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八月初四,又明確以漢王反叛的原由,派指揮黃讓、內官譚順等前往淮安,會同總兵官平江伯陳瑄鎮守,並帶敕書告訴陳瑄:“或有寇盜竊,即與軍衛有司同心戮力固守城池,遣人馳奏”。同日召永平等處總兵官遂安伯陳英赴北京,令以邊務付都督陳景先提督,並升隆慶左衛指揮使李勇為都指揮同知,指揮使韓鎮、大寧前衛指揮使郭斌為都指揮僉事,金吾右衛指揮僉事也蘭不花為指揮使,羽林前衛指揮僉事範貴為指揮同知,金吾左衛正千戶王興、金吾右衛正千戶海答為指揮僉事;讓蘇貴接替其老病的父親蘇翱任行在府軍後衛指揮僉事。這一天還做了一件在非常時期才做的事,那就是命行在刑部、都察院北京行部,將所有因犯罪被拘押的武職人員的案情上報。


    到了第二日,朱瞻基就親自斟酌了五百二十名指揮、千戶、百戶級別的犯罪武官的案情,除少數犯有當時屬不赦之重罪者外,其餘全部赦免,讓他們迴歸原職,並明確尚未歸案在逃者一樣對待,當時除了少數人看出皇帝要對漢王動手外,其餘眾人直道是陛下剛剛登基,此舉還在穩固軍心。


    但接下來的幾番動作,就是北京城的順天府的衙役也有了感覺,因為在八月初五,皇帝特意指示戶部尚書夏原吉,讓其向京師各衛扈從並留守官軍迅放當年八至十二月的本色俸米。可以說朝廷悄無聲息做出各種朝征討漢王的準備,不足為外人知道吧了。


    就在今日,皇帝還破格提升告朱高煦謀反的樂安籍監察禦史李浚為行在都察院左僉都禦史外,除此之外,封右軍都督府左都督費瓛為奉天翊衛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崇信伯,食祿一千一百石,孫世襲指揮使,賜誥券冠服,追封其三代及妻,命指揮芮勳及守居庸關軍士,嚴守關隘屯堡,不可懈怠。或有警急,即遣人馳奏,一切邊務必與附近總兵官協謀審處,毋慢毋忽;不僅如此,還將案情重大的犯罪武臣外,其他一律赦免,並命令三法司將關在監獄中“徒罪以下”的軍旗校尉將軍力士一律赦免,這一番一番的舉動,群臣還是看出了一些端倪來,但誰也不敢說破,畢竟漢王謀反已經是鐵一般的事實,大明文武百官,天下黎明百姓,通過這短短幾日,整個大明大街小巷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些官兒一個個比猴兒還要精明,哪敢言語皇帝的心思,個個沉默不言。


    聽了鄭亨的話兒,朱瞻基哼了一聲,沉吟道:“對於征討漢王一事,諸位有何意見?”


    群臣互相看了一眼,雖看出了皇帝的心思,可皇帝這話兒又沒有太過明確,群臣低聲討論了一番,就是沒人說話。


    這時,又一個武將從列中站出,恭恭敬敬道:“稟皇上,依微臣愚見,漢王既已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舉動,早是天怒人怨,陛下征討樂安州,乃是民心所向之舉,所以微臣以為,陛下大可定下時日,兵攻打樂安州,評定藩王,也好安定天下百姓之心?“說完之人聲音洪亮,眾人正低頭竊竊私語,冷不丁聽到這麽洪亮的聲音,紛紛抬頭看去,見站出來的說話的是陽武侯薛祿,紛紛點頭附和。


    朱瞻基微微點頭,左右看了一眼:“薛愛卿方才提出的建議,諸位愛卿有何看法?”


    武將中有走出一人來,抱拳道:“薛將軍所言句句從大局出,評定藩王不僅是天下黎明百姓的心聲,便是我等武將也希望我大明安寧,漢王一日不征討,天下便一日不得安寧,微臣請陛下以天下蒼生為念,以大明社稷安定為主,兵征討樂安州,微臣不才,願意做陛下征討樂安州第一先鋒!”


    群臣循聲望去,說話之人竟是英國公張輔,有了兩大軍方腦人物話,身後的一幹武將紛紛附議起來,一時氣氛十分熱鬧。


    朱瞻基眼裏閃過一絲喜色,與張輔、薛緑二人彼此叫喚了一個眾人不易察覺的眼神,此番征討,可不是他皇帝一句話兒的事情,需要軍方配合才好,而軍中多是朱高煦的舊部,讓他不得不依靠張輔、薛緑、鄭亨等三朝老將來配合了,目前的情況來看,效果還算不錯,如張輔所言,昔日追隨朱高煦的舊部,如今都老了,有了家世,兒孫滿堂,早已沒了昔日的風範,根本不願意跟朱高煦謀反,他們更多的願意是告老還鄉,陪著家人,安享晚年,什麽功名利祿到了他們這把年紀,早已看得淡了,家人反而變得無比的重要。有了這個牽絆,朱高煦根本就聯絡不到什麽舊部。


    如此結果,讓朱瞻基一直提著的心暗暗鬆了一口氣,略顯朝氣的臉上,升起了一抹健康的紅暈,他看了一眼文臣眾人,道:“三位楊大人,你們意下如何?”


    楊士奇、楊榮、楊溥三人早有分工,軍事上的事情素來以楊榮為,所以三人聽了皇帝這話兒,彼此看了一眼,楊榮走上前道:“英國公此言,微臣甚是讚同,漢王謀反一事,朝廷一日不兵,天下百姓便一日不得安寧,我大明君臣之心,也一日不得上下一心,如此對我大明的安定大為不妙,所以微臣讚同英國公之言,早日兵樂安州,還我大明天下一片安寧!”


    “好,說得好!”楊士奇大聲道:“微臣楊士奇讚同楊大人此言?”


    楊榮這番話早已說出了眾人的心聲,大明自靖難後,先是修築北京城,然後是下西洋、編纂《永樂大典》,出兵蒙古,修築北京城,遷都北京,這一樁接一樁的大事,雖看似光鮮無比,可這光鮮的背後,是年複一年的大運作,可以說從永樂登基後,大明的天下,百姓沒有真正安定過,如今人心思定,是該給他們安定的時候了,而楊榮這番話兒無疑是說出了每一個人的心中所盼,所以人人議論紛紛。


    “微臣也讚同楊大人……?”楊溥朗聲道。


    “微臣陳山也讚同!”


    “臣等也讚同……?”


    議論紛紛的文臣總算是反應了過來,紛紛上奏附和,一時好不熱鬧。


    朱瞻基眼裏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冷笑,大殿上此起彼伏的讚同聲則表明了群臣意見,提高必須出兵征討樂安州了,想到了父二人謀劃多年的大事,終於要付諸行動了,一時竟有幾分不真實的感覺,但這種感覺,隻是一閃即逝,很快,他就恢複了帝王的威嚴與冷峻,隻聽得他沉聲喝道:“王振,擬旨!“


    略一沉吟道:“漢王高煦蓄反心非一日,非恩德所能馴者,今朕順文武百官,天下黎明百姓所請,擇日兵樂安州!還我大明和平安寧!欽此!”


    “吾皇萬歲萬歲萬歲。”群臣齊聲高唿,聲響如雷。


    朱瞻基大大鬆了一口氣,第一件事如此輕易的解決了,多年的的謀劃總算是初見成效了,解決了這第一個難題,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了。


    看了了一眼楊士奇道:“楊愛卿,朝議繼續吧?”


    第一件事如此順利的取得了群臣的一致認同,楊士奇同樣鬆了一口氣,對下麵的事朝議也多了幾分把握,略一沉吟道:“今日早朝第二件大事,就是商討如何平叛,朝廷討伐的將帥問題?”


    此話一出,好不容易安靜下來的大殿立即變得熱鬧了起來,眾人議論紛紛,不過多是英國公張輔、陽武侯薛祿、以及從大同返迴的鄭亨等人。


    而三人聽了這個提議,也紛紛摩拳擦掌,頗有大幹一場的架勢。


    其餘武將也是一臉的興奮,人人望著朱瞻基等待著他下旨意。


    朱瞻基掃了一眼眾人道:“都說說吧,朕派誰為征討大將軍合適?”


    張輔道:“迴稟陛下,微臣願意親自為將,征討樂安州?”


    此話一出,大殿上立即一片嘩然,英國公是大將張玉之,早年隨父參加靖難之役,累封信安伯、新城侯,此後取代朱能征戰安南,永樂五年安南平定。計算府州四十八個,縣一百八十個,戶三百一十二萬。設交趾布政司,將其土地內屬於朝廷,此等功勳可是無人能比,永樂六年夏,張輔整軍迴到京師。朱棣論功行賞,在奉天殿賜宴招待他,並賦寫了《平安南歌》,進封他為英國公,歲祿三千石,給予世襲誥券,此後多次征戰安南,多有功勳,無論是聲望還是功勳、地位眼下都是當朝第一人,征討樂安州倒也是個合適人選。


    ^^^^^^^^^^^^^^^^^^^^^^^^^^^^^^^^^^^^^^^^^^^^


    第四更了,準備再去碼一更,如此給力諸位還等什麽,手中的票票莫要忘記了,手中的訂閱也莫要忘記了!各種求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