破敵。黃昏時分湖麵上吹起東北風,洪武爺選擇勇敢士兵駕駛七艘漁船,船上裝滿火藥柴薪,迫近敵艦,順風放火,風急火烈,迅速蔓延。一時烈焰飛騰,湖水盡赤,轉瞬之間燒毀陳軍數百艘巨艦,陳軍死傷過半,陳友諒的兩個兄弟及大將陳普略均被燒死,洪武爺揮軍乘勢發起猛攻,最後,陳軍不支敗退,遺棄的旗鼓器仗,浮蔽湖麵。陳友諒隻得收攏殘部,轉為防禦,不敢再戰。當天晚上,洪武爺乘勝進扼左蠡,控製江水上遊,陳友諒亦退保諸磯。兩軍相持三天,陳軍屢戰屢敗,形勢漸越不利。陳友諒兩員大將見大勢已去,於是投降了洪武爺,陳軍內部軍心動搖,力量更加削弱。陳友諒又氣又惱,下令把抓到的俘虜全部殺掉以泄憤。而洪武爺卻反其道而行之,將俘虜全部送還,並悼死醫傷,瓦解陳軍士氣,從而大得人心。陳軍內部分崩離析,士氣更加低落。判斷陳軍可能突圍退入長江,乃移軍湖口,洪武爺在長江南北兩岸設置木柵,置大舟火筏於江中,又派兵奪取蘄州、興國,控製長江上遊,堵敵歸路,待機殲敵,經過一個多月的對峙,陳友諒被困湖中,軍糧殆盡,計窮力竭。於是孤注一擲,冒死突圍。


    八月二十六日,由南湖嘴突圍,企圖進入長江退迴武昌。行至江西湖口時,朱軍以舟師、火筏四麵猛攻,陳軍無法前進,複走涇江,又遭傅友德伏兵阻擊,左衝右突,打不開生路,陳友諒中箭而死,軍隊潰敗,五萬餘人投降。“友德操輕舟蕩其鋒,身被數創,戰益力,手殺數百人,複與諸將遨擊邀於涇江口,陳友諒敗死。至此這場大戰就此結束,洪武爺借此戰奠定了江南霸主的實力,此後滅張士誠,伐元朝韃子底氣十足,說這一戰是給了洪武爺開創大明的底氣也不為過。


    離鄱陽湖南側不遠處,有一個小鎮,小鎮因東與南峰鎮相連,南臨鄱陽湖,西與萬戶鎮隔湖相望,北與中館鎮、獅山鄉接壤,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這個小鎮顯得熱鬧非凡。這裏的住著兩百戶百姓,靠著鄱陽湖而活,大半都是淳樸的漁民,靠打漁為生,興趣好的給來往的商客、遊子、文人墨客提供一頓鮮美的淡水魚湯,倒也能獲些銀兩,日子過得談不上大富大貴,但勝在自給自足。


    小鎮的東頭,有一座小酒樓,酒樓並不大,但所處的位置實在太好,站在樓上放眼望去,遠處是遼闊的水,悠遠的山,出岫的雲,近處碧水蕩漾。水遠山長,極為動人,自小樓建立便被文人墨客所喜歡,在此地倒也漸漸有了名氣,圍著小樓的四周,各種買吃食的、買佛珠的、買文房四寶的、當地雜要,一概接著小樓一字兒排開了,如此一來,這座小樓便成了這鄱陽湖畔最繁榮之地了。


    小酒樓一共分為四層,一層桌椅板凳繁多為行走鄱陽湖三教九流而設,二層無論裝飾,還是布置都略顯檔次,便是名字也不如一層的鄱陽湖畔那麽隨意,而是用了一個文雅的名字蝸角虛名,取自北宋大詞人傳世名作《滿庭芳•蝸角虛名》詞牌名,其用意告知世人,微小的虛名薄利,沒什麽值得為之忙碌不停呢?名利得失之事自由因緣,得者未必強,失者未必弱。趕緊趁著閑散之身未老之時,拋開束縛,放縱自我,逍遙自在。即使隻有一百年的時光,我也願大醉它三萬六千場。


    最快更新無錯,請訪問請收藏本站最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