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景晏剛出了書房門,便看到了等在外邊的翠枝。
知道林景晏已經去了李煜安書房時,長公主便讓翠枝來這裏等著了。
林景晏跟著翠枝到了正廳,長公主在上座坐著。
見著林景晏要行禮,連忙示意翠枝攔了攔。
“景晏不用多禮,坐著說話吧。”
林景晏依言坐到了隔了幾個位置的地方,低著頭沒有說話。
長公主歎了口氣,才說道。
“是我叫人去尋你的,這事兒雖然暫時沒有構成大錯,但是未來如何也不可知。總歸你老師是做錯了。”
“不管怎樣,也要給你家一個交代的。”
“你父親不在,便去尋了你來。”
“我的男人犯了錯,就得認!”
“不過你放心,玉兒我是真心疼愛的,不管彥卿前路如何,是我們家自己的選擇,不會怪到玉兒身上。”
“皇弟那邊我也會去說的,你……”
長公主說到這兒,抬眼看了林景晏一眼,有些猶豫。
想了想,還是繼續說道。
“你和你父親往後會攔著玉兒過來尋我麽?”
林景晏聽了這話抬頭看了長公主一眼,見她眸中盡是真誠,笑了起來。
人心都是肉長的,長公主是不是真的心疼林黛玉,他們怎麽可能不知道。
“公主伯母,姐姐喜歡你,是因為您真心對她好,所以常來叨擾。我和父親怎麽可能拘著他。”
長公主聞言鬆了口氣。
她本尊貴,皇上登基過後地位越發高了起來。
幼時喪母,她帶著弟弟在宮中長大,的確受了不少冷箭流言,那是她自己的選擇,她從未怪過誰。況且她也挺過來。
往後這幾年皆是順遂平安,如今她觀黛玉,有她年幼時的影子。
她與弟弟相依為命,林如海遠在江南,林景晏和林黛玉亦然。
在她這裏沒什麽無緣無故的愛,感同身受罷了。
後邊越與林黛玉相處,心中越是歡喜。
她聰慧,又有些小脾氣。
她事事明白,卻也不曾多說。
她也比她勇敢,願意為這天下的女子傳名。
上次宴會看著是個小事兒,明麵上是為了邊關將士籌措糧草,可受益除了將士們還有這些女兒家。
就是這個宴會開始,百姓們才知道她們這些閨閣女兒,也有不輸男兒的存在。
有弟弟和弟妹背書,這京中的女兒也稍微的快活了一些。
這些東西她年輕時是想過的,若是規矩禮儀隻為困住她們這些後宅的小姐夫人們,那她還要這些做什麽?
若是讀書習字,隻為取悅他人,那不讀也罷。
玉兒從未進宮求過什麽,那是第一次。
後邊那些姑娘們的詩詞也是她遞上去的,為的就是讓皇上知道他的國家中也有這樣的女兒家。
她們也有一顆為國為民的心。
李彥卿會喜歡玉兒,她從沒覺得奇怪。
她值得。
身為女兒,才知女兒不易。
玉兒比她勇敢,也比她果決。
聽說如今她們正在籌備一個詩社。
女子立身不易,她做了這個先行者。
李煜安不知,與黛玉來往密切的長公主卻是知道的。
她生這麽大的氣,也是發現這世道對女子的不公,隻女子自己知道罷了。
這事兒若是同樣發生在男子身上,說不得還是一樁美談,在女兒身上怎麽就是束縛了呢?
她所求不多,沒想過這些女孩能與男子一樣考取功名,隻要能鬆快些,也不成麽?
就算能像唐朝時的風氣也是好的。
她們可以出門騎馬采風,也能獨自在外逛街理事。
甚至約上三五好友外出,春日賞花,夏日遊湖,秋日登高,冬日玩雪。
而不是如同現在一般,幾十年都在一個宅子當中。
從一個宅子,到另外一個宅子。
困囿一生。
她沒做到的,不敢做的,她希望玉兒能做到。
而她就做這個後盾。
她受萬民供養,是這天下女兒家榜樣。她願意為她們做些什麽的。
長公主今兒有些累了,揉了揉眉心。
“你與你老師談過了,也知他如何想的。待他醒來,該是會去尋你的。”
“往後你們該如何相處便如何相處吧。”
“不礙著我和黛玉便就是了。”
“你老師生為男兒,不懂女子不易,過了這遭我再與他好好說道。”
“至李彥卿,罷了,等他迴來再說吧。”
林景晏見長公主累了,便起身告辭。
上了馬車,看著車外人來人往,多是男子,女子也有,畢竟是少數。多是因為生活所迫,出來的。許久都沒有說話。
這兩日事情太多,他需要理一理了。
他是人,到底還是會被感情所挾持的。
老師未必就沒想到這事兒傳出去了,會對姐姐有什麽影響,他如此做來源於他的自信。
他自信這件事他能夠做的完美,沒有人能夠知道這私密之事。
所以他旁敲側擊的與李彥卿說了那些話。
長公主與他發生爭執,也不是不信老師。
隻是她知女子不易,又氣老師不知女子不易。
或許也氣這個世道吧。
枕邊人尚且如此,更何況外邊的人。
林景晏迴了府,便沉寂下來了。
林黛玉那邊最終還是知道了李彥卿去了邊關的消息。
隻是愣了愣,便去長公主府安慰了長公主一下。
迴來時還帶了許多東西迴來。
林景晏看著許多都是老師的珍藏。
沒有說破。
他說過的,這個事情他沒有資格評判。
說大大,就是老師做事兒時完全沒有想過姐姐往後的處境。
說不大也不大,畢竟的確老師也沒想過一直瞞著。
現在該知道的幾個人全是知道了。姐姐總歸沒事兒。
如今有事的是老師。
到底往後如何相處,全看姐姐知道過後是什麽樣的態度了。
聽說如今長公主還與老師吵著架呢,也是這麽多年的頭一遭了。
以人為戒,往後他可得警醒著些。
林黛玉迴了府,也在書桌前坐了許久,身邊伺候的人都不知道她在想些什麽。
知道林景晏已經去了李煜安書房時,長公主便讓翠枝來這裏等著了。
林景晏跟著翠枝到了正廳,長公主在上座坐著。
見著林景晏要行禮,連忙示意翠枝攔了攔。
“景晏不用多禮,坐著說話吧。”
林景晏依言坐到了隔了幾個位置的地方,低著頭沒有說話。
長公主歎了口氣,才說道。
“是我叫人去尋你的,這事兒雖然暫時沒有構成大錯,但是未來如何也不可知。總歸你老師是做錯了。”
“不管怎樣,也要給你家一個交代的。”
“你父親不在,便去尋了你來。”
“我的男人犯了錯,就得認!”
“不過你放心,玉兒我是真心疼愛的,不管彥卿前路如何,是我們家自己的選擇,不會怪到玉兒身上。”
“皇弟那邊我也會去說的,你……”
長公主說到這兒,抬眼看了林景晏一眼,有些猶豫。
想了想,還是繼續說道。
“你和你父親往後會攔著玉兒過來尋我麽?”
林景晏聽了這話抬頭看了長公主一眼,見她眸中盡是真誠,笑了起來。
人心都是肉長的,長公主是不是真的心疼林黛玉,他們怎麽可能不知道。
“公主伯母,姐姐喜歡你,是因為您真心對她好,所以常來叨擾。我和父親怎麽可能拘著他。”
長公主聞言鬆了口氣。
她本尊貴,皇上登基過後地位越發高了起來。
幼時喪母,她帶著弟弟在宮中長大,的確受了不少冷箭流言,那是她自己的選擇,她從未怪過誰。況且她也挺過來。
往後這幾年皆是順遂平安,如今她觀黛玉,有她年幼時的影子。
她與弟弟相依為命,林如海遠在江南,林景晏和林黛玉亦然。
在她這裏沒什麽無緣無故的愛,感同身受罷了。
後邊越與林黛玉相處,心中越是歡喜。
她聰慧,又有些小脾氣。
她事事明白,卻也不曾多說。
她也比她勇敢,願意為這天下的女子傳名。
上次宴會看著是個小事兒,明麵上是為了邊關將士籌措糧草,可受益除了將士們還有這些女兒家。
就是這個宴會開始,百姓們才知道她們這些閨閣女兒,也有不輸男兒的存在。
有弟弟和弟妹背書,這京中的女兒也稍微的快活了一些。
這些東西她年輕時是想過的,若是規矩禮儀隻為困住她們這些後宅的小姐夫人們,那她還要這些做什麽?
若是讀書習字,隻為取悅他人,那不讀也罷。
玉兒從未進宮求過什麽,那是第一次。
後邊那些姑娘們的詩詞也是她遞上去的,為的就是讓皇上知道他的國家中也有這樣的女兒家。
她們也有一顆為國為民的心。
李彥卿會喜歡玉兒,她從沒覺得奇怪。
她值得。
身為女兒,才知女兒不易。
玉兒比她勇敢,也比她果決。
聽說如今她們正在籌備一個詩社。
女子立身不易,她做了這個先行者。
李煜安不知,與黛玉來往密切的長公主卻是知道的。
她生這麽大的氣,也是發現這世道對女子的不公,隻女子自己知道罷了。
這事兒若是同樣發生在男子身上,說不得還是一樁美談,在女兒身上怎麽就是束縛了呢?
她所求不多,沒想過這些女孩能與男子一樣考取功名,隻要能鬆快些,也不成麽?
就算能像唐朝時的風氣也是好的。
她們可以出門騎馬采風,也能獨自在外逛街理事。
甚至約上三五好友外出,春日賞花,夏日遊湖,秋日登高,冬日玩雪。
而不是如同現在一般,幾十年都在一個宅子當中。
從一個宅子,到另外一個宅子。
困囿一生。
她沒做到的,不敢做的,她希望玉兒能做到。
而她就做這個後盾。
她受萬民供養,是這天下女兒家榜樣。她願意為她們做些什麽的。
長公主今兒有些累了,揉了揉眉心。
“你與你老師談過了,也知他如何想的。待他醒來,該是會去尋你的。”
“往後你們該如何相處便如何相處吧。”
“不礙著我和黛玉便就是了。”
“你老師生為男兒,不懂女子不易,過了這遭我再與他好好說道。”
“至李彥卿,罷了,等他迴來再說吧。”
林景晏見長公主累了,便起身告辭。
上了馬車,看著車外人來人往,多是男子,女子也有,畢竟是少數。多是因為生活所迫,出來的。許久都沒有說話。
這兩日事情太多,他需要理一理了。
他是人,到底還是會被感情所挾持的。
老師未必就沒想到這事兒傳出去了,會對姐姐有什麽影響,他如此做來源於他的自信。
他自信這件事他能夠做的完美,沒有人能夠知道這私密之事。
所以他旁敲側擊的與李彥卿說了那些話。
長公主與他發生爭執,也不是不信老師。
隻是她知女子不易,又氣老師不知女子不易。
或許也氣這個世道吧。
枕邊人尚且如此,更何況外邊的人。
林景晏迴了府,便沉寂下來了。
林黛玉那邊最終還是知道了李彥卿去了邊關的消息。
隻是愣了愣,便去長公主府安慰了長公主一下。
迴來時還帶了許多東西迴來。
林景晏看著許多都是老師的珍藏。
沒有說破。
他說過的,這個事情他沒有資格評判。
說大大,就是老師做事兒時完全沒有想過姐姐往後的處境。
說不大也不大,畢竟的確老師也沒想過一直瞞著。
現在該知道的幾個人全是知道了。姐姐總歸沒事兒。
如今有事的是老師。
到底往後如何相處,全看姐姐知道過後是什麽樣的態度了。
聽說如今長公主還與老師吵著架呢,也是這麽多年的頭一遭了。
以人為戒,往後他可得警醒著些。
林黛玉迴了府,也在書桌前坐了許久,身邊伺候的人都不知道她在想些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