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宴帶著督監院的人走了,喬權任呆愣愣的站在原地,久久不語。
他已猜到定是有內閣的屬官供述出是他藏匿竊取了楊州的奏疏,許宴才會帶著人來搜府。
可奏疏和賬冊又怎麽可能在他的書房的呢!
等一等,賬冊?是什麽賬冊?
喬權任隻覺得自己的耳邊嗡嗡作響,到底是誰要陷害自己?
是許宴嗎?
若是他,又為何會在離開的時候告訴自己找到了什麽?
若不是他,又是誰有本事將奏疏和賬冊放入自己的書房之中?
到底是誰要害他?
“大哥!大哥!您怎麽了?”
聽到唿喚聲,喬權任的眼眸才緩緩找到焦距,看著身前這個比自己要高上半頭,臉龐要年輕上許多的幼弟,拍了拍他的肩頭。
“阿越,你未上族譜,也許是一件幸事啊!
迴去吧,今晚上的事情讓你手下的兵都把嘴巴閉緊了!
若是明日早朝,我出了事不必為我求情!
你與喬家的關係知道的人本就不多,倘若我真的出了事,你往後也不要再提及是父親的私生子這件事了!
明哲保身要緊!若是在盛京城混不下去了,不如就去吏部活動活動,求個外放,或者直接辭官歸家吧!”
“大哥,您這說得是什麽話!
我能有今日全靠著您的提攜!您說過的,雖然我沒上族譜,但我身上流著跟您一樣的血脈,都是父親的孩子,我們是親兄弟!
大哥,您告訴我,到底出了什麽事了?實在不行就將事情都推到我頭上來!
我扛!”
喬越語氣尤為真摯,喬權任聽了也不由得多了幾分感動,他父親生性風流姬妾無數,他有許多的兄弟姐妹。
可也唯有喬越這個上不了族譜的私生子是真的將他當做了兄長一般敬重。
- - - - -
第二日早朝
許宴將前一日從喬府搜出來的物證盡數呈遞了上去。
嘉明帝麵容陰鬱的掃過那兩摞並不算厚的物證。
一摞是兩本賬冊,裏麵記載了自楊州大旱以後朝廷撥下去的賑災款項和楊州各級府衙的官員給喬權任行賄的數目。
一摞是六張奏疏,皆是楊州太守陳久生親手所書,上呈朝廷楊州流民作亂之事。
“陛下!臣冤枉!楊州太守呈送的奏疏臣真的未曾見過!”
戶部尚書喬權任跪地叩首,口中喊冤。
嘉明帝臉黑的猶如鍋底,拿起手邊的一本賬冊就朝著喬尚書扔了過去。
“冤枉?這賬冊你敢說不是你親筆所書?
肆這個字你習慣在裏麵寫三個橫,即便是有人模仿你的字跡,也斷然不會如此清楚你的習慣!
喬尚書,你還有何話狡辯!
朕養的好大臣,好尚書!恨不得將朕的國庫全搬進你喬家的私庫不成?”
“陛下!臣有罪!臣是貪了些銀子,但這奏疏跟臣真的無關啊!
臣也不知它是如何會跑到臣的書房中去的,還請陛下明察啊!”
喬權任跪在地上頭磕得砰砰砰直響,涕淚橫流,對自己貪汙賑災銀子收取楊州官員賄賂一事供認不諱,卻是在極力撇清奏疏丟失之事跟他有關。
首輔賀恆花白的眉毛打起了結,他想不明白喬權任為何承認自己貪墨賑災銀子這事會承認的如此痛快。
喬家是傳承了幾百年的世家,鋪麵田莊不計其數,每年收的租子和店鋪的盈利至少要有近百萬兩的白銀,即便是喬尚書花錢如流水,也斷然不會缺了銀子。
更何況同朝為官多年,他清楚喬權任並非是一個貪圖享樂之人。
大殿中的許多官員心中都升起了這抹疑問,但也有人認為正是因為喬權任貪墨了楊州的賑災銀,所以才會引起楊州流民動亂。
他怕事情敗露才會將楊州太守的奏疏全部偷了出來。
“陛下!喬大人身為戶部尚書卻貪墨朝廷的賑災銀,此乃大罪!
他怕楊州流民作亂之事牽扯出他貪墨之事,故而才會瞞下楊州太守的奏疏。
現如今楊州被流寇攻下三城,喬尚書他這是誤國之罪,還請陛下從重發落!”
說話之人是禦史台的張大人,他是寒門出身,在禦史台幹了幾十年,最是清貴,尤為看不得有官員貪贓枉法。
“陛下,喬尚書一向對陛下忠心耿耿,絕不會置國事同兒戲,便是貪墨了些許的銀子,補上就是了,又豈會冒著欺君的風險將內閣的奏疏偷走!
陛下,還請您明察!”
這次說話的人是刑部右侍郎陸大人,他娶了喬權任的堂妹,與喬家乃是姻親。
有他開了頭一眾與喬家交好的官員也齊齊跪地,高唿道:
“請陛下明察!”
而另一邊以禦史台張大人為首的一眾禦史大夫們也齊齊跪地,開口中高唿:
“請陛下重責喬尚書,以儆效尤!”
嘉明帝手撐著額角,臉上的神色陰晴不定,自剛才喬權任認下了貪墨之事,嘉明帝的臉色就更難看了幾分,看底下的大臣們分成了兩派吵成一團,麵容更猙獰了起來。
“夠了!”
終於,嘉明帝一拍禦案,喝止住了底下兩撥人請願的聲音。
“賀首輔,此事你怎麽看?”
一直未發一言的賀首輔聽到皇帝問他的意見,這才舉起手中的笏板行了一禮道:
“陛下,喬大人已認下了貪墨之罪理應按律懲處。但他拒不承認藏匿奏疏之事,許大人也隻提交了物證上來,並無人證,這證據也算不得確鑿,怕是還要再仔細審查一番才好!”
賀首輔開了口,剛剛爭吵的兩撥人更是安靜了下來,他們光顧著為喬尚書求情和定罪了,反而將重要的事情給忘了。
無論是什麽案子都要證據確鑿才是,隻憑著幾份從喬尚書書房裏搜出來的奏疏,還不足以定罪。
“許宴,可有人證?”
嘉明帝陰沉的目光看向許宴,眸光晦暗,就連他身邊的大太監許順都猜測不出來陛下是想要有這個人證給喬大人定罪,還是不想要有這個人證為喬大人脫罪。
許宴行禮答道:“迴稟陛下,內閣屬官林北可為人證。”
“既然如此,那便將此案交由刑部、大理寺和督監院三司會審!眾位愛卿可還有異議?”
嘉明帝像是極為疲憊的揉了揉額角。
“臣等遵旨!”
“沒事就退朝吧!許宴你留下來,朕跟喬大人說幾句話,一會兒你親自將喬權任送到刑部去!”
他已猜到定是有內閣的屬官供述出是他藏匿竊取了楊州的奏疏,許宴才會帶著人來搜府。
可奏疏和賬冊又怎麽可能在他的書房的呢!
等一等,賬冊?是什麽賬冊?
喬權任隻覺得自己的耳邊嗡嗡作響,到底是誰要陷害自己?
是許宴嗎?
若是他,又為何會在離開的時候告訴自己找到了什麽?
若不是他,又是誰有本事將奏疏和賬冊放入自己的書房之中?
到底是誰要害他?
“大哥!大哥!您怎麽了?”
聽到唿喚聲,喬權任的眼眸才緩緩找到焦距,看著身前這個比自己要高上半頭,臉龐要年輕上許多的幼弟,拍了拍他的肩頭。
“阿越,你未上族譜,也許是一件幸事啊!
迴去吧,今晚上的事情讓你手下的兵都把嘴巴閉緊了!
若是明日早朝,我出了事不必為我求情!
你與喬家的關係知道的人本就不多,倘若我真的出了事,你往後也不要再提及是父親的私生子這件事了!
明哲保身要緊!若是在盛京城混不下去了,不如就去吏部活動活動,求個外放,或者直接辭官歸家吧!”
“大哥,您這說得是什麽話!
我能有今日全靠著您的提攜!您說過的,雖然我沒上族譜,但我身上流著跟您一樣的血脈,都是父親的孩子,我們是親兄弟!
大哥,您告訴我,到底出了什麽事了?實在不行就將事情都推到我頭上來!
我扛!”
喬越語氣尤為真摯,喬權任聽了也不由得多了幾分感動,他父親生性風流姬妾無數,他有許多的兄弟姐妹。
可也唯有喬越這個上不了族譜的私生子是真的將他當做了兄長一般敬重。
- - - - -
第二日早朝
許宴將前一日從喬府搜出來的物證盡數呈遞了上去。
嘉明帝麵容陰鬱的掃過那兩摞並不算厚的物證。
一摞是兩本賬冊,裏麵記載了自楊州大旱以後朝廷撥下去的賑災款項和楊州各級府衙的官員給喬權任行賄的數目。
一摞是六張奏疏,皆是楊州太守陳久生親手所書,上呈朝廷楊州流民作亂之事。
“陛下!臣冤枉!楊州太守呈送的奏疏臣真的未曾見過!”
戶部尚書喬權任跪地叩首,口中喊冤。
嘉明帝臉黑的猶如鍋底,拿起手邊的一本賬冊就朝著喬尚書扔了過去。
“冤枉?這賬冊你敢說不是你親筆所書?
肆這個字你習慣在裏麵寫三個橫,即便是有人模仿你的字跡,也斷然不會如此清楚你的習慣!
喬尚書,你還有何話狡辯!
朕養的好大臣,好尚書!恨不得將朕的國庫全搬進你喬家的私庫不成?”
“陛下!臣有罪!臣是貪了些銀子,但這奏疏跟臣真的無關啊!
臣也不知它是如何會跑到臣的書房中去的,還請陛下明察啊!”
喬權任跪在地上頭磕得砰砰砰直響,涕淚橫流,對自己貪汙賑災銀子收取楊州官員賄賂一事供認不諱,卻是在極力撇清奏疏丟失之事跟他有關。
首輔賀恆花白的眉毛打起了結,他想不明白喬權任為何承認自己貪墨賑災銀子這事會承認的如此痛快。
喬家是傳承了幾百年的世家,鋪麵田莊不計其數,每年收的租子和店鋪的盈利至少要有近百萬兩的白銀,即便是喬尚書花錢如流水,也斷然不會缺了銀子。
更何況同朝為官多年,他清楚喬權任並非是一個貪圖享樂之人。
大殿中的許多官員心中都升起了這抹疑問,但也有人認為正是因為喬權任貪墨了楊州的賑災銀,所以才會引起楊州流民動亂。
他怕事情敗露才會將楊州太守的奏疏全部偷了出來。
“陛下!喬大人身為戶部尚書卻貪墨朝廷的賑災銀,此乃大罪!
他怕楊州流民作亂之事牽扯出他貪墨之事,故而才會瞞下楊州太守的奏疏。
現如今楊州被流寇攻下三城,喬尚書他這是誤國之罪,還請陛下從重發落!”
說話之人是禦史台的張大人,他是寒門出身,在禦史台幹了幾十年,最是清貴,尤為看不得有官員貪贓枉法。
“陛下,喬尚書一向對陛下忠心耿耿,絕不會置國事同兒戲,便是貪墨了些許的銀子,補上就是了,又豈會冒著欺君的風險將內閣的奏疏偷走!
陛下,還請您明察!”
這次說話的人是刑部右侍郎陸大人,他娶了喬權任的堂妹,與喬家乃是姻親。
有他開了頭一眾與喬家交好的官員也齊齊跪地,高唿道:
“請陛下明察!”
而另一邊以禦史台張大人為首的一眾禦史大夫們也齊齊跪地,開口中高唿:
“請陛下重責喬尚書,以儆效尤!”
嘉明帝手撐著額角,臉上的神色陰晴不定,自剛才喬權任認下了貪墨之事,嘉明帝的臉色就更難看了幾分,看底下的大臣們分成了兩派吵成一團,麵容更猙獰了起來。
“夠了!”
終於,嘉明帝一拍禦案,喝止住了底下兩撥人請願的聲音。
“賀首輔,此事你怎麽看?”
一直未發一言的賀首輔聽到皇帝問他的意見,這才舉起手中的笏板行了一禮道:
“陛下,喬大人已認下了貪墨之罪理應按律懲處。但他拒不承認藏匿奏疏之事,許大人也隻提交了物證上來,並無人證,這證據也算不得確鑿,怕是還要再仔細審查一番才好!”
賀首輔開了口,剛剛爭吵的兩撥人更是安靜了下來,他們光顧著為喬尚書求情和定罪了,反而將重要的事情給忘了。
無論是什麽案子都要證據確鑿才是,隻憑著幾份從喬尚書書房裏搜出來的奏疏,還不足以定罪。
“許宴,可有人證?”
嘉明帝陰沉的目光看向許宴,眸光晦暗,就連他身邊的大太監許順都猜測不出來陛下是想要有這個人證給喬大人定罪,還是不想要有這個人證為喬大人脫罪。
許宴行禮答道:“迴稟陛下,內閣屬官林北可為人證。”
“既然如此,那便將此案交由刑部、大理寺和督監院三司會審!眾位愛卿可還有異議?”
嘉明帝像是極為疲憊的揉了揉額角。
“臣等遵旨!”
“沒事就退朝吧!許宴你留下來,朕跟喬大人說幾句話,一會兒你親自將喬權任送到刑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