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屠蕭學會騎馬,也學會了如何與那些女郎相處,就是不相處,無視我便無視你。


    旁人瞧著會覺得她稚氣十足,不通世故,但她可不管,難道再因旁人哭幾迴不成?


    是騎馬踏青不愉快嗎?


    要是不愉快,一定是沒有好好對待馬兒,不通馬故,她的赤石和妹妹的赤土可是乖的很。


    她可喜歡騎馬踏青,在草地上迎風馳騁的酣暢是人所不能給予的。


    在一眾踏青出遊的女眷中,屠蕭和屠艾是很惹眼的。


    相貌肖似的姊妹倆,一長一幼,一高挑一胖乎,一快一慢騎著兩匹赭色馬,沿途的人瞧見都覺得可樂。


    膽大些的女郎們還會跑上前將她們團團圍住,嘰嘰喳喳像鳥雀般問東問西。


    “馬兒同色,姊妹同相,可真有意思。你們是哪家的妹妹,原先怎麽不曾見過。屠家?可是城內開屠肆的屠家?……”


    熱情交談完,彼此也摸清了底細。


    屠家在雲昌縣不一定人人皆知,但城內吃得起肉的人家一定是知曉的,畢竟幾間屠肆都是屠家開的。


    屠家女郎,她們是第一迴見,瞧著靈動秀氣,著實不像屠戶家的,雖然身形要比尋常女郎高挑些\/肉乎些。


    屠蕭呢,是覺得這些女郎可真爽直,她想同她們一塊兒玩耍。


    (屠艾:沒我的事?)


    到底年少,幾番往來,脾性相投的女郎們輕易成了好友,時常相約著耍玩,踏青,蹴鞠,秋千,投壺,什麽痛快玩什麽。


    有妹妹,有赤石,還有好友,屠蕭真真是快活極了。


    若是學堂每旬再多休兩日,更得樂得飄然然。


    原先怎麽就沒這般快活呢?


    屠蕭想不明白,她也不明白為何會這麽想。


    明明跟在兄長身後,有人護著也是開心的,可是不一樣,說不出哪裏不一樣,但就是不一樣。


    她想不明白,自有人看得明白。


    比如趙芬,女兒的轉變她都看在眼中,雖不同於預想,但似乎也未嚐不可。


    屠蕭自小備受家人寵愛,屠良屠田對她更是百依百順,八歲前從不知什麽是愁。


    在她眼中是自幼跟在兄長身後,實情正相反,是兩個兄長圍著她打轉。


    八歲後去了學堂,接著又有了屠艾,看似該知愁了,其實並沒有。


    家中沒人因屠艾而忽視她,也許趙芬屠威難免偏疼年幼的屠艾,可絲毫沒減少對她的愛。


    而屠良屠田從來都是最向著她,甚至因為學堂裏的人與事,更護著她了,生怕她受委屈。


    在學堂讀書的商戶子不少,可良家子更多,兩者身份上的差別顯而易見。


    (源網絡:漢時,良家子指從軍不在七科謫內者或非醫、巫、商賈、百工之子女;社會地位很高。)


    身份有差,偏偏聚在一處讀書識字,難免不對付。


    屠良屠田早幾年進學堂,沒少被人輕視,為此打了不少架,等打出了“威名”,沒人再敢當麵說些做些什麽了。


    正因為自己經曆過,所以不希望妹妹經曆,護她護得緊,他們不能想象妹妹同人打架是個什麽模樣。


    其實多慮,女郎們普遍好性,也更守禮,再怎樣也不至於因旁人失了自己的體麵。


    但不得不說,有兩位“威名遠揚”的兄長,確實從根上杜絕了惡意的輕視。


    不然屠蕭再是後知後覺,也不至於幾年後才察覺到旁人對她的輕視,鄙薄。


    屠蕭人生的前十一年,一直長在父母兄長的庇護下(後來還得加上屠艾),沒有經受任何風雨的吹打。


    習慣有人依賴,習慣被愛意包裹。


    她也很知足,從前有兄長們陪著,她在學堂從不想著同人結交。


    等到自己去學堂了,才覺得孤零零得有些落寞,於是又想起同人結交了。


    哪能如她意呢?


    甚至那層被愛意包裹的紗也不經意被戳破了,她暴露在人前,是那麽的脆弱不堪。


    旁人什麽都沒說沒做,隻是鄙薄輕視的姿態就紮得她心碎。


    趙芬一直希望自己的女兒堅韌些,能經受住挫折,可沒有風雨又何必造出風雨來呢?


    等風雨真的來了,受些教訓也不遲。


    趙芬說的受教訓便是讓屠蕭獨自麵對旁人的不喜與輕視,什麽結果都自己受著。


    可她沒想到,屠蕭好似更任性了,沒有試圖討好,沒有委曲求全,肆無忌憚得依然故“我”。


    旁人不喜歡“我”,“我”也不喜歡旁人,情願為馬付出心力,也不願為旁人付出。


    依舊故“我”哪能不使“我”更快活呢,原來暴露在人前的除了脆弱不堪,還有“我”的存在。


    趙芬本是期望女兒能懂得世上沒有如意事,免不了要委曲求全,可她沒委屈太久,很快就不管不顧起來。


    這樣的性子能說得自私,可又有什麽不好呢?


    依然故“我”又何嚐不可?她沒傷害旁人不是嗎?


    趙芬說服了自己,欣然接受了女兒的轉變,或者說,更袒露本性的女兒。


    雖然還是傻樂嗬,可這樣的性子絕不會委屈了自己,也不允許旁人委屈自己。


    她能為女兒做的,就是尋門好親事,近著些,有親人護著也能安然過一生。


    趙芬原是想著等屠田成了佐史,在同僚中尋個合適的人家配給屠蕭,可這會兒已經不合適了。


    為吏的都是頗有家資的人家,這樣的人家能容得下任性的媳婦嗎?


    多半是不能的。連她都不會給自己的兒子選這樣的妻,娶這樣的婦。


    趙芬於是想起妹妹趙苾提過的話茬,說的是周溯夫子家的小子,比屠蕭長兩歲, 性子溫和,品貌也尚佳。


    雖本家貧,這些年有周家的提攜也是溫飽無憂,一家是知恩的,不然妹妹也不會打算重用他家小子。


    這樣的人家,又有些周家的恩情在,該是不錯的歸宿。


    趙芬打定主意後,沒同屠威商議,先去了周家找妹妹。


    姊妹倆一拍即合。


    趙苾若不是知曉她阿秭先前的考量,早就主動提及這門親了,不想兩個小的還有些姻緣,竟又轉了迴來。


    她當即同阿秭說了這天大(誇張了)的湊巧。


    趙芬有些意外,心下更堅定了幾分,忙追問起夫子家的身世過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任自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緜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緜蠻並收藏任自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