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院是當初為了安置隨家主來東臨郡的親族置辦的,更講究實用,並不豪奢。
院子有四進,外圍構造並沒有什麽稀奇,門樓,望樓,雲溪山的田莊都有。
但等進入正院,薑靈川一下子被眼前的四層主樓吸引了。
主樓的一二層是一個整體,專用作儲糧,並不連通樓上。
三四層,得從樓外廊下連接而上的樓梯進入。
等管事介紹完,得知自己住在這第四層,薑靈川急急帶著竹枝往樓上去。
她在雲溪山爬過望樓,但也隻兩層高,她還沒見過四層樓,更別說住了。
樓外的梯子隻通向三層迴廊,再得從三層內部的木梯爬上四層。
整座主樓隻有四層的南麵有兩扇大窗,此時推開窗,一下子屋內光線大亮。
薑靈川喜歡極了。
向窗外遠眺,能看到前方的民居和在視線中稍顯小的坊市。
這和在雲溪山頂向下眺望是完全不一樣的視野。
同樣看不見人的身影,但在這裏離人更近。
日中為市,坊市該正是熱鬧的時候,薑靈川有些意動。
“竹枝,我想去坊市。”
竹枝沒有不應的,由管事領著,並兩名部曲跟隨,往坊市去了。
丹雲縣內有四處坊市,東南西北各一,都在人流密集處,但又和民居隔著一定範圍。
四處坊市售賣的貨物沒有不同,無非哪處某些貨價更低或物更優。
幾人就近來了東市,將牛車寄放在坊外,陪著薑靈川四處逛起來。
許是東市周圍都是富戶,穿行在坊內的多是些仆婦帶著人采買。
薑靈川東瞧瞧西看看,時不時停下聽人跟商販討價還價。
雙方有商有量並不會惱,她覺得有意思極了。
不說買賣雙方多是熟識,就說一個仙童似的孩子在旁看著,總不會真爭起來。
她長得討喜,且一看就是哪家的小主子,也沒有人敢讓她一邊去。
她也有點識趣的,不等商量出個結果就會轉去下一處。
不到一個時辰,坊市大多商販都聽說了,有個仙童似的小主子,專愛看人還價。
往常又不是沒見過富戶的小主子們,他們多數時候都能哄著小主子們多賺一筆。
哪知道,這個小主子是真隻喜歡看人討價還價,自己真不買啊。
這真是有點冤枉薑靈川了。
她其實就是喜歡大家這麽鮮活的樣子,以前沒見過,難免新鮮。
但那些賣的物件,她都認識也不缺,自然不會想著買。
要說坊市最熱鬧的地,還得是賣吃食的,薑靈川很快被吸引了過去。
有賣點心,麵餅,麵湯的,也有不少賣肉食的,都好香啊。
薑靈川沒有猶豫,每樣都要買,快到申時了,帶迴去大家一起吃。
竹枝帶著她在吃食攤子挨個付錢,管事和部曲就等著取。
這是她第一次買東西,以物易物,以錢換物,原來這麽簡單啊。
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迴程的路上,管事特意繞遠去了主街,丹雲較大的食肆都開在那了。
管事說要去買些特色吃食,牛車就停在巷口等著。
薑靈川並不記得這裏的食肆後巷,那會她的眼睛還看不見。
但好似有什麽在提醒她,讓她下車往後巷走去。
這種感覺來的很突然,但薑靈川覺得自己該這麽做。
穿過狹長的巷道口,映入眼簾的是一條窄河道,河道上有石橋,串起主街後巷和後麵的民居。
民居是背向的,薑靈川並不多關注。
她看著貫穿左右的後巷,稍頓,然後往右走去。
她從巷頭走到巷尾,又從巷尾走到左邊的巷尾。
站在巷尾的角落處向前方看去,整個後巷角角落落四散著乞丐。
他們三三兩兩擠在一起,並沒有占據太多位置。
她和竹枝並兩個部曲,就這樣走了個來迴,也沒有覺得擋道礙事。
許是健壯的部曲很有威懾力,走了個來迴,也沒乞丐敢正眼看他們,即使他們的行為算得上奇怪。
也許,乞丐們有著自己的生存之道。
薑靈川記起了這個角落,這裏各類飯食香混著柴火燃燒的味道和十二年前一樣。
也許,這裏有些乞丐也是十二年前就在的。
薑靈川又在後巷走了個來迴,這迴她細細看了這些乞丐。
衣衫襤褸的多,但並不怎麽麵黃肌瘦,有幾個老乞麵色猶紅潤。
但他們的眼神是渾濁暗沉的,隻有零星小乞眼裏還泛著光。
這幾個小的還敢偷偷打量薑靈川一行,靈泛得很。
薑靈川衝他們笑了笑,迴牛車後又讓竹枝拿一些吃食分給他們。
等竹枝迴來,就看見薑靈川依靠在車廂上沉思。
“靈川,怎麽了?”
“竹枝,慈幼堂能養多少小孩兒?”
竹枝知道,她必是因著那些小乞心緒不佳,但也無法哄騙她,隻能如實迴答。
“具體多少不知道,但是慈幼堂養不了所有被遺棄的小孩兒。”
薑靈川無言。
她並不是要個數字,她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得到什麽答案。
她覺得小孩兒好像不能決定自己的命。
如果沒有薑大,沒有不存,她應該早就不在這世上了。
但是,大人就能決定自己的命嗎?
好像也不是。
但,明明每個人都想好好活著。
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活法,數萬人便是數萬種活法。
是因為活法太多,太混亂,所以太多人不能好好活了嗎?
書上說,人心難測。
但是這人心的最起初是不是隻想好好活著呢?
薑靈川不知道啊。
她見過的人太少了,她隻知道自己的最起初。
她的最起初讓薑大覺得她是想活的。
薑大曾說人活著真難。
她想,人想照自己的活法活著也真難。
坊市裏遇見的人們和後巷的乞丐們過著完全不同的日子。
一些鮮活,一些沉沉。
都是活著,但都能照著自己的活法活著嗎?
薑靈川此時已不複在坊市時的好心情。
不存說她易多思,確實如此。
但她隻是不明白為什麽簡單的事情總會變得複雜。
書上說,人要順時,順勢而為。
但有多少人沒讀過書,又有多少人能有機會順時,順勢呢?
明明這不應該是為難人的事啊。
院子有四進,外圍構造並沒有什麽稀奇,門樓,望樓,雲溪山的田莊都有。
但等進入正院,薑靈川一下子被眼前的四層主樓吸引了。
主樓的一二層是一個整體,專用作儲糧,並不連通樓上。
三四層,得從樓外廊下連接而上的樓梯進入。
等管事介紹完,得知自己住在這第四層,薑靈川急急帶著竹枝往樓上去。
她在雲溪山爬過望樓,但也隻兩層高,她還沒見過四層樓,更別說住了。
樓外的梯子隻通向三層迴廊,再得從三層內部的木梯爬上四層。
整座主樓隻有四層的南麵有兩扇大窗,此時推開窗,一下子屋內光線大亮。
薑靈川喜歡極了。
向窗外遠眺,能看到前方的民居和在視線中稍顯小的坊市。
這和在雲溪山頂向下眺望是完全不一樣的視野。
同樣看不見人的身影,但在這裏離人更近。
日中為市,坊市該正是熱鬧的時候,薑靈川有些意動。
“竹枝,我想去坊市。”
竹枝沒有不應的,由管事領著,並兩名部曲跟隨,往坊市去了。
丹雲縣內有四處坊市,東南西北各一,都在人流密集處,但又和民居隔著一定範圍。
四處坊市售賣的貨物沒有不同,無非哪處某些貨價更低或物更優。
幾人就近來了東市,將牛車寄放在坊外,陪著薑靈川四處逛起來。
許是東市周圍都是富戶,穿行在坊內的多是些仆婦帶著人采買。
薑靈川東瞧瞧西看看,時不時停下聽人跟商販討價還價。
雙方有商有量並不會惱,她覺得有意思極了。
不說買賣雙方多是熟識,就說一個仙童似的孩子在旁看著,總不會真爭起來。
她長得討喜,且一看就是哪家的小主子,也沒有人敢讓她一邊去。
她也有點識趣的,不等商量出個結果就會轉去下一處。
不到一個時辰,坊市大多商販都聽說了,有個仙童似的小主子,專愛看人還價。
往常又不是沒見過富戶的小主子們,他們多數時候都能哄著小主子們多賺一筆。
哪知道,這個小主子是真隻喜歡看人討價還價,自己真不買啊。
這真是有點冤枉薑靈川了。
她其實就是喜歡大家這麽鮮活的樣子,以前沒見過,難免新鮮。
但那些賣的物件,她都認識也不缺,自然不會想著買。
要說坊市最熱鬧的地,還得是賣吃食的,薑靈川很快被吸引了過去。
有賣點心,麵餅,麵湯的,也有不少賣肉食的,都好香啊。
薑靈川沒有猶豫,每樣都要買,快到申時了,帶迴去大家一起吃。
竹枝帶著她在吃食攤子挨個付錢,管事和部曲就等著取。
這是她第一次買東西,以物易物,以錢換物,原來這麽簡單啊。
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迴程的路上,管事特意繞遠去了主街,丹雲較大的食肆都開在那了。
管事說要去買些特色吃食,牛車就停在巷口等著。
薑靈川並不記得這裏的食肆後巷,那會她的眼睛還看不見。
但好似有什麽在提醒她,讓她下車往後巷走去。
這種感覺來的很突然,但薑靈川覺得自己該這麽做。
穿過狹長的巷道口,映入眼簾的是一條窄河道,河道上有石橋,串起主街後巷和後麵的民居。
民居是背向的,薑靈川並不多關注。
她看著貫穿左右的後巷,稍頓,然後往右走去。
她從巷頭走到巷尾,又從巷尾走到左邊的巷尾。
站在巷尾的角落處向前方看去,整個後巷角角落落四散著乞丐。
他們三三兩兩擠在一起,並沒有占據太多位置。
她和竹枝並兩個部曲,就這樣走了個來迴,也沒有覺得擋道礙事。
許是健壯的部曲很有威懾力,走了個來迴,也沒乞丐敢正眼看他們,即使他們的行為算得上奇怪。
也許,乞丐們有著自己的生存之道。
薑靈川記起了這個角落,這裏各類飯食香混著柴火燃燒的味道和十二年前一樣。
也許,這裏有些乞丐也是十二年前就在的。
薑靈川又在後巷走了個來迴,這迴她細細看了這些乞丐。
衣衫襤褸的多,但並不怎麽麵黃肌瘦,有幾個老乞麵色猶紅潤。
但他們的眼神是渾濁暗沉的,隻有零星小乞眼裏還泛著光。
這幾個小的還敢偷偷打量薑靈川一行,靈泛得很。
薑靈川衝他們笑了笑,迴牛車後又讓竹枝拿一些吃食分給他們。
等竹枝迴來,就看見薑靈川依靠在車廂上沉思。
“靈川,怎麽了?”
“竹枝,慈幼堂能養多少小孩兒?”
竹枝知道,她必是因著那些小乞心緒不佳,但也無法哄騙她,隻能如實迴答。
“具體多少不知道,但是慈幼堂養不了所有被遺棄的小孩兒。”
薑靈川無言。
她並不是要個數字,她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得到什麽答案。
她覺得小孩兒好像不能決定自己的命。
如果沒有薑大,沒有不存,她應該早就不在這世上了。
但是,大人就能決定自己的命嗎?
好像也不是。
但,明明每個人都想好好活著。
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活法,數萬人便是數萬種活法。
是因為活法太多,太混亂,所以太多人不能好好活了嗎?
書上說,人心難測。
但是這人心的最起初是不是隻想好好活著呢?
薑靈川不知道啊。
她見過的人太少了,她隻知道自己的最起初。
她的最起初讓薑大覺得她是想活的。
薑大曾說人活著真難。
她想,人想照自己的活法活著也真難。
坊市裏遇見的人們和後巷的乞丐們過著完全不同的日子。
一些鮮活,一些沉沉。
都是活著,但都能照著自己的活法活著嗎?
薑靈川此時已不複在坊市時的好心情。
不存說她易多思,確實如此。
但她隻是不明白為什麽簡單的事情總會變得複雜。
書上說,人要順時,順勢而為。
但有多少人沒讀過書,又有多少人能有機會順時,順勢呢?
明明這不應該是為難人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