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了民間有關楊業和楊家將的話題,現在我們還是把目光轉迴到正史。
雍熙北伐雖然東路軍遭遇慘敗,但西路軍其實本可以做到全身而退,可趙光義的一道將百姓內遷的命令最終讓西路軍的副帥楊業殞命,西路軍的主帥潘美因此被連降三級,監軍王侁更是被充軍發配。如此一來,西路軍全軍上下也落得個灰頭土臉的下場,宋朝此次北伐可以說是輸了個底朝天。
處罰了潘美和王侁之後,東路軍的大小將領自然也別想跑。首先提出要將他們進行嚴厲懲處的是河北大名府(未來的北宋四京之一的北京)知府趙昌言,他在給趙光義的奏疏中建議直接將造成近十萬大軍慘死的曹彬等人斬首示眾。等到曹彬等人迴到開封,趙光義下令將他們先行收押,然後讓翰林學士賈黃中、右諫議大夫雷德驤等人對這些人進行聯合會審。
幾天之後,賈黃中呈上了會審的結果和處理建議:曹彬、郭守文、傅潛違反皇命致使數萬將士死亡,斬;米信、崔彥進不聽主帥號令擅自行動,斬;杜彥圭後勤保障不力、軍紀不整致使所部潰散,斬;蔡玉畏敵懼戰,棄軍先逃,斬;陳廷山臨戰失蹤,斬;薛繼昭臨戰謀遁、不遵軍令,斬!
總而言之,東路軍的有罪將領全都應該問斬。如果這些人真的全部被問斬,宋朝恐怕要舉國震蕩,尤其是軍隊更是有可能徹底喪失戰鬥意誌。趙光義當然不傻,這些人是該受罰,可他們是宋朝此時最能征戰的將領,一旦全都殺了以後可就真的是無將可用了。
趙光義命令百官再議,但這時候舉國的朝臣都沉浸在戰敗且損失慘重的悲痛和激憤中,再議的結果就是——同意先前的裁定,這些人全部應該處斬!
皮球再次被踢到了趙光義的腳下。他是真的不想殺人,而且還是殺這麽多人,一夜苦思之後,趙光義最後拍了板:貶曹彬為右驍衛上將軍,貶崔彥進為右武衛上將軍,貶米信和郭守文為右屯衛上將軍,貶傅潛為右領衛上將軍,貶杜彥圭為歸州團練使,貶陳廷山為複州團練副使,蔡玉發配商州,薛繼昭貶為供奉官。至於此次北伐戰死的將士,撫恤其家錄其後人。總之,一個沒殺,主要將領全部罷職迴家反省。
是不是覺得處罰太輕了?然而,這就是宋朝的特色,無論文臣武將,隻要不是犯的謀反等不赦之罪基本上都不會被處死,最重刑罰也不過就是流放遠地。當然,特例也是有的,比如說後來的嶽飛就是被處死,但嶽飛的罪名恰好就是“可能存在謀反行為”。
在這份懲處名單裏,整個東路軍的主要將領幾乎都被處罰,但這裏有一個例外,那就是趙光義的大舅子李繼隆。他之所以沒被受罰是因為東路軍全軍潰敗唯有他的部隊是整軍而還。也正因為如此,趙光義反而因此而加封李繼隆為禁軍馬軍都虞侯並領雲州防禦使之職,然後命他迴到河北前線繼續領兵禦敵。
為了抵禦遼國接下來一定會到來的報複,趙光義不但在河北方向部署了重兵,而且在山西方向他也有所準備。他仍然任命潘美為西線統帥,另外還將北伐以來經常在軍事作戰會議上跟他唱反調的樞密副使張齊賢派到最前線的代州去做知州。
要說這位張大人也的確是生猛異常,當年布衣之身的他就敢跟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大吵大鬧,現在當了樞密副使他更是不會畏懼於跟趙光義公開地據理力爭,對於趙光義在北伐期間下發給軍隊的種種指令他可是沒少跟趙光義爭個麵紅脖子粗。不過,趙光義將他下放到代州去公幹倒也遂了他的心願,自覺滿腹韜略的他此時正想找個機會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實力。
就此,整個宋朝都開始屏息凝神地等待遼國人接下來肯定會發起的報複。
早在耶律休哥擊敗曹彬迴到幽州的時候,遼國皇太後蕭燕燕就下令讓耶律休哥開始準備對宋朝的下一步軍事行動。進入這年九月,遼國正式發布南征的動員令,經過兩個月的精心準備,蕭燕燕在這年十一月於幽州特意舉行了一場盛大的閱兵儀式,然後遼軍十餘萬鐵騎便如洪流一般湧向了宋遼的邊境——遼國的軍事報複終於是來了!
這一次宋遼戰爭雙方的主戰場仍然是在河北,蕭燕燕再次帶著自己的兒子耶律隆緒禦駕親征,為他保駕護航的依然是耶律休哥。同時,為了防止山西方麵的宋軍趁著遼軍主力南下之後圖謀幽州,蕭燕燕命令遼國北院大王蒲奴寧居率兵進駐聖州(今河北涿鹿)以堵住山西的宋軍東出太行山的出口。
十一月下旬,遼軍進入了宋朝境內並隨即兵分兩路向南而進。遼軍一路由蕭燕燕帶領向瀛洲(今河北河間)方向前進,一路由耶律休哥率領撲向了定州(今河北定州)。不過,他們雖然是兵分兩路但彼此間的東西間距不過百裏範圍且是呈齊頭並進之勢。這顯然是吸取了之前曹彬的教訓,曹彬將自己裹成了一個團,這看似拳頭大力量強可一旦深陷危局就再無援手,而遼軍這樣的安排就能夠保證其中一方有警時另一方可以迅速地實施增援。
行軍途中,蕭燕燕命令大軍不得無故縱馬狂奔以免暴露行蹤。她不但讓遼軍要以“無線電靜默”的方式行軍,而且她還派兵阻斷各處交通要道防止宋軍的斥候和諜報人員向後方傳遞信息。這一招不可謂不狠毒,此時遼軍正以勢不可擋之勢急速南下,但前線的宋軍卻因為交通被阻斷而無法向後方傳遞軍情,這導致開戰之初坐鎮定州的田重進和屯兵瀛州的劉廷讓都成了瞎子和聾子,而遠在開封城裏的趙光義也是對前方的軍情毫不知情。宋朝隻知道遼軍入侵了,但卻不知道遼軍現今的具體方位在哪裏。
此外,蕭燕燕還下令遼軍在行軍途中務必要將沿途農田裏的農作物予以毀壞,她要讓河北的老百姓來年顆粒無收。從這道命令可以看出蕭燕燕此次南侵純粹就是為了想要要出口惡氣,但這種明文下令毀壞莊稼的行為著實顯得女人氣十足。不過,經過她這麽一搞河北來年的麥子指定是收成無望了。
無論是在當時還是在後世,很難有人說得清楚遼軍此次南下的戰術意圖究竟是什麽。在進入宋境之後他們對宋朝的邊關重鎮雄州、霸州和滿城等地都視而不見,而是悶著頭一路向南而去,看這架勢似乎是想分別前去與定州的田重進和瀛州的劉廷讓直接進行決戰。但是,詭異的是他們卻沒有直接去找田重進和劉廷讓的麻煩,而是就在保州、定州和瀛州之間的三角地帶來迴地晃悠。
麵對十餘萬遼軍鐵騎在河北平原上肆意遊蕩,盤踞在各個軍寨和城池裏的宋軍隻能選擇在城壕裏固守自保。這也不能說他們懦弱,畢竟實力相差太過懸殊,此時主動出去迎敵隻能是去找死。此時唯一能夠與遼軍進行決戰的就是宋軍的野戰部隊,具體來說就是定州的田重進和瀛州的劉廷讓所部。遺憾的是,這二人如果單獨與遼軍決戰也是力量相差極為懸殊,唯有二人合兵一處方能勉強具備與遼軍主力兵團正麵一戰的實力。可是,遼國人有那麽傻嗎?他們會讓這兩支宋軍合兵一處嗎?顯然不會!
是不是覺得很奇怪?遼國人此次南下難道就是為了毀壞宋朝的莊稼地嗎?他們為什麽不去攻打宋朝的城池?這裏麵可是有大學問,遼國人知道自己的特長是野戰,爬城牆殺人這種事既費力又不討好,反而還會死傷慘重,所以他們也沒去攻城,而是就在廣闊的平原上踩莊稼地玩。
當然,踩莊稼地玩隻是玩笑話,遼軍之所以這樣做其目的就是在釣魚。蕭燕燕的如意算盤是希望能夠通過遼軍的燒殺搶掠激怒宋軍,然後將宋軍的主力兵團吸引出來跟遼軍幹上一架,隻有這樣她才能大量地殺傷宋軍的有生力量從而達到此次軍事報複的終極目的。不過,蕭燕燕很快就抓狂了,任憑她和耶律休哥這一路上如何地胡作非為都沒遇到前來找他們算賬的宋軍野戰軍團。
至於原因為何,其實也簡單,你蕭燕燕知道揚長避短,久經沙場和戰陣的田重進和劉廷讓又怎麽不知道宋軍的長處和短處呢?與遼國的騎兵部隊交鋒,以步兵為主的宋軍隻有選擇據城而戰或者是背城而戰才是最好的應敵之策。如果宋軍遠離城池在平原曠野裏跟數以十萬計的騎兵軍團對決,那結局隻有三個:被打死,被餓死,被遛死——除非遼軍願意過來跟宋軍的步兵大陣對著幹,直到其中一方被幹到一個都不剩。
情況大體就是這樣,劉廷讓和田重進手裏確實握有數萬重兵,他們也做好了開戰的準備,但他們在等待著遼軍向自己攻過來,而蕭燕燕則希望宋軍能夠遠離城池走到一片開闊地帶來跟她打一架。雙方就這樣較上了勁,就像是一對情竇初開的姑娘和小夥,彼此心生愛慕但又都不願主動邁出第一步。
這裏還要提到的一點是,縱觀蕭燕燕時期遼軍的幾次入侵行動其實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大軍直接長驅直入,然後數以十萬計的遼軍在宋朝的腹地四麵鋪開,而且絕對不集結重兵去攻擊有大軍駐紮的宋朝城池,更不會去招惹後來的擁有十萬之眾的宋軍定州大營。這樣做看似分散了兵力從而容易被宋軍逐個擊破,但其實這一招堪稱無比高明。蕭燕燕此舉就是要吸引宋軍出城來與她進行野戰,一旦宋軍出城來到了天寒地凍的平原地帶,那麽散布於方圓數十裏的遼軍鐵騎卻可在短時間內依靠其強大的機動性迅速對宋軍形成合圍,然後圍而殲之。
趙光義後來其實也看懂了這一點,所以他的防禦政策就是死守不出:我就蹲在城裏跟你拚消耗,要不然你就過來爬城牆。如果你非要跟我野戰也不是不可以,我在定州集結了十萬重兵,有本事你就過來打我。
可惜的是,定州大營無論是後來的傅潛還是王超坐鎮,遼國人都是避而不擊。殺敵一千自傷八百這種事遼國人可不想幹,這要換了後來的女真人絕對是另一種結果,但更可惜的是,當女真人崛起的時候,宋朝的士兵早已不複當年之勇。
當然,以上這些都是後話,我們以後再講,現在的情況是蕭燕燕在釣魚,但宋軍就是不上鉤,雙方就此形成了僵持的局麵。
雍熙北伐雖然東路軍遭遇慘敗,但西路軍其實本可以做到全身而退,可趙光義的一道將百姓內遷的命令最終讓西路軍的副帥楊業殞命,西路軍的主帥潘美因此被連降三級,監軍王侁更是被充軍發配。如此一來,西路軍全軍上下也落得個灰頭土臉的下場,宋朝此次北伐可以說是輸了個底朝天。
處罰了潘美和王侁之後,東路軍的大小將領自然也別想跑。首先提出要將他們進行嚴厲懲處的是河北大名府(未來的北宋四京之一的北京)知府趙昌言,他在給趙光義的奏疏中建議直接將造成近十萬大軍慘死的曹彬等人斬首示眾。等到曹彬等人迴到開封,趙光義下令將他們先行收押,然後讓翰林學士賈黃中、右諫議大夫雷德驤等人對這些人進行聯合會審。
幾天之後,賈黃中呈上了會審的結果和處理建議:曹彬、郭守文、傅潛違反皇命致使數萬將士死亡,斬;米信、崔彥進不聽主帥號令擅自行動,斬;杜彥圭後勤保障不力、軍紀不整致使所部潰散,斬;蔡玉畏敵懼戰,棄軍先逃,斬;陳廷山臨戰失蹤,斬;薛繼昭臨戰謀遁、不遵軍令,斬!
總而言之,東路軍的有罪將領全都應該問斬。如果這些人真的全部被問斬,宋朝恐怕要舉國震蕩,尤其是軍隊更是有可能徹底喪失戰鬥意誌。趙光義當然不傻,這些人是該受罰,可他們是宋朝此時最能征戰的將領,一旦全都殺了以後可就真的是無將可用了。
趙光義命令百官再議,但這時候舉國的朝臣都沉浸在戰敗且損失慘重的悲痛和激憤中,再議的結果就是——同意先前的裁定,這些人全部應該處斬!
皮球再次被踢到了趙光義的腳下。他是真的不想殺人,而且還是殺這麽多人,一夜苦思之後,趙光義最後拍了板:貶曹彬為右驍衛上將軍,貶崔彥進為右武衛上將軍,貶米信和郭守文為右屯衛上將軍,貶傅潛為右領衛上將軍,貶杜彥圭為歸州團練使,貶陳廷山為複州團練副使,蔡玉發配商州,薛繼昭貶為供奉官。至於此次北伐戰死的將士,撫恤其家錄其後人。總之,一個沒殺,主要將領全部罷職迴家反省。
是不是覺得處罰太輕了?然而,這就是宋朝的特色,無論文臣武將,隻要不是犯的謀反等不赦之罪基本上都不會被處死,最重刑罰也不過就是流放遠地。當然,特例也是有的,比如說後來的嶽飛就是被處死,但嶽飛的罪名恰好就是“可能存在謀反行為”。
在這份懲處名單裏,整個東路軍的主要將領幾乎都被處罰,但這裏有一個例外,那就是趙光義的大舅子李繼隆。他之所以沒被受罰是因為東路軍全軍潰敗唯有他的部隊是整軍而還。也正因為如此,趙光義反而因此而加封李繼隆為禁軍馬軍都虞侯並領雲州防禦使之職,然後命他迴到河北前線繼續領兵禦敵。
為了抵禦遼國接下來一定會到來的報複,趙光義不但在河北方向部署了重兵,而且在山西方向他也有所準備。他仍然任命潘美為西線統帥,另外還將北伐以來經常在軍事作戰會議上跟他唱反調的樞密副使張齊賢派到最前線的代州去做知州。
要說這位張大人也的確是生猛異常,當年布衣之身的他就敢跟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大吵大鬧,現在當了樞密副使他更是不會畏懼於跟趙光義公開地據理力爭,對於趙光義在北伐期間下發給軍隊的種種指令他可是沒少跟趙光義爭個麵紅脖子粗。不過,趙光義將他下放到代州去公幹倒也遂了他的心願,自覺滿腹韜略的他此時正想找個機會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實力。
就此,整個宋朝都開始屏息凝神地等待遼國人接下來肯定會發起的報複。
早在耶律休哥擊敗曹彬迴到幽州的時候,遼國皇太後蕭燕燕就下令讓耶律休哥開始準備對宋朝的下一步軍事行動。進入這年九月,遼國正式發布南征的動員令,經過兩個月的精心準備,蕭燕燕在這年十一月於幽州特意舉行了一場盛大的閱兵儀式,然後遼軍十餘萬鐵騎便如洪流一般湧向了宋遼的邊境——遼國的軍事報複終於是來了!
這一次宋遼戰爭雙方的主戰場仍然是在河北,蕭燕燕再次帶著自己的兒子耶律隆緒禦駕親征,為他保駕護航的依然是耶律休哥。同時,為了防止山西方麵的宋軍趁著遼軍主力南下之後圖謀幽州,蕭燕燕命令遼國北院大王蒲奴寧居率兵進駐聖州(今河北涿鹿)以堵住山西的宋軍東出太行山的出口。
十一月下旬,遼軍進入了宋朝境內並隨即兵分兩路向南而進。遼軍一路由蕭燕燕帶領向瀛洲(今河北河間)方向前進,一路由耶律休哥率領撲向了定州(今河北定州)。不過,他們雖然是兵分兩路但彼此間的東西間距不過百裏範圍且是呈齊頭並進之勢。這顯然是吸取了之前曹彬的教訓,曹彬將自己裹成了一個團,這看似拳頭大力量強可一旦深陷危局就再無援手,而遼軍這樣的安排就能夠保證其中一方有警時另一方可以迅速地實施增援。
行軍途中,蕭燕燕命令大軍不得無故縱馬狂奔以免暴露行蹤。她不但讓遼軍要以“無線電靜默”的方式行軍,而且她還派兵阻斷各處交通要道防止宋軍的斥候和諜報人員向後方傳遞信息。這一招不可謂不狠毒,此時遼軍正以勢不可擋之勢急速南下,但前線的宋軍卻因為交通被阻斷而無法向後方傳遞軍情,這導致開戰之初坐鎮定州的田重進和屯兵瀛州的劉廷讓都成了瞎子和聾子,而遠在開封城裏的趙光義也是對前方的軍情毫不知情。宋朝隻知道遼軍入侵了,但卻不知道遼軍現今的具體方位在哪裏。
此外,蕭燕燕還下令遼軍在行軍途中務必要將沿途農田裏的農作物予以毀壞,她要讓河北的老百姓來年顆粒無收。從這道命令可以看出蕭燕燕此次南侵純粹就是為了想要要出口惡氣,但這種明文下令毀壞莊稼的行為著實顯得女人氣十足。不過,經過她這麽一搞河北來年的麥子指定是收成無望了。
無論是在當時還是在後世,很難有人說得清楚遼軍此次南下的戰術意圖究竟是什麽。在進入宋境之後他們對宋朝的邊關重鎮雄州、霸州和滿城等地都視而不見,而是悶著頭一路向南而去,看這架勢似乎是想分別前去與定州的田重進和瀛州的劉廷讓直接進行決戰。但是,詭異的是他們卻沒有直接去找田重進和劉廷讓的麻煩,而是就在保州、定州和瀛州之間的三角地帶來迴地晃悠。
麵對十餘萬遼軍鐵騎在河北平原上肆意遊蕩,盤踞在各個軍寨和城池裏的宋軍隻能選擇在城壕裏固守自保。這也不能說他們懦弱,畢竟實力相差太過懸殊,此時主動出去迎敵隻能是去找死。此時唯一能夠與遼軍進行決戰的就是宋軍的野戰部隊,具體來說就是定州的田重進和瀛州的劉廷讓所部。遺憾的是,這二人如果單獨與遼軍決戰也是力量相差極為懸殊,唯有二人合兵一處方能勉強具備與遼軍主力兵團正麵一戰的實力。可是,遼國人有那麽傻嗎?他們會讓這兩支宋軍合兵一處嗎?顯然不會!
是不是覺得很奇怪?遼國人此次南下難道就是為了毀壞宋朝的莊稼地嗎?他們為什麽不去攻打宋朝的城池?這裏麵可是有大學問,遼國人知道自己的特長是野戰,爬城牆殺人這種事既費力又不討好,反而還會死傷慘重,所以他們也沒去攻城,而是就在廣闊的平原上踩莊稼地玩。
當然,踩莊稼地玩隻是玩笑話,遼軍之所以這樣做其目的就是在釣魚。蕭燕燕的如意算盤是希望能夠通過遼軍的燒殺搶掠激怒宋軍,然後將宋軍的主力兵團吸引出來跟遼軍幹上一架,隻有這樣她才能大量地殺傷宋軍的有生力量從而達到此次軍事報複的終極目的。不過,蕭燕燕很快就抓狂了,任憑她和耶律休哥這一路上如何地胡作非為都沒遇到前來找他們算賬的宋軍野戰軍團。
至於原因為何,其實也簡單,你蕭燕燕知道揚長避短,久經沙場和戰陣的田重進和劉廷讓又怎麽不知道宋軍的長處和短處呢?與遼國的騎兵部隊交鋒,以步兵為主的宋軍隻有選擇據城而戰或者是背城而戰才是最好的應敵之策。如果宋軍遠離城池在平原曠野裏跟數以十萬計的騎兵軍團對決,那結局隻有三個:被打死,被餓死,被遛死——除非遼軍願意過來跟宋軍的步兵大陣對著幹,直到其中一方被幹到一個都不剩。
情況大體就是這樣,劉廷讓和田重進手裏確實握有數萬重兵,他們也做好了開戰的準備,但他們在等待著遼軍向自己攻過來,而蕭燕燕則希望宋軍能夠遠離城池走到一片開闊地帶來跟她打一架。雙方就這樣較上了勁,就像是一對情竇初開的姑娘和小夥,彼此心生愛慕但又都不願主動邁出第一步。
這裏還要提到的一點是,縱觀蕭燕燕時期遼軍的幾次入侵行動其實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大軍直接長驅直入,然後數以十萬計的遼軍在宋朝的腹地四麵鋪開,而且絕對不集結重兵去攻擊有大軍駐紮的宋朝城池,更不會去招惹後來的擁有十萬之眾的宋軍定州大營。這樣做看似分散了兵力從而容易被宋軍逐個擊破,但其實這一招堪稱無比高明。蕭燕燕此舉就是要吸引宋軍出城來與她進行野戰,一旦宋軍出城來到了天寒地凍的平原地帶,那麽散布於方圓數十裏的遼軍鐵騎卻可在短時間內依靠其強大的機動性迅速對宋軍形成合圍,然後圍而殲之。
趙光義後來其實也看懂了這一點,所以他的防禦政策就是死守不出:我就蹲在城裏跟你拚消耗,要不然你就過來爬城牆。如果你非要跟我野戰也不是不可以,我在定州集結了十萬重兵,有本事你就過來打我。
可惜的是,定州大營無論是後來的傅潛還是王超坐鎮,遼國人都是避而不擊。殺敵一千自傷八百這種事遼國人可不想幹,這要換了後來的女真人絕對是另一種結果,但更可惜的是,當女真人崛起的時候,宋朝的士兵早已不複當年之勇。
當然,以上這些都是後話,我們以後再講,現在的情況是蕭燕燕在釣魚,但宋軍就是不上鉤,雙方就此形成了僵持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