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修行
穿越之冷漠王妃快過來 作者:蒙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日,卯時。
王惜悅準時起床,洗漱。
等趕到智尚大師的茅草小院時,剛好卯時三刻。
在小院一角的亭子中,打坐的大師似有所感的睜眼看過來。
王惜悅以為自己已經起得很早,想不到師傅更早。
也不知師傅等了多久,她快速上前拱手行禮,“師傅,徒兒來晚了,讓您久等了!”
大師觀王惜悅麵色已經沒有了昨日那般疲憊,於是溫和迴應,“嗯,無妨,此後,你隻要後卯時(6:00)過來即可,不必過早。”
“可都安排妥當了?”
王惜悅一邊在師傅示意下跪坐於蒲團上,一邊如實交代昨日的事情。
大師聽完點點頭,對他們兄妹兩人的安排很滿意。
接著問出心中一直疑慮的問題,“孩子,我給你的佛珠可還在身上?”
王惜悅先是一愣接著忐忑不安,師傅居然知道此事,難道這個佛珠不能送人或者有什麽禁忌。
當時腦袋一懵心血來潮就送出去了,也不知道對東方玉有沒有害處。
於是她趕緊將佛珠送出去的前因後果和盤托出。
她再三確認,“師傅,可是有不妥?”
大師輕歎一聲,“緣起,不滅不散。”
“緣之一起,此後你們兩人的命運將糾纏不休了。”
難怪小徒弟會提前一年到來。
大師雖然詫異但還是為徒弟解惑,“於他人有益,而於你有害,沒有此物壓製你極易心緒困擾,情緒不定。”
“世間萬物,有得必有失!既然你已送出那就不必再介懷。”
“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倚。”
“來了就安心修行吧!”
聽了大師所言,王惜悅才平複心緒。
她真怕好心辦壞事,真怕自己的臨時起意,一不小心就會連累無辜之人。
看來以後做事,她得更加小心謹慎。
智尚大師其實昨夜已經對接下來徒弟的教導做了初步規劃,不過,現在他還是要聽聽她的想法,再因材施教。
“孩子,為師收你為徒,主要是為了幫你穩定心性和控製情緒,所以你主要修習的自然是佛門經文。”
“但其他領域,為師也多少有點涉略,你看看還想不想再學點其他什麽內容?”
王惜悅天生喜靜,偏愛讀書,自然不怕學習,能學的知識越多,對自己更有用,何樂而不為。
隻是她自己也不知道要學什麽,不過經文和武功是絕對不能落下的。
她知道大師之所以家喻戶曉,不僅僅是因為師傅佛法高深,還因為他在其他方麵也是有真本領的,隻是她還一無所知。
也因此她更加好奇,“師傅,您還會什麽?”
大師緩緩一笑,“為師在書法、醫術、五行八卦及星象方麵略熟識。”
王惜悅很是驚訝,師傅居然還懂這麽多東西。
雖然他隻謙虛說略懂,但師父名滿天下,那絕對不是隻懂皮毛而已,肯定是造詣頗深的,不然怎麽可能在自己嬰兒時期就能算出自己未來之事。
她低頭認真思索起來。
任何時候,武力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手無縛雞之力絕對最吃虧,而且她本人不喜歡說廢話,很多時候,能動手絕對不願意動嘴。
人一生中疾病纏身的時間也不少,如果沒有健康的體魄,那就算天縱奇才也是難以施展,比如東方玉。
權衡再三,她在這裏要待上至少五六年,那要學習的東西還是多多益善的好。
於是她鄭重決定,“師傅,學武是為自保,徒兒在府裏已受過兩年的教導,徒兒希望能得到寺內武僧進一步的指教。”
“治病救人本就是積累功德,徒兒雖不知人是否有前世來生,但也想今生多救治病人積點德,就算以後不能成為神醫,但能為一些患者減輕痛苦我也願意。”
“至於星象八卦,雖然天道看似虛無縹緲,但世間萬物環環相扣,彼此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徒兒也想跟著師傅感受天地間萬物的變化,就算隻能領悟其皮毛,也是好事。”
“這個書法,徒兒就不刻意學習了,隻要能看能寫就行,徒兒是俗人一個,對琴棋書畫這些不感興趣。”
大師聽完舒心一笑,輕輕點頭,並未指出哪裏好或者不好。
自己這個新收的關門弟子,顯然是個務實的孩子,不喜歡附庸風雅,雖然年紀還小,但這直來直去的剛硬性格已初現。
大師經過一番仔細斟酌,就確定了小徒弟未來修行的方向。
佛經首位,武功和醫術次之,易經排第三,最後若還有時間則去藏經閣學習其他領域的知識。
自此,王惜悅開始了在國昭寺的帶發修行之旅。
每天從早到晚,學習經文兩個時辰,一個半時辰練習武術,一個半時辰學習醫術,一個時辰學習易經和其他。
一天下來最少六個時辰,王惜悅基本除了吃飯睡覺,一刻都不能閑下來。
王惜悅覺得這樣的日子,挺好。
雖然很辛苦,但每天都很充實。
也是從這一天起,本來就不太外出的宰相府唯一千金小姐,也徹底消失於京城眾人眼前。
王伯興未刻意解釋也未隱瞞,隻是對外宣稱:女兒身有疾,隨其師傅離京醫治,待治愈自會歸來。
兩個月後,東方玉在李正濟的連續針灸和藥物治療下,身體也調理得很好。
原本李正濟以為百毒珠最多隻能清除東方玉體內毒素一半,所以後續他還準備用半年時間清完餘毒。
等那時候斷骨已經愈合,要重新正骨得再次敲斷骨頭。
不過,事情進展比他預想的好太多,這百毒珠初次就吸掉九分的毒素,餘下一分完全沒多少影響,東方玉身體狀況逐漸改善,腿傷也恢複得很不錯。
東方玉現在不借助拐杖也可以獨立行走,隻要不是走得太快走太久,那基本跟常人無異了。
自從上次分別東方玉再也沒見到宰相府任何人。
在他對李正濟旁敲側擊下,終於打聽到實情。
他的救命恩人,他的小姑娘,真的走了。
他不知,她去往何處。
他不知,她何時歸來。
那種悵然若失,在某個瞬間會讓他以為自己遇到她隻是一個夢,夢醒了就一切化為烏有。
他目前都自身難保,也隻能忍痛接受現實。
......
一年後。
在確定妹妹能完全適應寺院的生活後,王熙傑也完全搬離了國昭寺。
此後,為避人耳目,一家人約定每月十六,他陪同父母去月念庵看望妹妹一次。
又過四年。
夏依滿二十歲,王惜悅把她的賣身契送給了她,勸她出府嫁人。
再一年後。
茅草小院。
屋內主位上坐著智尚大師,他左側站著慧明方丈,右側是空遠和空見。
王惜悅則跪在屋內中央的蒲團上,她麵朝師傅恭恭敬敬磕了三次頭,“徒兒感謝師傅六年來的悉心教導!”
六年的朝夕相處,師傅於她而言不隻是授業恩師,更像一個慈愛的爺爺,孺慕之情更大於師徒之情。
王熙傑立於妹妹身後一丈外。
大師起身上前扶起小徒弟,他看著眼前氣質沉穩、筆直如鬆的孩子,莫名有些恍惚。
曾經第一次見,她還是個嬰兒,哭聲震天。
第二次見麵,還是個故作老成的小大人。
而如今,一晃眼,六年已過去。
現在的她已長大成人,這幾年,她一絲一毫的成長,一點一滴的進步,他都看在眼裏,有徒如此他很欣慰,盡管她的未來迷霧一團,他都無法窺探,但能收她為徒,他此生無憾。
“孩子,未來的路,隻能你自己一個人走,為師隻能陪你到此了。”
“未來麵對任何選擇,你僅遵本心即可,為師相信你能做出最好的決定。”
王惜悅眼圈一紅,鼻子酸澀,眼淚跟著掉了下來。
這一刻她不僅有即將離開師傅的悲傷,也有被師傅相信的那份感動,原來得到認可被信任才是她最需要的。
她喉嚨一緊,嘴巴張開半天都說不出話來,師傅這麽多年的陪伴和悉心照料,早就是她最親近的人了。
大師輕輕撫著王惜悅的頭頂,和藹地安慰道,“師傅一直都在這裏,你什麽時候來,需要什麽幫助,為師都在!”
“好孩子,別哭了,跟哥哥走吧!你的父母在等你迴家呢!”
王熙傑上前一步,輕攬妹妹肩膀,拍了拍她後背,“悅悅別難過,你什麽時候想大師了,我就陪你來看望他。”
這幾年,妹妹的成長之路,王熙傑也是最了解的。
第一年,全家人都不放心她一個人,所以自己基本是每天都能見到妹妹一次,他也是最能明白妹妹的修行生涯何其艱苦。
自己耍賴跟在智尚大師身邊學習了一個多月,那強度他一個大男人都有點受不了,每天不是繁雜難懂的經文,就是日複一日枯燥乏味的武術訓練,那日子說是起早貪黑、披星戴月都不為過。
每時每刻,除了睡覺吃飯,其餘時間他都沒看見妹妹有片刻偷懶過,她那不服輸的堅韌他自愧不如。
妹妹每一天生活都是那麽緊湊,他也想不明白,妹妹那麽刻苦努力是為了什麽。
開始他隻以為妹妹是為了早日迴家,後來慢慢發現,她越長大,性格越淡漠,也越孤僻,跟爹娘和自己也沒有更親密和依賴。
很多時候他都懷疑,難道自家有皇位要繼承,所以妹妹才那麽拚命。
第二年之後,妹妹也完全適應了寺院的生活,她身體狀況也沒絲毫異常,所以父母也沒有最初那麽的擔驚受怕,況且她身邊一直有夏依照顧,王熙傑自己也就沒有天天去看妹妹,他也就放心迴到京城,去接受父親全方位的教導。
從那以後,為了宰相府不被有心人算計,一家人才商議決定,一個月在國昭寺秘密相見一次。
在妹妹身邊久了,身邊人總會被她勤勉的刻苦精神所影響,很多時候王熙傑想偷懶都會覺得羞愧,他被迫也學了很多東西。
無論是晦澀的知識,還是難熬的武藝,妹妹都日複一日的努力鑽研練習。
王熙傑看妹妹越來越像一張緊繃的弓弦,越拉越緊。
他很心疼卻又不能代為受過。
一家人都希望她能盡早學成歸來。
離別是王惜悅很不喜歡的一件事,可人生就是不斷的分離和相聚,分分合合才是人生常態。
她穩住情緒,擦掉眼淚,然後對在場其他幾人也鄭重施了大禮。
“多謝方丈大師這六年的諄諄教導!”
“多謝空遠和空見兩位兄長這麽長時間的盡心照拂。”
慧明方丈微笑著雙手合十,他和王惜悅論師承是平輩,論年紀那就是父輩,對於這個成長很迅速的小師妹,他也隻剩下誇獎。
空遠和空見也鄭重迴禮,心甘情願真心實意稱唿,“小師姑!”
雖然他們年紀比王惜悅大很多,但論師承輩分他倆就是晚輩,起初兩人也是對她的稱唿很不自在,也有點心不甘情不願。
以為她是靠著背後的宰相府才成為大師的關門弟子,但這六年來,大家彼此共同學習也互相切磋,他們兩個是從內心深處由衷的佩服她。
聰明人不少,但聰明又善良,還嚴於律己又拚命努力的姑娘世間少有。
佛家修行重在修心,她對經文的理解,她心智之堅定,遠超寺內大部分僧人,僅次於方丈和大師,她能得到智尚大師垂青是必然,也是應當。
加之越是成長,小師姑身上的清冷氣勢越來越強。
他們其實很不願意承認,很多時候,他們很容易被她說一不二的冷酷所震懾。
王惜悅再次對師傅四人鞠躬行禮之後,就毅然轉身頭也不迴地離開。
分離,也是另一種相聚。
期待下次的再相見吧!
......
陳田經過這六年的成長,也新晉成宰相府侍衛長,他早已不是當初那個衝動愛表現的小侍衛。
雖然小姐和少爺早已成長到足夠自保的程度,但為保萬無一失,這次迴城隊伍仍然由他親自領隊,同行的還有宰相府最優秀的十六名侍衛。
“出發。”
隨著一聲令下,陳田一馬當先,疾馳而去。
八名侍衛騎馬緊隨其後。
兩匹健壯的駿馬拉著馬車,跟著又穩又快的奔跑起來。
一車,前九騎,後八騎。
幾個唿吸之間,整個隊伍就消失在大路盡頭。
馬車行進中,王惜悅靠著車廂閉目養神。
這六年,她不知道為什麽,總是迫切的非常想長大,總感覺有什麽事情等著她去完成。同時她也想早點為父親分憂,所以她真的是在拚盡全力去學東西。
這是以權勢和武力為尊的時代,她想要一直護住家人就隻能不斷變強。
智尚大師收她入門,絲毫沒有藏私,把他自身技藝都一一傳授,她也認真學習。
經文佛學、醫術、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另外還有寺院藏經閣裏那些有關民生、商道、江湖、朝堂等大量書籍她也有涉及,五花八門的知識她都沒有落下。
她怕書到用時方恨少,所以一股腦地全部記下。
王惜悅自認是個務實的人,將來可能有用的東西,她都花比別人多十倍時間去學習,雖然不說每項她都能融會貫通,但是該掌握的知識都已經深刻印入腦中。
現在她最缺乏的是親身實踐和靈活運用。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迴京後她就該出去曆練了。
知識有沒有用,全靠實踐驗證。
在馬車的搖搖晃晃中,王惜悅難得的睡著了。
王惜悅準時起床,洗漱。
等趕到智尚大師的茅草小院時,剛好卯時三刻。
在小院一角的亭子中,打坐的大師似有所感的睜眼看過來。
王惜悅以為自己已經起得很早,想不到師傅更早。
也不知師傅等了多久,她快速上前拱手行禮,“師傅,徒兒來晚了,讓您久等了!”
大師觀王惜悅麵色已經沒有了昨日那般疲憊,於是溫和迴應,“嗯,無妨,此後,你隻要後卯時(6:00)過來即可,不必過早。”
“可都安排妥當了?”
王惜悅一邊在師傅示意下跪坐於蒲團上,一邊如實交代昨日的事情。
大師聽完點點頭,對他們兄妹兩人的安排很滿意。
接著問出心中一直疑慮的問題,“孩子,我給你的佛珠可還在身上?”
王惜悅先是一愣接著忐忑不安,師傅居然知道此事,難道這個佛珠不能送人或者有什麽禁忌。
當時腦袋一懵心血來潮就送出去了,也不知道對東方玉有沒有害處。
於是她趕緊將佛珠送出去的前因後果和盤托出。
她再三確認,“師傅,可是有不妥?”
大師輕歎一聲,“緣起,不滅不散。”
“緣之一起,此後你們兩人的命運將糾纏不休了。”
難怪小徒弟會提前一年到來。
大師雖然詫異但還是為徒弟解惑,“於他人有益,而於你有害,沒有此物壓製你極易心緒困擾,情緒不定。”
“世間萬物,有得必有失!既然你已送出那就不必再介懷。”
“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倚。”
“來了就安心修行吧!”
聽了大師所言,王惜悅才平複心緒。
她真怕好心辦壞事,真怕自己的臨時起意,一不小心就會連累無辜之人。
看來以後做事,她得更加小心謹慎。
智尚大師其實昨夜已經對接下來徒弟的教導做了初步規劃,不過,現在他還是要聽聽她的想法,再因材施教。
“孩子,為師收你為徒,主要是為了幫你穩定心性和控製情緒,所以你主要修習的自然是佛門經文。”
“但其他領域,為師也多少有點涉略,你看看還想不想再學點其他什麽內容?”
王惜悅天生喜靜,偏愛讀書,自然不怕學習,能學的知識越多,對自己更有用,何樂而不為。
隻是她自己也不知道要學什麽,不過經文和武功是絕對不能落下的。
她知道大師之所以家喻戶曉,不僅僅是因為師傅佛法高深,還因為他在其他方麵也是有真本領的,隻是她還一無所知。
也因此她更加好奇,“師傅,您還會什麽?”
大師緩緩一笑,“為師在書法、醫術、五行八卦及星象方麵略熟識。”
王惜悅很是驚訝,師傅居然還懂這麽多東西。
雖然他隻謙虛說略懂,但師父名滿天下,那絕對不是隻懂皮毛而已,肯定是造詣頗深的,不然怎麽可能在自己嬰兒時期就能算出自己未來之事。
她低頭認真思索起來。
任何時候,武力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手無縛雞之力絕對最吃虧,而且她本人不喜歡說廢話,很多時候,能動手絕對不願意動嘴。
人一生中疾病纏身的時間也不少,如果沒有健康的體魄,那就算天縱奇才也是難以施展,比如東方玉。
權衡再三,她在這裏要待上至少五六年,那要學習的東西還是多多益善的好。
於是她鄭重決定,“師傅,學武是為自保,徒兒在府裏已受過兩年的教導,徒兒希望能得到寺內武僧進一步的指教。”
“治病救人本就是積累功德,徒兒雖不知人是否有前世來生,但也想今生多救治病人積點德,就算以後不能成為神醫,但能為一些患者減輕痛苦我也願意。”
“至於星象八卦,雖然天道看似虛無縹緲,但世間萬物環環相扣,彼此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徒兒也想跟著師傅感受天地間萬物的變化,就算隻能領悟其皮毛,也是好事。”
“這個書法,徒兒就不刻意學習了,隻要能看能寫就行,徒兒是俗人一個,對琴棋書畫這些不感興趣。”
大師聽完舒心一笑,輕輕點頭,並未指出哪裏好或者不好。
自己這個新收的關門弟子,顯然是個務實的孩子,不喜歡附庸風雅,雖然年紀還小,但這直來直去的剛硬性格已初現。
大師經過一番仔細斟酌,就確定了小徒弟未來修行的方向。
佛經首位,武功和醫術次之,易經排第三,最後若還有時間則去藏經閣學習其他領域的知識。
自此,王惜悅開始了在國昭寺的帶發修行之旅。
每天從早到晚,學習經文兩個時辰,一個半時辰練習武術,一個半時辰學習醫術,一個時辰學習易經和其他。
一天下來最少六個時辰,王惜悅基本除了吃飯睡覺,一刻都不能閑下來。
王惜悅覺得這樣的日子,挺好。
雖然很辛苦,但每天都很充實。
也是從這一天起,本來就不太外出的宰相府唯一千金小姐,也徹底消失於京城眾人眼前。
王伯興未刻意解釋也未隱瞞,隻是對外宣稱:女兒身有疾,隨其師傅離京醫治,待治愈自會歸來。
兩個月後,東方玉在李正濟的連續針灸和藥物治療下,身體也調理得很好。
原本李正濟以為百毒珠最多隻能清除東方玉體內毒素一半,所以後續他還準備用半年時間清完餘毒。
等那時候斷骨已經愈合,要重新正骨得再次敲斷骨頭。
不過,事情進展比他預想的好太多,這百毒珠初次就吸掉九分的毒素,餘下一分完全沒多少影響,東方玉身體狀況逐漸改善,腿傷也恢複得很不錯。
東方玉現在不借助拐杖也可以獨立行走,隻要不是走得太快走太久,那基本跟常人無異了。
自從上次分別東方玉再也沒見到宰相府任何人。
在他對李正濟旁敲側擊下,終於打聽到實情。
他的救命恩人,他的小姑娘,真的走了。
他不知,她去往何處。
他不知,她何時歸來。
那種悵然若失,在某個瞬間會讓他以為自己遇到她隻是一個夢,夢醒了就一切化為烏有。
他目前都自身難保,也隻能忍痛接受現實。
......
一年後。
在確定妹妹能完全適應寺院的生活後,王熙傑也完全搬離了國昭寺。
此後,為避人耳目,一家人約定每月十六,他陪同父母去月念庵看望妹妹一次。
又過四年。
夏依滿二十歲,王惜悅把她的賣身契送給了她,勸她出府嫁人。
再一年後。
茅草小院。
屋內主位上坐著智尚大師,他左側站著慧明方丈,右側是空遠和空見。
王惜悅則跪在屋內中央的蒲團上,她麵朝師傅恭恭敬敬磕了三次頭,“徒兒感謝師傅六年來的悉心教導!”
六年的朝夕相處,師傅於她而言不隻是授業恩師,更像一個慈愛的爺爺,孺慕之情更大於師徒之情。
王熙傑立於妹妹身後一丈外。
大師起身上前扶起小徒弟,他看著眼前氣質沉穩、筆直如鬆的孩子,莫名有些恍惚。
曾經第一次見,她還是個嬰兒,哭聲震天。
第二次見麵,還是個故作老成的小大人。
而如今,一晃眼,六年已過去。
現在的她已長大成人,這幾年,她一絲一毫的成長,一點一滴的進步,他都看在眼裏,有徒如此他很欣慰,盡管她的未來迷霧一團,他都無法窺探,但能收她為徒,他此生無憾。
“孩子,未來的路,隻能你自己一個人走,為師隻能陪你到此了。”
“未來麵對任何選擇,你僅遵本心即可,為師相信你能做出最好的決定。”
王惜悅眼圈一紅,鼻子酸澀,眼淚跟著掉了下來。
這一刻她不僅有即將離開師傅的悲傷,也有被師傅相信的那份感動,原來得到認可被信任才是她最需要的。
她喉嚨一緊,嘴巴張開半天都說不出話來,師傅這麽多年的陪伴和悉心照料,早就是她最親近的人了。
大師輕輕撫著王惜悅的頭頂,和藹地安慰道,“師傅一直都在這裏,你什麽時候來,需要什麽幫助,為師都在!”
“好孩子,別哭了,跟哥哥走吧!你的父母在等你迴家呢!”
王熙傑上前一步,輕攬妹妹肩膀,拍了拍她後背,“悅悅別難過,你什麽時候想大師了,我就陪你來看望他。”
這幾年,妹妹的成長之路,王熙傑也是最了解的。
第一年,全家人都不放心她一個人,所以自己基本是每天都能見到妹妹一次,他也是最能明白妹妹的修行生涯何其艱苦。
自己耍賴跟在智尚大師身邊學習了一個多月,那強度他一個大男人都有點受不了,每天不是繁雜難懂的經文,就是日複一日枯燥乏味的武術訓練,那日子說是起早貪黑、披星戴月都不為過。
每時每刻,除了睡覺吃飯,其餘時間他都沒看見妹妹有片刻偷懶過,她那不服輸的堅韌他自愧不如。
妹妹每一天生活都是那麽緊湊,他也想不明白,妹妹那麽刻苦努力是為了什麽。
開始他隻以為妹妹是為了早日迴家,後來慢慢發現,她越長大,性格越淡漠,也越孤僻,跟爹娘和自己也沒有更親密和依賴。
很多時候他都懷疑,難道自家有皇位要繼承,所以妹妹才那麽拚命。
第二年之後,妹妹也完全適應了寺院的生活,她身體狀況也沒絲毫異常,所以父母也沒有最初那麽的擔驚受怕,況且她身邊一直有夏依照顧,王熙傑自己也就沒有天天去看妹妹,他也就放心迴到京城,去接受父親全方位的教導。
從那以後,為了宰相府不被有心人算計,一家人才商議決定,一個月在國昭寺秘密相見一次。
在妹妹身邊久了,身邊人總會被她勤勉的刻苦精神所影響,很多時候王熙傑想偷懶都會覺得羞愧,他被迫也學了很多東西。
無論是晦澀的知識,還是難熬的武藝,妹妹都日複一日的努力鑽研練習。
王熙傑看妹妹越來越像一張緊繃的弓弦,越拉越緊。
他很心疼卻又不能代為受過。
一家人都希望她能盡早學成歸來。
離別是王惜悅很不喜歡的一件事,可人生就是不斷的分離和相聚,分分合合才是人生常態。
她穩住情緒,擦掉眼淚,然後對在場其他幾人也鄭重施了大禮。
“多謝方丈大師這六年的諄諄教導!”
“多謝空遠和空見兩位兄長這麽長時間的盡心照拂。”
慧明方丈微笑著雙手合十,他和王惜悅論師承是平輩,論年紀那就是父輩,對於這個成長很迅速的小師妹,他也隻剩下誇獎。
空遠和空見也鄭重迴禮,心甘情願真心實意稱唿,“小師姑!”
雖然他們年紀比王惜悅大很多,但論師承輩分他倆就是晚輩,起初兩人也是對她的稱唿很不自在,也有點心不甘情不願。
以為她是靠著背後的宰相府才成為大師的關門弟子,但這六年來,大家彼此共同學習也互相切磋,他們兩個是從內心深處由衷的佩服她。
聰明人不少,但聰明又善良,還嚴於律己又拚命努力的姑娘世間少有。
佛家修行重在修心,她對經文的理解,她心智之堅定,遠超寺內大部分僧人,僅次於方丈和大師,她能得到智尚大師垂青是必然,也是應當。
加之越是成長,小師姑身上的清冷氣勢越來越強。
他們其實很不願意承認,很多時候,他們很容易被她說一不二的冷酷所震懾。
王惜悅再次對師傅四人鞠躬行禮之後,就毅然轉身頭也不迴地離開。
分離,也是另一種相聚。
期待下次的再相見吧!
......
陳田經過這六年的成長,也新晉成宰相府侍衛長,他早已不是當初那個衝動愛表現的小侍衛。
雖然小姐和少爺早已成長到足夠自保的程度,但為保萬無一失,這次迴城隊伍仍然由他親自領隊,同行的還有宰相府最優秀的十六名侍衛。
“出發。”
隨著一聲令下,陳田一馬當先,疾馳而去。
八名侍衛騎馬緊隨其後。
兩匹健壯的駿馬拉著馬車,跟著又穩又快的奔跑起來。
一車,前九騎,後八騎。
幾個唿吸之間,整個隊伍就消失在大路盡頭。
馬車行進中,王惜悅靠著車廂閉目養神。
這六年,她不知道為什麽,總是迫切的非常想長大,總感覺有什麽事情等著她去完成。同時她也想早點為父親分憂,所以她真的是在拚盡全力去學東西。
這是以權勢和武力為尊的時代,她想要一直護住家人就隻能不斷變強。
智尚大師收她入門,絲毫沒有藏私,把他自身技藝都一一傳授,她也認真學習。
經文佛學、醫術、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另外還有寺院藏經閣裏那些有關民生、商道、江湖、朝堂等大量書籍她也有涉及,五花八門的知識她都沒有落下。
她怕書到用時方恨少,所以一股腦地全部記下。
王惜悅自認是個務實的人,將來可能有用的東西,她都花比別人多十倍時間去學習,雖然不說每項她都能融會貫通,但是該掌握的知識都已經深刻印入腦中。
現在她最缺乏的是親身實踐和靈活運用。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迴京後她就該出去曆練了。
知識有沒有用,全靠實踐驗證。
在馬車的搖搖晃晃中,王惜悅難得的睡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