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過年來,時間進入公元985年。這年二月,再次恢複元氣的李繼遷決定為自己在地斤澤的慘敗雪恥,他這一次所選定的目標正是之前將他的老母和妻子擄走的大仇人——此時率軍駐守在銀州城裏的曹光實。
說到這裏我們有必要提到一個人。這人名叫拓跋遇,他是銀州境內的一個黨項部落的小酋長。當初李繼遷抬著棺材從銀州逃走之時,拓跋遇對此倒是並沒有什麽觸動,可當他得知李繼捧等黨項貴族到了開封之後不但被加官進爵而且還被大加賞賜後,拓拔遇隨即就變得不淡定了。簡單說,拓拔遇眼紅了。他當即給趙光義上了一道奏疏,他說銀州的苛捐雜稅實在是太多了,他不想繼續待著這個鬼地方,他請求也到開封去享福當老爺。
趙光義看到這份奏疏當場就露出了鄙夷之色:你拓拔遇算個什麽東西?我都沒聽說過你的名字,我這次隻是優待黨項拓拔氏的貴族。你雖然也姓拓拔,可你跟李繼捧之間有毛線關係啊?
趙光義不容分說地把拓拔遇給迴絕了,拓拔遇被打臉之後當場暴怒:你趙光義不把我當盤菜是吧?那好,老子就造你的反,讓你看看得罪老子是什麽後果!
就此,拓拔遇像李繼遷一樣也反了,又一個土匪就這樣誕生了。不過,這人相比李繼遷著實不是一個級別,李繼遷是金剛惡魔級,而他撐死就隻是一個廢銅小妖級。當拓拔遇舉起反旗後,宋將梁迥迅速帶兵殺了過去並將其一頓暴打,拓拔遇就此躲進山溝裏再也不敢伸頭。
拓拔遇這一躲就躲到了李繼遷被曹光實掏了老巢之後,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拓拔遇主動聯係上了李繼遷。他派人找到李繼遷並相約一起攻打銀州,而且他明確表示從此以後願意同李繼遷共謀大事且甘願做個小弟。
被宋軍虐出了心理陰影的李繼遷這時候麵對拓拔遇突然獻上來的殷勤卻在心裏泛起了嘀咕:這不會是宋朝的陰謀吧?想引誘我上鉤然後把我一網打盡?可是,這事如果是真的呢?
李繼遷就此事問計於左右,他的族弟李延信極力勸說他同意此事並說地斤澤這個地方本來就不足以成就大業,如今既然銀州有人願意相助就應該趁此天賜良機拿下銀州作為立身之本,要不然就將有可能抱憾終身。
李繼遷的另一位重要謀士張浦也同意與拓拔遇合兵攻打銀州並說出了“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這種讓李繼遷內心變得奇癢無比的話。但是,張浦是個很理智的人,要知道宋軍在西北五州的最高軍事長官曹光實此時就在銀州城裏督軍,這個人的名字可是至今都讓李繼遷的部眾對其聞風喪膽。有鑒於此,張浦認為如果這次直接跟曹光實硬剛正麵會讓己方在士氣上首先就落了下風,於是他建議應該想辦法先把曹光實給引誘出銀州城,然後再以武力攻取銀州。
要說這人世間的某些事有時候就是這麽的荒誕離奇。曹光實突襲地斤澤本來是可以把李繼遷所部人馬直接全部送上西方極樂世界,可最後的結果卻是蝦兵蟹將全都死絕,但李繼遷本人和他的左膀右臂卻是一個都沒死。尤其是這個張浦,此人對於李繼遷來說堪比張良之於劉邦,他這個時候突然冒出來這個想法其結果就是直接要了曹光實的老命,而且是讓曹光實以一種近乎於是恥辱的方式含恨而終。
李繼遷在與眾人一番謀議之後,一個針對曹光實和銀州城的陰險但卻又極其冒險的計劃出籠了。李繼遷命令其弟李繼衝帶領所部兵馬在葭蘆川設伏,他自己則帶著張浦和李大信等親信直接到了銀州城下並自報身份請求能與曹光實直接麵談。
一見到曹光實的麵,李繼遷立馬裝出一副孫子的模樣誠惶誠恐地說道:“曹將軍你實在是太厲害了!我已經被你打得連輸了好幾次,尤其是你上次把我打得太慘了。我和我的弟兄們現在已經沒法活了,希望你能允許我向你投降!”
沒錯!李繼遷是來詐降的!為了確保詐降能夠成功,他不惜以身犯險親自來見曹光實並把自己的脖子伸到了曹光實的麵前。這可以說是宋朝徹底斬斷李繼遷這個禍根的最佳機會,如果曹光實這個時候當場把李繼遷給砍了,那麽整個宋朝往後的曆史必將改寫,甚至整個中國史都將被改寫。可是,曹光實並沒有這樣做,恰恰相反的是,他竟然真的就信了李繼遷的鬼話。
這個其實倒也不重要,可關鍵在於李繼遷在表明降意之後隨即又向曹光實拋出了誘餌:“將軍,我還有一些小弟這迴也跟著我來投降了,不過你上次把他們給打怕了,他們都害怕你,所以我才先來見你跟你商量好受降的事。既然你現在同意我們投降,那麽就請你改日和我一道去葭蘆川收編他們吧!”
這個誘餌一拋出徹底讓曹光實失去了正常的思維能力和判斷力,他果真決定親自去接收李繼遷那所謂的“殘部”。曹光實被看似近在眼前的一件大功給迷花了雙眼且迷昏了大腦,如果他能收降李繼遷並將其部眾全部接收,那麽這無疑是天大的功勞,甚至搞不好趙光義一高興就會直接封他一個節度使。
曹光實犯了當時的宋朝君臣身上幾乎都有的一個毛病——輕敵。在他的潛意識裏,李繼遷根本算不得是一個什麽好厲害的角色,不過就是一個土匪頭子而已,而且李繼遷上一次也確實是被打慘了,打得他連自己的老母都顧不上。再者說,這半年來李繼遷也近乎於死了一般銷聲匿跡,現在他突然跑出來說他窘迫得已經快要活不下去了,這一切聽起來是那麽的合情合理。
在曹光實看來,眼前這個麵黃肌瘦且衣衫襤褸的年輕人就是個沒被暴打所以不聽話的毛孩子,年輕人受了教訓自然會變乖。更何況李繼遷畢竟隻是個蠻夷,他能有多大出息?還能翻天了不成?最讓曹光實對李繼遷的詐降深信不疑的是,這次可是李繼遷本人親自來請降,這誠意難道還不夠足嗎?如果李繼遷是抱著僥幸心理來詐降,那他難道不怕稍有差池就被一刀砍了腦袋嗎?
抱著這樣的心理和態度,曹光實放走了李繼遷並開始等待。幾天後,當約定投降的日期到來,李繼遷帶著數十個隨從再一次親自到銀州去“迎接”曹光實前去收編他的部眾。這誠意可謂是相當夠分量了,而且李繼遷的再次出現也讓之前曹光實身邊那些懷疑李繼遷此舉別有圖謀的人無話可說,曹光實就此絲毫不再遲疑便自領百餘騎跟著李繼遷前往葭蘆川受降。
當曹光實這一行人到達葭蘆川外圍時,走在前麵的李繼遷突然加速狂奔然後朝著山穀一端舉手揮鞭,刹那間曹光實的四周伏兵驟起將他的這一百餘名騎兵團團包圍。曹光實頓時大驚失色,這哪裏是李繼遷口裏的所謂為數不多的殘兵敗將?眼前這密密麻麻的黨項人分明就是一群窮兇極惡並想要將他們生吞活剝的賊兵!
事已至此,曹光實和他的士兵們頓時就明白了一個事實——他們注定了將在今天以身殉國。隨著李繼遷的一聲令下,帶著對曹光實複仇的怒火,李繼遷的部眾向曹光實以及這百餘騎兵發起了排山倒海一般的進攻。有鑒於敵我力量的無比懸殊,宋軍這百餘人盡管拚死力戰,但曹光實等人最後幾乎全部都壯烈地為國殉難。
曹光實,這位在青年時期曾經扛著自己的母親隻身殺出山賊重重圍堵的錚錚鐵漢,這個曾經為大宋平定嶺南夷族叛亂並讓作亂的賊人為之聞風喪膽的猛將就這樣栽倒在了李繼遷的手裏。或許他會為自己死在了李繼遷這個小蟊賊的手裏而死不瞑目,但如果他知道李繼遷後來成為了怎樣的一頭超級怪獸,那麽他應該會為自己的死釋懷很多。
殺掉了曹光實之後,李繼遷命人穿上宋軍騎兵的衣服,然後打著宋軍的旗號直接就進入了銀州。在控製了城門之後,李繼遷的大隊人馬隨即殺到,銀州城也就此失陷,城中的糧草軍械和府庫銀兩盡歸李繼遷所有,李繼遷由此在西北大地名聲大振。在這之後,誌得意滿的李繼遷自封為都知蕃落使、權知定難軍留後,他手下的大小頭目也全都封官,李繼遷儼然開始以一方霸主的姿態向宋朝公開發出挑戰。
說到這裏我們有必要提到一個人。這人名叫拓跋遇,他是銀州境內的一個黨項部落的小酋長。當初李繼遷抬著棺材從銀州逃走之時,拓跋遇對此倒是並沒有什麽觸動,可當他得知李繼捧等黨項貴族到了開封之後不但被加官進爵而且還被大加賞賜後,拓拔遇隨即就變得不淡定了。簡單說,拓拔遇眼紅了。他當即給趙光義上了一道奏疏,他說銀州的苛捐雜稅實在是太多了,他不想繼續待著這個鬼地方,他請求也到開封去享福當老爺。
趙光義看到這份奏疏當場就露出了鄙夷之色:你拓拔遇算個什麽東西?我都沒聽說過你的名字,我這次隻是優待黨項拓拔氏的貴族。你雖然也姓拓拔,可你跟李繼捧之間有毛線關係啊?
趙光義不容分說地把拓拔遇給迴絕了,拓拔遇被打臉之後當場暴怒:你趙光義不把我當盤菜是吧?那好,老子就造你的反,讓你看看得罪老子是什麽後果!
就此,拓拔遇像李繼遷一樣也反了,又一個土匪就這樣誕生了。不過,這人相比李繼遷著實不是一個級別,李繼遷是金剛惡魔級,而他撐死就隻是一個廢銅小妖級。當拓拔遇舉起反旗後,宋將梁迥迅速帶兵殺了過去並將其一頓暴打,拓拔遇就此躲進山溝裏再也不敢伸頭。
拓拔遇這一躲就躲到了李繼遷被曹光實掏了老巢之後,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拓拔遇主動聯係上了李繼遷。他派人找到李繼遷並相約一起攻打銀州,而且他明確表示從此以後願意同李繼遷共謀大事且甘願做個小弟。
被宋軍虐出了心理陰影的李繼遷這時候麵對拓拔遇突然獻上來的殷勤卻在心裏泛起了嘀咕:這不會是宋朝的陰謀吧?想引誘我上鉤然後把我一網打盡?可是,這事如果是真的呢?
李繼遷就此事問計於左右,他的族弟李延信極力勸說他同意此事並說地斤澤這個地方本來就不足以成就大業,如今既然銀州有人願意相助就應該趁此天賜良機拿下銀州作為立身之本,要不然就將有可能抱憾終身。
李繼遷的另一位重要謀士張浦也同意與拓拔遇合兵攻打銀州並說出了“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這種讓李繼遷內心變得奇癢無比的話。但是,張浦是個很理智的人,要知道宋軍在西北五州的最高軍事長官曹光實此時就在銀州城裏督軍,這個人的名字可是至今都讓李繼遷的部眾對其聞風喪膽。有鑒於此,張浦認為如果這次直接跟曹光實硬剛正麵會讓己方在士氣上首先就落了下風,於是他建議應該想辦法先把曹光實給引誘出銀州城,然後再以武力攻取銀州。
要說這人世間的某些事有時候就是這麽的荒誕離奇。曹光實突襲地斤澤本來是可以把李繼遷所部人馬直接全部送上西方極樂世界,可最後的結果卻是蝦兵蟹將全都死絕,但李繼遷本人和他的左膀右臂卻是一個都沒死。尤其是這個張浦,此人對於李繼遷來說堪比張良之於劉邦,他這個時候突然冒出來這個想法其結果就是直接要了曹光實的老命,而且是讓曹光實以一種近乎於是恥辱的方式含恨而終。
李繼遷在與眾人一番謀議之後,一個針對曹光實和銀州城的陰險但卻又極其冒險的計劃出籠了。李繼遷命令其弟李繼衝帶領所部兵馬在葭蘆川設伏,他自己則帶著張浦和李大信等親信直接到了銀州城下並自報身份請求能與曹光實直接麵談。
一見到曹光實的麵,李繼遷立馬裝出一副孫子的模樣誠惶誠恐地說道:“曹將軍你實在是太厲害了!我已經被你打得連輸了好幾次,尤其是你上次把我打得太慘了。我和我的弟兄們現在已經沒法活了,希望你能允許我向你投降!”
沒錯!李繼遷是來詐降的!為了確保詐降能夠成功,他不惜以身犯險親自來見曹光實並把自己的脖子伸到了曹光實的麵前。這可以說是宋朝徹底斬斷李繼遷這個禍根的最佳機會,如果曹光實這個時候當場把李繼遷給砍了,那麽整個宋朝往後的曆史必將改寫,甚至整個中國史都將被改寫。可是,曹光實並沒有這樣做,恰恰相反的是,他竟然真的就信了李繼遷的鬼話。
這個其實倒也不重要,可關鍵在於李繼遷在表明降意之後隨即又向曹光實拋出了誘餌:“將軍,我還有一些小弟這迴也跟著我來投降了,不過你上次把他們給打怕了,他們都害怕你,所以我才先來見你跟你商量好受降的事。既然你現在同意我們投降,那麽就請你改日和我一道去葭蘆川收編他們吧!”
這個誘餌一拋出徹底讓曹光實失去了正常的思維能力和判斷力,他果真決定親自去接收李繼遷那所謂的“殘部”。曹光實被看似近在眼前的一件大功給迷花了雙眼且迷昏了大腦,如果他能收降李繼遷並將其部眾全部接收,那麽這無疑是天大的功勞,甚至搞不好趙光義一高興就會直接封他一個節度使。
曹光實犯了當時的宋朝君臣身上幾乎都有的一個毛病——輕敵。在他的潛意識裏,李繼遷根本算不得是一個什麽好厲害的角色,不過就是一個土匪頭子而已,而且李繼遷上一次也確實是被打慘了,打得他連自己的老母都顧不上。再者說,這半年來李繼遷也近乎於死了一般銷聲匿跡,現在他突然跑出來說他窘迫得已經快要活不下去了,這一切聽起來是那麽的合情合理。
在曹光實看來,眼前這個麵黃肌瘦且衣衫襤褸的年輕人就是個沒被暴打所以不聽話的毛孩子,年輕人受了教訓自然會變乖。更何況李繼遷畢竟隻是個蠻夷,他能有多大出息?還能翻天了不成?最讓曹光實對李繼遷的詐降深信不疑的是,這次可是李繼遷本人親自來請降,這誠意難道還不夠足嗎?如果李繼遷是抱著僥幸心理來詐降,那他難道不怕稍有差池就被一刀砍了腦袋嗎?
抱著這樣的心理和態度,曹光實放走了李繼遷並開始等待。幾天後,當約定投降的日期到來,李繼遷帶著數十個隨從再一次親自到銀州去“迎接”曹光實前去收編他的部眾。這誠意可謂是相當夠分量了,而且李繼遷的再次出現也讓之前曹光實身邊那些懷疑李繼遷此舉別有圖謀的人無話可說,曹光實就此絲毫不再遲疑便自領百餘騎跟著李繼遷前往葭蘆川受降。
當曹光實這一行人到達葭蘆川外圍時,走在前麵的李繼遷突然加速狂奔然後朝著山穀一端舉手揮鞭,刹那間曹光實的四周伏兵驟起將他的這一百餘名騎兵團團包圍。曹光實頓時大驚失色,這哪裏是李繼遷口裏的所謂為數不多的殘兵敗將?眼前這密密麻麻的黨項人分明就是一群窮兇極惡並想要將他們生吞活剝的賊兵!
事已至此,曹光實和他的士兵們頓時就明白了一個事實——他們注定了將在今天以身殉國。隨著李繼遷的一聲令下,帶著對曹光實複仇的怒火,李繼遷的部眾向曹光實以及這百餘騎兵發起了排山倒海一般的進攻。有鑒於敵我力量的無比懸殊,宋軍這百餘人盡管拚死力戰,但曹光實等人最後幾乎全部都壯烈地為國殉難。
曹光實,這位在青年時期曾經扛著自己的母親隻身殺出山賊重重圍堵的錚錚鐵漢,這個曾經為大宋平定嶺南夷族叛亂並讓作亂的賊人為之聞風喪膽的猛將就這樣栽倒在了李繼遷的手裏。或許他會為自己死在了李繼遷這個小蟊賊的手裏而死不瞑目,但如果他知道李繼遷後來成為了怎樣的一頭超級怪獸,那麽他應該會為自己的死釋懷很多。
殺掉了曹光實之後,李繼遷命人穿上宋軍騎兵的衣服,然後打著宋軍的旗號直接就進入了銀州。在控製了城門之後,李繼遷的大隊人馬隨即殺到,銀州城也就此失陷,城中的糧草軍械和府庫銀兩盡歸李繼遷所有,李繼遷由此在西北大地名聲大振。在這之後,誌得意滿的李繼遷自封為都知蕃落使、權知定難軍留後,他手下的大小頭目也全都封官,李繼遷儼然開始以一方霸主的姿態向宋朝公開發出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