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武以後,文體日變,而問之儒生,皆不知八股之何謂矣。孟子曰:“大匠誨人,必以規矩。”今之為時文者,豈必裂規偭矩矣乎!發端二句或三四句,謂之破題,大抵對句為多,此宋人相傳之格(本之唐人賦格)。下申其意,作四五句,謂之承題,然後提出夫子(曾子、子思、孟子皆然)為何而發此言,謂之原起。至萬曆中,破止二句,承止三句,不用原起。篇末敷演聖人言畢,自攄所見,或數十字,或百餘字,謂之大結。明初之製,可及本朝時事,以後功令益密,恐有藉以自衒者,但許言前代,不及本朝,越往後,以這種文章出來的做官的人,於是國家之事,罔始罔終,在位之臣,畏首畏尾,其象已見於應舉之文矣。對於讀書人來說,朱洪武的八股文無疑是最要不得的,它僅從四書五經中出題科舉,如此一來,想要贏得科場上的勝利,就必須拋開一切,一心一意鑽研四書五經之中,學習聖人之言,方可科場有成,這樣讓讀書人失去了學習其他有用的東西,一日兩日到也罷了,久而久之,天下讀書人會的也隻有滿嘴的聖人之言,忠君愛國可說了?“


    黎利這一次與先前相比,要聽得認真得多,範文巧洋洋灑灑的說了一大通,其中還有不少漢人的話兒,但他細細思索了一番後,還是明白了一個大概,論考試的法子,八股取仕明顯不如大唐,大宋,這種法子讀書人隻誦讀聖人之言,學的也是聖人的本事,至於什麽帝王之學、治世之道、天道人極、禮樂弄政、古今治道、當世急務、經學、史學、刑罰、吏治、教化、肆武,甚至天文、地理、祭祀等都不必學會,久而久之,天下讀書人便忘記了這厲害的本事,這與讀書人而言,的確不是一個好法子,可於朝廷而言,與朱家的萬世江山而言,可是大大有利,世間沒了那些厲害的本事,讀書人天天誦讀聖人之言,滿腦子都是精忠報國,這樣的江山還能被顛覆麽,怪不得朱洪武放著唐宋的法子不用,獨創八股取士,世人都說唐人、宋人的法子好,那是他們以讀書人的眼光再看朱洪武,若站在朕的這位置來看,朱洪武此乃當今第一聰明人也!“


    有了計較,黎利長長吐了口氣,道:“朕決定效仿朱洪武,以八股取仕!“


    範文巧的本意偏向宋人的科舉法子,一旦這法子實行,讀書人的聲望地位莫不是要比那些武將要高一些,優越感就更不必說了,這樣一來,自己再趁機培養幾個門生故吏,日後在朝中也有些說話的分量,是以對宋代的科舉大家吹捧,卻不想皇帝聽了半天,屬意的竟是朱洪武的八股取仕,不免感到有些意外,微微楞了一下,還想在勸說什麽,卻聽得黎利擺了擺手道:“朕心意已決,範愛卿還是說說科舉具體事已吧?“


    範文巧心頭雖不願,但皇帝神情堅決,他自不好多說什麽,便將這幾日議定的細節一一說了出來,最後君臣二人有彼此細細斟酌了一番,最終得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科舉之法。


    總而言之,共分為三大塊,第一“凡命題鄉、會試第一場傳用二題,《大學》、《中庸》傳一題,論孟一題,五經各一題。第二場用策問一道;古文各段須用大道理、大製度、確有根據……。第三場詔表論各一道;第四場詩賦各一題,鄉試用七言唐律詩,會試用五言排律詩”。


    第二,士子要參加鄉試,必先要通過考核。先由府、縣教訓等員決定士子是否有考核資格,並向各社、村發送參加考核的名冊,各社、村需類開考核士子平日有無孝悌廉謹及三代祖父並無幹連案件等情況,此外,還需鄉裏親屬聯名保結方能參加考核。


    遇鄉試之年前四月,各府由府員、教授,各縣由縣員、訓導略備四場(或三場)文體先行考覆點閱,考核後由各府、縣選優勝者名單並考覆試卷遞交學政上司(在京為祭酒、司業,在(營、鎮)省為督學(正五品)再加審查,謂之“複核”。複核中者方得入“鄉試”,但無尚無“秀才”之稱。


    第三便是鄉試、會試、殿試與大明多有想象,但具體細節方麵又帶著安南固有的特色,如始定三年一比,以子、卯、午、酉年為正科,凡鄉試各場設主考(二品銜)、副主考(三品銜)各一;監試(三品銜)一;監考(四品銜)一或二;提調(四品銜)、副提調(五品銜)一或二;其餘有分考、覆考、初考及舉人監察若幹。安南曆朝無“貢院”之名,多稱“試場”或“試院”。


    會試定以辰、戌、醜、未年開會試。會試以春月試,通常為三月,或稱“春闈”,與大明多有相似之處,應試考生,除了舉人外,在監之監生、尊生、蔭生及出身秀才的教訓、講習、承辦等人需赴京由監臣查核方準入試。


    凡會試場官欽設主考、副主考各一,初用三品以上官員,明命三年不拘官品高下,由禮部臨期請旨特簡;如士多則略增知貢一二,用六部參知(從二品);提調、副提調各一,用六部給事(正四品);用同考六,用翰林院(四、五品);監彌封及撰號、監譽錄、監對讀各一,用六部郎中(品銜不詳);監試、巡察各二,用侍衛(二三品);內簾監試四,用侍中、侍內(五品)等若幹。


    會試題目與鄉試略同,第一場用經義,經五題,傳五題;第二場用四六詔、製、表各一道;第三場用五言排律詩一首,八韻體賦一道,第四場用策題一道,古文或十段,今文或三四段,擇優選取。


    最後是殿試,設在每年的四月,場官設監試大臣一,用武班一、二品官;讀卷二、傳臚一,用文班一、二品官;閱卷二,用二、三品官;經引二,用禮部四、五品官;彌封、手掌、及兼受卷之印卷、填榜各一,用四、五品官;散給試卷兼書寫六,用閣屬;巡邏兼護榜二,用正副衛尉,均臨期開列清單奉候簡派。


    殿試主考製策,用製策長篇一道,許朝服坐緣席,對策中者,賜插瓊花一朵,黃甲進士,並出身,頒“恩賜榮歸”金牌四字,並彩旗一銀子,並兵五,所過府縣官護送迴貫,休浴三個月,赴京候選,仍賜石刻國子監。為了更好的以八股取仕,科舉之前先在各地進行普查,在各省廣設文廟以尊儒教,停止興建新的佛教、道教寺院,並限製僧侶購置新的田產……?“


    兩人就細節方麵,反複斟酌,不知不覺的天已經大亮,黎利揉著發麻的雙腳,盯著紙上寫著密密麻麻的條文,細細審閱了一遍,確定沒什麽問題後,才從蓋上了皇帝的印章,交給了範文巧道:“此事交給禮部擇日傳達下去,讓滿朝文武百官先看看?“


    範文巧應了聲,雙手接過,正要起身告辭,便在這是聽得“當“的一聲清脆的響聲,聲響不大,但勝在清脆,在這樣寂靜的早晨,顯得特別的入耳。


    黎利尚未來得及詢問,又是當當當了幾聲,一聲趕過一聲,一聲快過一聲,仿佛寺廟的清晨,讓人驚訝之餘,很快的變得寧靜了下來。


    黎利扭頭看了看窗外,此時天空已經露出了魚肚白,再過一會兒也就要亮了,看了急眼,自言自語的道:“早朝的時辰到了吧?“


    門外等候的太監將手中佛塵一掃,走上前道:“迴皇上的話兒,城門外的文武大臣們已經開始捧著奏本進宮了?“


    黎利哦聲,雙眼慢慢變得神采奕奕,他喜歡上朝,早朝看著滿朝文武百官跪在自己腳下感覺,讓他很有些興奮,甚至有些留戀。


    範文巧有些傻眼,為何明明已經累得厲害的皇帝,一聽到早朝,整個人仿佛一下子變得神采奕奕。


    “給朕梳洗!“黎利正襟危坐,大聲命令道。


    那太監應了聲,早有宮娥端著梳洗之物走了進來。


    範文巧急忙告了聲罪,退了出去,準備一會兒的早朝。


    鍾聲過後,早早在門外等候的文武百官,整理官服開始進了皇宮,阮卿漫不經心的將懷中的奏折按了按,衝著四周點了點頭。


    並不太明亮的宮門外,一百號人各自迴應了一下,反複就像一個暗號,然後彼此不動聲色的進宮。


    鍾聲響個不停,起初還覺得悅耳,可凡事都有一個過渡期,事情一長,當初的悅耳就變成了吵鬧的噪音了。


    ^^^^^^^^^^^^^^^^^^^^^^^^^^^^^^^^^^^^^^^^^^^^^^^^^^^^^


    第三更送上,請圍觀,請訂閱,今晚就這麽多了,咱明日繼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