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始二年二月,宗壽因諫言有功,被至尊封為安陽侯,邑二千戶,賜戚裏第一座。


    (注:兩漢列侯的封號一般是取自其封地名。)


    這諫言有功實則是顯露的外因,內因乃是宗壽深得帝心。


    宗壽的長兄今後會承父爵,宗壽無爵可襲,至尊是有意在他今歲成婚前封他為侯。


    如此,宗壽便可建府,無需在平陽侯府已有嗣子的情況下隻做個少君。


    明眼人不難看出至尊此舉盡是出於私心,可,是私心又如何呢?


    唯二能令至尊收迴成命的宗太後與宗父,他們二人均無異議,旁人異議也無用。


    宗壽就這般順遂的成了同輩子弟中首位列侯。


    不說同輩子弟是何感想,宗氏族人總是喜悅的。


    平陽侯府奴婢,尤其吉了與宗壽院中的奴婢們更是喜不自勝,畢竟水漲船高,主子封侯,他們得益。


    而得益更多者,公認是吉了,今歲她與宗壽成婚後就要成為侯夫人了。


    不過一十有五,她小小年紀就將成為侯夫人。


    若說女眷們能不豔羨吉了的好命,定是假的不能再假的謊言。


    宗氏原先有三侯,即有三位嗣子,三位嗣子夫人,三位夫人中年歲最小者也已三十有七。


    她們年歲長於吉了,偏隻有在經年後夫君繼嗣承爵,才能如吉了一般成為侯夫人。


    她們如何不豔羨,偏又不能過分豔羨,總不能明目張膽盼望著三侯早日歸去吧。


    不提孝道,如今族中掌權者仍是三侯其二,在宗壽沒有繼任前,三侯早日歸去於宗氏一族不是善事。


    嗣子夫人們嫁入宗氏多年,這點道理還是懂的。


    再者,人心自有幽暗處,無論嗣子夫人們心中有何想法,羨也好,憂也罷,因她們其中有慶華陰在,什麽想法都能淡去不少。


    推己及人,幼弟先於長兄封侯,長嫂能衷心祝喜嗎?


    除平陽侯府外,另二侯府中可不會發生弟弟越過長兄的事,宗壽是孤例。


    慶華陰在前,另二嗣子夫人,族中其餘女眷,再如何都是能衷心祝喜的,祝宗壽,祝吉了。


    而慶華陰雖如女眷們所想無法衷心賀喜,但她慣於克製,不至衝動作出什麽怪事。


    她的夫君宗奉是如何人,她比旁人看得更清,徒占一長矣。


    早在宗壽成才前,平陽侯已放棄了長子,若沒有宗壽,隻怕宗氏一族繼任者就該在另二侯的子孫中選擇了。


    慶華陰清楚,若真有那時,她恐不如現下受人尊崇。


    也因此,她對宗壽情感複雜,宗壽的存在於她不如何有害,甚至有些許益處。


    宗壽掌宗氏一族,遠好過另二侯府中人掌權。


    她的夫君不是她今後的依靠,她隻能依靠親兒們,她的親兒是宗壽的親侄,總能得宗壽賞識重用。


    為此,縱使有萬般愁緒,慶華陰也得笑對,而旁人作何想也隻能任她們想。


    趁著吉了暫居平陽侯府,她還得與這個未來妯娌多多聯絡感情。


    幸好,妯娌年歲小,卻是個知心人,不如何費力就能與她相處得融洽。


    慶華陰苦中作樂般想,如今的日子遠比她從前設想過的勾心鬥角好多了。


    她不是不想爭,為著親兒們她也想爭上一爭,可無人站她身旁。


    夫君、親兒又不如宗壽得侯爺信重,得太後和至尊信重,她靠什麽爭?


    權於一些人易得,於一些人永世也難得,她唯有守好平陽侯府,至少,宗壽沒有搶去平陽侯府的嗣子之位。


    任慶華陰因宗壽封侯思緒如何翻湧,內心如何輾轉,時間都會慢慢衝淡這一切。


    五月,吉了行笄禮。


    因著吉了親母已逝,宗壽特請了平陽侯夫人的親妹充作主婦,又請了本朝最為德高望重的大儒之妻作賓者,讚者則由慶華陰擔任。


    主婦、賓者與讚者身份尊貴,應能想見吉了的笄禮必然盛大,近乎可與宗壽當年冠禮媲美。


    是日,在都城的諸侯妻女,二千石的妻女紛紛應邀前往平陽侯府觀禮。


    禮上,吉了在眾女眷的注目中梳上了婦人發髻,戴上了宗太後所賜之玉笄,得了大儒妻取的“邈儀”之字。


    禮畢,眾賓客們留在正廳歡聚,吉了由雲鸝與舒雁近身攙扶著迴了桑柘園。


    迴到園中,留雲鸝與舒雁在院中吃酒,吉了一人進了內室,坐在鏡前端詳著她的新模樣。


    婦人們係纓戴笄的模樣並不令吉了陌生,她本人係纓戴笄便也不會令她陌生,她仍是她。


    拔下玉笄,吉了在掌中細細摩挲著,不覺沁涼,隻覺出這玉是好玉,溫潤異常。


    玉是好玉,寓意卻不是好寓意,玉何其辜?


    對鏡又戴上玉笄,吉了去到院中與舒雁她們一同吃酒。


    雲鸝與舒雁本當吉了是羞怯,所以獨自迴內室掩飾羞意,不想她們隻吃了兩杯酒,吉了就又出來了。


    二人悄悄瞧著吉了,看不出她有什麽別樣的情緒。


    方才觀禮,她們也沒能瞧出吉了的情緒有何種變化。


    但吉了這般沒有變化的情緒,她們同眾賓客一般,猜測吉了內心定是喜悅,而她的喜不形於色,不過是性情嫻靜的緣故。


    世間可不是所有女子都能有如此盛大的笄禮,太後,侯夫人,大儒之妻,本朝最尊貴的女子都參與其中了,何其有幸啊。


    世間可不是所有女子都能有笄禮,好比雲鸝曾是姬妾,笄禮與她此生無緣,舒雁雖是明媒正娶,但也未能行笄禮。


    她們二人如這世間諸多女子一般,渴望有笄禮,就如渴望所嫁之人是知心人。


    吉了任雲鸝與舒雁瞧看,她熟悉她們瞧著她的神情,那不是她們獨有的神情。


    本朝各郡各縣各鄉裏的女子,若是都能知曉她此生的經曆,十之有八會露出這樣的神情。


    餘二的一是非常人,另一是種種原因不會露出。


    諸多女子為何渴望,因她們覺著這是女子最好的出路,其餘出路她們想不出、得不到。


    隻有一條出路,自然渴望在這條路上得到最好,她如今的人生該是她們以為的最好之一。


    若吉了言不滿,道不服,她們中的大多隻會覺吉了有癔症,不惜福,不知福。


    而不會去想,吉了為何不滿,為何不服,可是看出了什麽,覺出了什麽,可是想尋些不同?


    她們如此思想沒有錯,因為無關對錯,關乎她們從沒能得到更好。


    在她們沒有得到更好前,吉了不會對這世間的任何女子言她不滿、道她不服。


    她不該對女子言說,她該對男子言說,對宗壽言說。


    她會任女子瞧看,任她們對她露出各種神情,任她們因她生出更多渴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任自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緜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緜蠻並收藏任自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