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下東京遼陽府,稍作休整,大軍馬不停蹄,奔南京析津府而去。析津府乃遼國南京,繁華之地,同樣重兵把守。城外,梁山軍紮營,林衝、吳用等圍坐商討策略。此次,他們發現析津府倚仗周邊數條河流運輸糧草輜重,若斷其水路,城內必亂。
於是,張清、張順主動請纓。張清率一隊弓弩手,埋伏在河流上遊兩岸,張順則帶著水性極佳的水軍兄弟,潛入水中,在河中布滿鐵蒺藜、暗鉤,又悄然靠近糧船,鑿穿船底。待遼軍運送糧草的船隊浩浩蕩蕩而來,張清一聲令下,箭矢如雨射向船夫、護衛,水中張順等人趁機發難,糧船紛紛漏水、沉沒,船上遼軍亂作一團,或落水溺亡,或被射殺。
城內遼軍得知糧草被劫,軍心大亂。林衝趁勢發起攻城。攻城戰中,關勝長刀如龍,於雲梯之上奮勇殺敵,每一步攀爬都伴隨著遼軍的慘叫;李逵揮舞雙斧,嗷嗷叫著衝向城門,不顧城頭潑下的熱油、巨石,那股拚命勁頭讓遼軍膽寒。最終,南京析津府也被攻破,梁山軍繳獲大量物資,士氣高漲。
繼而,中京大定府成為下一個目標。大定府地勢險要,四周環山,進出通道狹窄,易守難攻。梁山軍行至山口,便遭遇遼軍頑強阻擊。
楊誌、劉唐率先鋒部隊,奮勇向前。楊誌槍法精湛,一杆楊家槍使得出神入化,槍尖寒光閃爍,挑翻阻擋之敵;劉唐則赤膊上陣,揮舞大刀,逢人便砍,其勇猛氣勢鼓舞著身後將士。但遼軍憑借地形優勢,死死守住山口,雙方僵持不下。
關鍵時刻,花榮心生一計,令部分將士佯裝敗退,引遼軍出山追擊。遼軍見梁山軍後撤,果然中計,傾巢而出。待遼軍大部離開山口,林衝率主力從側翼快速穿插,截斷遼軍後路,同時鮑旭、樊瑞從後方突襲,鮑旭大刀霍霍,殺得遼軍後隊人仰馬翻;樊瑞施展法術,飛沙走石,迷住遼軍雙眼,使其陷入混亂。在前後夾擊下,遼軍潰敗,梁山軍順利通過山口,向中京大定府逼近。
攻城時,董平的火炮再次發威,集中火力轟向城門與城牆薄弱處。炮彈唿嘯而過,城牆磚石崩塌,城門搖搖欲墜。李逵、史進率燧火槍軍,在炮火掩護下,邊射擊邊推進,鉛彈紛飛,壓製城頭火力。城內遼軍拚死抵抗,雙方展開激烈巷戰。林衝、花榮等將領深入街巷,指揮作戰。林衝長槍所指,遼軍望風披靡;花榮箭術精準,射殺隱藏暗處的敵人。曆經苦戰,中京大定府終被攻克。
隨後,梁山軍劍指西京大同府。大同府城牆高大,防禦設施完備,且有一支精銳騎兵作為機動力量,隨時能出城反擊。梁山軍剛一靠近,遼軍騎兵便唿嘯而出,試圖衝擊梁山軍陣腳。
扈三娘見狀,率一萬娘子軍迎敵。她身披重甲,胯下赤兔馬,手持雙刀,英姿颯爽。娘子軍們跟隨三娘,結成緊密陣型,前排盾牌手擋住遼軍騎兵衝擊,後排女兵用長槍、弓弩反擊。三娘雙刀飛舞,如銀蛇狂舞,瞬間斬落數名敵騎,激勵著姐妹們奮勇作戰。
城外混戰之際,張清在陣後,瞅準時機,飛石頻發,專打遼軍騎兵將領。一顆石子唿嘯而去,正中一遼軍將領腦門,敵將慘叫落馬,遼軍騎兵陣腳大亂。林衝、關勝趁機率主力從兩翼包抄,遼軍騎兵腹背受敵,大敗而歸。
梁山軍趁勢攻城,花榮率弓箭手壓製城頭,林衝、魯智深等攀城強攻。魯智深禪杖砸向城頭,遼軍士兵紛紛躲避,林衝則一躍而上,長槍挑開防禦,為後續將士開辟道路。城內巷戰激烈,李逵、史進率燧火槍兵穿梭街巷,殺敵無數。最終,西京大同府淪陷。
直至奪取上京臨潢府,這一路艱辛無比。上京臨潢府作為遼國都城,城防固若金湯,城內遼軍精銳眾多,且糧草充足,準備與梁山軍決一死戰。
梁山軍圍城多日,不斷尋找攻城契機。董平改良火炮戰術,采用多角度、多層次轟炸,對城牆持續打擊。
攻城當日,城外喊殺聲震天。花榮的箭、張清的石、董平的炮,在空中交織成致命火力網;林衝、關勝等將領身先士卒,攀爬雲梯,與遼軍在城頭展開殊死搏鬥;李逵、史進率燧火槍兵在街巷衝鋒,逐屋爭奪。曆經數日鏖戰,上京臨潢府終被攻破,自此梁山軍統一遼國,改寫了這片土地的曆史,開啟全新篇章。
花寶燕與林衝感情愈濃,林衝時常為她尋來草藥、野味,逗她開心。一路上娜仁托婭醋意大發。
北宋朝廷這邊,朝堂之上,烏煙瘴氣,活脫脫一個大型“權力菜市場”。宦官們仗著皇帝的寵信,耀武揚威,權力都快溢出嗓子眼兒了,跟那以蔡京、童貫為首的權臣集團手挽手、肩並肩,把朝廷的權力大餅啃得那叫一個精光。蔡京,這老狐狸,滿臉狡黠,整日算計著怎麽撈錢、怎麽打壓異己,賣起官鬻爵來比市場小販叫賣還熟練,明碼標價,童叟無欺。童貫呢,身為宦官卻帶兵打仗,為的可不是大宋江山,而是給自己攢軍功、謀私利,軍中將士敢怒不敢言。
在他們的“努力”下,朝堂上下亂成一鍋粥。正直的大臣們,要麽被誣陷彈劾,貶到鳥不拉屎的偏遠之地;要麽在朝堂上被排擠到邊緣角落,連發聲的機會都沒有。官員們一個個跟打了雞血似的,整天忙著黨同伐異,今兒個聯合幾個同僚彈劾這個,明兒個又湊一堆算計那個,心思全用在爭權奪利上了,哪還有一星半點兒精力去考慮怎麽整軍備戰,保衛家國。您就說,這樣的朝廷,麵對外敵來襲,可不就跟紙糊的老虎一樣,一戳就破嘛!
再瞅瞅大宋的軍隊,本應是守護國門的鋼鐵長城,結果愣是被折騰得千瘡百孔。“更戍法”這勞什子玩意兒,就像是給軍隊套上的一道緊箍咒,讓士兵們苦不堪言。一年到頭,士兵們像沒頭的蒼蠅一樣,在各個駐地之間頻繁調動,今兒個還在京城站崗,明兒個就被調到邊疆喝西北風去了。這一來二去,士兵和將領之間形同陌路,兵不識將,將不識兵,上了戰場全靠瞎蒙,哪能形成什麽戰鬥力?
與此同時,朝廷對武將的猜忌那是深入骨髓。皇帝老兒整天擔心武將擁兵自重,篡了他的皇位,於是千方百計地壓製武將。多少能征善戰、有勇有謀的軍事人才,空有一身絕技,卻報國無門,隻能憋屈地窩在家裏,對著牆壁歎氣。久而久之,軍隊訓練變得敷衍了事,士兵們每天出工不出力,就像應付差事一樣。裝備呢,更是破舊老化得不成樣子,鎧甲鏽跡斑斑,刀槍鈍得都砍不動木頭,往昔那威風凜凜、令敵人聞風而膽的大宋雄師,如今站在城牆上,自己看著都心虛,這還怎麽跟外敵打仗?
文化風氣也跟著“跑偏”了,北宋的文人墨客們,整天沉醉在吟詩作對、舞文弄墨的世界裏,把練武強身視為粗鄙之事。在文化熏陶下,整個社會都彌漫著一股文弱之氣。邊疆的武備建設?早被扔到九霄雲外去了!對外政策軟得像一攤爛泥,仿佛壓根不知道還有虎視眈眈的強敵在磨刀霍霍,隨時準備撲上來咬大宋一口。
果不其然,外患說來就來,而且來勢洶洶。金朝趁梁山軍遼國之機,眼睛瞪得像銅鈴,死死盯上了大宋這塊富庶繁華的“肥肉”。金軍秣馬厲兵,那鐵騎訓練得跟鋼鐵怪獸似的,衝鋒起來銳不可當。大宋的防線在他們麵前脆得就像一層窗戶紙,“嘩啦”一下就被撕開了大口子,一座又一座城池相繼淪陷,速度快得讓人咋舌。
轉瞬之間,金軍已然如潮水般迅速攻陷汴京,北宋的統治徹底玩完,老百姓的日子也跟著掉進了萬丈深淵。這一場家國浩劫,宋徽宗與宋欽宗這倆父子,作為大宋的掌舵人,那表現簡直讓人無語凝噎。
宋徽宗,這位原本醉心於書畫、奇石,追求奢靡生活的皇帝,在金軍南下的危急時刻,嚇得差點尿褲子,匆忙把皇位像甩燙手山芋一樣丟給兒子宋欽宗,自己則腳底抹油,帶著一幫親信,妄圖逃亡江南躲避戰亂,那狼狽樣,跟受驚的兔子沒啥兩樣。後來局勢稍微平穩了那麽一丟丟,他又腦袋一熱,盲目樂觀起來,屁顛屁顛地折返汴京,以為天下太平了。結果呢,直接一頭撞進了金兵的懷裏,成了俘虜,把大宋江山也給賠了進去,您說這不是瞎鬧嘛!
不過,就在北宋朝廷這邊一塌糊塗的時候,咱梁山好漢們可是在北方幹得熱火朝天。您瞅瞅,林衝帶著一幫兄弟,風風火火朝著遼國國都殺去。這一路,那就是一部行走的傳奇。花榮,那可是號稱“小李廣”的神箭手,身姿矯健,眼神銳利得如同蒼鷹。每次出戰,隻要他彎弓搭箭,遼軍將領就得集體哆嗦,利箭“嗖”地飛出去,帶著一股勁風,必有倒黴蛋落馬,給梁山軍開出一條血路。魯智深,那身材魁梧得像座小山,滿臉絡腮胡子,禪杖舞動起來虎虎生風,跟開了業掛似的,遼兵挨著一下,非死即傷,哭爹喊娘聲此起彼伏,他一邊打還一邊怒吼:“灑家今日便要為這蒼生除害,讓你們這些遼蠻子見識見識俺的厲害!”李逵更像是個不要命的瘋子,兩把板斧掄得跟風車似的,嗷嗷叫著就往敵群裏衝,眼睛瞪得通紅,嘴裏喊著:“殺盡這些鳥人,痛快痛快!”遼軍見了他,腿都發軟。
等殺到遼國國都下,梁山軍擺開陣勢,這迴他們手中可是有幾樣厲害家夥。先說那火炮,這可是梁山的能工巧匠們費盡心血研製改良的。炮身由精鐵鑄就,黑沉沉透著股冷峻勁兒,粗大的炮筒昂首向天,仿佛在向敵軍示威。攻城之時,董平指揮著火炮軍,將一門門火炮推至陣前。隨著他一聲令下,炮手們迅速裝填彈藥,點燃引線。刹那間,地動山搖,火炮齊聲怒吼,一枚枚炮彈裹挾著滾滾濃煙與烈火,如咆哮的巨獸般朝著遼國國都的城牆唿嘯而去。
炮彈所到之處,磚石飛濺,城牆轟然崩塌,揚起漫天塵土。城牆上的遼軍被這突如其來的猛烈攻擊嚇得肝膽俱裂,有的直接被氣浪震飛,摔下城牆,摔得粉身碎骨;有的被飛濺的磚石砸中,頭破血流,慘叫連連。原本堅固無比的城防工事,瞬間被撕開一道道大口子,為梁山軍的攻城之路掃除了巨大障礙。
再看那燧火槍,也是梁山好漢們精心改良研製的,槍身由精鐵打造,黝黑發亮,火繩一點,便能“砰”地噴出火舌,鉛彈唿嘯而出,威力驚人。
攻城之時,李逵、史進率燧火槍軍,在炮火掩護下,邊射擊邊推進。隻見他們排成整齊隊列,手中燧火槍穩穩架起,隨著一聲聲令下,鉛彈紛飛,如密集的雨點般朝著城樓上的遼軍射去。遼軍哪見過這等陣仗,嚇得驚慌失措。那些原本張弓搭箭、準備頑抗的遼兵,被鉛彈擊中後,慘叫著倒地,城牆上頓時亂作一團。有的遼軍慌亂中竟把箭矢射向了自家同伴,引得一陣內訌。
張清的飛石絕技也沒閑著,他瞅準時機,專打城樓上的遼軍精銳,配合著燧火槍軍的攻勢,打得遼軍暈頭轉向。林衝身先士卒,長槍一抖,寒芒四射,帶著敢死隊就往城牆上衝,跟遼軍短兵相接,殺得對方節節敗退。他身姿挺拔,在槍林箭雨中穿梭自如,每一次出槍都精準無比,挑落一個又一個敵人。一番苦戰之後,遼國國都被攻破,梁山軍生擒了遼國國主,這消息一傳開,老百姓高興壞了,紛紛傳頌梁山好漢的英勇事跡,街頭巷尾都在議論:“咱大宋還是有英雄的,這些梁山好漢可比朝廷那幫軟蛋強多了!”
可還沒等好漢們喘口氣,壞消息就來了。大金瞅準北宋空虛,發動偷襲,那鐵騎所過之處,簡直就是人間煉獄。金兵進了村鎮,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老百姓的房子被點著,濃煙滾滾,天都黑了半邊,大火劈裏啪啦地燒著,吞噬著人們的家園。孩子們嚇得哇哇大哭,金兵不但不安慰,還拎起來像扔沙包一樣拋著玩,孩子一哭,拳腳就招唿上去了,那小身板哪經得起這般折騰。婦女們更是慘遭毒手,被金兵當眾淩辱,哭喊聲、求救聲在風中飄蕩,卻沒人能救她們,隻能絕望地閉上雙眼。老人們眼睜睜看著一輩子的心血被燒光,癱倒在地,眼神裏滿是絕望,嘴裏念叨著:“這日子可怎麽過喲,老天爺啊,救救咱吧!”
最令人痛心的是,百姓們食不果腹,苦不堪言。田間莊稼被金兵的戰馬肆意踐踏,顆粒無收,糧倉裏早已空空如也。餓殍遍野,路邊隨處可見瘦骨嶙峋的身軀,有的難民為了一口吃食,不惜與野狗爭搶,被咬傷後也無力反抗,隻能在無聲哭泣。而朝廷軍呢,懦弱至極。金兵來襲,他們未戰先怯,雙腿發軟。有的將領貪生怕死,直接棄城而逃,全然不顧城中百姓死活。士兵們也是軍心渙散,交戰時稍遇抵抗,便丟盔棄甲,四散奔逃,哪有半分軍人的樣子。
反觀大金,殘暴程度令人發指。他們不僅屠戮百姓,還以殺人為樂。在一些村子裏,金兵將村民們驅趕到一起,圍成圈,然後放箭射殺,聽著百姓們的慘叫,他們卻哈哈大笑。抓到俘虜後,施以酷刑,割耳、挖眼,手段殘忍至極,鮮血染紅了大地,慘叫迴蕩在天空,北宋大地仿佛變成了阿鼻地獄。
北宋的軍隊哪是金兵的對手,節節敗退,城池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倒下。開封城被圍,城裏的官員們亂成一團,主張抵抗的和想投降的吵得臉紅脖子粗,就是拿不出個主意。宋徽宗和宋欽宗這倆皇帝,平日裏作威作福,這會兒嚇得臉色慘白,抖得跟篩糠似的。他們想求和,大把大把送金銀財寶,金兵收了財寶,卻壓根不領情,繼續攻城。最終,開封城破,宋徽宗和宋欽宗淪為金兵的俘虜,北宋的繁華就此落幕,隻剩下一片悲哀。
梁山軍得知消息後,個個氣得捶胸頓足。李逵急得直跳腳,怒吼道:“咱梁山好漢在外麵拚死拚活,朝廷咋這麽不爭氣,老百姓受苦,咱能袖手旁觀嗎?”林衝也是眉頭緊鎖,痛心疾首:“雖說咱和朝廷有過節,可這國難當頭,不能不管!”
商議之後,好漢們決定,留下部分兵力看管遼國國主,其餘人馬上班師迴朝,奔赴中原,跟大金死磕到底,救百姓於水火。他們心裏明白,這一輪征程必將充滿艱辛與挑戰,但梁山好漢的熱血在燃燒,俠義之心在閃耀,絕不可能退縮。於是,在北方硝煙未盡之時,梁山軍又跨上戰馬,向著危機四伏的中原大地飛馳而去。
於是,張清、張順主動請纓。張清率一隊弓弩手,埋伏在河流上遊兩岸,張順則帶著水性極佳的水軍兄弟,潛入水中,在河中布滿鐵蒺藜、暗鉤,又悄然靠近糧船,鑿穿船底。待遼軍運送糧草的船隊浩浩蕩蕩而來,張清一聲令下,箭矢如雨射向船夫、護衛,水中張順等人趁機發難,糧船紛紛漏水、沉沒,船上遼軍亂作一團,或落水溺亡,或被射殺。
城內遼軍得知糧草被劫,軍心大亂。林衝趁勢發起攻城。攻城戰中,關勝長刀如龍,於雲梯之上奮勇殺敵,每一步攀爬都伴隨著遼軍的慘叫;李逵揮舞雙斧,嗷嗷叫著衝向城門,不顧城頭潑下的熱油、巨石,那股拚命勁頭讓遼軍膽寒。最終,南京析津府也被攻破,梁山軍繳獲大量物資,士氣高漲。
繼而,中京大定府成為下一個目標。大定府地勢險要,四周環山,進出通道狹窄,易守難攻。梁山軍行至山口,便遭遇遼軍頑強阻擊。
楊誌、劉唐率先鋒部隊,奮勇向前。楊誌槍法精湛,一杆楊家槍使得出神入化,槍尖寒光閃爍,挑翻阻擋之敵;劉唐則赤膊上陣,揮舞大刀,逢人便砍,其勇猛氣勢鼓舞著身後將士。但遼軍憑借地形優勢,死死守住山口,雙方僵持不下。
關鍵時刻,花榮心生一計,令部分將士佯裝敗退,引遼軍出山追擊。遼軍見梁山軍後撤,果然中計,傾巢而出。待遼軍大部離開山口,林衝率主力從側翼快速穿插,截斷遼軍後路,同時鮑旭、樊瑞從後方突襲,鮑旭大刀霍霍,殺得遼軍後隊人仰馬翻;樊瑞施展法術,飛沙走石,迷住遼軍雙眼,使其陷入混亂。在前後夾擊下,遼軍潰敗,梁山軍順利通過山口,向中京大定府逼近。
攻城時,董平的火炮再次發威,集中火力轟向城門與城牆薄弱處。炮彈唿嘯而過,城牆磚石崩塌,城門搖搖欲墜。李逵、史進率燧火槍軍,在炮火掩護下,邊射擊邊推進,鉛彈紛飛,壓製城頭火力。城內遼軍拚死抵抗,雙方展開激烈巷戰。林衝、花榮等將領深入街巷,指揮作戰。林衝長槍所指,遼軍望風披靡;花榮箭術精準,射殺隱藏暗處的敵人。曆經苦戰,中京大定府終被攻克。
隨後,梁山軍劍指西京大同府。大同府城牆高大,防禦設施完備,且有一支精銳騎兵作為機動力量,隨時能出城反擊。梁山軍剛一靠近,遼軍騎兵便唿嘯而出,試圖衝擊梁山軍陣腳。
扈三娘見狀,率一萬娘子軍迎敵。她身披重甲,胯下赤兔馬,手持雙刀,英姿颯爽。娘子軍們跟隨三娘,結成緊密陣型,前排盾牌手擋住遼軍騎兵衝擊,後排女兵用長槍、弓弩反擊。三娘雙刀飛舞,如銀蛇狂舞,瞬間斬落數名敵騎,激勵著姐妹們奮勇作戰。
城外混戰之際,張清在陣後,瞅準時機,飛石頻發,專打遼軍騎兵將領。一顆石子唿嘯而去,正中一遼軍將領腦門,敵將慘叫落馬,遼軍騎兵陣腳大亂。林衝、關勝趁機率主力從兩翼包抄,遼軍騎兵腹背受敵,大敗而歸。
梁山軍趁勢攻城,花榮率弓箭手壓製城頭,林衝、魯智深等攀城強攻。魯智深禪杖砸向城頭,遼軍士兵紛紛躲避,林衝則一躍而上,長槍挑開防禦,為後續將士開辟道路。城內巷戰激烈,李逵、史進率燧火槍兵穿梭街巷,殺敵無數。最終,西京大同府淪陷。
直至奪取上京臨潢府,這一路艱辛無比。上京臨潢府作為遼國都城,城防固若金湯,城內遼軍精銳眾多,且糧草充足,準備與梁山軍決一死戰。
梁山軍圍城多日,不斷尋找攻城契機。董平改良火炮戰術,采用多角度、多層次轟炸,對城牆持續打擊。
攻城當日,城外喊殺聲震天。花榮的箭、張清的石、董平的炮,在空中交織成致命火力網;林衝、關勝等將領身先士卒,攀爬雲梯,與遼軍在城頭展開殊死搏鬥;李逵、史進率燧火槍兵在街巷衝鋒,逐屋爭奪。曆經數日鏖戰,上京臨潢府終被攻破,自此梁山軍統一遼國,改寫了這片土地的曆史,開啟全新篇章。
花寶燕與林衝感情愈濃,林衝時常為她尋來草藥、野味,逗她開心。一路上娜仁托婭醋意大發。
北宋朝廷這邊,朝堂之上,烏煙瘴氣,活脫脫一個大型“權力菜市場”。宦官們仗著皇帝的寵信,耀武揚威,權力都快溢出嗓子眼兒了,跟那以蔡京、童貫為首的權臣集團手挽手、肩並肩,把朝廷的權力大餅啃得那叫一個精光。蔡京,這老狐狸,滿臉狡黠,整日算計著怎麽撈錢、怎麽打壓異己,賣起官鬻爵來比市場小販叫賣還熟練,明碼標價,童叟無欺。童貫呢,身為宦官卻帶兵打仗,為的可不是大宋江山,而是給自己攢軍功、謀私利,軍中將士敢怒不敢言。
在他們的“努力”下,朝堂上下亂成一鍋粥。正直的大臣們,要麽被誣陷彈劾,貶到鳥不拉屎的偏遠之地;要麽在朝堂上被排擠到邊緣角落,連發聲的機會都沒有。官員們一個個跟打了雞血似的,整天忙著黨同伐異,今兒個聯合幾個同僚彈劾這個,明兒個又湊一堆算計那個,心思全用在爭權奪利上了,哪還有一星半點兒精力去考慮怎麽整軍備戰,保衛家國。您就說,這樣的朝廷,麵對外敵來襲,可不就跟紙糊的老虎一樣,一戳就破嘛!
再瞅瞅大宋的軍隊,本應是守護國門的鋼鐵長城,結果愣是被折騰得千瘡百孔。“更戍法”這勞什子玩意兒,就像是給軍隊套上的一道緊箍咒,讓士兵們苦不堪言。一年到頭,士兵們像沒頭的蒼蠅一樣,在各個駐地之間頻繁調動,今兒個還在京城站崗,明兒個就被調到邊疆喝西北風去了。這一來二去,士兵和將領之間形同陌路,兵不識將,將不識兵,上了戰場全靠瞎蒙,哪能形成什麽戰鬥力?
與此同時,朝廷對武將的猜忌那是深入骨髓。皇帝老兒整天擔心武將擁兵自重,篡了他的皇位,於是千方百計地壓製武將。多少能征善戰、有勇有謀的軍事人才,空有一身絕技,卻報國無門,隻能憋屈地窩在家裏,對著牆壁歎氣。久而久之,軍隊訓練變得敷衍了事,士兵們每天出工不出力,就像應付差事一樣。裝備呢,更是破舊老化得不成樣子,鎧甲鏽跡斑斑,刀槍鈍得都砍不動木頭,往昔那威風凜凜、令敵人聞風而膽的大宋雄師,如今站在城牆上,自己看著都心虛,這還怎麽跟外敵打仗?
文化風氣也跟著“跑偏”了,北宋的文人墨客們,整天沉醉在吟詩作對、舞文弄墨的世界裏,把練武強身視為粗鄙之事。在文化熏陶下,整個社會都彌漫著一股文弱之氣。邊疆的武備建設?早被扔到九霄雲外去了!對外政策軟得像一攤爛泥,仿佛壓根不知道還有虎視眈眈的強敵在磨刀霍霍,隨時準備撲上來咬大宋一口。
果不其然,外患說來就來,而且來勢洶洶。金朝趁梁山軍遼國之機,眼睛瞪得像銅鈴,死死盯上了大宋這塊富庶繁華的“肥肉”。金軍秣馬厲兵,那鐵騎訓練得跟鋼鐵怪獸似的,衝鋒起來銳不可當。大宋的防線在他們麵前脆得就像一層窗戶紙,“嘩啦”一下就被撕開了大口子,一座又一座城池相繼淪陷,速度快得讓人咋舌。
轉瞬之間,金軍已然如潮水般迅速攻陷汴京,北宋的統治徹底玩完,老百姓的日子也跟著掉進了萬丈深淵。這一場家國浩劫,宋徽宗與宋欽宗這倆父子,作為大宋的掌舵人,那表現簡直讓人無語凝噎。
宋徽宗,這位原本醉心於書畫、奇石,追求奢靡生活的皇帝,在金軍南下的危急時刻,嚇得差點尿褲子,匆忙把皇位像甩燙手山芋一樣丟給兒子宋欽宗,自己則腳底抹油,帶著一幫親信,妄圖逃亡江南躲避戰亂,那狼狽樣,跟受驚的兔子沒啥兩樣。後來局勢稍微平穩了那麽一丟丟,他又腦袋一熱,盲目樂觀起來,屁顛屁顛地折返汴京,以為天下太平了。結果呢,直接一頭撞進了金兵的懷裏,成了俘虜,把大宋江山也給賠了進去,您說這不是瞎鬧嘛!
不過,就在北宋朝廷這邊一塌糊塗的時候,咱梁山好漢們可是在北方幹得熱火朝天。您瞅瞅,林衝帶著一幫兄弟,風風火火朝著遼國國都殺去。這一路,那就是一部行走的傳奇。花榮,那可是號稱“小李廣”的神箭手,身姿矯健,眼神銳利得如同蒼鷹。每次出戰,隻要他彎弓搭箭,遼軍將領就得集體哆嗦,利箭“嗖”地飛出去,帶著一股勁風,必有倒黴蛋落馬,給梁山軍開出一條血路。魯智深,那身材魁梧得像座小山,滿臉絡腮胡子,禪杖舞動起來虎虎生風,跟開了業掛似的,遼兵挨著一下,非死即傷,哭爹喊娘聲此起彼伏,他一邊打還一邊怒吼:“灑家今日便要為這蒼生除害,讓你們這些遼蠻子見識見識俺的厲害!”李逵更像是個不要命的瘋子,兩把板斧掄得跟風車似的,嗷嗷叫著就往敵群裏衝,眼睛瞪得通紅,嘴裏喊著:“殺盡這些鳥人,痛快痛快!”遼軍見了他,腿都發軟。
等殺到遼國國都下,梁山軍擺開陣勢,這迴他們手中可是有幾樣厲害家夥。先說那火炮,這可是梁山的能工巧匠們費盡心血研製改良的。炮身由精鐵鑄就,黑沉沉透著股冷峻勁兒,粗大的炮筒昂首向天,仿佛在向敵軍示威。攻城之時,董平指揮著火炮軍,將一門門火炮推至陣前。隨著他一聲令下,炮手們迅速裝填彈藥,點燃引線。刹那間,地動山搖,火炮齊聲怒吼,一枚枚炮彈裹挾著滾滾濃煙與烈火,如咆哮的巨獸般朝著遼國國都的城牆唿嘯而去。
炮彈所到之處,磚石飛濺,城牆轟然崩塌,揚起漫天塵土。城牆上的遼軍被這突如其來的猛烈攻擊嚇得肝膽俱裂,有的直接被氣浪震飛,摔下城牆,摔得粉身碎骨;有的被飛濺的磚石砸中,頭破血流,慘叫連連。原本堅固無比的城防工事,瞬間被撕開一道道大口子,為梁山軍的攻城之路掃除了巨大障礙。
再看那燧火槍,也是梁山好漢們精心改良研製的,槍身由精鐵打造,黝黑發亮,火繩一點,便能“砰”地噴出火舌,鉛彈唿嘯而出,威力驚人。
攻城之時,李逵、史進率燧火槍軍,在炮火掩護下,邊射擊邊推進。隻見他們排成整齊隊列,手中燧火槍穩穩架起,隨著一聲聲令下,鉛彈紛飛,如密集的雨點般朝著城樓上的遼軍射去。遼軍哪見過這等陣仗,嚇得驚慌失措。那些原本張弓搭箭、準備頑抗的遼兵,被鉛彈擊中後,慘叫著倒地,城牆上頓時亂作一團。有的遼軍慌亂中竟把箭矢射向了自家同伴,引得一陣內訌。
張清的飛石絕技也沒閑著,他瞅準時機,專打城樓上的遼軍精銳,配合著燧火槍軍的攻勢,打得遼軍暈頭轉向。林衝身先士卒,長槍一抖,寒芒四射,帶著敢死隊就往城牆上衝,跟遼軍短兵相接,殺得對方節節敗退。他身姿挺拔,在槍林箭雨中穿梭自如,每一次出槍都精準無比,挑落一個又一個敵人。一番苦戰之後,遼國國都被攻破,梁山軍生擒了遼國國主,這消息一傳開,老百姓高興壞了,紛紛傳頌梁山好漢的英勇事跡,街頭巷尾都在議論:“咱大宋還是有英雄的,這些梁山好漢可比朝廷那幫軟蛋強多了!”
可還沒等好漢們喘口氣,壞消息就來了。大金瞅準北宋空虛,發動偷襲,那鐵騎所過之處,簡直就是人間煉獄。金兵進了村鎮,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老百姓的房子被點著,濃煙滾滾,天都黑了半邊,大火劈裏啪啦地燒著,吞噬著人們的家園。孩子們嚇得哇哇大哭,金兵不但不安慰,還拎起來像扔沙包一樣拋著玩,孩子一哭,拳腳就招唿上去了,那小身板哪經得起這般折騰。婦女們更是慘遭毒手,被金兵當眾淩辱,哭喊聲、求救聲在風中飄蕩,卻沒人能救她們,隻能絕望地閉上雙眼。老人們眼睜睜看著一輩子的心血被燒光,癱倒在地,眼神裏滿是絕望,嘴裏念叨著:“這日子可怎麽過喲,老天爺啊,救救咱吧!”
最令人痛心的是,百姓們食不果腹,苦不堪言。田間莊稼被金兵的戰馬肆意踐踏,顆粒無收,糧倉裏早已空空如也。餓殍遍野,路邊隨處可見瘦骨嶙峋的身軀,有的難民為了一口吃食,不惜與野狗爭搶,被咬傷後也無力反抗,隻能在無聲哭泣。而朝廷軍呢,懦弱至極。金兵來襲,他們未戰先怯,雙腿發軟。有的將領貪生怕死,直接棄城而逃,全然不顧城中百姓死活。士兵們也是軍心渙散,交戰時稍遇抵抗,便丟盔棄甲,四散奔逃,哪有半分軍人的樣子。
反觀大金,殘暴程度令人發指。他們不僅屠戮百姓,還以殺人為樂。在一些村子裏,金兵將村民們驅趕到一起,圍成圈,然後放箭射殺,聽著百姓們的慘叫,他們卻哈哈大笑。抓到俘虜後,施以酷刑,割耳、挖眼,手段殘忍至極,鮮血染紅了大地,慘叫迴蕩在天空,北宋大地仿佛變成了阿鼻地獄。
北宋的軍隊哪是金兵的對手,節節敗退,城池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倒下。開封城被圍,城裏的官員們亂成一團,主張抵抗的和想投降的吵得臉紅脖子粗,就是拿不出個主意。宋徽宗和宋欽宗這倆皇帝,平日裏作威作福,這會兒嚇得臉色慘白,抖得跟篩糠似的。他們想求和,大把大把送金銀財寶,金兵收了財寶,卻壓根不領情,繼續攻城。最終,開封城破,宋徽宗和宋欽宗淪為金兵的俘虜,北宋的繁華就此落幕,隻剩下一片悲哀。
梁山軍得知消息後,個個氣得捶胸頓足。李逵急得直跳腳,怒吼道:“咱梁山好漢在外麵拚死拚活,朝廷咋這麽不爭氣,老百姓受苦,咱能袖手旁觀嗎?”林衝也是眉頭緊鎖,痛心疾首:“雖說咱和朝廷有過節,可這國難當頭,不能不管!”
商議之後,好漢們決定,留下部分兵力看管遼國國主,其餘人馬上班師迴朝,奔赴中原,跟大金死磕到底,救百姓於水火。他們心裏明白,這一輪征程必將充滿艱辛與挑戰,但梁山好漢的熱血在燃燒,俠義之心在閃耀,絕不可能退縮。於是,在北方硝煙未盡之時,梁山軍又跨上戰馬,向著危機四伏的中原大地飛馳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