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宋朝意欲對北漢一戰滅國的氣勢,作為北漢都城的太原還在死扛,可在太原周邊卻是另一番景象。在宋軍的強大威懾之下,太原周邊陸續有州縣前來主動歸降,這或許能讓身在太原城下沮喪不已的趙匡胤稍微氣順一點,可他最想要征服的隻有太原城。然而,經過將近一個月時間的大水衝擊,太原城依然神奇般地繼續矗立著,它就是不倒。就在宋軍全軍上下都要絕望的時候,在大水衝城的第二十四天,曙光終於出現了,太原城的南城牆被大水衝開了一個口子,大水隨即衝入了城中。宋軍狂喜,而北漢人則大驚失色,他們組織人手堵住水口,但宋軍乘船一陣猛射,北漢人隻好退了迴去。
聽到這個消息,趙匡胤親自跑來察看,宋軍的兵力也迅速向南城集結。他們就等著大水再發點力,然後就可以坐著小船直接進城。可是,宋軍這邊高興得太早了,事實上,被衝開了一道口子的城牆隻是南城的甕城。即使這段城牆倒了,可裏麵的另一道城牆還是會擋著宋軍前進的道路。
北漢人很快想出了一個絕招,他們搞來了一個巨大無比的草堆,然後用這個草堆堵住了缺口。宋軍再怎麽射箭也奈何不了這個草堆,北漢人趁機又緊急修築好了被衝毀的城牆。一陣臉紅心跳之後,宋軍就此再一次地沮喪而迴。
這一次的危機暫時地度過了,可誰知道不久又會是哪一段城牆被衝開了缺口,這一次很幸運地躲過了一劫,可長此下去終究不是個辦法。北漢的大宰相郭無為又一次地坐不住了,他再次麵見劉繼元並勸自己的皇帝投降,他以為劉繼元這迴還是不會拿他怎麽樣,可他這一次錯了。
劉繼元身邊的那位大太監衛德貴再也不想看到郭無為的這副讓他惡心的嘴臉了,他決定向郭無為攤牌。他在劉繼元麵前細數郭無為這大半年來的種種可疑之舉並極力勸說劉繼元把郭無為就地正法以安軍心和民心。
劉繼元盡管對郭無為懷有一顆深切的感恩之心,但在衛德貴的勸說以及眾多事件的疑點麵前,他還是對郭無為的信任產生了動搖。在一番調查審理之後,郭無為的間諜身份終於被坐實了,劉繼元這時候的反應絕對可以證明他之前對郭無為的信任絕不是在作秀,他被這個對他來說是一記驚天響雷的消息給當場震暈了過去。
愛之深則恨之切,這個道理無論放在哪一種感情裏都適用,而這個世界上也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叛徒或騙子會在身份暴露之後得到什麽好下場。劉繼元當初有多麽信任郭無為現在就有多恨他,他現在隻想讓郭無為去死,而且還不能好死。為了讓宋軍以及趙匡胤好好地欣賞一下死亡的行為藝術,劉繼元下令將郭無為拉到南城門之上,然後當著宋軍的麵將郭無為活活地絞死!
也不知道郭無為在自己臨死的時候會不會後悔當初私藏趙匡胤的官爵委任書之事,又會不會後悔不久之前他本來已經出了太原城卻因為擔心自己手裏無功而沒有去向趙匡胤投誠之事,這兩件事任意一件他做成了就都能保證他往後餘生的榮華富貴,至少會贏得個老死餘生而不是這樣當眾受辱而死。而在另一邊,望著對麵密密麻麻的人群裏可能會有的趙匡胤,劉繼元的笑容想必也是相當的燦爛和神氣:大宋的皇帝陛下,你看到了嗎?我現在當著你和你這些士兵的麵絞死了你的間諜,你又能奈我何?
殺了郭無為之後,劉繼元突然心情大好也豪情大發,這天晚上他居然想到了派人再次去偷襲宋軍的營寨。所謂高人自有其高明之處,放在劉繼元身上就是他此時的逆向思維:你們宋軍以為我就隻能死守,絕對不會想到這個時候我還敢偷襲你們吧?那好,我就給你們來一個反其道而行,我就偷襲一個給你們瞧瞧。
這天的夜半時分,估摸著宋軍都睡得正香的時候,北漢人也不知道是怎麽摸出的城,他們悄悄地靠近了宋軍的西寨,而且他們提前就摸清楚了宋軍攻城器械的所在地,他們此行的目的就是來燒毀這些東西的。也許是北漢人覺得宋軍的西寨比較好欺負,因為上次他們就是在這裏撿了個小便宜:一箭把宋軍主將趙讚的腳給射穿了。悲哀的是,這一迴他們死得極其慘烈。
正所謂知恥而後勇,有了上次的慘痛教訓,宋軍西寨的將士們可能每天晚上都是枕著刀把子在睡覺。前來偷襲的北漢人這邊剛露頭,西寨的宋軍就全軍皆起,然後就是一陣狂暴地大開殺戒。宋軍這邊積壓了好多天的怒火這時候終於可以釋放了:好呀你們!我們這些天每天都想衝進去砍人卻愣是進不去,這下好了,你們自己送上門來了,你們要找死可就別怪我們心狠手辣了!
聽到西寨有動靜,趙匡胤也是半夜驚醒,他命令禁軍殿前都指揮使楊信帶著一百名精銳騎兵就朝趙讚那邊撲了過去。可別小看了楊信和這一百名士兵,楊信這時候是統領趙匡胤親隨近衛軍的大將,他帶出去的這一百人個個都是超級猛男,這些人裏麵就包括了上次在汾河橋把楊業打得大敗而逃的那個少年英雄荊嗣。
到了戰場,超級小猛男荊嗣第一個衝了上去,然後就是掄起大刀片子一頓猛砍。北漢人沒有料到宋軍竟然大半夜還反應如此神速,更沒有想到宋軍的反撲是如此的迅猛且狂暴。這也不能怪他們,他們怎麽可能體會得到宋軍的這些大兵們這兩個月來積壓的怒火有多深。
這一戰北漢人不但一件攻城器械沒燒成,反而還被宋軍殺了一萬多人,而荊嗣也因為在這一戰裏的勇猛表現讓前來觀戰的趙匡胤對其格外賞識。戰後,荊嗣被編入了趙匡胤五重近衛軍裏最內核的護衛力量——他成了一名讓所有禁軍都羨慕不已的“禦馬直”,簡而言之就是時刻跟在趙匡胤屁股後麵的那一波人。當然,他是特招的,是臨時補進去的,用現在的話來說,他這也可以勉強叫做是火線提幹。之所以用到勉強這個詞是因為禦馬直並不是軍官,而是相當於皇帝的貼身保鏢,但整天跟皇帝老爺見麵閑聊肯定是前途遠大,荊嗣後來也確實當了統兵的將官。
坦白說,我個人不太相信這一戰真的斬殺了北漢兵一萬多人,如果真是這樣,那劉繼元肯定是瘋了。死一萬人就意味著一起出城的至少是兩三萬人,要麽就是這支偷襲的隊伍全軍覆沒。要知道太原城裏本來就沒有多少兵,搞個偷襲不至於把本錢下得這麽大吧?況且,這時候太原城四麵都是大洪水,你即使隻來了這一萬人那得坐多少艘小船才能跑過來搞偷襲呢?如此規模動靜肯定不小,那又算得上是什麽偷襲呢?因此,史書上說此戰北漢人被斬殺一萬人真的不太可信,一千人倒是有可能。
不管怎樣,這次偷襲又失敗了,可劉繼元依然興致大好,他甚至決定給趙匡胤來個惡作劇。
又是一個半夜時分,劉繼元派人到趙匡胤禦營所在的堤壩後麵給趙匡胤來了一出“逗你玩”。黑夜裏,宋軍的皇帝近衛軍聽見有人在堤壩後麵高喊:“劉繼元投降了!大宋的皇帝陛下,你快出來受降啊!”
這聲呐喊不但外麵的近衛軍聽見了,就連正在帳內睡覺的趙匡胤也聽見了。他大喜過望,立馬翻身起床,然後命令手下的衛士們穿上鎧甲操起大家夥準備威武雄壯地受降。就在他喜形於色地準備受降的時候,有人上前對他提醒道:“陛下,小心有詐啊!受降如臨敵,我還從來沒聽說過有人在半夜裏投降的!”
一語點醒夢中人,趙匡胤這才從迷糊中突然明白過來。他命人出去查個究竟,隨後他被告知外麵連個鬼影子都沒有。
趙匡胤這下可把臉給丟大了,盡管下麵的人沒有誰敢笑他,但他自己知道自己這迴被劉繼元這個小破孩給耍了。為了發泄心中的怒火,第二天他親自帶人去了太原的南城門,他滿身的邪火急需發泄,於是他命人乘船過去把城門給燒了。當然,結果肯定是沒燒成。
迴到行營,趙匡胤一個人默默地想著心事。連日的久攻不下,再加上酷熱和暴雨的輪番來襲以及軍中各種疾病的流行讓趙匡胤的心氣徹底沒有了,他不得不開始認真地考慮一個現實的問題:這太原城難道真的是拿不下來了嗎?
幾個月下來,宋軍現在已經是師老兵疲,很多不利的因素都在困擾著他們:第一,天氣。時值盛夏酷暑難耐,可奇怪的是這些天卻又經常下雨,宋軍這些日子可沒少蒸桑拿;第二,疾病。這種氣候外加汾河決堤之後的洪水四溢讓大軍的水源也受到了汙染,軍中好多人都患了痢疾或是皮膚病;第三,遼國人又來了。
這次遼軍是由遼國的北院大王耶律屋質帶隊,而且他的後麵還跟著一個遼國南院大王耶律斜軫,這兩個人在遼國兩百多年的曆史上堪稱鼎鼎大名。耶律屋質當年幾乎以一己之力成功地消除了一場足以讓遼國元氣盡失的超級大火拚,而耶律斜軫則是一個讓所有了解宋史的人看到之後都不禁會心頭發寒的名字。
這一次遼國人繞過由宋軍重兵把守的石嶺關並采取晝伏夜出的進兵戰術一路上躲過了幾乎所有的宋軍眼線和哨卡。這時候他們已經來到了太原城西的位置,但他們沒敢跟宋軍交戰,因為他們後麵的部隊現在還沒有跟上來,可趙匡胤也沒敢主動迎上去跟遼國人幹架,因為他不清楚這支遼軍的虛實。
我們現在終於可以揭開趙匡胤為何會耐不住性子不惜坐著小船也要對太原城發動猛攻的謎底了,這個謎底就是遼國人。雖然在兩個方向先後擊敗了遼軍,但趙匡胤肯定知道遼國人是不會就此罷休的。
接連兩次被擊敗,作為當時東亞的超級大國且是新皇帝剛剛登基,這兩口惡氣遼國怎麽可能咽得下去?再者說,北漢是遼國與宋朝的戰略緩衝國,參考以往的曆史,每當中原王朝強勢崛起的時候就都會南征北討一統天下,一旦宋朝滅了北漢難保他們不會趁機北上奪取燕雲十六州,甚至要直接像當年李世民攻滅突厥那樣給契丹人算一算這幾十年劫掠中原的總賬。別的人不說,單單是耶律阿保機和耶律德光父子倆先後在中原大地搶了多少財寶和女人,殺了多少男人,燒了多少房屋,這些遼國人可能不記得或不知道,但中原的百姓能忘了那些亡國滅家之恨嗎?少年時期親眼見過遼國人燒殺搶掠的宋朝皇帝趙匡胤會忘了這些嗎?
對遼國來說,北漢是必須要保的。這場仗已經不是宋朝與北漢的兩方角力,而是宋朝和遼國的角逐。
趙匡胤知道遼國人的大軍肯定會來,他想在遼軍到達之前拿下太原,如此他就不會被內外夾擊,他就可以在攻下太原後背城列陣跟遼國人來個了斷。他不是不想學郭威以最小的代價拿下太原,可關鍵在於他沒有當時郭威所處的那種國際形勢。現在,他所擔心的事終究還是發生了,太原未下,遼國人卻又來了。更加讓他感到意外的是就連老天爺也在跟他過不去,反常的氣候就不說了,關鍵是宋朝的大兵們好多人都開始拉肚子。如此境地何談勝利?
聽到這個消息,趙匡胤親自跑來察看,宋軍的兵力也迅速向南城集結。他們就等著大水再發點力,然後就可以坐著小船直接進城。可是,宋軍這邊高興得太早了,事實上,被衝開了一道口子的城牆隻是南城的甕城。即使這段城牆倒了,可裏麵的另一道城牆還是會擋著宋軍前進的道路。
北漢人很快想出了一個絕招,他們搞來了一個巨大無比的草堆,然後用這個草堆堵住了缺口。宋軍再怎麽射箭也奈何不了這個草堆,北漢人趁機又緊急修築好了被衝毀的城牆。一陣臉紅心跳之後,宋軍就此再一次地沮喪而迴。
這一次的危機暫時地度過了,可誰知道不久又會是哪一段城牆被衝開了缺口,這一次很幸運地躲過了一劫,可長此下去終究不是個辦法。北漢的大宰相郭無為又一次地坐不住了,他再次麵見劉繼元並勸自己的皇帝投降,他以為劉繼元這迴還是不會拿他怎麽樣,可他這一次錯了。
劉繼元身邊的那位大太監衛德貴再也不想看到郭無為的這副讓他惡心的嘴臉了,他決定向郭無為攤牌。他在劉繼元麵前細數郭無為這大半年來的種種可疑之舉並極力勸說劉繼元把郭無為就地正法以安軍心和民心。
劉繼元盡管對郭無為懷有一顆深切的感恩之心,但在衛德貴的勸說以及眾多事件的疑點麵前,他還是對郭無為的信任產生了動搖。在一番調查審理之後,郭無為的間諜身份終於被坐實了,劉繼元這時候的反應絕對可以證明他之前對郭無為的信任絕不是在作秀,他被這個對他來說是一記驚天響雷的消息給當場震暈了過去。
愛之深則恨之切,這個道理無論放在哪一種感情裏都適用,而這個世界上也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叛徒或騙子會在身份暴露之後得到什麽好下場。劉繼元當初有多麽信任郭無為現在就有多恨他,他現在隻想讓郭無為去死,而且還不能好死。為了讓宋軍以及趙匡胤好好地欣賞一下死亡的行為藝術,劉繼元下令將郭無為拉到南城門之上,然後當著宋軍的麵將郭無為活活地絞死!
也不知道郭無為在自己臨死的時候會不會後悔當初私藏趙匡胤的官爵委任書之事,又會不會後悔不久之前他本來已經出了太原城卻因為擔心自己手裏無功而沒有去向趙匡胤投誠之事,這兩件事任意一件他做成了就都能保證他往後餘生的榮華富貴,至少會贏得個老死餘生而不是這樣當眾受辱而死。而在另一邊,望著對麵密密麻麻的人群裏可能會有的趙匡胤,劉繼元的笑容想必也是相當的燦爛和神氣:大宋的皇帝陛下,你看到了嗎?我現在當著你和你這些士兵的麵絞死了你的間諜,你又能奈我何?
殺了郭無為之後,劉繼元突然心情大好也豪情大發,這天晚上他居然想到了派人再次去偷襲宋軍的營寨。所謂高人自有其高明之處,放在劉繼元身上就是他此時的逆向思維:你們宋軍以為我就隻能死守,絕對不會想到這個時候我還敢偷襲你們吧?那好,我就給你們來一個反其道而行,我就偷襲一個給你們瞧瞧。
這天的夜半時分,估摸著宋軍都睡得正香的時候,北漢人也不知道是怎麽摸出的城,他們悄悄地靠近了宋軍的西寨,而且他們提前就摸清楚了宋軍攻城器械的所在地,他們此行的目的就是來燒毀這些東西的。也許是北漢人覺得宋軍的西寨比較好欺負,因為上次他們就是在這裏撿了個小便宜:一箭把宋軍主將趙讚的腳給射穿了。悲哀的是,這一迴他們死得極其慘烈。
正所謂知恥而後勇,有了上次的慘痛教訓,宋軍西寨的將士們可能每天晚上都是枕著刀把子在睡覺。前來偷襲的北漢人這邊剛露頭,西寨的宋軍就全軍皆起,然後就是一陣狂暴地大開殺戒。宋軍這邊積壓了好多天的怒火這時候終於可以釋放了:好呀你們!我們這些天每天都想衝進去砍人卻愣是進不去,這下好了,你們自己送上門來了,你們要找死可就別怪我們心狠手辣了!
聽到西寨有動靜,趙匡胤也是半夜驚醒,他命令禁軍殿前都指揮使楊信帶著一百名精銳騎兵就朝趙讚那邊撲了過去。可別小看了楊信和這一百名士兵,楊信這時候是統領趙匡胤親隨近衛軍的大將,他帶出去的這一百人個個都是超級猛男,這些人裏麵就包括了上次在汾河橋把楊業打得大敗而逃的那個少年英雄荊嗣。
到了戰場,超級小猛男荊嗣第一個衝了上去,然後就是掄起大刀片子一頓猛砍。北漢人沒有料到宋軍竟然大半夜還反應如此神速,更沒有想到宋軍的反撲是如此的迅猛且狂暴。這也不能怪他們,他們怎麽可能體會得到宋軍的這些大兵們這兩個月來積壓的怒火有多深。
這一戰北漢人不但一件攻城器械沒燒成,反而還被宋軍殺了一萬多人,而荊嗣也因為在這一戰裏的勇猛表現讓前來觀戰的趙匡胤對其格外賞識。戰後,荊嗣被編入了趙匡胤五重近衛軍裏最內核的護衛力量——他成了一名讓所有禁軍都羨慕不已的“禦馬直”,簡而言之就是時刻跟在趙匡胤屁股後麵的那一波人。當然,他是特招的,是臨時補進去的,用現在的話來說,他這也可以勉強叫做是火線提幹。之所以用到勉強這個詞是因為禦馬直並不是軍官,而是相當於皇帝的貼身保鏢,但整天跟皇帝老爺見麵閑聊肯定是前途遠大,荊嗣後來也確實當了統兵的將官。
坦白說,我個人不太相信這一戰真的斬殺了北漢兵一萬多人,如果真是這樣,那劉繼元肯定是瘋了。死一萬人就意味著一起出城的至少是兩三萬人,要麽就是這支偷襲的隊伍全軍覆沒。要知道太原城裏本來就沒有多少兵,搞個偷襲不至於把本錢下得這麽大吧?況且,這時候太原城四麵都是大洪水,你即使隻來了這一萬人那得坐多少艘小船才能跑過來搞偷襲呢?如此規模動靜肯定不小,那又算得上是什麽偷襲呢?因此,史書上說此戰北漢人被斬殺一萬人真的不太可信,一千人倒是有可能。
不管怎樣,這次偷襲又失敗了,可劉繼元依然興致大好,他甚至決定給趙匡胤來個惡作劇。
又是一個半夜時分,劉繼元派人到趙匡胤禦營所在的堤壩後麵給趙匡胤來了一出“逗你玩”。黑夜裏,宋軍的皇帝近衛軍聽見有人在堤壩後麵高喊:“劉繼元投降了!大宋的皇帝陛下,你快出來受降啊!”
這聲呐喊不但外麵的近衛軍聽見了,就連正在帳內睡覺的趙匡胤也聽見了。他大喜過望,立馬翻身起床,然後命令手下的衛士們穿上鎧甲操起大家夥準備威武雄壯地受降。就在他喜形於色地準備受降的時候,有人上前對他提醒道:“陛下,小心有詐啊!受降如臨敵,我還從來沒聽說過有人在半夜裏投降的!”
一語點醒夢中人,趙匡胤這才從迷糊中突然明白過來。他命人出去查個究竟,隨後他被告知外麵連個鬼影子都沒有。
趙匡胤這下可把臉給丟大了,盡管下麵的人沒有誰敢笑他,但他自己知道自己這迴被劉繼元這個小破孩給耍了。為了發泄心中的怒火,第二天他親自帶人去了太原的南城門,他滿身的邪火急需發泄,於是他命人乘船過去把城門給燒了。當然,結果肯定是沒燒成。
迴到行營,趙匡胤一個人默默地想著心事。連日的久攻不下,再加上酷熱和暴雨的輪番來襲以及軍中各種疾病的流行讓趙匡胤的心氣徹底沒有了,他不得不開始認真地考慮一個現實的問題:這太原城難道真的是拿不下來了嗎?
幾個月下來,宋軍現在已經是師老兵疲,很多不利的因素都在困擾著他們:第一,天氣。時值盛夏酷暑難耐,可奇怪的是這些天卻又經常下雨,宋軍這些日子可沒少蒸桑拿;第二,疾病。這種氣候外加汾河決堤之後的洪水四溢讓大軍的水源也受到了汙染,軍中好多人都患了痢疾或是皮膚病;第三,遼國人又來了。
這次遼軍是由遼國的北院大王耶律屋質帶隊,而且他的後麵還跟著一個遼國南院大王耶律斜軫,這兩個人在遼國兩百多年的曆史上堪稱鼎鼎大名。耶律屋質當年幾乎以一己之力成功地消除了一場足以讓遼國元氣盡失的超級大火拚,而耶律斜軫則是一個讓所有了解宋史的人看到之後都不禁會心頭發寒的名字。
這一次遼國人繞過由宋軍重兵把守的石嶺關並采取晝伏夜出的進兵戰術一路上躲過了幾乎所有的宋軍眼線和哨卡。這時候他們已經來到了太原城西的位置,但他們沒敢跟宋軍交戰,因為他們後麵的部隊現在還沒有跟上來,可趙匡胤也沒敢主動迎上去跟遼國人幹架,因為他不清楚這支遼軍的虛實。
我們現在終於可以揭開趙匡胤為何會耐不住性子不惜坐著小船也要對太原城發動猛攻的謎底了,這個謎底就是遼國人。雖然在兩個方向先後擊敗了遼軍,但趙匡胤肯定知道遼國人是不會就此罷休的。
接連兩次被擊敗,作為當時東亞的超級大國且是新皇帝剛剛登基,這兩口惡氣遼國怎麽可能咽得下去?再者說,北漢是遼國與宋朝的戰略緩衝國,參考以往的曆史,每當中原王朝強勢崛起的時候就都會南征北討一統天下,一旦宋朝滅了北漢難保他們不會趁機北上奪取燕雲十六州,甚至要直接像當年李世民攻滅突厥那樣給契丹人算一算這幾十年劫掠中原的總賬。別的人不說,單單是耶律阿保機和耶律德光父子倆先後在中原大地搶了多少財寶和女人,殺了多少男人,燒了多少房屋,這些遼國人可能不記得或不知道,但中原的百姓能忘了那些亡國滅家之恨嗎?少年時期親眼見過遼國人燒殺搶掠的宋朝皇帝趙匡胤會忘了這些嗎?
對遼國來說,北漢是必須要保的。這場仗已經不是宋朝與北漢的兩方角力,而是宋朝和遼國的角逐。
趙匡胤知道遼國人的大軍肯定會來,他想在遼軍到達之前拿下太原,如此他就不會被內外夾擊,他就可以在攻下太原後背城列陣跟遼國人來個了斷。他不是不想學郭威以最小的代價拿下太原,可關鍵在於他沒有當時郭威所處的那種國際形勢。現在,他所擔心的事終究還是發生了,太原未下,遼國人卻又來了。更加讓他感到意外的是就連老天爺也在跟他過不去,反常的氣候就不說了,關鍵是宋朝的大兵們好多人都開始拉肚子。如此境地何談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