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在治理會通河的同時,金純與工部侍郎徐亨、蔣廷瓚又疏浚黃河故道,使這裏的人民免遭洪災的侵害。:7777772e766f6474772e636f6d


    在治理兩河過程中,金純奔波於工地南北各段,風餐露宿,既對朝廷負責,又為百姓著想。會通河浚通,不僅使國家經濟得到發展,同時也使百姓安居樂業。為此,金純得到了明成祖朱棣的信任和重用,同時,也得到當地人民群眾的愛戴和崇敬。永樂十四年,金純被提任禮部左侍郎,時隔兩月,又晉升為禮部尚書。山東、河南人民為了感謝和紀念金純,在開封府禹廟禹王廟中設置金純配亭,進行祭祀,山東汶上縣人民專門建祠,祭祀宋禮和金純。此事在大明一朝影響極大,金純也被認為是大明朝最有能力的幹吏之意。


    他倒也不負這個名頭,從永樂十九年,明朝國都由南京遷往北京,成祖朱棣為了安定民心,穩定局勢,查處貪官汙吏,選派二十六名官員,分赴全國各地進行巡察,以慰問軍民,查處不法官吏。金純與給事中葛紹祖奉命巡撫四川。在四川,他們深入百姓中,微服私訪,考核審查官吏,懲辦貪官汙吏,使蜀川得以安定。


    在成祖朱棣執政的二十二年中,金純忠心耿耿,勤於國事,為民除害,使民安樂。以他那忠厚、和平、老成的品性,超然出眾的才華、氣魄,清正廉潔的吏風及功勳卓著的政績,博得了成祖朱棣的高度信任,也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尊崇。盡管如此,金純毫不居功自傲,也不願享受特權。朱棣在位時,曾多次要封贈金純子孫官爵,而金純對皇上的”蔭恩之意”,一直”堅持不受”,他不願子孫躺在自己的功勞簿上享受高官厚祿和特權。


    永樂二十二年七月,明成祖朱棣親率兵將征討犯敵阿魯台明東部蒙古首領,班師迴京途中,於榆木川今內蒙古多倫西北病逝。同年八月,太子朱高熾即皇帝位仁宗,改年號”洪熙”。先調任金純為工部尚書,後又改任金純為刑部尚書。在金純任刑部尚書期間,他嚴格執法,認真、公正地掌管刑獄事務,”務寬大以教育為主,慎刑罰以重民命。”同時,嚴格要求下屬官吏,嚴禁貪贓枉法,不準妄行拷打罪犯,因而在他任職期間,獄中沒有一個瘐死因饑寒或疾病而死者。


    因金純政績卓著,仁宗朱高熾加封金純為資政大夫、刑部尚書兼太子賓客,同時禦製封誥六道:金純祖父金成為資政大夫、刑部尚書;


    金純祖母張氏為夫人;


    金純父親金文炳為資政大夫、刑部尚書;


    金純母親丁氏為夫人;


    金純已故妻室王氏為夫人;


    金純繼室鄭氏為夫人。在朝中威望極好,朱瞻基沒想到對漢王謀反一事,竟是他第一個跳出來,不由得驚喜不已,依著他的聲望,加上刑部尚書這個頭銜,對漢王謀反一事上如何處理是大大的有利。


    心頭雖歡喜,但麵上並沒有立即表露出來,看了一眼金純道:“國家待宗藩具有祖訓,朕宗社,大逆不道,宜正國典,以為亂臣賊子之戒,朕不敢有違,朕已命工部專門在西安門內建造一館室,用以囚禁朱高煦父子妻女。此事就不必再議了“


    “皇上,此時萬萬不可啊,叛逆之人不分首從,皆得處極刑,才是對祖宗,對天下百姓最好的交代,微臣身為刑部尚書,若對此等謀反之事,不加以追究,如何想天下人交代”金純大聲道。


    “金大人言之有理,我大理寺卿也有此意”身旁的大理寺卿官員紛紛附和。


    都察院也不甘落後,紛紛上奏。


    其他被拉來的文武官兒,也是察言觀色的主兒,早已看出皇上有些心動,這時可是搶功勞的時候,那會錯過,紛紛上奏附合。


    “諸位愛卿言之有理,但漢王畢竟是皇室宗親,此事多是為府上官員所蠱惑,方才犯下了彌天大錯,朕已決定囚禁,此事就不必再提了不過此事除漢王外,其府上官員王斌、韋達、朱恆等人須得好好審訊,等有了結果朕再商議如何“


    眾官兒見皇帝如此說,也不好多言,隻好領命而去,不過此事不過三日,刑部就審出了王府大小官兒一幹罪行,朱瞻基大怒之下,下令作為朱高煦“逆黨”的青州中護衛指揮王斌、樂安知州朱恆、樂安千戶所千戶盛堅,漢王府典仗侯海、長史錢巽、教授錢常、群牧所百戶井盛等六十餘人一並處決,隻有漢王府長史李默以曾經“諫諍”而免死,被判流放口外。


    翌日,九月初十,又處決了同樣被指為朱高煦“逆黨”的山東都指揮使靳榮及其兒子靳義等。此後,因被卷入此案被殺的還有天津衛鎮守都督僉事孫勝、青州左衛指揮史誠、河間衛鎮撫溫英、德州衛指揮鄭興、鎮撫劉誌等六百四十餘人。連在錦衣衛大獄中被拷問至死的山西都指揮張傑、楊雲也被“戮其屍”。


    其他因“知而故縱與藏匿叛人”被免死罪發配至邊軍者一千五百餘人,被流放至邊境為民者七百二十七人,群臣稱讚大快人心。


    處置了眾官兒後,朱瞻基對此番親征樂安州的人員按官階大發賞錢:公三千貫、侯二千五百貫、伯二千貫;都督一千貫、都指揮五百貫、指揮四百貫、千戶鎮撫三百貫、百戶所鎮撫二百貫、總小旗將軍一百五十貫、軍士校尉力士各一百貫。文職官六品以上如武職例,七品八品一百五十貫,九品以下一百貫。


    廚役五十貫。病故溺死官軍加半倍給其家人。接著又在九月十二“賜隨征樂安州還京文武官太師英國公張輔等六千八百五十人宴於奉天門。加賜扈從文武官軍旗校人等彩幣絹布:公,彩幣六表裏;侯、伯五表裏;都督、尚書四表裏;都指揮及文職三品、四品一表裏;指揮,絹二;文職五品以下及千百戶、鎮撫將軍、力士校尉旗軍絹一;廚役綿布各一”。


    九月二十一,又命法司及錦衣衛,將所緝捕的樂安州“同逆”親屬分賞給功臣及三品以上的文臣家中做奴婢,此法命令下達,滿朝文武歡慶,高唿皇帝英明。


    朱瞻基處事風頗有幾分永樂皇帝的手段,要麽不做,要麽做絕,在第二仰還將原來在樂安附近的軍隊進行了調防,將青州中護衛分拆到遼東各衛,將原樂安千戶所調去了甘肅,算是徹底摧毀了漢王最後一點念想。


    兩日後,在百忙之中,朱瞻基親自禦製東征記,以示群臣,凡朱高煦之罪,已經朝廷不得已用兵的緣故,均詳細寫入書中,就此昭告堂下,漢王威脅既除,讓朱瞻基不免想到了另一個叔叔,可楊士奇的的進言,不再提及進攻彰德趙王的事情。


    然而,此事不知怎麽被言官、都察院知曉,第二日早朝時候,喋喋不休,請求盡削趙護衛,且請拘趙王京師,朱瞻基有了楊士奇的進言,也不好說什麽,早朝就此作罷,待群臣散盡了,唯獨召見楊士奇。


    待楊士奇落了座,朱瞻基倒也不客套,立即問道:“楊愛卿,你看今日一早,談論趙王之事的官員越來越多了,怎麼辦”


    楊士奇對答道:“現在的宗室中,隻有趙王是最親的,應當考慮保全他,不要在被群臣所言迷惑。”


    朱瞻基點了點頭道:“朕也是這樣想的,皇考對趙王最友愛,現在我也隻有這一個叔叔,怎麼會不愛。應當思考保全之策。”


    楊士奇道:“此乃皇帝英明之舉“


    第二日,朱瞻基將群臣上奏的奏摺,派遣駙馬都尉廣平侯袁容、左都禦史劉觀拿著向趙王示出,使其自處。楊士奇說:“如果皇上能夠璽書親諭一封更好。”


    朱瞻基倒是覺得這是個好法子,立即派遣袁容去了,袁容等人抵達後,趙王大喜說:“我有救了。”於是呈上護衛,且上表感謝隆恩,至此言官不論此事。


    連續下了幾天雨,居家帶兒子的同時,看了幾天人間喜劇,難得今天天氣好了些,帶兒子外出溜達時候,隨手買了本王國維先生的人間詞話,這本書,高中那會兒聽過,大學那會兒在圖書館裏看過,當時無論是閱曆,還是知識麵,都遠遠達不到看這本書的時候,看完的感覺,隻覺得這本書很好,至於哪裏好,卻是說不上來,這種感覺,就好比一個吃慣了中餐的人,突然去吃了一迴西餐,吃完後,到底有多少吃,其實自己並不知道的,我當時就是這個感覺,如今將近而立之年的年紀,無論是眼界,還是閱曆自不是當年可比,重新再看,方才覺的真的好。


    整本書最大的優點,在於王國維先生不同於當時有影響的詞話,它提出了“境界”說。“境界”說是人間詞話的核心,統領其他論點,又是全書的脈絡,溝通全部主張。王國維不僅把它視為創作原則,也把它當作批評標準,論斷詩詞的演變,評價詞人的得失,作品的優劣,詞品的高低,均從“境界”出發。因此,“境界”說既是王國維文藝批評的出發點,又是其文藝思想的總歸宿。


    清朝詞派,主要有浙派和常州派。浙派詞致力糾正明末詞流迂緩淫曼的毛病,崇尚清靈,學習南宋薑夔,張炎的詞,不願迫近北宋詞人,不師秦觀,黃庭堅,隻學張炎,其流蔽在於主清空而流於浮薄,主柔婉而流於纖巧。於是常州派詞起而糾正浙派的流弊,提倡深美閎約,沉著醇厚,以立意為本,發揮意內言外之旨,主張應有寄托,推崇周邦彥而輕薄薑夔,張炎。這的確使詞論前進了一大步。


    而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突破浙派,常州派的樊籬,克服兩者之弊,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浙派詞主清空柔婉,結果導致浮薄纖巧,不真切,王國維的境界說提倡不隔,以糾正浙派詞的流弊。他強調寫真景物,真感情,要寫得真切不隔。這確實擊中了浙派詞的要害。對於常州派,他反對所有詞都必須有寄托的說法,認為並不是有寄托的詞才是好詞。他指出:“若屯田之八聲甘州,東坡之水調歌頭,則佇興之作,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調論也。”並引牛嶠等詞,稱為“專作情語而絕妙者”。他認為,佇興之作,寫情語,寫景物,隻要真切不隔,有境界,便是好詞。這種觀點有利於糾正常州派詞偏於追求寄托的狹隘見解。


    看完最欣賞他所構造的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原意:昨夜西風慘烈,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了天涯路。表達出了一種孤寂和思念的心情。


    此一境界,乃對人生的迷茫,孤獨而不知前路幾何。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原意:思念心愛的人,吃不下飯,結果餓瘦了,衣服越來越顯寬,人也越來越憔悴,但是心中沒有悔意。表達出了一種深深的不悔思念之情。力追尋。”


    投影至人生,第二境界乃有了目標,在追逐的道路上,求之不得之後形容消瘦而卻繼續追逐無怨無悔。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迴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原意:在人群中尋找了他很多次,突然迴頭,發現自己要找的人就在那暗淡的燈火那。表達出一種苦苦追尋,在轉身不經意發現他的所在的欣喜與豁然。


    此境,表明立誌追逐的,在足夠的積累後,量變成為質變,不經意間已追逐到了。


    這裏說的詞的境界,但細細品味,卻又不僅僅是詞的境界,有個高僧說過,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即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隻是山,見水隻是水。一個人的人生之初純潔無瑕,初識世界,一切都是新鮮的,眼睛看見什麽就是什麽,人家告訴他這是山,他就認識了山;告訴他這是水,他就認識了水。人說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台上玩月,皆以閱曆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說到底就是境界的不同,境界到了,見山隻是山,見水隻是水了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