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淩霄直奔大佛寺,進去之後說要找主持,寺人說主持不在,她急慌慌說道:“我知道太子身邊的晏九來了,有很重要的事情,關於蝗災的。”


    那個寺人表情凝重,急匆匆地走了。


    沒過一會兒,安淩霄看見晏九走過來,她疾跑幾步上前說道:“九爺,我有很重要的事情說,是有關今天敲鼓的事情。”


    晏九點下頭說道:“跟我來。”


    她跟著晏九去了一個佛堂,裏麵沒人。


    “我今天在宮裏聽到鼓聲,是發生蝗災了嗎?”


    晏九皺了一下眉頭,剛從太子那得到消息,他來找主持。是有蝗災,還沒到京城。


    這等消息不會這麽快大張旗鼓傳播,會布置好了才通知村鎮。


    這一次是太後的人得到消息之後,越過朝廷,沒先上奏折,搶先鳴鼓,就是想讓京城人心大亂。


    但是安二小姐如何準確地知道是蝗災?


    目前就是一些大臣聽到了鼓聲,都不知道發生什麽事。


    晏九說道:“你怎麽說是蝗災?”


    安淩霄啊了一聲問道:“難道不是蝗災?”


    這會兒她才反應過來,連平陽公主都不知道,她從哪裏得知的?


    還有就是,如果不是蝗災,她這麽急匆匆地跑來,有點……


    晏九又追問了一句,“是誰告訴你的?”


    安淩霄說道:“沒人告訴我,我前兩天做夢夢見了,而且我今天眼睛一直跳,在宮裏聽到鼓聲,我想著壞了,和夢中一模一樣。夢中敲的這種鼓聲就是這樣的,我長這麽大頭一迴聽到。”


    晏九不知她說的是真是假,安家在朝廷上根本沒有人,最近又出了事,哪個府有消息也不會給安家說,就算給安家說也不會讓小輩知道。


    他又問道:“你過來就是告訴我這個事?”


    安淩霄說道:“你先說到底有沒有蝗災,如果有我才能說,如果沒有,等到有的時候我再說。”


    這要換成一個人這樣說,晏九要上去捏他喉嚨,要說就說,不說那就去給閻王說去吧。


    可是,這是安二小姐。


    他在考慮要不要說,不能因為安二小姐是他妹子,他就隨便把消息說出來。


    這時候屏風裏麵走出一個老和尚,安淩霄見是大佛寺的主持,急忙行個禮。


    主持說道:“是有蝗災,你有什麽就說吧。”


    安淩霄鬆口氣,快快說道:“去年中秋我就做了個夢,夢中有個長胡子老者,讓我快醒來快去大佛寺,又有一次做夢夢見他,他告訴我,小姑娘養鴨子吧,能養多少養多少,我就聽了他的話,拿出我所有的能拿出來的銀子養鴨子。


    “可是我也不知道養鴨子要做什麽,我就讓我外祖父給我找人做鹹鴨子。前兩天,我做夢夢到了蝗災吃莊稼,那老者又出現了,他到我的莊子裏把鴨子趕出來說道:去吃吧,去吃吧。所以我想見太子殿下,見不著,我就來見九爺,我莊子上好多鴨子,送給殿下。”


    這是她早就想好的理由,怎麽解釋鴨子吃蝗蟲,她為何養這麽多的鴨子,一切歸到夢裏。


    晏九看向主持,主持點了一下頭,晏九對安淩霄說道:“你先迴去,今天說的話給任何人都不要說。”


    安淩霄趕緊說道:“除了我外祖家,我誰都沒說,我不給我外祖父說清楚,他不給我找養鴨子的人。”


    晏九轉身往外走,安淩霄在他身後說道:“我莊子裏的狗會趕鴨子,還有那些訓狗的,全部都能用上。”


    晏九走後,安淩霄給主持行禮,主持說道:“小姑娘,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做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安淩霄點下頭說道:“我知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她沒說的是,天不報,我來報。


    安淩霄之後又去了薛家,說已經找到九爺,讓莊子裏人聽從吩咐。


    薛老太爺大大鬆口氣,自從外孫女說了之後,他跟著布置,賠錢他不怕,就怕萬一是個烏龍。


    “外祖父,其他別給家裏人說,給大舅說下,隻是說湊巧了,讓大舅準備好,我找機會把大舅引薦給九爺。能跟著九爺,就算沒有安家,薛家以後也有罩著的人。”


    薛老太爺喜出望外,他知道外孫女努力想把薛家抬起,之前叫上孫女一起出去。


    但是靠女子不如靠當家人。


    薛老太太感激地拉著外孫女的手,薛老太爺拿出幾張銀票,有一些是一百兩的。


    他說道:“你先拿著這些,這一次不要省著花,有需要了派你身邊的人過來拿。”


    安淩霄也沒客氣,接過來拿上。


    太子從晏九那兒得到消息,他急匆匆地去見皇上,父子倆密談一陣。


    在這之前,皇上已經命人部署下去,京裏和周邊所有的藥鋪配製藥材,諸如艾草、蒼耳、巴豆、桐油、魚腥水、石灰、白礬、硫磺、砒霜、雄黃等等用於對抗蝗災。


    有了晏九傳上來的消息,不管真假,那也得一試。


    第二天京裏傳出,太子和皇宮八字不合,所以老天有警示,才出現了蝗災。


    皇上氣白了臉,當年他用八字不合把太子送出宮,隻是說方位不合,說太子那三年適合東南方。


    這一次太後直接用他的理由說太子八字和皇宮不合,這就是讓大臣和百姓不認同這個太子。


    是嫡子又如何?


    和皇宮不合,那就和天下百姓不合,還沒登基就有蝗災,如果登基之後哪?


    可以想象蝗災之後,會有大臣上奏折廢太子。


    太子卻沒生氣,這種事情也是預料中的,他說道:“有招過招,話既然已經說出去了,我就證明我到底和百姓合不合不就行了?”


    莊稼還沒收,蝗蟲飛過片草不留,接下來百姓連野菜都沒得吃。


    太子已經派人去外地買糧食,但是也知道這會比太後晚了一步,太後的人手已經搶先一步去囤糧,目前不出手,等到百姓餓死一半怨聲載道的時候,她才會出手,並且讓裕親王出麵賑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侯門嬌,九千歲萬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酈七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酈七午並收藏侯門嬌,九千歲萬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