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年,風雲激蕩,天下大亂,金人、遼人屢屢叩關犯境。


    昔日繁華的燕雲之地淪為焦土,生靈塗炭,百姓深陷水深火熱之中,哀嚎遍野,苦不堪言。


    值此危難之際,梁山軍挺身而出,兵分三路,秉持著“替天行道”的浩然大義,毅然決然從大名府與曹縣分兵揮師北上,矛頭直指被遼軍殘暴侵占的檀州。


    決心在這片滿目瘡痍的土地上,展開一場驚心動魄、可歌可泣的反擊戰,以無畏的血肉之軀扞衛家國尊嚴,為淪陷區絕望的百姓拚出一線生機。


    大名府外,勁風唿嘯,軍旗烈烈作響,三萬鐵騎如同一股洶湧澎湃、不可阻擋的鋼鐵洪流,整齊列陣,氣勢恢宏。


    花榮身著一襲亮銀甲胄,在日光下熠熠生輝,手中那杆銀槍寒芒閃爍,背負的強弓更是彰顯著他百步穿楊的絕技,胯下駿馬神駿非凡,不時刨動蹄子,濺起陣陣塵土,仿佛也被這戰前的緊張與激昂氣氛所感染,急切盼望著奔赴沙場。


    花榮一馬當先,身姿挺拔如鬆,英姿颯爽之氣撲麵而來,那冷峻的麵龐上,寫滿了堅毅與果敢。


    身後的騎兵們個個目光如炬,堅如磐石,他們皆是從梁山軍各營精心遴選而出的精英,跟隨花榮久經沙場,曆經無數次血與火的洗禮,練就了一身衝鋒陷陣、馳騁疆場的過硬本領。


    這些戰士們身著堅韌的皮甲,手持鋒利的利刃,跨下戰馬矯健有力,肌肉緊繃,鬃毛飛揚,隻需一聲令下,便能如疾風閃電般奔赴戰場,踏平敵寇,揚我軍威。


    在隊伍的另一側,李逵瞪大了銅鈴般的雙眼,滿臉興奮得漲紅,如同燃燒的火焰,來迴巡視著自己的火炮軍與燧火槍軍。


    火炮軍陣前,一門門黑黝黝的火炮整齊排列,炮身泛著冰冷的金屬光澤,在陽光的映照下顯得格外威嚴,仿佛沉睡的巨獸,即將蘇醒發出怒吼。


    士兵們忙碌而有序地穿梭其中,額頭上豆大的汗珠滾落,卻顧不上擦拭。


    他們仔細檢查著火炮的每一個部件,輕輕擦拭,裝填彈藥時全神貫注,校準瞄準更是目不轉睛,動作嫻熟精準,他們深知這些火炮即將成為戰場上的奪命利器,承載著無數兄弟的生死與勝利的希望,不容有絲毫差錯。


    李逵身旁的燧火槍軍同樣精神抖擻,士兵們緊握手中的燧火槍,槍身擦得鋥亮,火藥與鉛彈早已準備就緒,那黑亮的槍口。


    仿佛一隻隻擇人而噬的猛獸之眼,隻待主帥一聲令下,便要讓遼軍嚐嚐這火器的厲害,見識見識梁山軍的新式鋒芒。


    林衝、賈寶玉等一眾梁山頭領齊聚陣前,賈寶玉一襲錦衣,卻毫無紈絝之氣,目光堅定如磐。


    環視眾人後,昂首挺胸,高聲道:“眾兄弟,今日我等出征檀州,為的是收複失地,救百姓於水火。遼人殘暴不仁,占我山河,屠我子民,此仇不報,天理難容!望各位兄弟齊心協力,奮勇殺敵,打出我梁山軍的威風!”


    那聲音響徹雲霄,振聾發聵。眾將士齊聲高唿:“替天行道,收複檀州!”


    唿聲震天,久久迴蕩在山穀之間,驚得飛鳥四散,草木簌簌發抖,盡顯梁山軍的昂揚鬥誌與必勝決心。


    隨著一聲令下,花榮李逵率先鋒軍浩浩蕩蕩啟程,馬蹄聲、腳步聲交織如雷,向著檀州方向進發。


    沿途百姓聽聞梁山軍出征,紛紛自發前來送行,他們衣衫襤褸,卻手捧幹糧、清水,眼中滿是期盼與敬意,質樸的臉上寫滿了對這些英雄好漢的信任與祝願,盼望著他們能充當亂世中的救世主,護得家國平安。


    老人們顫抖著雙手遞上食物,孩童們睜大眼睛,滿是崇拜,婦女們輕聲叮囑,那一幕幕場景,溫暖而又令人動容。


    數月後,經過與沿途朝廷軍大大小小幾十場戰役,梁山軍先鋒部隊終於接近檀州地界。


    花榮派出多支偵察小隊,喬裝打扮,扮作商販、流民,混入周邊村落與城鎮,小心翼翼地刺探檀州城內遼軍的兵力部署、城防設施以及糧草儲備等關鍵情報。


    很快,情報陸續傳來。檀州城位於水陸要衝,地理位置險要,城牆高大厚實,由巨石壘砌而成。


    每一塊石頭都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滄桑與堅守,城牆上設有了望塔、箭樓。


    遼軍弩箭手日夜值守,戒備森嚴,那一雙雙警惕的眼睛,時刻掃視著城外。


    城外護城河寬闊且深,水流湍急,宛如一條咆哮的巨龍


    河麵上還布置了鐵蒺藜、尖木樁等障礙物,森然可怖,唯一的吊橋被遼軍嚴密把守,可謂是易守難攻。


    城內遼軍兵力約有五萬之眾,其中騎兵一萬五,行動如風,馬蹄聲能踏破夜色;


    步兵三萬五,陣列森嚴,長槍如林。


    且有一支精銳的衛隊駐守在城主府周圍,保護主將安全,這些衛士個個武藝高強,忠心耿耿。


    得知這些情況後,花榮立即召集眾將商議對策。


    裴宣率先開口,他手搖折扇,卻掩不住眼中的睿智:“這檀州城防守嚴密,強攻必然傷亡慘重。依我之見,可先派小股部隊騷擾敵軍,引蛇出洞,再尋機而動。”


    花榮點頭讚同,劍眉緊鎖,沉思片刻:“裴將軍所言極是,我軍亦可利用火器優勢,從遠處打擊敵軍,削弱其有生力量。”


    李逵一聽火器,頓時來了精神,跳起來嚷道:“俺就帶著火炮軍和燧火槍軍,給這些遼狗子來個下馬威,讓他們知道咱的厲害!”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商議一番,最終定下了作戰計劃,那計劃凝聚著眾人的智慧與決心,承載著萬千希望。


    夜幕降臨,萬籟俱寂,繁星點點,李逵率火炮軍與燧火槍軍悄悄向檀州城靠近。


    他們避開了遼軍的巡邏隊,腳步輕盈,如同夜行的鬼魅,沿著一條隱秘的小道,摸到了距離檀州城東門約一裏地的一處小山丘後。


    此處地勢較高,視野開闊,正好可以俯瞰檀州城東門及周邊區域,是發動火器攻擊的絕佳位置。


    李逵指揮士兵們迅速布陣,火炮軍將火炮依次架好,調整角度,每一個動作都小心翼翼,又精準果斷,對準檀州城東門。


    燧火槍軍則在火炮軍兩側散開,單膝跪地,組成防禦陣型,目光警惕,以防遼軍突襲。


    一切準備就緒,李逵瞪大了眼睛,望著檀州城,嘴角泛起一絲冷笑。


    那笑容中帶著不羈與豪邁:“遼狗子們,嚐嚐爺爺的厲害吧!”說罷,大手一揮,高聲喊道:“開炮!”


    刹那間,地動山搖,火光衝天,整個夜空被照得通明。


    一顆顆炮彈裹挾著雷霆之怒,唿嘯著飛向檀州城東門,似是從天而降的流星火雨。


    炮彈在城牆上炸開,磚石飛濺,硝煙彌漫,城牆上的遼軍頓時陷入混亂。


    弩箭手們被這突如其來的攻擊嚇得驚慌失措,臉色慘白,紛紛丟棄武器,四處逃竄。


    有的直接被炸飛,慘叫連連,那淒厲的聲音劃破夜空;


    有的被磚石砸傷,倒在地上痛苦呻吟,鮮血汩汩流出。


    緊接著,李逵又指揮燧火槍軍射擊。燧火槍的火光此起彼伏,宛如夏夜的螢火蟲,卻帶著致命的危險,鉛彈似雨點般射向城門口的遼軍。


    遼軍步兵原本正準備出城迎戰,卻被這猛烈的火器攻擊打得措手不及。


    他們眼睜睜地看著炮彈在身邊炸開,同伴死傷慘重。


    又被燧火槍的鉛彈壓製得抬不起頭來,頓時亂作一團,紛紛向後逃竄,腳步踉蹌,丟盔棄甲。


    花榮在遠處看到東門方向火光衝天,知道李逵得手,立即率五萬騎兵向檀州城東門衝去。


    騎兵們如洶湧潮水般奔騰而來,馬蹄聲如雷鳴,喊殺聲震耳欲聾,揚起的塵土遮天蔽日。


    城門口的遼軍本就被火器打得暈頭轉向,此時哪還敢抵擋,紛紛棄城而逃,作鳥獸散。


    花榮率騎兵迅速衝破東門,衝入檀州城。


    城內遼軍見城門已破,急忙組織抵抗。


    一時間,檀州城內殺聲四起,雙方展開了激烈的巷戰,狹窄的街巷成為了生死較量的戰場。


    花榮一馬當先,手中銀槍如蛟龍出海,左挑右刺,快如閃電,所到之處,遼軍紛紛倒下,血花四濺。


    他的槍法精妙絕倫,變幻莫測,讓人防不勝防。


    身後的騎兵們緊跟其後,揮舞著長刀,與遼軍近身肉搏,刀光劍影,寒光閃爍。


    他們個個勇猛無比,以一當十,在狹窄的街巷中與遼軍展開殊死搏鬥,喊殺聲、兵器碰撞聲交織在一起,奏響了一曲殘酷的戰歌。


    李逵見大軍入城,也不甘示弱,率火炮軍與燧火槍軍跟了進去。


    他們一邊前進,一邊利用火器為騎兵掃除障礙。


    遇到遼軍的阻擊部隊,火炮軍便迅速架炮射擊,將遼軍的防線炸開一個缺口,土石紛飛。


    燧火槍軍則趁機衝上去,近距離射殺遼軍,鉛彈穿透敵人的胸膛,帶起一朵朵血花。


    在一處十字路口,李逵的部隊遭遇了遼軍一支精銳騎兵隊的反擊。


    這隊騎兵約有五百人,個個身著重甲,威風凜凜,手持長槍,槍尖寒芒閃爍,氣勢洶洶地向李逵衝來。


    李逵見狀,不作任何躲閃,瞪大雙眼,迎著敵騎,大喝一聲:“來得好!”指揮火炮軍調整角度,對著騎兵隊就是一輪齊射。


    炮彈在騎兵隊中炸開,戰馬受驚,四處狂奔,騎手們紛紛被掀翻在地,人仰馬翻,慘唿不絕。


    燧火槍軍隨即跟上,一陣密集射擊,將這支騎兵隊打得七零八落,殘兵敗將狼狽逃竄。


    李逵率軍憑借著燧火槍靈活應變,在檀州城的街巷中與遼軍周旋。


    錯綜複雜的巷道,不時傳來砰、砰、砰的槍聲,讓遼軍暈頭轉向,如沒頭的蒼蠅。檀州城的布局也為燧火槍軍提供了諸多可利用之處。


    他們或是隱蔽在街角,突襲遼軍側翼,出其不意;


    或是據守要道,阻擋遼軍援軍,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將這城內之地變成了自家的戰場,揮灑著熱血與豪情。


    與此同時,花榮率領騎兵,在檀州城內四處出擊,與遼軍展開激戰。


    花榮的銀槍舞得密不透風,所遇遼軍將領無人能敵,紛紛敗在他的槍下。


    麵對來敵的花榮,槍出如龍,殺得對方片甲不留,那赫赫威名,令遼軍膽寒;


    李逵這邊則揮舞著雙斧,大吼一聲,衝入敵群,每一斧下去都能砸倒一片遼軍,氣勢如虹。


    仿若殺神般神力盡顯,鮮血染紅了他的衣衫,卻更添幾分威猛。


    遼軍主將耶律得信見城內生亂,梁山軍攻勢兇猛,惱羞成怒,親自率城中剩餘的主力部隊,向梁山軍發起了瘋狂的反撲。


    這股遼軍約有兩萬餘人,其中包括五千騎兵和一萬五千步兵。


    他們從城主府方向潮水般湧來,企圖奪迴東門,將梁山軍趕出城去,氣勢洶洶,來勢洶洶。


    一時間,梁山軍麵臨著巨大的壓力。遼軍的反撲來勢洶洶,步兵在前,組成密集的方陣,手持盾牌與長槍,步步緊逼,盾牌相連如銅牆鐵壁,長槍如林,寒光閃爍;


    騎兵則在兩翼,伺機而動,準備衝擊梁山軍的側翼,馬蹄刨地,塵土飛揚。


    花榮見狀,立即指揮騎兵收縮陣型,組成防禦圈,騎士們背靠背,長槍向外,抵禦遼軍的進攻。


    同時,他派快馬向李逵求援,那傳令兵快如疾風,馬不停蹄。


    李逵得知消息後,心急如焚,他深知此時若不擋住遼軍反撲,梁山軍將陷入絕境。


    於是,他迅速帶領火炮軍和燧火槍軍向遼軍主力方向趕去。在途中,他觀察到一處開闊地,正好位於遼軍進攻路線的側麵。


    李逵心中一動,當即決定在此設伏,眼中閃爍著狡黠的光芒。


    他指揮火炮軍迅速在開闊地布陣,將所有火炮對準遼軍側翼,炮口森然。


    燧火槍軍則隱藏在火炮軍後方的草叢中,伏低身子,準備配合火炮軍發動攻擊,草叢掩蓋了他們的身形,卻掩不住那股即將爆發的殺氣。


    等遼軍進入射程後,李逵一聲令下:“開炮!”


    頓時,炮彈如雨點般飛向遼軍側翼。遼軍步兵方陣頓時被炸開了花,士兵們死傷慘重,紛紛倒下,肢體橫飛,鮮血染紅了大地。


    騎兵隊也受到波及,戰馬受驚,亂了陣腳,騎手們勒不住韁繩,四處奔突。


    此時,燧火槍軍也從草叢中一躍而出,向遼軍發起猛烈射擊。


    鉛彈唿嘯著飛向遼軍,打得他們暈頭轉向,哭爹喊娘。遼軍主將見勢不妙,企圖組織部隊撤退,但已經來不及了。


    花榮率騎兵趁機從正麵發動衝鋒,如猛虎下山,與李逵的部隊形成前後夾擊之勢,將遼軍主力徹底擊潰,遼軍兵敗如山倒,丟盔棄甲,四散奔逃。


    經過一番激烈的廝殺,遼軍在梁山軍的猛烈攻擊下終於全線潰敗。


    主將耶律得信戰死,屍首分離,殘兵敗將紛紛棄城而逃,狼狽不堪。


    梁山軍乘勝追擊,斬殺敵軍無數,繳獲了大量的糧草、兵器和戰馬,戰利品堆積如山,那是勝利的象征。


    檀州城宣告攻克,梁山軍入城後,秋毫無犯,立即開倉放糧,賑濟百姓。


    飽受遼軍欺淩的百姓們簞食壺漿,歡唿雀躍,迎接這些英雄好漢的到來。


    他們眼中飽含著感激的淚水,紛紛走上街頭,為梁山軍送上食物和水,表達他們最誠摯的敬意。


    那一張張質樸的臉上,滿是劫後餘生的喜悅與感恩。


    李逵的火炮軍與燧火槍軍大放異彩,憑借著先進的火器和勇猛的作戰風格,為梁山軍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火器在戰場上的巨大威力,改寫了戰爭的格局,讓世人見識到了科技與勇氣結合的力量。


    梁山軍在檀州休整了數日,士兵們養精蓄銳,戰馬也恢複了體力。


    隨後繼續北上,向著下一個目標進發。他們相信一定能夠將遼人趕出中原,還百姓一個太平盛世,那信念如同燃燒的火炬,照亮前行的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大名著大亂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蘇宏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蘇宏新並收藏四大名著大亂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