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為母親“守孝”三年後,公元968年11月,李煜正式迎娶自己曾經的妻妹為妻。
一國之主,三十來歲,精通音律和詩詞歌賦且在佛學上頗有造詣的天下第一大才子,懷中嬌妻美妾,身邊文人墨客環繞,如此生活想必神仙也不過如此。然而,生於安樂未必都能死於安樂,趙匡胤在公元971年滅掉了南漢從而對南唐形成了三麵包圍之勢,李煜再怎麽裝鴕鳥也無法忽略身後刮來的陣陣凜冽寒風。
當人生的重大危機來臨之時才能真正彰顯一個人的精神內核,很遺憾,李煜這位在文學上身長九尺的巨人在這方麵的表現堪稱災難。為了保住所謂的祖輩基業,為了讓自己苟安的日子能夠盡可能長地延續下去,李煜隻得選擇加倍地對趙匡胤委曲求全。
這一年,李煜下令去除南唐國號,改稱自己為江南國主並向宋朝加倍地上貢金銀細軟。即使如此,他也仍然是坐立不安,宋朝軍隊在邊境上對南唐虎視眈眈,而南唐的一些血氣猶存的將軍和大臣們也在鼓動他趁著宋朝水師還未壯大之時對其先下手為強,可生怕惹怒了趙匡胤的李煜毫不猶豫地就給拒絕了。
第二年,李煜為了討趙匡胤的歡心,同時更是為了讓自己表現得更像一個忠臣,他下令降格南唐的朝廷禮製:他的詔書改為教書,中書省、尚書省和門下省改省為府,禦史台也改稱為府,翰林院改為館,樞密院改為光政院,南唐宗室親王的爵位由王爵降為公爵,所有象征和代表帝王的建築飾物和生活器具全部收沒。以上種種隻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向趙匡胤明白無誤地傳遞出一個訊息:我南唐是大宋的乖寶寶,你趙匡胤不要來打我。
鑒於南唐所麵臨的緊迫形勢,也鑒於南唐內部的各種庸人和奸人當政,南唐內史舍人潘佑上疏懇請李煜重用賢人遠離奸邪庸碌之輩並提出了諸多的改良國政的建議,但這些都被李煜逐一否決。憤忿之下,潘佑甚至請求李煜誅殺以宰相湯悅為首的數十人,如此過激之舉顯然不會讓李煜同意,他反而下詔把潘佑給嚴厲訓誡了一番。自覺迴天乏術的潘佑一氣之下不再上朝,他上疏對李煜出言相譏:“你既不想富國強兵又不想歸降宋朝,那你幹脆出兵幫宋朝把北漢給滅了,然後再去向宋朝邀功,這樣說不定你就能永保富貴。”
被如此譏諷和侮辱的李煜隨即大怒,他雖然沒有收拾潘佑但也就此把潘佑視為狂悖之徒不再對其有絲毫的好感。可是,潘佑並不打算就此罷手,他決心以死明誌——以死諫的方式。他再次上疏直言朝政弊端以及南唐所麵臨的危險局勢,更要命的是他在奏疏中直言不諱地對李煜大肆數落,他把李煜拿來和曆史上有名的亡國之君夏桀 、商紂和三國時期的吳國後主孫晧相提並論,這讓李煜對其殺心頓起。
這時候李煜的寵臣張洎、徐鉉等人又在一旁煽風點火,他們說潘佑敢這樣對你不敬都是受了戶部侍郎李平的蠱惑,李煜不分青紅皂白地下令立馬收監李平。聞聽此事,剛烈的潘佑隨即於家中自盡而亡,李煜就此勃然大怒,他下令將潘佑的家小發配到饒州,而與潘佑交情甚厚但同時又被張洎和徐鉉視為政敵的李平隨後也在獄中自殺。
南唐為數可數的兩個敢於在國家危亡關頭發聲的忠臣就這樣死了,他們的死雖不是李煜直接所為,但李煜顯然要為此而擔責。逼死了文臣,李煜還殺了他手下的第一猛將林仁肇,而理由僅僅隻是他弟弟寫給他的一封告發林仁肇謀反的書信。
李煜對宋朝和趙匡胤的畢恭畢敬所換來的並不是從此可以永遠獨立於中原王朝之外永享太平和富貴的承諾,而是趙匡胤對其的步步緊逼。平心而言,趙匡胤對待李煜談不上兇狠,更談不上暴虐,他的如意算盤是希望李煜能夠主動向他獻土納地,能夠不費一兵一卒就將南唐的土地和子民劃歸在他的名下,可他把李煜想得簡單了一些。
沒錯,如趙匡胤所想的那樣,李煜是一個懦弱的人,但出身於帝王之家且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李煜同時也是一個自尊心極強的人。他是一個認同並覺得自己可以踐行“威武不能屈”這種精神的儒家弟子,但後來的事實證明他李煜其實並不是那樣的一個鐵血硬漢。
懦弱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個人雖然懦弱但卻又有極強的自尊心。這種人當你舉起刀子的時候他大聲求饒,但當你放下刀子後他又死活不肯屈服,李煜就是這類人。
公元974年,在整頓了內政之後,趙匡胤把目光重新聚焦到了南唐身上。他幾次下詔希望李煜到開封來與他相見,但李煜都以各種理由推托,到最後被逼急了的李煜不惜發出了死亡威脅,直言如果非要他進開封他寧願一死。他這樣做無疑也把自己和趙匡胤同時逼向了絕路,趙匡胤忍無可忍終於決定發兵南下要以武力掃平南唐。
俗話說狗急了還要跳牆,更何況李煜手裏還有數以十萬計的軍隊,可最後他把這場戰爭打成了什麽樣世人都知道。更具諷刺的是,當宋軍開始圍攻南唐都城的時候他竟然對此毫不知情,他竟然還在深宮內苑裏與一堆文人墨客吟詩作詞,與一堆和尚探討佛法。這樣的人以及這樣的國君又怎麽能夠守住自己的江山社稷呢?
公元976年正月,李煜被押赴開封以一個亡國之君的身份麵見趙匡胤。在受降禮上,趙匡胤沒有以極具侮辱性的牽羊禮對待李煜,但他給了李煜一個具有侮辱性的爵位——違命侯。從此,李煜開始了自己人生中最為痛苦的生命曆程。
趙匡胤作為一代王朝的開國之君,其為人之心胸可謂包攬四海,對於李煜他並未額外地對其加以淩辱。為了照顧李煜的情緒,他時常召李煜到宮裏去跟他喝酒,席間更是與其暢談詩詞歌賦,對李煜的才華他更是給予了相當高的評價——好一個翰林學士。換了別人,這樣的評價可謂是足以讓旁人心生羨慕乃至是嫉妒,但對李煜這個曾經的王者來說,趙匡胤對他學識和才華的肯定卻如是一把鋒利的匕首直刺他的胸膛,而這一個翰林學士的頭銜和稱讚對他來說則是一種恥辱和辛酸、更是一種深入骨髓的錐心之痛。
這年十月,趙匡胤突然駕崩,接替他的人變成了與李煜同為文人出身的趙光義。要說吟詩作詞,李煜要甩趙光義好幾條街,但要說到怎樣做一個帝王,趙光義則要反過來對李煜呈碾壓之勢。
登基之初,趙光義在施恩天下的時候並沒有忘記李煜這個身份特殊但卻尊貴無比的人,他不但賞賜給李煜一大筆錢,另外還將李煜的爵位由侯爵升為了公爵,這是僅次於王爵的頂級爵位,而李煜的頭銜也不再是什麽帶有侮辱性質的違命侯,而是變成了高端大氣的隴西郡公。一切的跡象都表明李煜的境遇在開始往利好的方向轉變,可事實會證明這不過是精於心計的趙光義所表演的一出好戲。
某天,李煜突然發現自己成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囚徒。趙光義暗中下令沒有他的聖旨任何人不得與李煜相見,反過來,未經他的允許,李煜也不得接見任何人。李煜就此徹底成了一隻籠中鳥,他被圈禁在了那座豪華的大院裏,如此也就不難理解他後來所作的那些詞裏為何會頻繁出現他站在高處憑欄感傷的語句。對於一個喪失了人生自由的人,憑高遙望是唯一的心靈慰藉,就如籠中之鳥唯有透過鐵籠的縫隙抬頭去仰望萬裏天空才能找尋到一絲生命繼續存活下去的意義。
很快,李煜發現了一件更要命的事情——他快成窮光蛋了。盡管他是一名“囚徒”,但他是一個有著眾多舊時仆人隨身伺候的高級囚徒,而這幫人都要靠他一個人來養活。以前當國王時李煜從來不需要為錢發愁,他甚至從來沒想過自己這輩子會為錢發愁,可如今的情勢已然是今非昔比。
說到這事還有一段故事要說。當初負責攻滅南唐的宋軍主帥曹彬在接受了李煜的投降後曾大發慈悲地讓李煜趁著金陵城的府庫還未被查封時趕緊去多拿點金銀財寶出來,如此可保他到了開封之後繼續過他的頂級富翁生活。李煜也沒客氣,他挑出一些金銀賞賜給他身邊的宮人,然後他自己則裝了幾十車的金磚準備運到開封去。這陣仗把曹彬都給嚇了一大跳,最後曹彬不得不派出幾百名士兵幫李煜押送這批金磚。
如此說來,李煜是不會缺錢的,畢竟他每個月還會從宋朝這邊按時領取他的俸祿,可事實是他現在確實快要沒錢可花了。被逼無奈之下,生性驕傲的李煜不得不極為屈辱地主動去向趙光義討要生活所需的錢財。繼“威武不能屈”之後,李煜又給“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跪下磕頭了。他做人的底線就這樣被一次又一次地打破和踐踏,而他自己正是那個打破和踐踏自己做人底線的元兇。
麵對李煜的哭窮,趙光義故作驚異之餘不但給李煜加了每月的俸銀,而且還一次性地給了他一大筆錢。事實上,趙光義知道李煜為何會向他哭窮,因為當年李煜投降時運往開封的那批黃金不知為何並沒有落在李煜的口袋裏,而是直接被運進了宋朝的國庫,但由於這筆錢在賬麵上沒有記錄,所以這批金磚就一直躺在國庫裏成了沒有戶口的黑戶,直到宋朝的左藏庫看守賈黃中到外地為官之前最後一次清查府庫資產時才發現這筆飛來橫財。趙光義得知此事也是大喜,而且他還知道這些金子的來源,因為賈黃中在報告裏明白無誤地寫了這樣的一句話:此乃李氏宮閣中遺物,未著於籍。
當然,這事趙光義不會告訴李煜,更不會主動把這些金子交還給李煜,但他對李煜又是發賞錢又是加俸祿卻是給自己仁德寬厚的牌坊上又塗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然而,望著李煜退去的背影,想必趙光義也是在不住地搖頭,他甚至還會用鼻孔發出嘲諷的笑聲:“畢竟是蜜罐子裏長大的人,花錢如流水習慣了,還以為你是高高在上的南唐國主嗎?你現在是朕的囚徒啊!”
在趙光義這裏成功討飯後,李煜算是連最後的一點做人的尊嚴也被剝奪了,這時候的他才是真的幾乎一無所有了,他所剩下的隻有他的這身軀殼以及他的老婆小周後。不幸的是,趙光義隨即又奪走了除了他的生命之外僅存的被其視為珍寶的心愛之物——他的妻子小周後。
王銍在他的《默記》裏引用了龍袞在《江南錄》裏的一段記載:小周後隨李煜一同前往開封後被封為了鄭國夫人,按照宮廷禮製,像她這等身份的貴婦人需要定期到宮中參拜。別的女人都是完事就迴家,可小周後卻是每次入宮都得好幾天之後才能迴到李煜的身邊,而每次迴來之後她都會號啕痛哭地對李煜大聲叫罵,以至於聲震四鄰,最後搞得李煜隻能狼狽又屈辱地四下躲避。
這裏麵的信息量已經足夠的多了,我們也根本沒有再細說的必要。對李煜來說,這件事帶給他的痛苦絲毫不會比小周後切身感受到的痛苦少多少,可他又能怎樣呢?難道要生性懦弱且已是亡國之君和階下之囚的他拿著刀去找趙光義拚命嗎?即使他有這個膽兒也真的拿著刀衝進了皇宮,可最後的結局指定是他被砍為肉泥而趙光義卻是完好無損,而且事後他還會被清算,他府中的男人會被殺光,女人們包括他的老婆小周後將徹底成為趙光義隨意欺淩的奴仆。況且,李煜也根本沒有這個膽兒!
一國之主,三十來歲,精通音律和詩詞歌賦且在佛學上頗有造詣的天下第一大才子,懷中嬌妻美妾,身邊文人墨客環繞,如此生活想必神仙也不過如此。然而,生於安樂未必都能死於安樂,趙匡胤在公元971年滅掉了南漢從而對南唐形成了三麵包圍之勢,李煜再怎麽裝鴕鳥也無法忽略身後刮來的陣陣凜冽寒風。
當人生的重大危機來臨之時才能真正彰顯一個人的精神內核,很遺憾,李煜這位在文學上身長九尺的巨人在這方麵的表現堪稱災難。為了保住所謂的祖輩基業,為了讓自己苟安的日子能夠盡可能長地延續下去,李煜隻得選擇加倍地對趙匡胤委曲求全。
這一年,李煜下令去除南唐國號,改稱自己為江南國主並向宋朝加倍地上貢金銀細軟。即使如此,他也仍然是坐立不安,宋朝軍隊在邊境上對南唐虎視眈眈,而南唐的一些血氣猶存的將軍和大臣們也在鼓動他趁著宋朝水師還未壯大之時對其先下手為強,可生怕惹怒了趙匡胤的李煜毫不猶豫地就給拒絕了。
第二年,李煜為了討趙匡胤的歡心,同時更是為了讓自己表現得更像一個忠臣,他下令降格南唐的朝廷禮製:他的詔書改為教書,中書省、尚書省和門下省改省為府,禦史台也改稱為府,翰林院改為館,樞密院改為光政院,南唐宗室親王的爵位由王爵降為公爵,所有象征和代表帝王的建築飾物和生活器具全部收沒。以上種種隻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向趙匡胤明白無誤地傳遞出一個訊息:我南唐是大宋的乖寶寶,你趙匡胤不要來打我。
鑒於南唐所麵臨的緊迫形勢,也鑒於南唐內部的各種庸人和奸人當政,南唐內史舍人潘佑上疏懇請李煜重用賢人遠離奸邪庸碌之輩並提出了諸多的改良國政的建議,但這些都被李煜逐一否決。憤忿之下,潘佑甚至請求李煜誅殺以宰相湯悅為首的數十人,如此過激之舉顯然不會讓李煜同意,他反而下詔把潘佑給嚴厲訓誡了一番。自覺迴天乏術的潘佑一氣之下不再上朝,他上疏對李煜出言相譏:“你既不想富國強兵又不想歸降宋朝,那你幹脆出兵幫宋朝把北漢給滅了,然後再去向宋朝邀功,這樣說不定你就能永保富貴。”
被如此譏諷和侮辱的李煜隨即大怒,他雖然沒有收拾潘佑但也就此把潘佑視為狂悖之徒不再對其有絲毫的好感。可是,潘佑並不打算就此罷手,他決心以死明誌——以死諫的方式。他再次上疏直言朝政弊端以及南唐所麵臨的危險局勢,更要命的是他在奏疏中直言不諱地對李煜大肆數落,他把李煜拿來和曆史上有名的亡國之君夏桀 、商紂和三國時期的吳國後主孫晧相提並論,這讓李煜對其殺心頓起。
這時候李煜的寵臣張洎、徐鉉等人又在一旁煽風點火,他們說潘佑敢這樣對你不敬都是受了戶部侍郎李平的蠱惑,李煜不分青紅皂白地下令立馬收監李平。聞聽此事,剛烈的潘佑隨即於家中自盡而亡,李煜就此勃然大怒,他下令將潘佑的家小發配到饒州,而與潘佑交情甚厚但同時又被張洎和徐鉉視為政敵的李平隨後也在獄中自殺。
南唐為數可數的兩個敢於在國家危亡關頭發聲的忠臣就這樣死了,他們的死雖不是李煜直接所為,但李煜顯然要為此而擔責。逼死了文臣,李煜還殺了他手下的第一猛將林仁肇,而理由僅僅隻是他弟弟寫給他的一封告發林仁肇謀反的書信。
李煜對宋朝和趙匡胤的畢恭畢敬所換來的並不是從此可以永遠獨立於中原王朝之外永享太平和富貴的承諾,而是趙匡胤對其的步步緊逼。平心而言,趙匡胤對待李煜談不上兇狠,更談不上暴虐,他的如意算盤是希望李煜能夠主動向他獻土納地,能夠不費一兵一卒就將南唐的土地和子民劃歸在他的名下,可他把李煜想得簡單了一些。
沒錯,如趙匡胤所想的那樣,李煜是一個懦弱的人,但出身於帝王之家且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李煜同時也是一個自尊心極強的人。他是一個認同並覺得自己可以踐行“威武不能屈”這種精神的儒家弟子,但後來的事實證明他李煜其實並不是那樣的一個鐵血硬漢。
懦弱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個人雖然懦弱但卻又有極強的自尊心。這種人當你舉起刀子的時候他大聲求饒,但當你放下刀子後他又死活不肯屈服,李煜就是這類人。
公元974年,在整頓了內政之後,趙匡胤把目光重新聚焦到了南唐身上。他幾次下詔希望李煜到開封來與他相見,但李煜都以各種理由推托,到最後被逼急了的李煜不惜發出了死亡威脅,直言如果非要他進開封他寧願一死。他這樣做無疑也把自己和趙匡胤同時逼向了絕路,趙匡胤忍無可忍終於決定發兵南下要以武力掃平南唐。
俗話說狗急了還要跳牆,更何況李煜手裏還有數以十萬計的軍隊,可最後他把這場戰爭打成了什麽樣世人都知道。更具諷刺的是,當宋軍開始圍攻南唐都城的時候他竟然對此毫不知情,他竟然還在深宮內苑裏與一堆文人墨客吟詩作詞,與一堆和尚探討佛法。這樣的人以及這樣的國君又怎麽能夠守住自己的江山社稷呢?
公元976年正月,李煜被押赴開封以一個亡國之君的身份麵見趙匡胤。在受降禮上,趙匡胤沒有以極具侮辱性的牽羊禮對待李煜,但他給了李煜一個具有侮辱性的爵位——違命侯。從此,李煜開始了自己人生中最為痛苦的生命曆程。
趙匡胤作為一代王朝的開國之君,其為人之心胸可謂包攬四海,對於李煜他並未額外地對其加以淩辱。為了照顧李煜的情緒,他時常召李煜到宮裏去跟他喝酒,席間更是與其暢談詩詞歌賦,對李煜的才華他更是給予了相當高的評價——好一個翰林學士。換了別人,這樣的評價可謂是足以讓旁人心生羨慕乃至是嫉妒,但對李煜這個曾經的王者來說,趙匡胤對他學識和才華的肯定卻如是一把鋒利的匕首直刺他的胸膛,而這一個翰林學士的頭銜和稱讚對他來說則是一種恥辱和辛酸、更是一種深入骨髓的錐心之痛。
這年十月,趙匡胤突然駕崩,接替他的人變成了與李煜同為文人出身的趙光義。要說吟詩作詞,李煜要甩趙光義好幾條街,但要說到怎樣做一個帝王,趙光義則要反過來對李煜呈碾壓之勢。
登基之初,趙光義在施恩天下的時候並沒有忘記李煜這個身份特殊但卻尊貴無比的人,他不但賞賜給李煜一大筆錢,另外還將李煜的爵位由侯爵升為了公爵,這是僅次於王爵的頂級爵位,而李煜的頭銜也不再是什麽帶有侮辱性質的違命侯,而是變成了高端大氣的隴西郡公。一切的跡象都表明李煜的境遇在開始往利好的方向轉變,可事實會證明這不過是精於心計的趙光義所表演的一出好戲。
某天,李煜突然發現自己成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囚徒。趙光義暗中下令沒有他的聖旨任何人不得與李煜相見,反過來,未經他的允許,李煜也不得接見任何人。李煜就此徹底成了一隻籠中鳥,他被圈禁在了那座豪華的大院裏,如此也就不難理解他後來所作的那些詞裏為何會頻繁出現他站在高處憑欄感傷的語句。對於一個喪失了人生自由的人,憑高遙望是唯一的心靈慰藉,就如籠中之鳥唯有透過鐵籠的縫隙抬頭去仰望萬裏天空才能找尋到一絲生命繼續存活下去的意義。
很快,李煜發現了一件更要命的事情——他快成窮光蛋了。盡管他是一名“囚徒”,但他是一個有著眾多舊時仆人隨身伺候的高級囚徒,而這幫人都要靠他一個人來養活。以前當國王時李煜從來不需要為錢發愁,他甚至從來沒想過自己這輩子會為錢發愁,可如今的情勢已然是今非昔比。
說到這事還有一段故事要說。當初負責攻滅南唐的宋軍主帥曹彬在接受了李煜的投降後曾大發慈悲地讓李煜趁著金陵城的府庫還未被查封時趕緊去多拿點金銀財寶出來,如此可保他到了開封之後繼續過他的頂級富翁生活。李煜也沒客氣,他挑出一些金銀賞賜給他身邊的宮人,然後他自己則裝了幾十車的金磚準備運到開封去。這陣仗把曹彬都給嚇了一大跳,最後曹彬不得不派出幾百名士兵幫李煜押送這批金磚。
如此說來,李煜是不會缺錢的,畢竟他每個月還會從宋朝這邊按時領取他的俸祿,可事實是他現在確實快要沒錢可花了。被逼無奈之下,生性驕傲的李煜不得不極為屈辱地主動去向趙光義討要生活所需的錢財。繼“威武不能屈”之後,李煜又給“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跪下磕頭了。他做人的底線就這樣被一次又一次地打破和踐踏,而他自己正是那個打破和踐踏自己做人底線的元兇。
麵對李煜的哭窮,趙光義故作驚異之餘不但給李煜加了每月的俸銀,而且還一次性地給了他一大筆錢。事實上,趙光義知道李煜為何會向他哭窮,因為當年李煜投降時運往開封的那批黃金不知為何並沒有落在李煜的口袋裏,而是直接被運進了宋朝的國庫,但由於這筆錢在賬麵上沒有記錄,所以這批金磚就一直躺在國庫裏成了沒有戶口的黑戶,直到宋朝的左藏庫看守賈黃中到外地為官之前最後一次清查府庫資產時才發現這筆飛來橫財。趙光義得知此事也是大喜,而且他還知道這些金子的來源,因為賈黃中在報告裏明白無誤地寫了這樣的一句話:此乃李氏宮閣中遺物,未著於籍。
當然,這事趙光義不會告訴李煜,更不會主動把這些金子交還給李煜,但他對李煜又是發賞錢又是加俸祿卻是給自己仁德寬厚的牌坊上又塗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然而,望著李煜退去的背影,想必趙光義也是在不住地搖頭,他甚至還會用鼻孔發出嘲諷的笑聲:“畢竟是蜜罐子裏長大的人,花錢如流水習慣了,還以為你是高高在上的南唐國主嗎?你現在是朕的囚徒啊!”
在趙光義這裏成功討飯後,李煜算是連最後的一點做人的尊嚴也被剝奪了,這時候的他才是真的幾乎一無所有了,他所剩下的隻有他的這身軀殼以及他的老婆小周後。不幸的是,趙光義隨即又奪走了除了他的生命之外僅存的被其視為珍寶的心愛之物——他的妻子小周後。
王銍在他的《默記》裏引用了龍袞在《江南錄》裏的一段記載:小周後隨李煜一同前往開封後被封為了鄭國夫人,按照宮廷禮製,像她這等身份的貴婦人需要定期到宮中參拜。別的女人都是完事就迴家,可小周後卻是每次入宮都得好幾天之後才能迴到李煜的身邊,而每次迴來之後她都會號啕痛哭地對李煜大聲叫罵,以至於聲震四鄰,最後搞得李煜隻能狼狽又屈辱地四下躲避。
這裏麵的信息量已經足夠的多了,我們也根本沒有再細說的必要。對李煜來說,這件事帶給他的痛苦絲毫不會比小周後切身感受到的痛苦少多少,可他又能怎樣呢?難道要生性懦弱且已是亡國之君和階下之囚的他拿著刀去找趙光義拚命嗎?即使他有這個膽兒也真的拿著刀衝進了皇宮,可最後的結局指定是他被砍為肉泥而趙光義卻是完好無損,而且事後他還會被清算,他府中的男人會被殺光,女人們包括他的老婆小周後將徹底成為趙光義隨意欺淩的奴仆。況且,李煜也根本沒有這個膽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