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了主君作父,黍子自然得改姓換名。
除服後,去官府錄了養女契,秦姓黍子就成了嬴姓吉了(liǎo)。
秦黍子的名隨母登在了奴婢財物簿,嬴吉了的名卻是登上了名籍,她從與財物等同的奴婢,成了個人。
(注:收養涉及繼承,在古代一般都得改姓。養子多要求同姓(同宗)或是近親,養女沒這個限製。養女至多是身份轉變,財產繼承的事很少。)
來到這世上五年又五個月,終於成了人,吉了該高興嗎?
也許吧,畢竟不僅成了人,還成了府上奴婢們口中的小主子。
原先奴婢們望向她的眼神是善意的諂媚中夾著些許憐愛,一夕之間替換成了恭敬中夾雜著豔羨。
恭敬是因為她如今的身份,豔羨是因為她憑著相貌輕易實現了身份的轉變。
奴婢之女一朝成了小主子,這是多少奴婢渴求而不能的事,多麽美好,又多麽令奴婢向往。
有了近身伺候的婢女後,吉了每每能從她們眼中讀出這樣直白又含蓄的情緒,直白是掩飾不了,含蓄是怕被她發現。
婢女有二,一名綠衣,一名綠絲,七八歲的年紀,正是藏不住情緒的時候。
吉了總也習慣不了綠衣綠絲偷偷望向她的眼神,好似透過她在展望自己的另一種人生。
可,又是那樣的羞怯,羞怯得但凡外麵有一絲風吹草動,都要縮迴自己小小的軀殼中。
對她們,吉了是憐愛居多,隻好當作不知,免得嚇著孩子。
其實,她與她們並沒有本質的區別,好似不會隨意被發賣,被送人,但那是因為她在主君眼中價更高,奇貨可居罷了。
吉了再清楚不過,她這個小主子不是真的主子。
從雲鸝的小院搬離,住進了更寬敞奢華的“告春園”後,她才知曉,像她這樣的小主子,府中還有三位。
原先一直無人向她提及,真是怪哉,但細想又沒什麽可怪,說與不說,住進這院落的一天,她自會知曉。
也是,多多益善,以色謀權的人怎麽可能隻居一件奇貨呢?
據綠衣打聽來的消息,三位小主子雖也是孤女,卻是良家子出身。
一名舒雁,年十歲,來府上已六年;另二是親姊妹,來府上三年,八歲的名隻隻,七歲的名婁婁。
三人都是好相貌,且美的各有不同,舒雁柔美恬靜,隻隻與婁婁嬌俏可人。
她們該是習慣了添新姊妹的事,對吉了的到來沒表露出任何詫異,相反,還待她十足“親熱”。
纏著她東問西問,似乎好奇她的來曆,見她不理不答,也不灰心,又拉著她在院中閑逛,介紹景致,展示自己住的屋子。
屋裏的什麽什麽是父親賞的,這個那個又是父親專為她們從哪哪兒買來的。
話裏話外,是孩童式的自以為不著痕跡的在炫耀父親對自己的寵愛,炫耀的同時又帶著怕,怕這寵愛會被父親新認下的妹妹搶走。
真是可憐又可愛,而將她們教養成這樣的主君真是令人生厭。
明明是看中了奇貨的價值,偏偏要用情,用寵將奇貨迷惑住,使她們將來會自願自發為他這個“父親”奉獻。
吉了(鳥名),舒雁,隻隻(麻雀),婁婁(鴿子),都是他掌中的鳥雀,告春園的告春(鳥名)二字,還不夠醒目嗎?
她們四人與養在府中隨處可見的鳥雀不同在哪兒?
大約不同在,困住她們的鳥籠不是木製的,是所謂寵愛製成的。
而當年的綠鶯,雲鸝,以及如今府中豢養的名為婢女,實為歌舞姬的女子們,困住她們的鳥籠連寵愛都不用,錦衣、玉食就足夠了。
……
住進告春園沒幾日,吉了就被安排跟著師傅們學才藝,一學舞,二學歌,三是學字。
府上的樂舞師傅們頗有能耐,長袖舞、巾舞、盤鼓舞等各類俗樂舞沒有不通的。
師傅問吉了想學何種樂舞?
吉了答,想學劍舞。
劍舞時下多為男子所學,狂放粗獷的很,且持的劍也笨重,並不適宜女子學。
師傅好心解釋,勸吉了改學長袖舞。
吉了不聽,不答應她,她就堅決不練舞。
礙於身份,師傅不能直接訓斥,遣人通稟了主君。
主君一向關心女兒們的學藝,親自來了。
望著沉默抗拒的吉了,沒有絲毫不耐,抱起她柔聲道:“我兒,怎得不願學舞?可是師傅不能討得我兒歡喜?”
說這話的同時,視線輕輕瞥過身前跪了一地的樂舞師,真是些沒用的廢物,連個孩子都哄不住。
“嬴忠,這些蠢奴既惹我兒生厭,便都發賣了吧。”
“遵主君命。”
嬴忠是府上的總管事,應完話,就要差人將這些樂舞師們都捆了。
本就跪地的樂舞師們,聞言一下癱倒,哀求連連,求主君和小主子憐惜,不要將她們發賣。
吉了好似被嚇壞了,看看癱倒的師傅們,又看看一臉兇相的嬴忠,最後縮在主君懷中,輕聲開口。
“阿爺,我喜歡師傅們,別發賣她們。”
“我兒莫要哄為父。喜歡又為何不願跟著師傅們學舞呢?”
吉了心想,喜歡她們和跟她們學舞,兩者間有什麽關聯嗎?
倒是會糊弄孩子。
“阿爺,師傅們不教劍舞,我想學劍舞。”
“劍舞太過粗狂,哪裏適合為父的嬌嬌兒。”
“師傅們說,劍舞粗狂是因為劍笨重,所以由男子舞,那劍輕些,女子也能舞得的。”
“我兒怎會有此見解?”
主君一想有理,劍輕些女子自然舞得,劍舞由粗狂變柔美也不是不能,若是吉了當真學成,也是樁美事,不同俗流的美事。
主君語氣有些嚴肅,他是在想事,吉了卻以為是質問,怯怯看他(裝的),“阿爺,您別氣。”
“哈哈,我兒莫怕,阿爺哪會生你的氣。想學劍舞便學,阿爺應了。”
又吩咐嬴忠,“明日去鐵官瞧瞧,尋個乾鍛師,鑄幾柄輕劍,助我兒早日學成舞藝。”
吉了伏在主君肩頭默默聽著,見她乖巧,主君問:“我兒,這下可高興了。”
吉了沒答話,小腦袋往他肩上重重砸了幾下,示意她“很”高興。
砸得是真不輕,吉了腦袋都磕紅了,主君卻對她這樣別扭的“羞意”歡喜極了。
朗聲大笑著將她抱離了舞室,去了府中花苑賞景。
至於室內跪倒一地的樂舞師們,自有嬴忠處理。
除服後,去官府錄了養女契,秦姓黍子就成了嬴姓吉了(liǎo)。
秦黍子的名隨母登在了奴婢財物簿,嬴吉了的名卻是登上了名籍,她從與財物等同的奴婢,成了個人。
(注:收養涉及繼承,在古代一般都得改姓。養子多要求同姓(同宗)或是近親,養女沒這個限製。養女至多是身份轉變,財產繼承的事很少。)
來到這世上五年又五個月,終於成了人,吉了該高興嗎?
也許吧,畢竟不僅成了人,還成了府上奴婢們口中的小主子。
原先奴婢們望向她的眼神是善意的諂媚中夾著些許憐愛,一夕之間替換成了恭敬中夾雜著豔羨。
恭敬是因為她如今的身份,豔羨是因為她憑著相貌輕易實現了身份的轉變。
奴婢之女一朝成了小主子,這是多少奴婢渴求而不能的事,多麽美好,又多麽令奴婢向往。
有了近身伺候的婢女後,吉了每每能從她們眼中讀出這樣直白又含蓄的情緒,直白是掩飾不了,含蓄是怕被她發現。
婢女有二,一名綠衣,一名綠絲,七八歲的年紀,正是藏不住情緒的時候。
吉了總也習慣不了綠衣綠絲偷偷望向她的眼神,好似透過她在展望自己的另一種人生。
可,又是那樣的羞怯,羞怯得但凡外麵有一絲風吹草動,都要縮迴自己小小的軀殼中。
對她們,吉了是憐愛居多,隻好當作不知,免得嚇著孩子。
其實,她與她們並沒有本質的區別,好似不會隨意被發賣,被送人,但那是因為她在主君眼中價更高,奇貨可居罷了。
吉了再清楚不過,她這個小主子不是真的主子。
從雲鸝的小院搬離,住進了更寬敞奢華的“告春園”後,她才知曉,像她這樣的小主子,府中還有三位。
原先一直無人向她提及,真是怪哉,但細想又沒什麽可怪,說與不說,住進這院落的一天,她自會知曉。
也是,多多益善,以色謀權的人怎麽可能隻居一件奇貨呢?
據綠衣打聽來的消息,三位小主子雖也是孤女,卻是良家子出身。
一名舒雁,年十歲,來府上已六年;另二是親姊妹,來府上三年,八歲的名隻隻,七歲的名婁婁。
三人都是好相貌,且美的各有不同,舒雁柔美恬靜,隻隻與婁婁嬌俏可人。
她們該是習慣了添新姊妹的事,對吉了的到來沒表露出任何詫異,相反,還待她十足“親熱”。
纏著她東問西問,似乎好奇她的來曆,見她不理不答,也不灰心,又拉著她在院中閑逛,介紹景致,展示自己住的屋子。
屋裏的什麽什麽是父親賞的,這個那個又是父親專為她們從哪哪兒買來的。
話裏話外,是孩童式的自以為不著痕跡的在炫耀父親對自己的寵愛,炫耀的同時又帶著怕,怕這寵愛會被父親新認下的妹妹搶走。
真是可憐又可愛,而將她們教養成這樣的主君真是令人生厭。
明明是看中了奇貨的價值,偏偏要用情,用寵將奇貨迷惑住,使她們將來會自願自發為他這個“父親”奉獻。
吉了(鳥名),舒雁,隻隻(麻雀),婁婁(鴿子),都是他掌中的鳥雀,告春園的告春(鳥名)二字,還不夠醒目嗎?
她們四人與養在府中隨處可見的鳥雀不同在哪兒?
大約不同在,困住她們的鳥籠不是木製的,是所謂寵愛製成的。
而當年的綠鶯,雲鸝,以及如今府中豢養的名為婢女,實為歌舞姬的女子們,困住她們的鳥籠連寵愛都不用,錦衣、玉食就足夠了。
……
住進告春園沒幾日,吉了就被安排跟著師傅們學才藝,一學舞,二學歌,三是學字。
府上的樂舞師傅們頗有能耐,長袖舞、巾舞、盤鼓舞等各類俗樂舞沒有不通的。
師傅問吉了想學何種樂舞?
吉了答,想學劍舞。
劍舞時下多為男子所學,狂放粗獷的很,且持的劍也笨重,並不適宜女子學。
師傅好心解釋,勸吉了改學長袖舞。
吉了不聽,不答應她,她就堅決不練舞。
礙於身份,師傅不能直接訓斥,遣人通稟了主君。
主君一向關心女兒們的學藝,親自來了。
望著沉默抗拒的吉了,沒有絲毫不耐,抱起她柔聲道:“我兒,怎得不願學舞?可是師傅不能討得我兒歡喜?”
說這話的同時,視線輕輕瞥過身前跪了一地的樂舞師,真是些沒用的廢物,連個孩子都哄不住。
“嬴忠,這些蠢奴既惹我兒生厭,便都發賣了吧。”
“遵主君命。”
嬴忠是府上的總管事,應完話,就要差人將這些樂舞師們都捆了。
本就跪地的樂舞師們,聞言一下癱倒,哀求連連,求主君和小主子憐惜,不要將她們發賣。
吉了好似被嚇壞了,看看癱倒的師傅們,又看看一臉兇相的嬴忠,最後縮在主君懷中,輕聲開口。
“阿爺,我喜歡師傅們,別發賣她們。”
“我兒莫要哄為父。喜歡又為何不願跟著師傅們學舞呢?”
吉了心想,喜歡她們和跟她們學舞,兩者間有什麽關聯嗎?
倒是會糊弄孩子。
“阿爺,師傅們不教劍舞,我想學劍舞。”
“劍舞太過粗狂,哪裏適合為父的嬌嬌兒。”
“師傅們說,劍舞粗狂是因為劍笨重,所以由男子舞,那劍輕些,女子也能舞得的。”
“我兒怎會有此見解?”
主君一想有理,劍輕些女子自然舞得,劍舞由粗狂變柔美也不是不能,若是吉了當真學成,也是樁美事,不同俗流的美事。
主君語氣有些嚴肅,他是在想事,吉了卻以為是質問,怯怯看他(裝的),“阿爺,您別氣。”
“哈哈,我兒莫怕,阿爺哪會生你的氣。想學劍舞便學,阿爺應了。”
又吩咐嬴忠,“明日去鐵官瞧瞧,尋個乾鍛師,鑄幾柄輕劍,助我兒早日學成舞藝。”
吉了伏在主君肩頭默默聽著,見她乖巧,主君問:“我兒,這下可高興了。”
吉了沒答話,小腦袋往他肩上重重砸了幾下,示意她“很”高興。
砸得是真不輕,吉了腦袋都磕紅了,主君卻對她這樣別扭的“羞意”歡喜極了。
朗聲大笑著將她抱離了舞室,去了府中花苑賞景。
至於室內跪倒一地的樂舞師們,自有嬴忠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