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好不容易到了家,拍幹淨了身上的雪,喝了杯暖茶暖和了身子,便進了書房,這是他每日的習慣,不管多忙,楊崢親自編輯的《大明士林報》他是一字不落的看,有時候看到好的文章時,沒少不了要多誦讀幾遍。請大家搜索(品@書¥網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說


    與這份報紙,他最喜的大明學風、大明海航,前者算是開了風氣,後者與下西洋大有關聯,不得不看。鋪平了報紙,飛快的瀏覽了其他的欄目,便直接翻到了大明學風這一欄,今日的文章是一直延續的流派——關學。


    所謂”關學”即關中(函穀關以西、大散關以東,古代稱關中)之學,是從地域角度而言的,無論是張載之前的申顏、侯可,還是張載之後的呂大鈞兄弟、李複、範育、遊師雄、種師道以及金元明清時期的楊奐、楊恭懿祖孫三代、呂柟、馮從吾、李二曲、李因篤、李雪木、劉古愚等,都是關中人,故其理學又稱為&qu;關學”。如果就關學的內涵性質而言,它屬於宋明理學中”氣本論”的一個哲學學派。


    張載”關學”,以《易》為宗,以《中庸》為體,以《禮》為用,以孔、孟為法。他提出了以”氣”為本的宇宙論和本體論哲學思想。認為宇宙的構成主要分為三個層次:太虛棗氣棗萬物,三者是同一實體的不同狀態,它們之間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這是一種”氣”一元論的唯物論之本體論,是中國古代樸素唯物論哲學發展的一個裏程碑。張載還從其”氣”本論的哲學出發,提出了”民胞吾與”的倫理思想,確立了他對佛道思想的批判立場。與一般理學的學派不同,關學特別強調”通經致用”,以”躬行禮教”倡道於關中,並且十分重視《禮》學,注重研究法律、兵法、天文、醫學等各方麵的問題。


    張載創立關學之初,關中學子便積極追隨,其中以藍田呂氏兄弟最為踴躍。張載開始在關中講學時,首和者就是呂大鈞,接著,其兄呂大忠、其弟呂大臨都相繼拜張載為師。藍田呂氏兄弟五人登科及第,是聞名遐邇的名門望族,他們的加入至關重要,為關學發展奠定了政治和經濟基礎,使關學與二程”洛學”、王安石”新學”形成鼎立之勢。可惜的是,張載病逝後,三呂卻投奔二程的門下,靠近”洛學”,致使關學一時冷落下來。好在還有李複、張舜民、遊師雄、種師道、薛昌等人堅持進行研究,才沒有使關學中斷。但比起三呂來,他們的著述較少。三呂的主要著作有《呂氏鄉約》《吊說》《克己銘》《呂藍田語錄》《中庸解》等。這些著作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


    忽必烈建元之後,並不看重儒學,而是把儒排在娼之後、丐之前,所謂”八娼九儒十丐”是也。這種疏離狀態,使得儒家思想很難再登堂入室。這個時期,隻有楊恭懿與其父楊天德、其子楊寅三代極力倡導關學的精神。他們祖孫三代孜孜不倦地以講學為生,弘揚張載一貫主張的實學風格和為人”氣節”。於是有”楊氏三代”、”鬱鬱遺風”之美譽。元代文學家姚燧稱頌楊恭懿為”西士山鬥,學者宗之”。楊氏三代的努力,終於使關學在元代尚未失憶失語,也為明代關學的複興打下了基礎。


    明朝以理學開國,使儒家書籍遍及天下,為關學振興開辟了一條坦途,在明初形成了一股風氣,其發展不僅呈現出多元、變異的特色,而且形成了嚴格的學派。儼然有取締朱熹理學的勢頭,隻是那恰好大明開國伊始,即有劉基、宋濂等理學家,與明ai祖朱元璋論道經邦,議論禮樂之製,以孔孟之書為經典,以程朱注解為規矩。其後,解縉等人對明成祖朱棣的講筵、入對,更是君臣唱和。遂於永樂年間,在朱棣的禦臨下,以程朱為標準,匯輯經傳、集注,編為《五經大全》、《四書大全》、《性理大全》,詔頒天下,即所謂“合眾途於一軌,會萬理於一原”,作為治國齊家的統一法理和準則。程朱理學遂取得了獨尊的地位。關學這股風氣沒能延續多久,大概宗薛,而王氏之三原學派又屬其別派,其學大抵推之事為之際,重在自得,不尚空談,並注重氣節。今日這篇文章就此等風氣加以闡述,文章認為古之學者皆以言行為學,故無求飽求安者,誌在敏事慎言;就有道而正之,正其所言、所行之是非,是者行之,非者改之。將學與行緊密結合為一體。在自然觀方麵,該文章傾向於有神論、泛神論,謂”鬼神之謂德”能生長萬物,福善禍淫,其感無以複加。鬼神視而弗見,聽而弗聞,無形無聲,但其以物為體,無物不有,如門有門神,灶有灶神,木主為鬼神之所棲。鬼神有感必應,故使人敬畏而致祭祀。但他又指出,所謂對鬼神祭之”如在”,”言非實有也”,其言前後矛盾。關於心性問題,該文章認為,性乃天之所命,人之所受,性即天理之流行,因而性是善的,順理而善者為性之本,不順理而惡者非性之本。他不同意”已然之跡便是性”的說法,認為已然之跡已經有善有惡,故不能稱為性。該文章言心性,似乎排除了”氣質之性”,而將其歸結為純善的天理之性。


    文章認為性之理”甚微”,故當”盡心而窮究之”。”盡心”在”知性”之前,為”知性”的途徑,所以該文章提出朱熹《四書集注》言”知性乃能盡心”為”不無顛倒”。關於”天理”、”人yu”關係,該文章是持對立論,認為天理人欲相為消長,有天理即無人欲,有人欲即無天理。在經濟思想方麵,批駁了企圖恢複井田製的主張,認為井田之法令不可行。於儒家經典及傳注,每有新解。認為《論語》、《子罕》篇顏淵唱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係顏淵”言己不定見,非聖道之有高堅前後也”。謂朱熹《四書集注》以為係顏淵深知孔子之道無窮盡、無方體而歎之為”非是”。認為《春秋》係孔子根據左丘明所作魯史而撰寫,非左丘明據孔子所修《春秋》而作傳。文章並非多麽深刻,但勝在樸實,而且許多見解上,也的確有獨到之處,讓楊士奇看得津津有味。


    正看著,管家急急忙忙走了進來,告訴他門外有人求見。


    連日的大雪,加上今日皇帝已延遲了公務時間,所以今日百官無疑都累了,年輕的指不定摟著老婆孩子熱炕頭了,年老的這會兒也喝著茶湯,看著書卷,思索著江南雪災的動靜了,這個時候斷然沒有出來的道理,所以一聽有人求見,他微微感到有些奇怪,放下報紙道:“可認識?“


    這老管家本也是個讀書人,年紀雖大了,但記性還好,凡是府上來過的人,縱然叫不出名字,但臉熟還在,今日這人他頭一次看到,所以說認識,他沒見過,隻能搖了搖頭。


    “沒見過,那會是誰呢?“楊士奇忍不住嘀咕了聲。


    “他可說了自己姓名,官職?“


    官家仍搖了搖頭道:“他什麽都沒說,隻是讓我來通報,說老爺你出去看了就知道了?“


    廢話,看了還能不知道麽?“楊士奇心裏罵了聲,這文章他正看得有趣,著實不忍心起來,因此對來人從心頭有幾分不悅。


    “老爺,你還是去看一看,我看來人年紀不大,但排場不小,還有幾個我見過的錦衣衛,對了還有宮中那個經常來傳旨的公公……?”官家壓低聲音道。


    楊士奇先是一愣,隨即騰的一下跳了起來,衝著官家道:“你怎麽不早說,害得我讓皇帝受凍……?”


    那官家嚇了一大跳,皇上?我的天啊?嚇死我了。


    兩人急急忙忙迎了出去,隻見門前數十個錦衣衛目不斜視站在雪中,右手按住繡春刀柄,一臉肅然,而不遠車駕次第,氣勢不凡,車駕上一個年輕人頭戴皮毛製成的韃帽(亦稱狐帽),身穿黃色方領對襟罩甲,不綴甲片、甲釘,衣身飾有雲肩膝襴雲龍紋樣,前襟綴一排圓形小紐扣。罩甲下穿紅色交領窄袖長衣,形製不明,左右隨行人員,腰上束小革帶,形製及帶銙數量與常服革帶相同。帶上懸掛弓袋、箭囊、茄袋、小刀、牙箸等武器或隨身物品,目不斜視。


    楊士奇看了一眼,不是當今聖上還能是誰,不及多想,倒頭便拜,緊跟其後官家見自家老爺如此,哪還敢多看,噗咚一聲跪在地上,大氣也不敢出一下。


    朱瞻基跺了跺腳道:“這天兒真冷啊?愛卿別跪著了,起來吧?”


    楊士奇仍俯伏地下稱:“陛下怎麽以宗廟社稷之身自輕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