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這一番話尋常百姓未必聽得懂,但讀書人,圍觀的大戶富戶自是聽得懂,所謂先論其心再觀其行,其實就是斷案中遵循的一種說法,叫做“原心定罪”是董仲舒在“春秋決獄”中提出的重要審判理論。請大家搜索(品#書¥網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說他在《春秋繁露?精華篇》中說:“春秋之聽獄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心,誌邪者不待成,首惡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論輕。”意即:“春秋決獄”必須根據犯罪事實來探索罪犯的犯罪動機等主觀心態。“原心定罪”的審判精神在後世尤其是唐、宋、明、清均得到了貫徹並予以發展。唐人柳宗元說:“聖人之判,窮理以定賞罰,本情以正褒貶”,“校其供入亡實,原本定罪,窮理辯刑”。宋人朱喜主張:“凡聽五刑之訟,必原父子之權,立君臣之義以權之”。到了本朝,時人也講究一個:“論罪者必原情”。說到底就是法製外不外乎人情,但這個人情就得看你作奸犯科之事,心態如何了,若是惡的,自是不必說,倘若是作奸犯科之時,心存善念,律法雖無情,但也是可容情的。眾人雖不知知府大人從何處看出劉得貴其心險惡,但大老爺斷案由此規矩,誰也說不得什麽。


    “大老爺我什麽都說了,不曾隱瞞?“慘叫的劉得貴大聲喊道。


    況鍾喝道:“你這賊道,還敢遮掩。本官聽你所言,那支助本是一個貪婪之人,如此費盡心思為你謀取了主母,成就一番好事,能飄然而去,倘若當真如此,那此人必是高風亮節之人,又豈能指點你做出如此齷齪之事,你還敢說你招了麽?“


    眾人聽了此處,才一臉的醒悟,心道:“青天大老爺果然心細如發了,這事兒說到底劉得貴固然有賊心,卻無賊膽,若非得支助指點,得了賊膽,方才成就了一番好事,如青天大老爺所言,若那支助是一個高風亮節之人,是斷然不會做出這等傷風敗俗之事,然而他做了,那麽隻有一點,另有所圖,而劉得貴卻隻用了一句不知所蹤就交代了支助的去向,一來不符合常理,二來不能讓人相信,這麽一想,眾人再看被按在地上痛打的劉得貴就多了幾分憎恨了。


    劉得貴本想辯解幾句,無奈衙役的混子如雨點一般落下來,那還說得出話兒來光顧著慘叫了。


    這麽一會兒功夫,十幾棍子打下去,眼看著大老爺沒有停下的意思,錢夫人再也忍不住,一把衝上前,雙手死死的抓住衙役的棍子,哭著道:“不能再打了,不能再打了,妾身說就是了!”


    況鍾道:“還不速速說來!”


    錢夫人收起了哭聲,道:“迴大老爺的話兒,這事兒得貴確實不知,唯有妾身一人知曉罷了,大人所言不差,那支助是一個無利不起早的卑鄙小人,他慫恿了得貴與妾身做了苟且之事後,便以恩人自主,得貴感支助教導之恩,時常與妾身討東討西,奉與支助。支助指望得貴引進,得貴怕妾身嗔怪,不敢開口。支助幾遍討信,得貴隻是延捱下去。日子一日的過,妾身與得貴越發恩愛,平日如夫婦無異,早已忘記我是有了夫君之人。


    我那夫君,一心忙於生意,尋常數日,十天半個月也不曾迴家一次,這一次竟早些迴來了,看著夫君風塵仆仆的迴來,妾身才驚覺,心頭既有些後悔,又十分害怕,趁著空閑,找來得貴告知他此事,免得日後出醜。得貴一來是個老實人,也怕夫君知道這事兒,對妾身不利;二來自得支助指教,以為恩人,凡事直言無隱。夫君突然迴來,讓他毫無主意,便尋了支助與他商議。那支助雖報讀聖賢詩書,卻是個棍徒,見得貴不肯引進自家,心中正在忿恨,聽得貴如此說來,便覺是一個好機會,可以趁機勒索些銀兩,便出言嚇唬得貴,揚言要將這等醜事告知夫君。得貴害怕,求他高抬貴手,放了妾身,並答應給他好處。


    說到這兒,錢夫人輕輕歎了聲道:“夫君誦讀了詩書,為人聰明的很,做生意是一把好手,短短幾年的功夫倒也為家中積攢了不少錢財,他場麵在外奔波,自覺對不起妾身,每次迴來留給妾身的銀兩也不少,長年累月下來,妾身足足有了五百多兩銀子,妾身心知那支助那此事要挾,是想要些好處,我便將這五百兩銀子交給得貴,讓他給了支助,好請他不要多言?“


    那支助平白無故得了這麽多銀子,自是滿口答應,對這事兒倒也閉口不提,如此過了數日,這一日夫君告知妾身,說有人在揚州看中了販鹽的買賣,邀請他帶上銀子一同前往,這一次隻怕要去上好幾個月,妾身與生意上知曉不多,平日裏極少過問,加上妾身怕夫君在家,察覺妾身與得貴的那點事,所以便答應了。


    夫君第二日一早就出了門,說是與人越好了,不能錯過了時辰,妾身也沒多問,想著出去了那麽多次都沒事,這次也不會有事,加上妾身最近憂心與得貴的關係,對這事兒也沒放在心上,算計著等夫君下次迴來,是不是該將這事兒說明白了,我想本朝雖不提倡婦人改嫁,但也不是不可以,小女子也誦讀過聖人之書,知那《禮≈#8226;檀弓》記載:孔子的兒子伯魚死後,“其妻嫁於衛”又載:“子思之母死於衛,赴於子思,子思哭於廟。門人至曰:‘庶氏之母死,何為哭於孔氏之廟乎?’子思曰:‘吾過矣!吾過矣!’乃哭於他室。”啊聖人後代的子婦也不免於再嫁。妾身一個平頭百姓,行這改嫁之事,並無不妥。


    眾人聽到了這兒,方才明白為何剛才知府大人提起改嫁一事,錢夫人如此高興,人家一早就存了這個心思,雖說場上讀書人不少,但蘇州風氣相對要開放一些,與婦人改嫁並不是十分的反感,事實上不僅僅如此,魏晉、唐宋時名門之女再嫁之事,也屢見不鮮。《三國誌≈#8226;吳誌≈#8226;步夫人傳》中記載:步夫人“生二女,長曰魯班,字大虎,前配周瑜子循,後配全琮;少曰魯育,字小虎,前配朱據,後配劉纂。”尚秉和《曆代社會風俗事物考》引《隨園隨筆》謂:“唐時公主再嫁者二十三,三嫁者四。”並且,當時不論是前夫見到後夫,或是後夫見到前夫,均不用迴避。宋代詩人陸遊與前妻唐琬離婚後,有一次遊沈園,巧遇唐琬及其後夫趙士程,唐、趙還將酒菜送給陸遊,結果感動得陸遊當場在牆上寫了一篇《釵頭鳳》詞,多有一女子嫁二夫之事,前些年,蘇州有一婦人想改嫁,她聽說縣太爺最討厭看長狀紙,於是苦思冥想寫出八個字的訴狀:“夫死,無嗣,翁鰥,叔壯。”縣官閱狀,拍案叫絕,高興得立即提筆批道:“嫁!”狀紙本來就有些出奇,縣令的一字判決書更妙。這事兒在蘇州傳為佳話,無人不叫好,此時聽錢夫人吐露心事,倒也沒人心生鄙視,反而多出幾分同情來。心道:“一家主母對一下人如此有情有義,實屬難得了?”


    眾人議論紛紛,並沒有打斷錢夫人的說話:“夫君去了沒幾日,這一日我與得貴正商議如何對夫君說出改嫁之事,卻聽得有人急急敲門喊道:“錢大嫂,錢大嫂,快開門!”


    妾身聽來人語氣急切,也不知發生了何事,便急急開了門,就見一個書生模樣的年輕人,一臉急切的對妾身問:“大嫂,天不早了,錢老板怎麽還不出門?”


    妾身一聽頓感奇怪,就說我家夫君一早就出了門,怎麽能說沒出門呢,妾身當時不及多想,便雖那人沿路找了過去,卻一直不見夫君,那人便說也許我家夫君想獨自發財,想去獨自去了,便搖了搖頭離開了。


    妾身當時隻覺得這事兒有些奇怪,夫君雖是商人,但生平最注重“信義“二字,常對妾身說君子進德修也。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平日裏與人做買賣,莫不是誠信為本,夫君既答應了人家一同前往,斷然沒有離開的道理。


    妾身越想越不對勁,可哪兒不對勁,又說不上來。


    到了晚上,夫君還沒消息,妾身心頭不定便與得貴說起此事,得貴聽我說起這人的相貌,覺得這人似就是支助。


    妾身一聽可能是支助越發不安,覺得這事兒沒那麽簡單,可哪兒不簡單一時又想不起來……?“


    這時況鍾道:“你家夫君已死了吧?“


    眾人大驚,就連那錢夫人也是嬌軀微微顫了一下,揚起那張梨花帶雨的臉蛋,疑惑的問:“大人,大人是如何得知了,莫非大人有千裏眼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