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教練真的不是個輕鬆的活計,倒不是有多累,純純的費腦子,感覺每製定一條計劃都會生出更多的想法去指出該計劃的不足,然後去修改,再重複以上,翻來覆去,與自己鬥智鬥勇。
與高中生們比完賽的當晚,仁王與另外三位教練就是這樣,折騰到了淩晨兩點多,才堪堪定下兩套新的訓練清單。
其中一套是針對高一新生的,另一套則是針對高二高三的學生的,仁王對於高二高三生了解得不算多,但還是參與了會議全程,根據其他三位教練的口頭描述與過往的一些成長記錄,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議。
此外,他們還簡單更改了一下集訓營的訓練時間分配。
在原有的基礎之上,增加了一部分的學業指導,畢竟大家本質上還是學生,如果把一整個假期的時間都放在訓練上,將學業耽誤了,也有些說不過去。
第二天,公示牌上就放映了新的時間規則。
周二、周四、周六:早上(6:30-7:00)就餐、上午(8:00-9:00)體能訓練、(9:10-11:00)身體強化訓練、中午(11:30-12:30)就餐、下午(14:30-15:30)基礎訓練、(15:40-17:30)實戰訓練、傍晚(18:00-19:00)就餐、晚上(20:00-22: 00)鞏固訓練
周三、周五、周日:早上(6:30-7:00)就餐、上午(8:00-9:00)體能訓練、(9:10-11:00)精神強化訓練、中午(11:30-12:30)就餐、下午(14:30-15:30)基礎訓練、(15:40-17:30)實戰訓練、傍晚(18:00-19:00)就餐、晚上(20:00-21: 00)鞏固訓練、(21:15-22:00)學期課程
周一:早上(6:30-7:00)就餐、上午(8:00-11:00)學期課程、中午(11:30-12:30)就餐、傍晚(18:00-19:00)就餐。
至於體能訓練是什麽、強化訓練又是什麽,這些詳細內容都是會同步到學員的群聊裏的,大屏幕所展示的隻是最基本的大塊兒時間分布而已。
而沒有詳細聲明的時間段就是自由活動的時間,可以選擇休息,可以選擇學習,也可以選擇娛樂,但是不可以進行高強度的體能訓練,隻有飛鏢啊、冥想啊、太極啊這些比較柔和的,不會造成太多體力消耗,影響其餘訓練的運動或項目,才可以自由去做。
而周一,算是學員每周半日的休息時間,午餐過後集訓營大門開放,隻需要在群裏報備一下就可自由外出,報備模板也很簡單:【外出、迴來就餐】或者【外出、外部就餐】就可以。
這樣的話,方便統計晚餐人數,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外出時間沒有限製,隻要第二天早上能在餐廳看到你人就沒問題,但如果接下來的訓練效果不理想,出現了明顯的疲倦或者心不在焉,可是會受到懲罰的,所以還是得自己注意,不要熬個通宵什麽的。
這個訓練時間的改動,相較於之前是嚴格了呢還是輕鬆了呢?實不相瞞,是輕鬆了,別的不說,就隻插入學校課程這一項目而言,就已經相當於每周減少了六個小時的訓練時長了。
但多方權衡之下,他們依舊選擇了實行這一時間規則,因為時間雖然變鬆了,內容卻更加精細了,換而言之,他們用更加嚴絲合縫的技巧與效能彌補了時長上的不足,這與當初仁王解決毛利不想參與部活的問題時采用的方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還真的加入了學習這一環節啊。”
“萬萬沒想到,都放假了竟然還逃不過學習的魔爪。”
不少高中生在公示大屏前感慨萬分。
“幸好,一周隻有不到六個小時,差不多也就是六節課。”
“我看我的詳細時間表裏,外語還特意標注了是法語,跟我在學校選得是一樣的?你們的呢?”
“我也一樣的,我的是英語。”
“哇,集訓營竟然這麽細心。”
細心是一定的,不僅細心,還足夠用心,給他們請的老師無一不是名牌大學的教授,對此仁王也算開了眼了,對比之下,仁王越發心疼起後山的小夥伴,畢竟他們一切都要自力更生,連輔導小學弟學習都隻能自己來,更別提那一看就沒有食欲的生雞蛋拌米飯了。
第一日特訓,已經適應一年兩年的高二高三生們無一例外全都接受良好,但高一生們卻是叫苦不迭。
畢竟他們之前在學校,從來沒有接受過這麽高強度、高密度、高難度的訓練,即使有教練,安排的也就是一些蛙跳、跑步、揮拍這類很基礎的運動。哪見過掛鉤梯上下、鐵人三項短程模擬這些東西啊?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奧林匹克集訓營呢,哪裏像個高中生網球基地?
也就隻有下午網球專場時,他們才能確定,自己真的沒有來錯地方,他們真的是來打網球的,而不是準備衝擊奧林匹克,亦或者是參加什麽神秘組織。
但盡管累,累到不行,高中生們也隻是口頭抱怨,該堅持的都堅持下來了,因為仁王是全程和他們一起訓練的,並且比起他們的項目隻多不少。
仁王一個國中生都能堅持下來,那他們這群高中生憑什麽不行?如果這點困難都克服不了,又談什麽變強、談什麽打敗仁王?
人一旦忙起來,就會慢慢喜歡上忙碌的感覺,因為忙碌使人充實、忙碌使人成長,積少成多,量變產生質變。
如同學習一樣,一開始看著知識隻覺哪哪都陌生,你不認識他,他也不認識你,但堅持個一周、兩周、三周,枯燥的課本就會活起來,成為能夠與你互動的朋友、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就是習慣。
這群高中生們與仁王,就是在各種明裏暗裏的較量中,習慣了彼此的存在,習慣了一起變強的感覺,直到八月十五日,他們在餐廳裏麵沒有看到仁王的身影、訓練時也沒有看到仁王的身影,仁王就跟憑空消失了一樣,不見了。
“怎麽迴事???我們的小教練呢???”
“不會出什麽事了吧?!”
高中生很快就因為仁王的消失炸開了鍋。
“想什麽呢。”獲得了第一手情報的種島殺入到高一新生的隊伍中。“你們忘了小仁王還是個國中生了嗎?”
“啊?”
“全國大賽要開始了啊。”種島對呆呆的高一新生們解釋,“小仁王找他的隊友們參加全國大賽去了。”
與高中生們比完賽的當晚,仁王與另外三位教練就是這樣,折騰到了淩晨兩點多,才堪堪定下兩套新的訓練清單。
其中一套是針對高一新生的,另一套則是針對高二高三的學生的,仁王對於高二高三生了解得不算多,但還是參與了會議全程,根據其他三位教練的口頭描述與過往的一些成長記錄,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議。
此外,他們還簡單更改了一下集訓營的訓練時間分配。
在原有的基礎之上,增加了一部分的學業指導,畢竟大家本質上還是學生,如果把一整個假期的時間都放在訓練上,將學業耽誤了,也有些說不過去。
第二天,公示牌上就放映了新的時間規則。
周二、周四、周六:早上(6:30-7:00)就餐、上午(8:00-9:00)體能訓練、(9:10-11:00)身體強化訓練、中午(11:30-12:30)就餐、下午(14:30-15:30)基礎訓練、(15:40-17:30)實戰訓練、傍晚(18:00-19:00)就餐、晚上(20:00-22: 00)鞏固訓練
周三、周五、周日:早上(6:30-7:00)就餐、上午(8:00-9:00)體能訓練、(9:10-11:00)精神強化訓練、中午(11:30-12:30)就餐、下午(14:30-15:30)基礎訓練、(15:40-17:30)實戰訓練、傍晚(18:00-19:00)就餐、晚上(20:00-21: 00)鞏固訓練、(21:15-22:00)學期課程
周一:早上(6:30-7:00)就餐、上午(8:00-11:00)學期課程、中午(11:30-12:30)就餐、傍晚(18:00-19:00)就餐。
至於體能訓練是什麽、強化訓練又是什麽,這些詳細內容都是會同步到學員的群聊裏的,大屏幕所展示的隻是最基本的大塊兒時間分布而已。
而沒有詳細聲明的時間段就是自由活動的時間,可以選擇休息,可以選擇學習,也可以選擇娛樂,但是不可以進行高強度的體能訓練,隻有飛鏢啊、冥想啊、太極啊這些比較柔和的,不會造成太多體力消耗,影響其餘訓練的運動或項目,才可以自由去做。
而周一,算是學員每周半日的休息時間,午餐過後集訓營大門開放,隻需要在群裏報備一下就可自由外出,報備模板也很簡單:【外出、迴來就餐】或者【外出、外部就餐】就可以。
這樣的話,方便統計晚餐人數,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外出時間沒有限製,隻要第二天早上能在餐廳看到你人就沒問題,但如果接下來的訓練效果不理想,出現了明顯的疲倦或者心不在焉,可是會受到懲罰的,所以還是得自己注意,不要熬個通宵什麽的。
這個訓練時間的改動,相較於之前是嚴格了呢還是輕鬆了呢?實不相瞞,是輕鬆了,別的不說,就隻插入學校課程這一項目而言,就已經相當於每周減少了六個小時的訓練時長了。
但多方權衡之下,他們依舊選擇了實行這一時間規則,因為時間雖然變鬆了,內容卻更加精細了,換而言之,他們用更加嚴絲合縫的技巧與效能彌補了時長上的不足,這與當初仁王解決毛利不想參與部活的問題時采用的方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還真的加入了學習這一環節啊。”
“萬萬沒想到,都放假了竟然還逃不過學習的魔爪。”
不少高中生在公示大屏前感慨萬分。
“幸好,一周隻有不到六個小時,差不多也就是六節課。”
“我看我的詳細時間表裏,外語還特意標注了是法語,跟我在學校選得是一樣的?你們的呢?”
“我也一樣的,我的是英語。”
“哇,集訓營竟然這麽細心。”
細心是一定的,不僅細心,還足夠用心,給他們請的老師無一不是名牌大學的教授,對此仁王也算開了眼了,對比之下,仁王越發心疼起後山的小夥伴,畢竟他們一切都要自力更生,連輔導小學弟學習都隻能自己來,更別提那一看就沒有食欲的生雞蛋拌米飯了。
第一日特訓,已經適應一年兩年的高二高三生們無一例外全都接受良好,但高一生們卻是叫苦不迭。
畢竟他們之前在學校,從來沒有接受過這麽高強度、高密度、高難度的訓練,即使有教練,安排的也就是一些蛙跳、跑步、揮拍這類很基礎的運動。哪見過掛鉤梯上下、鐵人三項短程模擬這些東西啊?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奧林匹克集訓營呢,哪裏像個高中生網球基地?
也就隻有下午網球專場時,他們才能確定,自己真的沒有來錯地方,他們真的是來打網球的,而不是準備衝擊奧林匹克,亦或者是參加什麽神秘組織。
但盡管累,累到不行,高中生們也隻是口頭抱怨,該堅持的都堅持下來了,因為仁王是全程和他們一起訓練的,並且比起他們的項目隻多不少。
仁王一個國中生都能堅持下來,那他們這群高中生憑什麽不行?如果這點困難都克服不了,又談什麽變強、談什麽打敗仁王?
人一旦忙起來,就會慢慢喜歡上忙碌的感覺,因為忙碌使人充實、忙碌使人成長,積少成多,量變產生質變。
如同學習一樣,一開始看著知識隻覺哪哪都陌生,你不認識他,他也不認識你,但堅持個一周、兩周、三周,枯燥的課本就會活起來,成為能夠與你互動的朋友、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就是習慣。
這群高中生們與仁王,就是在各種明裏暗裏的較量中,習慣了彼此的存在,習慣了一起變強的感覺,直到八月十五日,他們在餐廳裏麵沒有看到仁王的身影、訓練時也沒有看到仁王的身影,仁王就跟憑空消失了一樣,不見了。
“怎麽迴事???我們的小教練呢???”
“不會出什麽事了吧?!”
高中生很快就因為仁王的消失炸開了鍋。
“想什麽呢。”獲得了第一手情報的種島殺入到高一新生的隊伍中。“你們忘了小仁王還是個國中生了嗎?”
“啊?”
“全國大賽要開始了啊。”種島對呆呆的高一新生們解釋,“小仁王找他的隊友們參加全國大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