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大並沒有走多遠,連續趕了八天路的他很是力竭。
佃戶一刻鍾的功夫就追上了。
他沒有注意到薑大麵色實在不佳,大咧咧拍拍薑大的肩,道:“幸好你走的慢,走吧,跟我迴吧,我們管事有事請教。”
“可有說是什麽事嗎?”薑大下意識擔心起來。
“想問清那女嬰的來曆,你願意迴嗎,不願意迴,你就跟我說吧。”佃戶沒什麽不能說的,都給禿嚕出來了。
薑大不願往迴走,他有些累,想歇歇。
“我就不迴了。小娃娃是我在丹雲縣撿的。許是看她養不活,就想扔在城外荒山。我在那山腳下有間茅屋,孩子是十月一夜裏出現在門前的。之後就是我帶著她來雲溪山了。”
今日剛好是十月十一,十日過去了。
佃戶沒想到他居然是從丹雲縣來的,那他受郡守恩惠的說辭是說得通的。
他們家主仁善,郡內民眾就沒有不愛戴的,更何況治所丹雲縣的民眾了。
“你也是個好心的,你真不跟我迴啊?迴去必是能得賞的,我看你也......”
佃戶倒也沒蠢過頭,傷人的話沒有說出來。
他是好意,想著薑大這樣落魄,能得些賞錢總是好的。
薑大拒絕了,說留下女嬰就足夠了。
然後朝著雲溪山的方向拜了拜,跟佃戶道了別,繼續往前走。
佃戶摸摸頭腦,搞不懂了,但他不是能勉強人的,也不會勸人,轉頭就跑著迴了。
他把事情辦好了,他可願意要賞錢的,得趕緊迴去向管事匯報。
其實薑大還真不是清高,需要錢的時候,能得些賞錢自然會要。
他現在呢,是隻想找塊地方好好睡一覺。
雲溪山的後山很不錯,那有陡峭的山嶺和密林,不會有人來打擾。
......
雲溪山頂,不存舍。
山上的主子姓楊,字靜華,自號不存,所以給這院子取名不存舍。
建這院子是為清修,卻不是真避世。
俯看不存舍,外圓內方。
院牆是圓形,圓形內裏用一個方形走廊將整個內院圈住,東南西北四角各留出一個扇麵形。
南角是宅院正門,附門房和耳房;北角是管事婢女們的住處;西角是庫房和普通婢女仆婦們的住處,東角是庖廚,膳堂和倉房。方形走廊也將這四角串聯了起來。
內院有正院和兩處小院,正院坐北朝南,占據大片,隻一人居住,左右兩處小院偶有客來才會啟用。
楊靜華擅醫,給女嬰診完脈,自去了藥房配藥。
多數時候她願意自己動手,並不讓婢女們插手。
配完藥出來,看著婢女鳴柳懷中煥然一新的女嬰,想了想,道:“鳴柳,你去給這孩子收拾間屋子,再讓人給她多做些衣裳。這孩子就放榻上吧,我看著。”
鳴柳隻當看不透主子的意圖,應聲後識趣退了出去。
女嬰裹在粉嫩的繈褓中,露出白淨不少的臉蛋,撲閃著圓眼來迴看。
楊靜華沒忍住,伸手戳了戳,“你倒是活潑。”
逗弄沒一會,女嬰就又睡了。
楊靜華從懷中取出一個五色長命縷,掛在女嬰脖前,道:“隻盼你是長命的。”
溫柔撫摸女嬰的眉眼,坐一旁看著她熟睡。
十年前,楊靜華有過一個女兒,就像女嬰這般大小,但更孱弱。
任她擅醫術,女兒也早早就去了。
女兒的出生,她不曾預料到,女兒的離去,卻是從出生就能預料。
她是責怪自己的,從她為自己選擇了病弱的丈夫,就沒想過會有孩子。
哪知道,萬事不如人料。
女兒早夭,丈夫悲慟欲絕也跟著去了。
楊靜華自幼喜讀老莊,未婚嫁前就向父母表露過清修的欲求,自然是被拒絕的。
到了婚嫁的年齡,因不想過夫妻生活,遂選了一病弱丈夫。
哪知道這最後竟然成全了她的清修,萬事不如人料。
楊靜華並沒有傷心欲絕,甚至她的情緒都不是傷心,她一直在思考。
思考的問題她隻能向內尋求答案,向外是無解的,所以她又一次提出了清修。
這次她阿爺心疼她,怕她跟著去了,答應下來,還給她安排了後路。
之前的拒絕和這次的答應,其實本質一樣。
楊靜華再一次覺得,愛也是一種束縛,無形但徹骨。
哪怕她在這雲溪山頂清修,可這山上山下四處是奴仆,他們都是因她而活。
她不是沒有想過讓他們迴族裏或者給他們放籍,但卻沒有人願意,隻說是無處可去。
她不是個狠心的。
她這不存舍,其實什麽都存。
罷了,罷了。
鳴柳在門外看了會,也不打擾,趁著還有天光,坐在廊下給女嬰做小衣。
一想,這孩子還沒名兒呢?
主子願意養著,那想必日後也算是小主子了,總不好沒個叫喚的名兒。
但鳴柳也知道主子的想法,估計得等到這孩子真正養住了,才願意給取。
說來,這孩子是個有福氣的,這麽多年也沒遇見這般像的女嬰,哪成想竟還能送上門來。
山下那田圃(田莊管事)是個機靈的。
正想著呢,抬頭見門房的仆婦在和守院的婢女竹枝說話,時不時看向她。
鳴柳放下手中的活計,走了過去。
“今日還有人來?”
“還是山下的田管事,說是有話要傳。”
“我隨你過去。”
鳴柳總管著雲溪山所有的庶務,是以沒見到主子,田圃也不失望。
將女嬰的來曆和老乞許是受過家主恩惠的事都交代了。
鳴柳細細一思索,“竟還有這層緣分在,既如此你讓人再去尋尋那老乞,他迴丹雲總是需要盤纏的。”
田管事頷首,又保證道:“那佃戶已經叮囑過了,保管沒別人知道女嬰來曆。”
鳴柳讚道,“主子必會記得你的好。”
倒不是說女嬰的來曆見不得人,而是小主子的事哪能容奴仆置喙。
雖然主子還沒應承下來,但這孩子遲早是,田圃和鳴柳都很清楚。
他們是知道內情的,不然田圃也不會見了女嬰就直接送上山。
鳴柳迴到正院,不急著稟告,等晚間用完膳才提了一句,“田圃來迴話,說是那老乞在丹雲受過家主的恩惠。”
“哦,竟這般巧。”
楊靜華也隻是感慨一句,她知道鳴柳說這話必是已經處理好了的。
佃戶一刻鍾的功夫就追上了。
他沒有注意到薑大麵色實在不佳,大咧咧拍拍薑大的肩,道:“幸好你走的慢,走吧,跟我迴吧,我們管事有事請教。”
“可有說是什麽事嗎?”薑大下意識擔心起來。
“想問清那女嬰的來曆,你願意迴嗎,不願意迴,你就跟我說吧。”佃戶沒什麽不能說的,都給禿嚕出來了。
薑大不願往迴走,他有些累,想歇歇。
“我就不迴了。小娃娃是我在丹雲縣撿的。許是看她養不活,就想扔在城外荒山。我在那山腳下有間茅屋,孩子是十月一夜裏出現在門前的。之後就是我帶著她來雲溪山了。”
今日剛好是十月十一,十日過去了。
佃戶沒想到他居然是從丹雲縣來的,那他受郡守恩惠的說辭是說得通的。
他們家主仁善,郡內民眾就沒有不愛戴的,更何況治所丹雲縣的民眾了。
“你也是個好心的,你真不跟我迴啊?迴去必是能得賞的,我看你也......”
佃戶倒也沒蠢過頭,傷人的話沒有說出來。
他是好意,想著薑大這樣落魄,能得些賞錢總是好的。
薑大拒絕了,說留下女嬰就足夠了。
然後朝著雲溪山的方向拜了拜,跟佃戶道了別,繼續往前走。
佃戶摸摸頭腦,搞不懂了,但他不是能勉強人的,也不會勸人,轉頭就跑著迴了。
他把事情辦好了,他可願意要賞錢的,得趕緊迴去向管事匯報。
其實薑大還真不是清高,需要錢的時候,能得些賞錢自然會要。
他現在呢,是隻想找塊地方好好睡一覺。
雲溪山的後山很不錯,那有陡峭的山嶺和密林,不會有人來打擾。
......
雲溪山頂,不存舍。
山上的主子姓楊,字靜華,自號不存,所以給這院子取名不存舍。
建這院子是為清修,卻不是真避世。
俯看不存舍,外圓內方。
院牆是圓形,圓形內裏用一個方形走廊將整個內院圈住,東南西北四角各留出一個扇麵形。
南角是宅院正門,附門房和耳房;北角是管事婢女們的住處;西角是庫房和普通婢女仆婦們的住處,東角是庖廚,膳堂和倉房。方形走廊也將這四角串聯了起來。
內院有正院和兩處小院,正院坐北朝南,占據大片,隻一人居住,左右兩處小院偶有客來才會啟用。
楊靜華擅醫,給女嬰診完脈,自去了藥房配藥。
多數時候她願意自己動手,並不讓婢女們插手。
配完藥出來,看著婢女鳴柳懷中煥然一新的女嬰,想了想,道:“鳴柳,你去給這孩子收拾間屋子,再讓人給她多做些衣裳。這孩子就放榻上吧,我看著。”
鳴柳隻當看不透主子的意圖,應聲後識趣退了出去。
女嬰裹在粉嫩的繈褓中,露出白淨不少的臉蛋,撲閃著圓眼來迴看。
楊靜華沒忍住,伸手戳了戳,“你倒是活潑。”
逗弄沒一會,女嬰就又睡了。
楊靜華從懷中取出一個五色長命縷,掛在女嬰脖前,道:“隻盼你是長命的。”
溫柔撫摸女嬰的眉眼,坐一旁看著她熟睡。
十年前,楊靜華有過一個女兒,就像女嬰這般大小,但更孱弱。
任她擅醫術,女兒也早早就去了。
女兒的出生,她不曾預料到,女兒的離去,卻是從出生就能預料。
她是責怪自己的,從她為自己選擇了病弱的丈夫,就沒想過會有孩子。
哪知道,萬事不如人料。
女兒早夭,丈夫悲慟欲絕也跟著去了。
楊靜華自幼喜讀老莊,未婚嫁前就向父母表露過清修的欲求,自然是被拒絕的。
到了婚嫁的年齡,因不想過夫妻生活,遂選了一病弱丈夫。
哪知道這最後竟然成全了她的清修,萬事不如人料。
楊靜華並沒有傷心欲絕,甚至她的情緒都不是傷心,她一直在思考。
思考的問題她隻能向內尋求答案,向外是無解的,所以她又一次提出了清修。
這次她阿爺心疼她,怕她跟著去了,答應下來,還給她安排了後路。
之前的拒絕和這次的答應,其實本質一樣。
楊靜華再一次覺得,愛也是一種束縛,無形但徹骨。
哪怕她在這雲溪山頂清修,可這山上山下四處是奴仆,他們都是因她而活。
她不是沒有想過讓他們迴族裏或者給他們放籍,但卻沒有人願意,隻說是無處可去。
她不是個狠心的。
她這不存舍,其實什麽都存。
罷了,罷了。
鳴柳在門外看了會,也不打擾,趁著還有天光,坐在廊下給女嬰做小衣。
一想,這孩子還沒名兒呢?
主子願意養著,那想必日後也算是小主子了,總不好沒個叫喚的名兒。
但鳴柳也知道主子的想法,估計得等到這孩子真正養住了,才願意給取。
說來,這孩子是個有福氣的,這麽多年也沒遇見這般像的女嬰,哪成想竟還能送上門來。
山下那田圃(田莊管事)是個機靈的。
正想著呢,抬頭見門房的仆婦在和守院的婢女竹枝說話,時不時看向她。
鳴柳放下手中的活計,走了過去。
“今日還有人來?”
“還是山下的田管事,說是有話要傳。”
“我隨你過去。”
鳴柳總管著雲溪山所有的庶務,是以沒見到主子,田圃也不失望。
將女嬰的來曆和老乞許是受過家主恩惠的事都交代了。
鳴柳細細一思索,“竟還有這層緣分在,既如此你讓人再去尋尋那老乞,他迴丹雲總是需要盤纏的。”
田管事頷首,又保證道:“那佃戶已經叮囑過了,保管沒別人知道女嬰來曆。”
鳴柳讚道,“主子必會記得你的好。”
倒不是說女嬰的來曆見不得人,而是小主子的事哪能容奴仆置喙。
雖然主子還沒應承下來,但這孩子遲早是,田圃和鳴柳都很清楚。
他們是知道內情的,不然田圃也不會見了女嬰就直接送上山。
鳴柳迴到正院,不急著稟告,等晚間用完膳才提了一句,“田圃來迴話,說是那老乞在丹雲受過家主的恩惠。”
“哦,竟這般巧。”
楊靜華也隻是感慨一句,她知道鳴柳說這話必是已經處理好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