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熙北伐宋軍的第一槍由東路軍率先打響。


    三月二日,從雄州出發的宋軍曹彬所部十餘萬之眾越過宋遼邊境如海潮一般湧入遼國境內,他們的第一個目標是遼國的邊境重鎮固安。


    宋軍的先鋒主將是當朝的第一國舅爺李繼隆(他的妹妹不久前剛被趙光義冊封為皇後),身為當今皇帝的大舅子,李繼隆帶領所部人馬脫離大軍主力先期抵達固安城下向遼軍挑戰。麵對宋軍的突然進犯,駐守固安的遼軍選擇了出城迎戰。雙方鏖戰三日未分勝負,等到三月五日,曹彬的大部隊終於是趕上來了。固安之戰就此失去了懸念,當日遼軍被宋軍徹底擊敗,固安隨即告破。


    就在宋軍攻下固安的第二天,遼國南京留守耶律休哥的緊急軍報就送到了遼國皇太後蕭燕燕的手裏。宋朝兵分三路以二十餘萬的兵力大舉攻入遼境,盡管這事早前就有預見,但當宋朝真的發兵並且以如此規模的軍力北上犯境還是讓遼國上層震蕩不已。但是,作為曾經在幽州城裏以一己之力獨自抗衡幾十萬宋軍的狠人和忍者,遼國事實上的那位統治者、實際上的當朝大宰相韓德讓並沒有慌亂。


    韓德讓與蕭燕燕一道看過耶律休哥的緊急軍報後,一道道敕令相繼從遼國皇廷發出:令宣徽使蒲領即刻出發前去與耶律休哥共同主持幽雲戰事;傳詔各部族迅速集結兵力趕往幽州聽憑耶律休哥調遣;命東京留守耶律抹之率領所部兵馬急赴幽州增援耶律休哥並賜寶劍以行臨時專斷處置之權;令北院樞密使耶律斜軫率軍增援山後九州以抗宋軍的西路軍潘美所部和中路軍田重進所部。


    宋朝這一次是盡發傾國之兵北伐,遼國同樣是針鋒相對幾乎是全國軍事總動員,而且遼國人的戰時動員機製可謂是堪稱神速。草原民族在這方麵具有天然的優勢,平時為民,戰時跨上戰馬拿起馬鞭就是軍人,然後利用戰馬的機動性瞬間就可集聚成堆開赴戰場。在這一點上,以步兵為主的宋朝是無法相提並論的。


    需要說明的是,就在宋朝發動這場戰爭之前,遼國剛剛取得了一場戰爭的勝利,而這場戰爭遼軍的主帥就是耶律斜軫。此戰,耶律斜軫率領大軍征討女真部落大勝而歸,遼軍俘獲人口十餘萬,更重要的是掠得戰馬二十餘萬匹。


    別的不說,光是掠得的這二十餘萬匹的戰馬就堪稱超級大功一件,如果趙光義知道這事肯定會羨慕得發瘋,他的手下有哪位將軍能給他搞來哪怕是十萬匹戰馬恐怕都足以讓他興奮得當場暈倒。眼下宋遼之間再次爆發大戰,對遼國而言,這二十萬餘匹戰馬的獲得可謂是如虎添翼。


    在部署完前方戰事後,蕭燕燕帶領自己的兒子耶律隆緒在次日的三月七日舉行了隆重的祭祀大禮,隨後她下詔告諭遼國臣民:她將以皇太後之尊和遼國皇帝耶律隆緒一道禦駕親征!


    三十三歲的蕭燕燕,十五歲的耶律隆緒,這一對遼國身份最為尊貴的孤兒寡母在國家麵臨空前危機之時不但沒有被嚇到,反而決定主動親臨前線迎擊幾十萬宋軍的刀槍劍戟。當然,他們的背後顯然是韓德讓在鼓動,而他們也唯有如此才能讓那些從各地奔赴戰場的遼軍將士產生同仇敵愾的心理並極大地提升他們的士氣。


    不過,遼軍的戰馬速度再快也不可能瞬間趕到戰場,而且就算所有人都集結到位,但點兵派將以及分析戰場形勢並按需分配兵力都非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由於對宋朝此次北伐缺乏具有前瞻性的具體防範措施,這也就注定了遼國將會在開戰之初手忙腳亂地忙活好一陣子。當遼國舉國拉響戰鬥警報的時候,已經攻入遼國境內的宋軍卻在不斷地取得勝利,前方一個接一個的捷報相繼傳入開封。


    東路軍攻下固安之後立馬揮兵直驅涿州,遼軍出城迎戰,雙方戰於涿州城東。戰端初開,兩軍皆是萬箭齊發,宋朝的國舅爺李繼隆同樣是再次親自披掛上陣且衝鋒在前。在激烈的廝殺中,李繼隆被遼軍射中左腿,瞬間血流如注,範廷召等諸將也被遼軍箭矢所傷,但負傷的李繼隆和範廷召仍然率部力戰。主將如此悍勇,宋軍的士兵更是悍不畏死。一場激戰下來,駐防涿州的遼軍被宋軍打得大敗幾近被全殲。隨即,宋軍轉入圍城之戰並於三月十三日攻克涿州北門,涿州就此被宋軍攻陷。


    開戰不過十餘天,東路軍就完成了此次戰爭的第一階段作戰任務——攻下涿州,對盤踞在區區百裏之外的幽州城裏的耶律休哥所部形成牽製和震懾。


    再來看中路軍。


    曹彬所部的任務是牽製幽州的遼軍主力,如此便可讓中、西兩路的宋軍可以在壓力相對較小的情況下席卷山後九州,中路軍的任務則是出定州奪取太行八陘中的飛狐陘繼而關上遼軍增援山後九州的這道大門。當然,在這之後他們還得頂在這道關口上並時刻準備著迎擊鐵定會來的遼國援軍的反撲。簡而言之,中路軍的任務就是給西路軍關門望風並阻擊遼國援軍。


    說到這裏我們需要提及一個地理概念——太行八陘。隆起於中原大地的太行山北起拒馬河南抵黃河,地跨河北、河南、山西三省,其南北走向將中原大地一分為二,而山脈之間經由眾多天然河流衝刷而成的八條蜿蜒曲折可通貫東西的峽穀即為太行八陘,即軍都陘、蒲陰陘、飛狐陘、井陘、滏口陘、白陘、太行陘、軹關陘。基於戰略位置的重要性,曆代占據於此的王朝或政權都在穀口建立或修繕關隘以為攻守之備。


    中路軍的戰略目標是飛狐陘,也稱飛狐口,其地理位置位於今河北省淶源縣和蔚縣之間。它的兩邊是懸崖峭壁,中間是狹窄的蜿蜓百餘裏的峽穀,古人在書中對它的戰略位置有過這樣的描述:踞飛狐,扼吭拊背,進逼幽、燕最勝之地也。


    在飛狐陘的東麵就是蒲陰陘,它的東北方向則是居庸關的所在地軍都陘,而這兩處陘口此時都在遼國的掌控之下。也就是說,一旦宋軍拿下這裏就可以將遼國人牢牢地鎖死在太行山以東。反之,當西路軍的潘美和楊業奪下山後諸州之後就可揮兵北上與田重進會合,然後大軍出飛狐口進逼幽燕。


    三月九日,田重進所部進抵飛狐陘,宋遼兩軍於飛狐陘之北展開激戰,遼軍大敗而逃,宋軍趁勢兵圍飛狐陘。很快,遼國西南麵招討使大鵬翼率領數萬大軍前來增援。田重進一麵圍困飛狐陘,一麵分兵據險打援。


    鑒於山穀地帶騎兵的優勢無處發揮,遼軍的援兵隻能下馬向宋軍主動發起了攻擊,兩軍在山地之間激戰至日暮時分仍然未見勝負,田重進於是命令手下驍將荊嗣率部隱蔽行軍前去攻擊遼軍的側翼。荊嗣領兵突然殺出與遼軍短兵相接,隻是片刻之間遼軍就被荊嗣所部陣斬數百人,慌亂之中遼軍跌落山崖者不計其數。剩餘的遼軍開始向北敗逃,荊嗣領兵追出五十餘裏後乃大勝而還。


    在追擊途中,荊嗣的一個壯舉堪稱他輝煌軍旅生涯裏最為濃墨重彩的點睛之筆:他策馬狂奔擋在遼軍一支敗兵麵前厲聲大喝令其放下兵器投降,否則格殺勿論,這千餘名遼軍最後竟然真的就懾於他的威猛氣勢向其繳械投降。


    三國時期的蜀漢猛將張飛曾在當陽橋上以一己之力未動刀兵就逼退曹操數萬之眾,此時的荊嗣與之相比絕對毫不遜色。當年太原之戰是趙匡胤親自下令將在戰場上表現神勇的禁軍控鶴衛小兵荊嗣特招為他最為親近的親隨護衛禦馬直,時光荏苒,當初那個鮮衣怒馬的年輕後生此時已經成為宋軍裏的一把鋒銳難當的利刃。


    幾天之後,遼軍卷土重來再以兩萬大軍圍攻隻有兩千宋軍駐守的小穀寨,他們意圖打通此處關口救援飛狐陘裏被層層圍困的遼軍。田重進再命荊嗣前去救援,但此時在他處同樣有守寨之責荊嗣手裏能夠抽調出來的兵力卻隻有區區五百人。當夜,荊嗣單人利用夜色的掩護走小路進入小穀寨並與守寨的宋軍主將譚延美相約次日裏應外合打退遼軍的進攻。


    天亮之後,譚延美依計而行。他派出數百人在軍寨後麵的山路之中遍插旌旗做疑兵狀,而他自己則領兵千餘人列陣於寨前準備與兩萬遼軍進行正麵廝殺 。要說這一時期的宋軍絕對是其曆史戰力和勇氣的天花板,麵對近二十倍於己的敵人卻敢於對其正麵挑戰,這在往後的曆史裏幾乎是不敢想象的。


    就在遼軍對譚延美如此反常的行為疑惑不定之時,荊嗣突然率領他的伏兵從山穀殺出,他隻以五百步卒就向遼軍的兩萬人馬發起了攻擊。宋軍這是在找死嗎?不,遼國人並不這樣看,譚延美和荊嗣越是表現得不合常理就越是讓他們相信宋軍在軍寨後麵有大埋伏。


    眼見遼軍徘徊不前並有撤退之意,譚延美於是命令所部也向遼軍發起了進攻。見宋軍加大了“誘餌”的籌碼,遼軍更是對宋軍的伏兵計深信不疑。正當此時,田重進臨時抽調的部分宋軍主力也趕來助戰。見宋軍果然有“埋伏”,遼軍頓時無心戀戰爭相敗逃,宋軍則在後麵對其銜尾急追。


    此戰遼軍被宋軍斬首數千,被宋軍生擒數千,各類牲口損失萬餘頭。這還不是重點,重點是遼軍將士在狹窄的山路上隻顧著自己逃命而把他們的長官給撂在了後邊,遼軍主帥大鵬翼、遼國康州刺史馬贇、馬軍指揮使何萬通三員大將都在此戰中被宋軍生擒。


    三月十五日,遼軍救援飛狐陘的軍事行動再度宣告失敗。


    田重進命人押著大鵬翼到飛狐陘下勸降遼軍,守關的遼軍將領不說降也不說戰,宋軍於是開始全力攻關。三月二十三日,在宋軍的猛攻之下,遼軍的心理防線終於崩潰,飛狐陘遼軍守將呂行德、張繼從和劉知進一起向宋軍投降。自此,中路軍也完成了第一階段的主要作戰任務——拿下飛狐陘,為西路軍關上並守住山後九州的大門。


    田重進接下來的任務就是清剿飛狐陘周邊的遼軍勢力,他以大軍主力駐守飛狐,另派將士進發靈丘。


    三月二十八日,在兩軍未及交戰的情況下,遼國靈丘守將穆超在宋軍的兵威逼迫之下向田重進舉城投降。中路軍毫不停歇揮兵急進,兵鋒直指蔚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宋帝國興亡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海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海曆並收藏北宋帝國興亡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