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主少國疑,這種現象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帝製時代裏更是出現過無數次。作為黨項人的新首領,李繼捧以十八歲的年紀繼承了其祖先開創的基業,如此年紀即使是現在也已經是一個標準的成年人,可李繼捧還是被當成一個小小少年給懷疑了,懷疑他的人正是他的那些如狼似虎且對大位垂涎欲滴的叔父們。


    當初李克睿死了以後其長子李繼筠承襲其職,這件事李克睿的弟弟們沒有意見,他們也準備好好地輔助自己的侄兒繼續過日子,可誰知道這個李繼筠也不知道是哪裏得罪了閻王爺竟然走在了他們這些叔叔們的前麵。他這一死,他屁股下麵那把椅子就空了,這一下可就壞事了。


    李繼筠死的時候他的兒子隻是個蹣跚學步的小破孩,作為李繼筠的弟弟,李繼捧就像當年的趙光義那樣越過自己的侄兒搶奪了黨項之主的大位。這一下李家的那些叔叔們就有意見了:你李繼捧憑啥要當我們的頭兒?而且招唿也不打一聲就跑到你哥哥的位置上坐了下來,你還有沒有把我們這些當叔叔的放在眼裏?再說了,你有什麽資格去坐那個位置?你為什麽就不能謙讓一下?畢竟你哥哥是有兒子的,既然你要敗壞規矩,那為什麽我們這些當叔叔的就不能來做這個黨項的新王?


    事實上,李繼捧這邊其實日子也不好過,他也沒想到自己的哥哥會這麽早就死了,本來注定這輩子最多也就混個黨項小王爺的他突然就成了黨項族的大酋長,你要說他會因此而驚喜萬分倒也未必。可是,既然這把椅子他現在已經坐上了那就不可能輕易地讓出去。麵對叔叔們的橫眉冷眼,正值血氣方剛之年的李繼捧也沒拿好臉色給他們看:反正這個位置現在是我的,你們有本事就過來搶!


    事已至此,雙方的矛盾也就變得不可調和,這也最終導致了他們在戰場上兵戎相見。最先發難的是屯駐銀州的李克遠,他帶著自己的弟弟李克順以及手下的一眾嘍囉前來攻打李繼捧的大本營夏州。麵對氣勢洶洶的兩位叔父,李繼捧也沒害怕,相反他利用了長輩們驕狂自大的心理在城外設下了一個埋伏就等著兩位叔叔來鑽。結果李克遠帶著人真的就一頭紮進了早已為他們準備好的埋伏圈,一場混戰下來,李克遠的兵馬不但被李繼捧打得大敗,而且連他自己的老命也給丟了。


    此戰的獲勝讓李繼捧很是威風了一把,順帶著也把他另外的幾個叔叔給震懾住了:你們當中要是有誰覺得自己的胳膊比李克遠還要粗,那就站出來咱們比劃比劃。你們之前不是都瞧不起我這個小小少年嗎?怎麽樣?現在你們服不服?


    服不服?不服!


    李繼捧的這些叔叔們根本就沒有低頭的意思,而且因為李克遠的死他們反而更加憎恨李繼捧。然而,現實卻是殘酷的,他們單打獨鬥似乎都幹不過李繼捧,可聯合出兵反抗李繼捧又沒辦法實施,因為他們都是各懷鬼胎都有自己的小算盤。


    既然來硬的搞不定李繼捧,那就來點軟刀子。李繼捧的另一個叔叔、綏州刺史李克文在家裏一頓琢磨之後想出了一個大殺招,他決定借助宋朝的力量來搞定這個李繼捧。他給趙光義上表,裏麵詳細述說了李繼筠死後發生在黨項上層的一係列明爭暗鬥,但中心的議題隻有一個,那就是李繼捧承襲大位有問題,他根本就不該當這個黨項之主。此外,李克文還向趙光義表示現在黨項內部因為李繼捧殺了李克遠而變得非常不穩定,為了防止產生更大的混亂,他懇請宋朝的皇帝陛下出麵進行幹預,宋朝最好派個朝廷使者過來把李繼捧直接帶到開封去好好地訓誡一番。


    李克文的這個小算盤也是打得很精,他想通過宋朝的影響力為自己謀取最大的利益,如果李繼捧真的去了開封,那麽夏州就是他當老大。假如趙光義再名正言順地封他為夏州之主,那麽以他的資曆以及大宋皇帝的煌煌聖諭,那麽又有誰還敢反對他呢?


    收到李克文的折子,趙光義這才發現黨項那邊原來已經亂得不成樣子了。其實早在李繼捧幹掉作亂的叔叔李克遠之後,趙光義就通過李繼捧的奏報知道了一點那邊的事,可他以為李繼捧揚威之後那邊也就該消停了,但李克文的這道折子卻證明事情遠不是那麽簡單。所謂“國亂可取”,眼見黨項內亂,趙光義暗自大喜,於是他派人到夏州去宣詔李繼捧入京匯報工作。


    李繼捧沒想到李克文竟然會給他來這麽一招,他本來就沒有足夠的實力去壓服自己的這些叔叔,更要命的是就連他的那些弟弟們如今也因為覬覦大位而開始對他暗生二心,在黨項內部他幾乎是四麵受敵,關鍵是現在連宋朝的皇帝也在打他的主意。趙光義可是他得罪不起的,他畢竟在名分上是宋朝的臣子,如果此時已經焦頭爛額的他真把趙光義給惹急了,那他李繼捧可就徹底的沒有活路了。


    左思右想之下,李繼捧來了個比李克文更絕的招數:既然你們不想讓我好過,那我們就一起完蛋吧!


    到了開封之後,李繼捧向趙光義大倒苦水。他先說自己的叔父和弟弟們是如何的混賬,他自己又是如何的處境艱難,然後他說自己經過這麽一陣子的鬧心事件之後也不想再迴西北了,他想從此留在這美麗繁華的京城做一個京官。最後,李繼捧話鋒一轉突然說出了一句讓趙光義險些當場一頭撲倒在地的話——他直接把銀、夏、綏、宥、靜五州之地獻給了趙光義。如此大禮,或許隻有傻子才不會要,趙光義也沒跟李繼捧客氣,他欣然笑納。


    隨後,趙光義封李繼捧為彰德軍節度使並賜給他白金千兩、絹千匹,錢百萬。這還沒完,既然你李繼捧把黨項五州之地獻給了大宋,那麽趙光義可就要名正言順地馬上派人去接管地盤,而且黨項李氏的宗族也都得搬到開封來。他要將統治西北五州百餘年的黨項李氏的勢力從那片土地上連根拔起,從而讓這個此前一直由外族人控製的藩鎮成為像內地一樣性質的州郡,宋朝版的“改土歸流”這可就正式開始了。


    等到朝廷的使者到了夏州並宣布了這一係列的詔命之後,李克文以及他的一眾兄弟們就此是徹底傻眼。他們沒想到李繼捧那個敗家玩意兒竟然把事情做得這麽絕,他竟然把祖宗的基業都給拱手相送,更沒想到宋朝的皇帝竟然也這麽沒有吃相。可是,事已至此他們又能怎麽辦呢?他們幾個老家夥連小青年李繼捧都搞不定又怎麽敢跟大宋皇帝叫板呢?於是乎,這些人各自迴家收拾包裹準備到開封去過大城市的生活。


    要說這個李克文的思想倒也轉變得很快。他這次出發特意還把當年唐僖宗賞賜給拓跋思恭的丹書鐵券一起帶上了路,而在到了開封之後他更是直接把這個頗有收藏價值和曆史意義的文物獻給了趙光義。


    就這樣,趙光義莫名其妙地撿了個大便宜。這就如他當年收服吳越一樣,他不費一兵一卒就得到了黨項五州之地,而且還把黨項貴族們都給遷居到了開封。接下來,趙光義要做的便是從京城選派官員和軍隊去接管定難五州之地從而徹底地掌控這片土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宋帝國興亡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海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海曆並收藏北宋帝國興亡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