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


    --


    在況大人秉公辦理的處理下,這七八十人自是人人獲取了他們想要的,該要的好處,不少人還超出了他們的想象,七八十人的七八十張嘴,一番宣傳,自是引起了不少人眼熱,一時之間僅鬆江一地“告鄉官奪產者幾(幾乎)萬人”。場麵之浩大,人數之多,聲勢之壯觀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這樣大的場麵,讓況鍾始料不及,但況鍾畢竟不是一般人,他此番的目的是迫使大戶富戶退田,從而達到丈量土裏的目的,比起自己的激進的做法,以斷案為名退田之法,可算得上穩之又穩的法子,從這兩日的效果,基本的目的已達到了,經過他手中的案子大大小小,有兩千多件,迫使富戶、大戶退出良田一共三萬多畝,而且從案件的罪證上看,基本上都是屬實的,許多是大戶動用了手段拖住的案子,因此這些案件處理起來,一是簡單,二是目的明確,所以麵對蜂擁而來的百姓,況大人仍以大無畏的魄力,繼續斷案,當然了,以況大人的精明,對上司的態度也不是一無所知,富戶、大戶從巡撫衙門吃癟的消息,他還是派人打探了一番,從這一方麵看,自己的上司並沒有動搖的意思,人家堂堂的二品巡撫都不懼,自己一個從天而降的四品知府何懼之有,再退一步來說,就算這事兒真有什麽問題,最壞的結果,自己返迴老家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而已,這麽一分計較,他反而更放得開,在他看來,開弓沒有迴頭箭,既選擇做了,那就做到底,不到最後,是對是錯還尚且不知呢?“


    當然了,與趙括的紙上談兵不同,況鍾做事深知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的道理,做大事要從細小處做起。天下的難事都是從容易的時候發展起來的,天下的大事都是從細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所以聖人始終不直接去做大事,所以能夠成就大的功業。輕易許諾肯定難以兌現,把事看得太容易肯定會遇到太多的困難。因此聖人要把它看得困難一些,所以最終不會遇到困難。他自問做不到聖人那麽精明,但從細處著手自問還過得去,就今日這半日的案子,他雖是斷了,但對案件的分寸還是有些把握,同時他何嚐不是一種試探,蘇州的情況他豈能一無所知,這裏不僅有富戶鄉官、農民佃戶,還有不少刁民,這些刁民遊手好閑者,貪圖享受者,嗜賭成性,最為疼痛,用他的話兒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所以對這些人況大人從來不手軟,但問題是這些人臉上並沒有寫上自己是刁民的文字,縱你有火眼金睛,一時半會兒也未必看得出來,況且這次大雪災,蘇州難民不少與那些刁民沆瀣一氣,是真是假很難分辨,今日七八十人蜂擁而至,看似一個比一個淒慘,可況大人仍能看出其眉宇間的虛假,一個人的麵部表情或許能欺騙人,可一個的眼神是隱藏不了的,之所以由著他們鬧騰,何嚐不是因為他們膽子大,能折騰事,再者他們提供的那些罪證,倒也十之八九都是真的,所以才容得他們上躥下跳,若非如此,蘇州有名望的大戶、富戶如何能卷進來,動則數十萬的良田如何才能退?


    讓刁民告狀,不過是引蛇出洞而已,如今蛇已引出來,刁民自沒有告狀的道理,所以天黑的時候,況大人活動了一下酸麻的身子,便讓人準備了文房四寶,略一沉吟便大筆一揮寫了一道告示:“本院到處即放告。江南刁風盛行,非係民間疾苦,官吏貪毒,實有冤抑而官司分理不當者,不準……江南刁風盛行。事誠可惡……刁訟日盛,治之誠有本焉。然江南刁訟,人人極深,非借法度輔德禮則又不可”。除了百姓的困苦冤屈到迫不得已的地步以外爭訟一律被視為“刁風盛行”,須用刑法予以打擊,德禮加以教化。“寫好後,又細細斟酌了一番,自問說得還清楚,便讓人等第二日張貼了出去,好讓蘇州百姓知道,宿主的府衙,不是什麽人都可以告狀的,也不是什麽人本知府都會審理的,必須是百姓,窮苦人家,遊手好閑者,貪圖享受者,嗜賭成性的刁民是斷然不接受,一旦被本知府發現,必嚴懲不貸!


    告示第二日一早就被衙役張貼了出去,要說效果還是有一些,好處再多也比不上自己的小命要緊,況大人的手段如今的蘇州城誰能不知,所以本打算趁機謀取點好處的膽小刁民還是知趣的退了出去,可仍舊有些膽大的,倒不是說他們無視這張告示,事實上他們對這告示上的內容半分懷疑都沒有,如今的蘇州城誰不知況大人執法如山,說得出做得到,說刁民不準告狀,那就一定是了,但他們毫無畏懼,之所以會這樣,一來這是老太爺給的發家致富的好機會,不能錯過,富貴險中求從來都是如此,二來,這事兒他們還是從中看出了一些門道,況大人自問執法如山不假,可這告示卻有問題,告示雖明確指出:‘江南刁風盛行’,所以不受理‘刁告’。但朝廷又放告,所謂‘放告’,自然是放手讓人們告,蘇州有冤情、苦主的數十萬,就況大人這麽一個青天大老爺坐鎮,難得陳述冤情的好時候,哪有錯過的道理,況大人雖斷案如神,可麵對堆積如山的狀紙,每日也不得斷案數百件,如此大的公務,對與哪些是‘刁告’,哪些非‘刁告’,又怎麽分得清楚?所以最終的結果,刁民也好,百姓也罷,隻要來告狀,況大人就一定會接受,一旦接受了,審理的結果,也隻能秉承著公正效率的原則,繼續斷案,縱然況大人心細如發,能將那些告刁狀者剔除出來,加以重懲。但也隻是少數,比起那大把大把的良田的誘惑,這點千分之一的機會也不能放過。


    存了這個心思,刁民告狀並沒有減少,反而呈逐漸增多的趨勢,雖說況大人按照《大明律》,對告刁狀者,杖二十,戴枷八日示眾,但這種威懾力比起良田實在太不值得一提了,因此告狀人多得不可勝計,刁民為了逃過況大人法眼,一個個皆囚服破帽,率以五六十為群,沿街攘臂,大喊冤枉,一旦況大人沒能審查出來,便堂而皇之的進入大堂,狀告蘇州富戶、大戶。


    於是,短短半日的功夫,便多有流傳刁民劉某誣告富戶李老爺成功,從中得去良田五百畝,刁民陳某誣告富戶唐老爺謀取家產,致使其破產,流浪街頭,經況大人審理,責令唐老爺退田八百畝,銀兩五十……這一樁樁發家致富的案例,立即引起了轟動了,而經過這三日的觀察,況大人那六個差別的判案秘訣,也不脛而走,整個蘇州府邸都知況老爺為百姓不惜得罪富戶,大戶,於是坊間流傳一句‘名言’曰,‘種肥田不如告瘦狀’。這無疑是給了那些刁民告狀發財的無限動力,他們沿街攘臂,叫喊唿號,許多無知百姓也尾隨其中,使得真假不分,半日不到,府衙便集聚了上萬人告狀,人數之多,規模之大,便是心存雖千萬人吾往矣況大人也嚇了一大跳,驚訝之餘脫口而出:“僅鬆江一地“告鄉官奪產者幾(幾乎)萬人”。


    局麵雖有些失控,但況大人並不慌亂,因為作為頂頭上司到目前為止,並沒有表示任何的責備的言語,反而是讓人送來了一首詩,秉燭書案添新愁,民怨權貴入城州。百翻刁索猶未去,一怒罷官尚難休。錚本裂顯棟梁骨,忠言挺就丈夫頭。明就大廈將傾覆,亦甘獨木撐危樓——?“這無疑是給況鍾吃了一顆定心丸,心裏默念了幾句明就大廈將傾覆,亦甘獨木撐危樓。越發堅定了斷案的信念,照舊按期放告,快速速決,每天都能處理二三百件,迫使百姓退田一萬畝,成果不可謂不驚喜,隻是他倒是坐得住,府衙的同知、縣令可坐不住了,從第三日一早,蘇州府管轄七個縣:吳縣、吳口、長洲、常熟、嘉定、昆山、崇明各地同知、知縣紛紛來了府衙,勸說況大人及時罷手,莫要把大戶、富戶都得罪光了,蘇鬆同知差點沒有跪下來求情了,說才三日的功夫,大戶杜門不出,再這麽下去,是要出大亂子的……?”


    眼看況大人無動於衷,蘇鬆啊同知一咬牙上了一篇公文去了巡撫衙門,公文引用的是亞聖孔夫子經典文章《孟子•公孫醜上》,意思是說孟子曾說過,有一個,叫北宮黝,他這樣培養勇氣:肌膚被刺不退縮,雙目被刺不轉睛;但他覺得,受了他人一點小委屈,就像在大庭廣眾之中被人鞭打了一般;既不受平民百姓的羞辱,也不受大國君主的羞辱;把行刺大國君主看得跟行刺普通百姓一樣;毫不畏懼諸侯,聽了惡言,一定迴擊。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