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偌大的禦書房裏,隻聽得鄭和的聲音在繼續迴蕩:“永樂十年大報恩寺琉璃塔修建,曆時十年,建有佛塔一座,塔高九層八麵,高達二十七丈餘,用過錢糧銀二四十八萬五千四八十四兩……?“


    眾人越聽越心驚,這該是怎樣的一座佛塔啊。【最新章節閱讀】


    鄭和繼續念了下去:“塔內外置長明燈一四十六盞,日夜輪值點燈的少年達人,每晝夜耗燈油達六十四斤,每盞油燈每夜所需的燈油為六兩四錢,耗費銀兩共計了兩萬八千零十二兩……?“


    眾人一臉的不可思議,唯獨工部尚書吳中一臉的平靜,這座琉璃金塔他身為工部尚書,自是心知肚明,塔高約十丈,九層八麵,外壁用白瓷磚砌成,每磚中央浮雕一佛像;自下至上各層用磚數量均相等,僅體積逐層縮小。每層的複瓦和拱門都用五色琉璃構件,上塑飛天、飛羊、獅、象等形像,為生動美觀。


    而燒製這些琉璃構件時摻入了鄭和下西洋帶迴的火山灰,故琉璃色澤為潤豔。塔頂為重達二千兩的黃金寶頂,其下為鐵質九相輪,計重千六斤,再下為俯仰對置的一對承露盤,一說為鐵質,外裹黃金厚寸許,一說為風磨銅質,直徑十二尺,重四千五斤,內放佛經及大批珠寶金銀。塔內外置長明燈一四十六盞,日夜輪值點燈的少年達人,每晝夜耗燈油達六十四斤。此塔開了世界琉璃寶塔的先河,當時便號稱“第一塔”,“海外夷蠻重譯至者,有餘國,見報恩寺塔必頂禮讚歎而去,謂四大部洲所無也”


    這樣的一座塔樓,銀兩花得再多他都不感到吃驚,反而覺得理所當然了,一座堪比大明京城還要富麗堂皇的寺廟,若花費的銀兩不足以引人驚訝,如何算得上是大明第一塔呢。


    眾人有沉默開始慢慢議論起來,楊崢緊緊皺著眉頭也慢慢鬆開了,這是一座燒銀的佛塔,銀再多都不夠用,少了區區五十萬兩銀,的確不值得大驚小怪。


    鄭和對著那長長的宗卷繼續朗聲念了,聽到最後,眾人才驚訝這座寺廟除了修建外在的東西外,裏麵的佛像,禮佛的金銀杯、劍、釧、釵、鑷等諸雜寶物同樣要銀,還有那些海外帶迴的“五穀樹”、“婆羅樹”等奇花異木都是白花花的銀兩,眾人此時此刻的眼裏,耳朵裏所聽到了,所看到的,甚至所想象的都是銀……?


    “修建這樣的一座寺廟,少了區區五十萬兩算不得什麽?”不知是誰小聲的嘀咕了聲,聲音不大,卻仿佛如瘟疫一般傳開了,連帶著幾個其他官員也紛紛點頭吆喝。


    陳山聽著眾人嘀咕的話兒,心裏略感厭煩,眉頭皺了起來,尤其是聽到鄭和事無巨細的當著眾人的麵說著銀的事情,他沒想到一個監,竟會在建造一座無比富麗堂皇的寺廟時,會親手記著那樣一本仔細的賬目,而且日期,銀兩、買了什麽,種了什麽,甚至是每一盞燈耗費了多少銀兩,都一一記錄了下來,比起他這個戶部侍郎還要精細幾分,原先準備刁難的話兒,此時此刻竟再也說不出來?“


    鄭和還在念,因為卷宗長,以至於一頭已經落在了地上,卷宗密密麻麻麽的賬目眾人看得一清二楚,議論之聲再一次大了起來。


    鄭和龐若無人的念了約莫半柱香的功夫,方才長吸了一口氣,朗聲道:“大報恩寺先後曆時十六年(一說十九年),動用全國征集的良匠軍工達十萬人,僅建塔一項的費用,用過錢糧銀二四十八萬五千四八十四兩……?“聲音響亮帶著無比的自信,在空曠的禦書房裏久久不去。


    房內一陣沉默,無人說話。


    鄭和旁若無人的收起了卷宗,放在雙手之間,高高舉起,忽對楊崢道:“此乃微臣多年所記,請殿下過目!“


    陳蕪斂聲寧氣地上前,從鄭和手中接過卷宗,小心的捧到了楊崢的案前,小心的鋪開——?“


    禦書房裏人人屏住唿吸,目光不約而同的落在了楊崢的臉上,看他翻閱卷宗,粗重的唿吸聲,一聲高過一聲。


    楊崢對這些賬目並不感興趣,但還是要裝模作樣的看上一番,他心裏壓根就不相信鄭和迴去貪汙那五十兩銀敗壞自己的聲名,所以他稍微掃了一遍後,便讓人合上了卷宗。


    堂下,陳山與黃福對望一眼,眼裏的驚訝還是掩藏不住,如果說如鄭和卷宗上所奏,僅一座琉璃塔就花費錢糧銀二四十八萬五千四八十四兩,不算寺廟本身的話,那這座大報恩寺的花費還真不是一般的大,如此一來,區區五十萬兩碎銀,當真算不得什麽,而鄭和卷宗上所記載的賬目都有理有據,讓人反駁不得,那不見蹤影的五十萬兩白銀,或許隻是戶部沒有記錄在案,又或許在鄭和之前,忘記了上報給戶部……?“種種可能,讓陳山隱隱的不安起來。


    “陳大人你還有什麽話要說?“楊崢抬起頭,麵無表情的看了一眼陳山問道。


    陳山眉頭一跳,喉嚨發幹,有些說不出話來,他本以為少了五十萬兩白銀,一定會引起轟動,甚至是的雷霆之怒,如今看來他錯了,區區五十萬兩銀放在了大報恩寺這兒根本是冰山一角,整座大報恩寺根本就是一個無底洞,銀再多都不夠用,不要說是五十萬兩,就是一萬,兩萬兩,鄭和隻要說用在了大報恩寺裏,誰也查不出什麽,誰讓這座大報恩寺規格堪比大明皇宮呢?“


    陳山一陣沉默,諸位大臣更不敢說話。而一旁的黃福則看了一眼鄭和,這個時候他倒也不相信鄭和貪汙了這五十萬兩銀,而是還在驚訝鄭和事無巨細,修建了整整十六年的大報恩寺,其中監管的監都更換了好幾撥,從未有人能拿得出賬目來,唯獨他將賬目記得清清楚楚,此時的他不要說是大報恩寺耗費銀兩兩萬兩,就是五萬,怕也是沒人會懷疑,再者,從他拿出足足有一丈多的卷宗,想必是早就料到有這麽一天,否則絕不會準備的如此充分?這份心思,這份遠見,絕非常人所能比?陳山這次想要拿大報恩寺立威,怕是打錯了算盤,這樣一個人物,若這麽輕易就被擊到了,當年的陳祖義,西洋諸國國王怕是早就吃掉了他了?“


    這樣寧靜的氣氛,也不會過了多久,才聽得一個聲音道:“殿下,微臣有些話兒,不知當講不當講?”


    眾人循聲望去,卻是端坐在左側末尾的戶部支使魏達。


    “支”原意是量入為出。魏帝曹丕時始置支尚書﹐專掌軍國支計。兩晉南北朝也都以支尚書主管財政。隋改支為民部﹐唐改稱戶部﹐下屬有戶部﹑支﹑金部﹑倉部四司。其中支司掌握軍國用的收支﹐籌劃財源﹐調撥物資﹐量入為出﹐掌握經費﹐是十分重要的部門。開元以前﹐由本司郎中﹑員外郎專管﹐“郎中判入(處理收入之案)﹐員外判出(處理支出之案)﹐(戶部)侍郎總統押案(總閱後簽名)”﹐不以他官介入。官職不大,但也不小,明繼前製,在戶部也設置了支使,與戶部侍郎一同掌管稽查工作。


    魏達原本沒機會參加這種朝會,但陳山今日偏讓他來了,隻是官職小,陪了末座,一直在一旁默默的凝聽,誰也也不曾注意他。


    此時聽他言語,眾人紛紛扭頭望來,竟有些驚訝。


    魏達麵色一紅,顯得有些緊張,嗬嗬一笑,對眾人拱了拱手。


    楊崢道:“有話便說?”


    魏達微微鎮定了一下,對諸位大臣行了一禮,輕聲說道:“微臣身為戶部支使,掌握軍國用的收支﹐籌劃財源﹐調撥物資﹐量入為出﹐掌握經費的重則,今日原本輪不到微臣說話,但微臣還是鬥膽說兩句!“


    ^^^^^^^^^^^^


    注解:開元以後﹐逐漸以他官兼判(判指判案﹐即批閱書﹐處理決斷)﹐或由戶部尚書﹑侍郎專判﹐使郎中﹑員外郎失去主管之權。但當時還未有使名﹐或稱判支﹐或稱知(勾當)支事。至德以後﹐軍費激增﹐財政收支成為緊迫問題﹐於是肅宗在幹元元年(758)以第五琦為山南等五道支使﹐這是支使名的始見﹐後逐成為專掌財政的使職﹐權任甚重﹐常以宰相兼領。其下有副使﹑判官。判官常自尚書省其它曹司中調取郎官來充任﹐稱為判案郎中﹐人數多達四至六人。由於支使掌握財政大權﹐廣置吏員﹐在全國重要地區設分支機構﹐遂逐漸侵奪其它官司之職。支使後來與鹽鐵使﹑戶部使合稱司﹐後唐明宗長興元年並為司使一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