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節之際,闔家團圓的溫馨氛圍彌漫在空氣中。


    馮麗鼓起勇氣,向父親馮新訴說了自己的心聲——她打算嫁給陳才。


    說著,她拿出了陳才特意買給他的大衣,眼中閃爍著複雜的光芒,有期待,也有一絲忐忑。


    馮新聽到“陳才”這個名字,眉頭微微皺起,心裏不禁泛起一陣膈應。


    他深知陳才的家境與過往,但當他的目光落在女兒身上時,心中的糾結又深了幾分。


    馮麗還如此年輕,可在感情的道路上卻已經曆了兩次有實無名的婚姻挫折,那些傷痛或許都隱藏在她故作堅強的笑容背後。


    而此刻,馮新能清晰地感受到女兒對陳才的深切愛意,那是一種無法掩飾的情感,如同春日暖陽下的溪流,雖不洶湧澎湃,卻綿延不絕。


    馮新沉默良久,內心在愛與擔憂、不滿與釋然之間反複掙紮。


    最終,他長歎一口氣,所有的情緒都化作了無聲的默許。


    他知道,女兒的幸福終究要由她自己去追尋和把握,自己能做的,或許就是在背後默默支持,哪怕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滿未知與挑戰。


    馮麗靜靜地凝視著父親,見他久久沉默不語,她心裏明白,這事兒多半是成了。


    她太了解父親馮新的脾性,若是他不同意這門婚事,定會立刻火冒三丈,張口就來一頓痛罵。可如今這沉默,雖看似凝重,卻也透露出一絲妥協的意味。


    與此同時,陳才也神色凝重地拿出馮麗精心為他父母挑選的衣服,遞到雙親麵前。


    他深吸一口氣,緩緩道出自己與阿蘭離婚的事實,以及打算迎娶馮麗的決心。


    陳父陳母聽到這話,麵色微微一變。


    刹那間,往昔的迴憶如潮水般湧上心頭,那些年馮麗父親尖酸刻薄、看不起他們家的話語仿佛還在耳邊迴響,每一個字都像一根刺,深深地紮在他們的心上。


    他們互相對視一眼,眼神中滿是複雜的情感,有對兒子婚姻變故的無奈,有對馮麗父親舊怨的耿耿於懷,更有對未來家庭關係的深深憂慮。


    這一切都讓他們的內心如同被一團亂麻纏繞,說不出的難受與糾結。


    然而,內心的糾結與抵觸終究難以抵擋現實的考量。


    陳父陳母想到兒子陳才已然不小的年紀,身邊卻仍無孫輩承歡膝下,心中縱有千般不願,也隻能無奈地選擇讓步。


    他們強顏歡笑,努力裝作欣然接受的模樣,可那笑容背後,仍隱隱透著一絲苦澀與勉強。


    陳才從馮麗處得知她父親並未反對這門婚事時,心中大喜,決定抓住時機,趁熱打鐵。


    正值佳節假期,他便攜著父母,滿心歡喜地踏上了前往馮麗家的提親之路。


    陳才的手裏,穩穩地提著兩隻雞,一公一母,毛色鮮亮,啼叫有力,仿佛也在為這即將到來的喜事而歡唿。


    他的懷中,揣著自己辛苦打拚積攢下來的一萬塊彩禮錢,那是他對未來婚姻的鄭重承諾與滿滿誠意。


    此外,他們還精心挑選了各類新鮮水果,包裝精美,果香四溢。


    一行人滿懷期待地來到馮麗家,那扇熟悉的大門在眼前緩緩打開,門內門外,兩種心情交織碰撞。


    一場關乎兩個家庭、兩個人未來的提親儀式,就此拉開了帷幕。


    馮麗的女兒侯雪瓊被悄然帶到了三婆那裏,並且被告知一整天都不許迴家。


    三婆隻是靜靜地看了看雪瓊,沒有多問一句,便拉起她的小手,默默承擔起照顧她的責任。


    餐桌上,擺放著馮新送來的菜肴,三婆和侯雪瓊相對而坐,默默吃著。


    三婆心中清楚,這樣的安排對侯雪瓊來說確實有些委屈。


    一個小孩子,無端被限製了行動,心中定是滿是疑惑與失落。


    可在這無奈的世事麵前,又能如何呢?三婆心裏明白,這是目前唯一可行的辦法。


    隻有讓侯雪瓊暫時離開,馮麗才更有機會順利地嫁出去,也隻有這樣,馮麗嫁入夫家後,才不至於因為帶著個孩子而被人輕視,遭人閑言碎語。


    三婆看著身旁乖巧的侯雪瓊,輕輕歎了口氣,夾了一塊肉放進她碗裏,眼神中滿是慈愛與疼惜,卻又藏著一絲無奈。


    馮麗這樣做其實就是一種自私行為,但也從另一麵可以看出在這看似平靜的鄉村生活之下,卻又似乎是一種司空見慣的常態。


    那些生於斯、長於斯的平凡女孩們,她們的命運就如同田野間隨處可見的無名小花,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自幼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無論家庭是否完整,是否有父母的悉心嗬護與教導,她們都缺失了人生中極為關鍵的一課——如何在青春萌動的歲月裏,理智地守護自己的身心。


    當激情如潮水般湧來時,她們懵懂無知,不懂得如何築起堅固的堤壩去抵禦,隻能任由那股衝動肆意泛濫。


    其結果往往是給自己帶來深深的傷害,甚至可能在不經意間孕育出一個新的生命。


    而這個無辜的孩子,也將被迫卷入生活的旋渦,麵臨諸多未知與艱難。


    這些女孩們就在這樣的循環中,或無奈,或麻木地接受著命運的安排。


    這種現象,如同鄉村小道上那深深淺淺的車轍印,年複一年,在這片土地上不斷重複、延續著。


    然而,這種教育的缺失不僅僅體現在女孩身上,男孩們亦未能幸免。


    村裏大部分家裏的長輩對於男孩的成長教育似乎有著一種扭曲的觀念,他們對一些至關重要的品德與責任教育置若罔聞。


    仿佛在他們心中,暗自懷揣著一種狡黠而自私的期待,巴不得自家男孩能輕易讓別人家女孩陷入懷孕的境地。


    他們算計著,一旦生米煮成熟飯,女孩家便會在無奈之下降低姿態。


    彩禮,這個在婚姻嫁娶中象征著尊重與承諾的環節,在這樣的算計麵前變得可有可無。


    女孩們往往迫於社會輿論和自身的處境,隻能選擇委身於他家兒子。


    如此一來,男方家庭就如同精明的投機者,以近乎空手套白狼的手段達成目的。


    無需付出太多的物質代價,便順利娶得媳婦,還能早早抱上孫子。


    在這封閉的村子裏,這種行徑竟被部分人視作值得炫耀的資本,是一件極為光彩、值得在鄰裏間吹噓稱道的事情。


    他們看不到這種做法背後對他人的傷害,對道德倫理的褻瀆,隻沉浸在自己狹隘的利益考量之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那些未被講述的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賴西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賴西米並收藏那些未被講述的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