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楊年可不知楊崢心裏想些什麽,今日老爺告訴他,一定要趕到五更之前,讓楊崢感到宮門外,不然誤了大事,可沒什麽好果子吃,見一向溫和的老爺,忽然下了這樣一道指令,如何不急。生怕耽誤了老爺的大事。
“走吧?”楊崢看他滿臉焦急之色,不忍心看他焦急的模樣,應了聲率先出了門。
他初來京城,與京城的規矩知道的並不多,加上家中也沒轎子,馬車之類的替步工具,本以為靠著兩條腿走到紫禁城,卻不想門外停了一頂轎子,雖在夜色下,還是清楚的棗紅色的轎子,四個轎夫站在門前,他雖不懂大明許多規矩,但這個規矩還是懂的大,大明本不許官員坐轎子去上班的,朱元璋嚴厲禁止官員坐轎,要求他們繼續騎馬。隻有老人、婦女以及三品以上文官經特許才可以坐轎子。《金瓶梅》這部假托宋朝故事,其實描寫明朝風情的小說中,作為武官的西門慶總是騎馬;一般文官們則是坐轎;老百姓方麵,我們看到,西門慶的女婿陳敬濟,一個平頭百姓,則總是騎一頭“頭口”,其實就是毛驢。西門慶的高頭大馬與陳敬濟的猥瑣毛驢之間,形成一種強烈的對比。這就是官民身份的對比。
雖然朱元璋強烈禁止一般官員和男性老百姓坐轎子,但是對官員,朱元璋還是極為體恤的,曾經對滿朝文武說過:“禮莫大於別貴賤,明等威,今布政司、按察司皆方麵重臣;州府縣官,民之師率。聞多乘驢出入,甚乖治體。其令官為市馬”。這就是說,朱皇帝認為官員上班騎毛驢是有失威嚴的。但是,明朝的官員,當皇帝給他們買馬的時候,他們已經坐轎子了,騎馬也是沒有威嚴可言了,雖是如此,但朝臣、命婦等達官顯貴乘坐轎子有嚴格規定,不準逾製。三品以上及京堂官員,轎頂用銀,轎蓋、轎幃用皂,在京時轎夫四人,出京時轎夫八人;四品以下文職官員轎夫二人,轎頂用錫。直省總督、巡撫轎夫八人;司、道以下、教職以上官員轎夫四人;雜職乘馬。欽差大臣三品以上轎夫八人。這些坐轎官員主要指文官,至於武職,雖官至一品也不準坐轎,隻能騎馬。將軍、提督、總兵等年過七旬不能騎馬者,要想坐轎也必須事先奏請恩準。一般官員出外長途跋涉則另乘眠轎,即將應用各物置之轎中,可做臥床使用。這種轎子要比普通轎子大一些。官員乘轎出行時還要鳴鑼開道,對於開道的鑼聲也有嚴格規定。知縣出行鳴鑼七響,意思是“軍民人等齊閃開”;知府出行鳴鑼九響,意為“官吏軍民人等齊閃開”;一品大員和欽差大臣出行時則鳴鑼十一響,意思是“大小官吏軍民人等齊閃開”,楊士奇是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一品朝廷的大員,正是做這等轎子規格,自己一個從四品官若也坐這種轎子,那就有點找死的感覺了?“
“這個有點不符合規矩吧?“楊崢燦燦的問。
楊年道:“我家老爺說了,楊大人遲早要坐的,坐一下也不打緊,再者今日是特殊事,特殊處理?”
“考慮得還聽周到,也罷,反正楊士奇還有二十年的大權在握,想來也沒什麽人敢亂咬舌根子了,除非是他不想在官場上混了?”當下一不多言,一低頭走了過去,為首的轎夫急忙拉開了簾布,一臉恭敬的讓楊崢進去,他們雖是轎夫,可平日裏隨著楊士奇出入,眼力還是不差的,能被楊士奇如此看重的,還沒幾個,能用自己的專用轎子來接人,那還是頭一次,可見眼前這個笑眯眯,讓人如沐春風之感的年輕人,在自家老爺麵前身份可不低,他們不想得罪。
“官家的下人就是素質高啊?”楊崢頗有前世坐著寶馬去上班的感覺。
轎子從給外麵看頗有幾分樸實的感覺,可坐進去一看,空間極大、帷帳用料質也是極好,各種裝飾都是眼下最流行款式,楊崢頗有幾分豪華座駕,小心的將屁股放在了那柔軟的座椅上,立即感覺柔軟如棉被一般,心道:“怪不得咱們大明一朝,官員坐轎屢禁不止,有這麽舒服的轎子,誰願意去騎馬啊,熱天熱死,冬天冷死,還不能睡個迴籠覺,說到底還是享受在作怪啊,正胡思亂想,聽得楊年小聲的道:”楊大人,去往皇宮還有一會兒,你不妨在裏麵睡個迴籠覺,等到了皇宮小人再喊你便是?“
“小侄正有此意?“嘿嘿一笑道:”多謝楊伯提醒,我知道了。
他還真有些困,再者這四人的轎子顫顫巍巍的,最適合睡覺,走了幾步,便聽得裏麵一陣雷鳴般的鼾聲。
楊年聽在耳裏,心道:“這個楊大人心兒倒是挺寬,人家上早朝,莫不是滿臉緊張,他倒好倒頭便睡,還真有幾分風骨?”
也不知睡了多久,隻聽得楊年在窗前低聲道:“楊大人,楊大人快醒醒,到午門了?”
楊崢幽幽醒來,拉開簾布看了一眼,低聲道:“天還沒亮呢,我再睡一會兒?”
楊年吃了一驚,心道:“這楊大人膽子還真不小,哪有到了午門還繼續睡覺的道理!“急忙又喊了起來。
大明從永樂後,基本上是晨曦初開之際上朝,好處不言而喻:“一則聖躬誌慮清明,二則朝廷氣象嚴肅,三則侍從宿衛得免疲倦,可以整飭朝儀,四則文武百官不致懈弛,可以理辦政務,五則鍾聲有節,可以一都市之聽聞,六則引奏有期,可以聳外夷之瞻仰。一舉而眾美成具,天下必將稱頌聖明”,這樣可苦了官員,為了上早朝,不少官員幹脆為了方便上早朝在城南擇屋而居,“如東、西長安街,朝官居住最多”。
每晨星月未散,即須趕到皇城,由東、西長安門步行入內。
朝廷也知官員早朝辛苦,為方便官員候朝“待漏”,皇城內建有多處朝房,各官在此按品級坐立。作為對近臣的優禮,“近侍衙門,端門內各有(專門的直房”。右闕門南,是錦衣衛直房;下三間為翰林直房,候朝時,大學士居北楹,眾學士中楹,餘者南楹。另外端門內左側有直房五間,又名“板房”,是詹事府、左右春坊及司經局官候朝之所。所以雖是五更天,午門外已經等候了大大小小的官員不少。
午門乃紫禁城正門,辟有三闕,中為禦道,不常啟,左右二闕供當直將軍及宿衛執杖旗校人等出入;又左右兩掖各開一門,稱為左、右掖門,為百官入朝之門。午門上樓名“五鳳”,設朝鍾朝鼓,由鍾鼓司宦官掌管,提醒上朝,出朝時程。
楊崢看了一眼午門前湧動的官員,雖在夜色下,但看得清楚各種朝服之下,各種奇珍異獸閃來閃去,讓人眼花繚亂之感,同時頗有幾分“群獸亂舞“的感覺。
尚未下轎子,就見楊士奇、胡瀅、況忠迎了上來,三人身後還跟著一個楊崢並不曾見過的中年人,那人丹鳳眼、國字臉、鼻子高挺,頜下一把長須濃密而須長,唇紅齒白,一身大紅袍下,顯得英氣逼人。
楊崢看了幾眼道:“我日,這世間還有比我長得更帥的人麽?敢問兄台高姓大名啊?”
眾人一愣隨即哈哈大笑起來,況鍾與他一路上返迴京城,對他頗有幾分好感,這時忙介紹道:“這位大人姓周,名忱,現在是越府長史!“說著便如數家珍的將周忱簡曆說了出來。
周忱字恂如,號雙崖,江西吉水人。永樂二年進士,選庶吉士。自請進文淵閣,與修《永樂大典》等。授刑部主事,進員外郎。雖有經世才,但浮沉郎署二十年,未得升遷。夏原吉知之,永樂二十二年薦遷越府長史,為人以善理財知名,被夏元吉看重,想在這次廷議,將自己諸位愛將推出去。
“周忱——?“楊崢嘀咕了幾聲,忽然雙眼一亮,道:”你,你就是自創“平米法”。平米的周忱?“
在前世的中學的時候,曆史教科書上多次提到明朝的賦役製度時,總會提到了“平米法”,當時糧食的運輸征解是田賦製度中一個十分困難與棘手的問題。當時江南田糧運送北京,有軍運,有民運。民運中,運夫百姓的負擔相當沉重,“軍船給之官,民則僦舟,加以雜耗,率三石致一石,往複經年,失農業。”
周忱與漕運總督陳瑄商議,將江南漕糧兌給漕軍運輸,具體辦法是:民運至淮安或瓜洲水次交兌,然後由漕軍運至通州。每正糧一石民運至淮安,加耗糧五鬥,運至瓜洲,加耗五鬥五升。江南衛所官軍就附近倉廒直接運輸,另加給過江米二鬥,鋪墊蘆席費五合。這個辦法,農民既省費用又便利,漕軍也得到了實惠。
^^^^^^^^^^^^^^^^^^^^^^^^^^^^^^^^^^^^^^^^^^^^^^^^
第二更了,第三更會來得晚點,請見諒!
...
楊年可不知楊崢心裏想些什麽,今日老爺告訴他,一定要趕到五更之前,讓楊崢感到宮門外,不然誤了大事,可沒什麽好果子吃,見一向溫和的老爺,忽然下了這樣一道指令,如何不急。生怕耽誤了老爺的大事。
“走吧?”楊崢看他滿臉焦急之色,不忍心看他焦急的模樣,應了聲率先出了門。
他初來京城,與京城的規矩知道的並不多,加上家中也沒轎子,馬車之類的替步工具,本以為靠著兩條腿走到紫禁城,卻不想門外停了一頂轎子,雖在夜色下,還是清楚的棗紅色的轎子,四個轎夫站在門前,他雖不懂大明許多規矩,但這個規矩還是懂的大,大明本不許官員坐轎子去上班的,朱元璋嚴厲禁止官員坐轎,要求他們繼續騎馬。隻有老人、婦女以及三品以上文官經特許才可以坐轎子。《金瓶梅》這部假托宋朝故事,其實描寫明朝風情的小說中,作為武官的西門慶總是騎馬;一般文官們則是坐轎;老百姓方麵,我們看到,西門慶的女婿陳敬濟,一個平頭百姓,則總是騎一頭“頭口”,其實就是毛驢。西門慶的高頭大馬與陳敬濟的猥瑣毛驢之間,形成一種強烈的對比。這就是官民身份的對比。
雖然朱元璋強烈禁止一般官員和男性老百姓坐轎子,但是對官員,朱元璋還是極為體恤的,曾經對滿朝文武說過:“禮莫大於別貴賤,明等威,今布政司、按察司皆方麵重臣;州府縣官,民之師率。聞多乘驢出入,甚乖治體。其令官為市馬”。這就是說,朱皇帝認為官員上班騎毛驢是有失威嚴的。但是,明朝的官員,當皇帝給他們買馬的時候,他們已經坐轎子了,騎馬也是沒有威嚴可言了,雖是如此,但朝臣、命婦等達官顯貴乘坐轎子有嚴格規定,不準逾製。三品以上及京堂官員,轎頂用銀,轎蓋、轎幃用皂,在京時轎夫四人,出京時轎夫八人;四品以下文職官員轎夫二人,轎頂用錫。直省總督、巡撫轎夫八人;司、道以下、教職以上官員轎夫四人;雜職乘馬。欽差大臣三品以上轎夫八人。這些坐轎官員主要指文官,至於武職,雖官至一品也不準坐轎,隻能騎馬。將軍、提督、總兵等年過七旬不能騎馬者,要想坐轎也必須事先奏請恩準。一般官員出外長途跋涉則另乘眠轎,即將應用各物置之轎中,可做臥床使用。這種轎子要比普通轎子大一些。官員乘轎出行時還要鳴鑼開道,對於開道的鑼聲也有嚴格規定。知縣出行鳴鑼七響,意思是“軍民人等齊閃開”;知府出行鳴鑼九響,意為“官吏軍民人等齊閃開”;一品大員和欽差大臣出行時則鳴鑼十一響,意思是“大小官吏軍民人等齊閃開”,楊士奇是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一品朝廷的大員,正是做這等轎子規格,自己一個從四品官若也坐這種轎子,那就有點找死的感覺了?“
“這個有點不符合規矩吧?“楊崢燦燦的問。
楊年道:“我家老爺說了,楊大人遲早要坐的,坐一下也不打緊,再者今日是特殊事,特殊處理?”
“考慮得還聽周到,也罷,反正楊士奇還有二十年的大權在握,想來也沒什麽人敢亂咬舌根子了,除非是他不想在官場上混了?”當下一不多言,一低頭走了過去,為首的轎夫急忙拉開了簾布,一臉恭敬的讓楊崢進去,他們雖是轎夫,可平日裏隨著楊士奇出入,眼力還是不差的,能被楊士奇如此看重的,還沒幾個,能用自己的專用轎子來接人,那還是頭一次,可見眼前這個笑眯眯,讓人如沐春風之感的年輕人,在自家老爺麵前身份可不低,他們不想得罪。
“官家的下人就是素質高啊?”楊崢頗有前世坐著寶馬去上班的感覺。
轎子從給外麵看頗有幾分樸實的感覺,可坐進去一看,空間極大、帷帳用料質也是極好,各種裝飾都是眼下最流行款式,楊崢頗有幾分豪華座駕,小心的將屁股放在了那柔軟的座椅上,立即感覺柔軟如棉被一般,心道:“怪不得咱們大明一朝,官員坐轎屢禁不止,有這麽舒服的轎子,誰願意去騎馬啊,熱天熱死,冬天冷死,還不能睡個迴籠覺,說到底還是享受在作怪啊,正胡思亂想,聽得楊年小聲的道:”楊大人,去往皇宮還有一會兒,你不妨在裏麵睡個迴籠覺,等到了皇宮小人再喊你便是?“
“小侄正有此意?“嘿嘿一笑道:”多謝楊伯提醒,我知道了。
他還真有些困,再者這四人的轎子顫顫巍巍的,最適合睡覺,走了幾步,便聽得裏麵一陣雷鳴般的鼾聲。
楊年聽在耳裏,心道:“這個楊大人心兒倒是挺寬,人家上早朝,莫不是滿臉緊張,他倒好倒頭便睡,還真有幾分風骨?”
也不知睡了多久,隻聽得楊年在窗前低聲道:“楊大人,楊大人快醒醒,到午門了?”
楊崢幽幽醒來,拉開簾布看了一眼,低聲道:“天還沒亮呢,我再睡一會兒?”
楊年吃了一驚,心道:“這楊大人膽子還真不小,哪有到了午門還繼續睡覺的道理!“急忙又喊了起來。
大明從永樂後,基本上是晨曦初開之際上朝,好處不言而喻:“一則聖躬誌慮清明,二則朝廷氣象嚴肅,三則侍從宿衛得免疲倦,可以整飭朝儀,四則文武百官不致懈弛,可以理辦政務,五則鍾聲有節,可以一都市之聽聞,六則引奏有期,可以聳外夷之瞻仰。一舉而眾美成具,天下必將稱頌聖明”,這樣可苦了官員,為了上早朝,不少官員幹脆為了方便上早朝在城南擇屋而居,“如東、西長安街,朝官居住最多”。
每晨星月未散,即須趕到皇城,由東、西長安門步行入內。
朝廷也知官員早朝辛苦,為方便官員候朝“待漏”,皇城內建有多處朝房,各官在此按品級坐立。作為對近臣的優禮,“近侍衙門,端門內各有(專門的直房”。右闕門南,是錦衣衛直房;下三間為翰林直房,候朝時,大學士居北楹,眾學士中楹,餘者南楹。另外端門內左側有直房五間,又名“板房”,是詹事府、左右春坊及司經局官候朝之所。所以雖是五更天,午門外已經等候了大大小小的官員不少。
午門乃紫禁城正門,辟有三闕,中為禦道,不常啟,左右二闕供當直將軍及宿衛執杖旗校人等出入;又左右兩掖各開一門,稱為左、右掖門,為百官入朝之門。午門上樓名“五鳳”,設朝鍾朝鼓,由鍾鼓司宦官掌管,提醒上朝,出朝時程。
楊崢看了一眼午門前湧動的官員,雖在夜色下,但看得清楚各種朝服之下,各種奇珍異獸閃來閃去,讓人眼花繚亂之感,同時頗有幾分“群獸亂舞“的感覺。
尚未下轎子,就見楊士奇、胡瀅、況忠迎了上來,三人身後還跟著一個楊崢並不曾見過的中年人,那人丹鳳眼、國字臉、鼻子高挺,頜下一把長須濃密而須長,唇紅齒白,一身大紅袍下,顯得英氣逼人。
楊崢看了幾眼道:“我日,這世間還有比我長得更帥的人麽?敢問兄台高姓大名啊?”
眾人一愣隨即哈哈大笑起來,況鍾與他一路上返迴京城,對他頗有幾分好感,這時忙介紹道:“這位大人姓周,名忱,現在是越府長史!“說著便如數家珍的將周忱簡曆說了出來。
周忱字恂如,號雙崖,江西吉水人。永樂二年進士,選庶吉士。自請進文淵閣,與修《永樂大典》等。授刑部主事,進員外郎。雖有經世才,但浮沉郎署二十年,未得升遷。夏原吉知之,永樂二十二年薦遷越府長史,為人以善理財知名,被夏元吉看重,想在這次廷議,將自己諸位愛將推出去。
“周忱——?“楊崢嘀咕了幾聲,忽然雙眼一亮,道:”你,你就是自創“平米法”。平米的周忱?“
在前世的中學的時候,曆史教科書上多次提到明朝的賦役製度時,總會提到了“平米法”,當時糧食的運輸征解是田賦製度中一個十分困難與棘手的問題。當時江南田糧運送北京,有軍運,有民運。民運中,運夫百姓的負擔相當沉重,“軍船給之官,民則僦舟,加以雜耗,率三石致一石,往複經年,失農業。”
周忱與漕運總督陳瑄商議,將江南漕糧兌給漕軍運輸,具體辦法是:民運至淮安或瓜洲水次交兌,然後由漕軍運至通州。每正糧一石民運至淮安,加耗糧五鬥,運至瓜洲,加耗五鬥五升。江南衛所官軍就附近倉廒直接運輸,另加給過江米二鬥,鋪墊蘆席費五合。這個辦法,農民既省費用又便利,漕軍也得到了實惠。
^^^^^^^^^^^^^^^^^^^^^^^^^^^^^^^^^^^^^^^^^^^^^^^^
第二更了,第三更會來得晚點,請見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