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看了約莫一戰茶的功夫,才緩緩道:“因為殿下的朋友要來了?”


    這年輕人不是別人,正是當今太子朱瞻基,身後的老者便是禮部侍郎,內閣大學士,兵部尚書楊士奇了,那泡茶的太監則是朱瞻基的貼身太監陳蕪了,群臣三人相約在此下棋之外,自然有些話兒要說。


    “朋友——?”朱瞻基微微楞了一下,隨即哈哈大笑,道:“楊大人說的不錯,正是孤的朋友?”


    楊士奇的一句“朋友”讓朱瞻基顯得很高興,世間人皆有朋友,唯獨皇帝的朋友少之又少,紅袖招外的刺殺,楊崢不問身份,不問地位,隻因為自己是他的朋友,便舍身相救,的確做得他的朋友,輕輕歎了聲,朱瞻基目光向遠處望了望,中山王的府邸就在前方,亭台樓閣,長廊花園,相互輝映,顯得巍峨雄偉甚是美觀。


    “誰翻樂府淒涼曲,風也蕭蕭。雨也蕭蕭,瘦盡燈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


    朱瞻基叨念了幾聲,忽然道:“這詞兒真是他寫的?”


    楊士奇應了聲道:“不錯,除此之外,微臣還聽到了一首?“


    “哦?”朱瞻基顯得有些意外,沉吟了片刻,道:“不妨都給孤念念?”


    楊士奇點了點頭,微微醞釀了一番道:“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楊士奇的聲音不大,但朱瞻基聽得很認真,很仔細,當聽了第一句,忍不住心頭一動,喃喃道:“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似乎觸動了心頭的某一處心事,皺著眉頭久久不語。


    片刻, 朱瞻基眉頭一展,忽然哈哈大笑道:“好,好一句“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想不到他還能寫出這等詩詞來,楊大人乃我朝華蓋殿大學士,素來以“學行”見長,以你之見,此詩詞如何?”


    楊士奇從小刻苦讀書,胸中所學不亞於任何人,聽朱瞻基詢問,略一沉吟道:“此曲婉麗淒清,使讀者哀樂不知所主,如聽中宵梵唄,先淒惋而後喜悅。算得上是一首難得好詞,隻是——?”


    朱瞻基看了一眼楊士奇,道:“隻是什麽?”


    楊士奇道:“隻是堂堂大明七尺男兒,隻懂傷春悲秋,不免墜了誌氣?”


    朱瞻基內心深處極為歡喜這首詩詞,但他身為當今太子,自是知道楊士奇的才學,聽他如此說來又細細品讀了幾句,點了點頭道:“的確多了幾分纏綿之意!頗有後主之風啊?“


    楊士奇鬆了一口氣,道:“殿下明鑒!“


    朱瞻基緩緩轉過身來,一副雲淡風輕的樣子,不悲不喜的神色,顯得有些老成,微微走到前方的竹椅上落了座,一旁的陳蕪急忙雙手捧上了一杯茶湯,朱瞻基單手接過,抿了一口,道:“依你看,此番他來南京,孤是讓他從文,還是從武?“聲音古井不波,卻透著威嚴。


    楊士奇不敢怠慢,微微一抱拳道:“從武?“


    朱瞻基天資聰穎,自小被祖父所歡喜,朱棣靖難之役勝利以後,就親自挑選文臣擔任朱瞻基的老師,並多次下達指示,除文臣教導外,朱棣也會親自教導,永樂中期以後的遠征漠北,朱棣總是將朱瞻基帶在身邊,讓他了解如何帶兵打仗,鍛煉他的勇氣,所以朱瞻基文采武略俱佳,雅擅丹青,父王登基後,常在春秋時節,與諸儒臣四處遊玩,於良辰美景中賦詩作畫,筆法細膩,頗見功底,多有佳作傳出,骨子裏還是有幾分文人氣息,剛才楊士奇的一句“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極盡婉轉傷感之韻味,短短一句勝過千言萬語,尤其是將一個人內心深處種種不可言說的複雜滋味都融入其中,輕輕誦讀了一聲,立即叫人不禁心生感慨之意?他自負才學不差,卻也寫不出如此纏綿的詞句來,不免對楊崢從文有了幾分渴望?“聽了楊士奇這句話,眉頭不由得一挑,道:“為何?“


    楊士奇似乎早有準備,不慌不忙的行了一禮,道:“此句一出,怕是後主再生也寫不出如此纏綿的詩句來,足見他文采飛揚, 微臣倒也不擔心他的文采,隻是這武功一道還需磨練磨練方能大用?“


    朱瞻基微微一愣,道:“楊大人是讓他從軍?“


    楊士奇點了點頭道:“不錯,我大明以武立國,便是當年tai祖皇帝也是南征北戰,為一方統帥,徐達、常遇春,傅友德,李文忠, 馮國勝名將輩出,隻可惜我大明國建立後,經胡惟庸、藍玉一案,武將死的死,老的老,滿朝文武可能武將之人少之又少,若非如此,建文帝又何須動用李景隆這等草包——?“


    當年建文帝還太年輕,朱元璋怕自己死了建文帝震不住這些功臣,所以為了自己皇位的安穩和孫子可以安心當皇帝,就把朝中有能力有功勞的大臣清洗了一遍,借用胡惟庸、藍玉一案,將昔年的文臣武將殺了個精光,到朱棣發動靖難時,滿朝文武竟建文帝無將可用 隻好重用紙上談兵的李景隆,此人不知兵事,自不是軍事謀略堪稱大明第一將的朱棣相提並論,結果在兵力,資源,土地還有道義都占壓倒性優勢的南軍一敗塗地,若不是當年朱元璋殺的太徹底,留幾個可用之將,朱棣縱能征善戰,未必能坐這皇位。


    朱瞻基雖隻有二十六歲,但當年的這段曆史卻是清楚無比,內心深處也覺得當年皇祖爺爺殺伐太過重了,滿朝文武須當文武並重才是長久之計!此時聽楊士奇說起,並沒有半分的反感,反而極為讚同的點了點頭道:“楊大人不必忌諱,請說下去?”


    楊士奇本有些擔心,自己議論tai祖皇帝當年做法,多多少少有些不敬,朱瞻基貴為太子,雖秉承了父親朱高熾的性子,但誰也保不準會不會動怒,一時不免有些忐忑。


    此時見朱瞻基眼裏半分的怒氣,反而露出沉思的神情,不由得點了點頭,心道:“怪不得當年成祖皇帝如此看重這個兒孫,如今看來,成祖當年的眼光的確十分的高明。”


    放下了心中的忐忑,楊士奇也就不再避諱,躬身繼續說道:“靖難一役,我大明開創永樂盛世,百姓安居樂業,文臣武將齊頭並進算是扭轉了建文一朝重文輕武的弊端,隻是武將張玉、朱能、丘福先後死去,武將人才凋謝,如今能用的不過是薛綠,張輔,吳成,滕定,費瓛,李英,吳管者,李賢,難當大任——?“說到這兒,楊士奇看了一眼朱瞻基,壓低聲音道:”眼下的局麵,外有安南,蒙古,內有漢王、趙王,此二人常年領兵作戰,勇猛無比,倘若——?


    朱瞻基眉頭忽的一挑,看了一眼楊士奇,低聲道:“說下去?“


    楊士奇應了聲道:“倘若有變,朝中隻怕無將才可用?”


    朱瞻基心頭一動,其實這個問題隨著年紀的增長,加上做了太子後,也漸漸發現了這個弊端,自從靖難之役後,隨著張玉,朱能、丘福的死,武將人才不濟,除了一個薛綠,張輔外,吳成,滕定,費瓛,李英,吳管者,李賢根本不能獨當一麵,而如今薛祿年事已高,也不再適合南征北戰,唯獨剩下一個張輔還算年輕,可此人是河間王張玉的長子,當年河間王張玉與朱高熙的關係極好,誰也保不住張輔打的是什麽心思,況且張輔多年在安南,也不能想用便能用,如此看來,可用的武將還真沒有?“


    朱瞻基此時才明白楊士奇的用意,那就是讓將楊崢訓練成獨當一麵的武將,為自己所用。


    想到了這裏,朱瞻基雙眼一亮,看了一眼楊士奇,道:“楊大人覺得他可以麽?“


    此話一出,楊士奇就知道朱瞻基聽懂了自己的話兒,心裏不由得暗讚了聲,一個好皇帝多半是體現在決策上,而想要做出正確的決定,首要的前提就能夠凝聽臣子的建議,還要能聽懂,朱瞻基雖年輕,但無疑是具備了這個條件,這讓楊士奇感到一陣驚喜。“楊崢此人為人機靈無比,與軍事上頗有天賦,這一次剿滅彌勒教他以五千人馬剿滅彌勒教兩萬人馬,且一舉誅殺匪首李福達,此戰堪稱完美至極,而且此人與英國公張輔較量之時,獨創鴛鴦陣法,三局兩勝挫敗英國公的神機營——?“


    ^^^^^^^^^^^^^^^^^^^^^^^^^^^^^^^^^^^^^^^^^^^^^^^^^^^^^^^^^^^^^


    第二更來晚了,一些事情耽擱了,請諸位多多見諒!下麵繼續碼字去,請諸位送上幾張月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