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我大明征戰安南前前後後數十年,用兵數十萬,都不曾做到真正的平定安南,楊大人竟大言不慚隻需八千人馬,不知楊大人是將安南人當做豆腐,還是將自己當做了兵聖孫武了!”劉觀諷刺道。【最新章節閱讀】


    朱瞻基對劉觀早有厭惡,若不是錦衣衛的罪證尚未收集完畢,他豈能容忍劉觀到現在,不過心頭雖惱怒,但這番話兒還是說到了他的心坎上,他對楊崢自是百分之百的信任,可八千人馬去平定安南,要麽就是安南人當真是豆腐做的,要麽楊崢就是大名鼎鼎的兵聖了,或許還有這個可能,可很顯然這兩樣都不可能,所以八千人馬去評定安南,無疑是癡人說夢了?“


    “楊愛卿驕兵必敗的道理,雖十分的老套,卻也是正兒八經的道理,你可莫要輕敵,那安南人也不是那麽好對付的?“朱瞻基微微提醒道。


    楊崢恭敬的道:“迴皇上,這個道理微臣自是明白,微臣這麽說,自有微臣的道理,另外微臣還有要求,請皇上答應才好?“


    朱瞻基聽他這麽一說,這才放下心來,道:“你有何道理,且說給朕聽聽!“


    楊崢道:“不瞞皇上,微臣本要說來著,是劉大人性子太急,微臣這才沒把話兒說完整,還請皇帝恕罪?“


    朱瞻基暗中好笑:“這個楊小弟,還真是不肯吃虧的主兒啊?“


    劉觀麵上紅一陣白一陣,似這等丟人的事情,還是頭一次做,此時此刻,他恨不得地上裂開個縫兒,一頭鑽進去才好,可地上根本沒縫,他隻好紅著臉站在一旁,惡狠狠瞪了楊崢一眼。


    楊崢哼了聲,對那憤怒的眼神視而不見,對朱瞻基一抱拳道:“常言道,兵不在多,貴在精,想當年陳友諒兵馬七十萬,我洪武不過二十萬,鄱陽湖一戰,我洪武爺聽從郭興的建議,用火攻、投石機,燒毀陳軍二十幾艘樓船艦船,漢軍傷亡慘重,我洪武爺趁勢克複南昌,部份明軍艦隊撤出至贛江、長江,僅留部份艦隊與陳續戰,等待明步軍來援完成水陸包圍。到了八月二十六日,陳軍企圖突圍退迴武昌,在湖口受到明軍岸上步兵萬箭遮天連發阻截,陳友諒從船艙中探頭出來,竟中流矢死,陳軍於此再喪兩萬兵,餘兵五十萬潰散逃敗,可見兵馬不在多,在於將帥怎麽打了?”


    朱瞻基哈哈一笑道:“好一個兵不在多,在於精,這八千兵馬朕準奏了!”


    楊崢急忙道:“微臣謝過陛下?“


    這時,楊士奇走上前道:“皇上,安南一事不可兒戲,八千兵馬再精銳,隻怕……?“


    朱瞻基也有這個意思,看了一眼楊崢道:“楊愛卿早有安排吧?”


    楊崢嘿嘿一笑,道:“要不,怎麽說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陛下也!”


    此話一出,場上眾人人人打了一個寒顫,各自嘀咕了聲:“太不要臉了,太不要臉了……?”


    楊士奇搖了搖頭:“這個楊小弟,還真會把握時候,還很不要臉!“


    朱瞻基卻是很受用,哈哈一笑道:“別拍朕的馬屁了,有什麽要求隻管說吧?”


    “看樣子這句馬屁的話兒,還真有用?”楊崢嘀咕了聲,隨即正色道:“我大明京師兵馬不過十幾萬,除了捍衛京師外,還要鎮守皇陵,微臣著實不忍心隨我不遠萬裏去往安南,再者,微臣既提出一國兩製,安南人治理安南,用的自是安南人才好?”


    朱瞻基雙眼微微一眯,道:“楊愛卿此話何意?”


    楊崢道:“很簡單,微臣聽說安南還有我大明兩萬兵馬,百姓六萬人,加上這些年,被我大明安撫的安南百姓,差不多有十幾萬吧,既如此,我大可加以利用,一來可以緩解我大明京師的壓力,二來,若能用到安南人,對日後的一國兩製也是大大的有利!“


    “你想怎麽做?“朱瞻基眯著雙眼思索了片刻,沉聲道。


    楊崢道:“很簡單,微臣想請陛下準許微臣在安南募兵,以微臣所帶八千兵馬為主心骨,建立一支嶽家軍!“


    此話一出,眾人嘩然,就是朱瞻基也微微感到驚訝,募兵製倒是可以理解,大凡朝中虛弱都會采取這個法子,宋朝更是不論禁兵、廂兵,還是南宋的屯駐大軍等,一般都采用招募的辦法。災年招募流民和饑民當兵,是宋朝一項傳統國策。統治者認為,將壯健者招募當兵後,老弱者就不可能揭竿反抗,這是防止災年爆發農民起義的對策。招募軍伍子弟,也成為宋朝重要兵源。此外,壯健的罪犯也刺配當兵,特別是充當廂兵。在兵源枯竭的情況下,還是可以一用,此法子在元初就開始一沿用,當初韃子平江南,曾招募勇士組成答剌罕軍。答剌罕,意即自在,許以軍前所掠人口財物,歸其自有。後該軍解散,眾兵四出剽掠。至元十七年,令江、淮諸路複招集答剌罕軍。


    直到元代末年,曾在各處多次招募軍士。明建文年間,朱棣起兵“靖難”,曾募北平、保定、永平三府民為軍,此後這法子被朝廷所沿用,但凡缺兵員,往往用募兵之法補充。此舉雖增加了軍費負擔,但招募之兵戰鬥力遠較軍戶為高,對於眼下京城兵力枯竭來說,的確是不錯的法子,可由此組建一支嶽家軍,這就不是皇帝所願意看到的?“


    嶽家軍以朝廷撥隸為主,加上牛皋、董先等歸正(曾在金或偽齊任職,後歸宋將卒,後陸續收編楊幺等部眾,吸收山東兩河忠義社梁興、李寶等,匯成大軍。飛申明紀律,加強訓練,號“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金貴族有“撼山易,撼嶽家軍難”之語。部隊久駐鄂州(治今湖北武昌、襄陽,世居其地,南宋末年抗擊金蒙的將士,猶多其子孫。


    與北宋時期的宋軍不同,嶽家軍等派係的內部,軍隊編製和人事安排自成一體,朝廷幾乎不能幹涉。朝廷也不能像以前那樣派監軍幹涉作戰指揮。真正是尾大不掉。


    這種體製保證了嶽家軍的戰鬥力,同時也是宋高宗的噩夢。宋高宗之所以要指使秦檜殺嶽飛,後人多猜測與嶽家軍不受節製有關,朱瞻基雖是明君,也頗有自信,但讓身邊出現這麽一支嶽家軍,非己所願了,嶽家軍從嶽飛於北宋徽宗宣和四年投軍,到南宋高宗建炎四年**成軍,因大部分時間是在黃河以北抗金。因此組成嶽家軍的基礎是河北人,“後護軍者,本嶽飛所將河北部曲”。嶽家軍中的一些重要將領,也是同時與嶽飛參加抗金鬥爭的,他們成為嶽家軍的原從將領。


    南宋初年社會動蕩,政局擾攘,潰兵盜匪遍野。朝廷無力控製各支軍事武裝,兵將驕悍難製,“諸軍動則潰,潰則盜,盜則招,招則官,反複循環,無有窮已”。各武裝集團潰散、火並之事常有發生,分合無定勢。嶽飛素以治軍紀律嚴明著稱,他的軍隊一直比較穩定,許多潰散武裝集團紛紛投靠嶽家軍,成為嶽家軍中的招降將領,使其隊伍不斷壯大。


    嶽家軍兵強將強,成為朝廷的一支王牌勁旅,隻要邊防軍情緊急或內地寇盜充斥,必調嶽家軍應付戰事,並撥隸一部分當地軍隊歸嶽飛指揮。高宗甚至有時心血來潮,詔嶽飛“中興之事,朕一以委卿,除張俊、韓世忠不受節製外,其餘並受卿節製。”有些將領戰事結束仍迴歸本司,但有相當部分兵將則因之編隸嶽家軍中,成為嶽家軍中的撥隸將領,從而也壯大了嶽家軍。


    到紹興五年,嶽家軍的規模從三萬多人的規模增加到十萬人左右的規模。這是因為楊幺軍的壯丁五、六萬人大都編入嶽家軍,再加上江南西路安撫司統製祁超、統領高道等部(約八千五百多人,和此後增撥的統領丘贇所部(近一千五百人;荊湖南路安撫司統製任士安、郝晸、王俊、統領焦元等部(約一萬多人;以及張浚都督府左軍統製杜湛改任嶽飛統轄的黃州武將知州帶來的幾千蔡州兵。嶽家軍以後也大體維持十萬左右的數量直到嶽飛被女真酋長金兀術、哈迷蚩和漢jina的秦檜所害,這個數目足以讓任何皇帝感到不安了,再說了能創建此等戰必取,攻必克軍隊,其首領也必定是一等一的人才,嶽家軍從嶽飛獨創於杜充叛變投金起開始算起,轉戰於建康(現南京一帶、淮東(現江蘇西部、安徽東部、滅曹成、滅楊幺、收拾李橫的殘局恢複襄漢六郡,終於使得南宋王朝在湖北襄漢六郡固定駐紮下來,僅僅過了五年,便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組織,其騎兵擊敗了黑水靺鞨——女真的騎兵。


    ^^^^^^^^^^^^^^^^^^^^^^^^^^^^^^^^^^^^^^^^^^^^^^^^^^^^^^^^^^^^^^


    第三更了,今晚就這麽多了,眼睛睜不開,累得厲害,早些睡了!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