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確立了自己的皇帝身份之後,在擦幹了為哥哥的死而滾滾而流的眼淚之後,趙光義收拾心情開始履行自己的皇帝職責。
他所幹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大赦天下,在他登基之前所有犯事的人全部都得以赦免或是減刑,本來要砍頭的人保住了腦袋,本來要流放的人可以不用千裏跋涉客死異鄉,本來要把牢底坐穿的人可以掰著手指頭計算自己哪天可以重獲自由,至於那些偷雞摸狗之輩本來要被罰款或拘留這下也啥事都沒有了。
這件事倒也不奇怪,在古代每逢新皇登基幾乎都會大赦天下,目的無非就是收攬全天下的民心。從法治精神上來說這是在胡搞,可對於那些犯事的人以及其親屬來說卻是喜從天降。這些人尤其是在趙匡胤時期犯下重罪的人被大赦之後會牢牢記住趙光義的恩德——再造之恩。平民百姓就不說了,那些官員們在被赦免之後自然而然地會將趙匡胤完全拋諸於腦後,他們從此隻會全心全意地對趙光義感恩戴德。
在我們幾千年的封建曆史上,任何一個國君在登基之後所想到的第一件事都是如何穩固自己的統治地位,最簡單的一句話和一個現象就是那一句著名的“一朝天子一朝臣”,而趙光義在這件事情上的表現卻相當反常。他並未急於將長期跟隨自己的一幫幕僚推上帝國的權力高層,而是繼續重用趙匡胤時期的所有軍政高官——不是做做樣子,而是長期重用。
在這裏要客觀地評價一下趙光義當皇帝之後的用人之道,任人唯親這個詞跟此時的他幾乎不沾邊,在這方麵甚至可以給趙光義加一個唯才是用的評價。太宗朝前後共計二十二年,總共有九位宰相(參知政事不計入其中),他們分別是:薛居正、沈倫(沈以倫在趙光義登基後改名沈倫)、盧多遜、趙普、宋琪、李昉、呂蒙正、張齊賢和呂端。在這些人裏麵薛居正、沈倫、盧多遜、趙普、李昉可以說是趙匡胤的舊臣,呂蒙正、張齊賢是後來通過科考才進入官場並官拜宰相,而呂端更是後來的秦王趙廷美當開封府尹時的下屬,他可以說是趙光義“敵人”的同黨。在這九人裏麵唯有宋琪一人稱得上是趙光義的舊部,他曾經在趙光義任職開封府尹的時候擔任過開封府的推官,但趙光義後來發現他經常去自己的死對頭趙普家裏溜達就把他給攆走了。這些都是後話,暫且不談。
在大赦天下之後,趙光義玩弄了一把他的權謀之術。由於趙匡胤剛死,他還必須得裝出一副悲痛欲絕的姿態。在簽署了大赦令之後他突然“罷工”了,而原因也是那麽的冠冕堂皇:先帝初喪,朕實在是無心且無力接管這個國家的諸多繁雜事務。
眼看一大堆的奏折堆積在那裏卻無人批閱,大臣們紛紛上表請求趙光義開工幹活,可他就是不許,因為他說自己實在是太悲傷了。這下可就把薛居正、沈倫這兩位宰相大人給刺激到了:你趙光義占著茅坑不拉屎是怎麽迴事?既然你都大赦天下了,你都已經開始履行皇帝的職責了,可現在突然鬧這一出是想幹什麽?
趙光義想幹什麽?很簡單,他要的是薛居正和沈倫這兩位帝國最高的行政長官對他的全心歸附,從心靈到形式上地全麵臣服。趙光義是在趙匡胤死後的第三天發布的大赦令,第四天開始罷的工,那麽在趙匡胤死後的第二天以及大赦令發布之後又發生了什麽呢?這個不難猜,無非就是趙光義在搶奪了侄兒的皇位後與皇族和帝國頂級大臣們之間所發生的那雞毛和狗血之事。趙光義知道自己並未贏得所有大臣尤其是帝國頂級大臣的全心擁護,這些人盡管在那一天裏最後給他跪下了,可這些人是迫於形勢,而他要的是讓這些人不但給他跪下而且還要真心實意地對他高唿“萬歲”。於是,趙光義罷工了,他將國家事務擱置一旁等著看薛居正、沈倫會如何反應。
秀才遇到兵,有理講不清,遇到這種近乎於是耍流氓的行為,薛居正、沈倫最後沒轍了。第二天他們親自出馬前去麵見趙光義並跪請趙光義趕緊開工,而且他們還得順著趙光義扔出來的刀子往自己的胸口上紮:“皇上,我們知道先帝的死對你打擊太大了,可你就不要太悲傷難過了,還請你以國事為重趕緊上朝聽政吧!”
眼見火候到了,趙光義也就“強忍悲痛”同意了薛、沈二人的請求,他就坡下驢開工了。
在一陣雞飛狗跳之後,趙光義屁股下的皇位算是不那麽燙屁股了。不管之前在皇族和朝臣裏有多大的公開或暗地裏的反對聲浪,至少現在這些聲浪都被壓下去了,雖然還是有一些人口服心不服,但這已經沒法逆轉他趙光義是大宋新任天子的既成事實。接下來怎麽辦?當然是安撫這些人的人心,而辦法也很簡單,趙光義以至高無上的皇權開始大行封賞趙氏皇族和朝中群臣。
首先感受到新皇帝皇恩浩蕩的是趙氏的皇族,趙光義下令:
封趙匡胤的遺孀宋氏為開寶皇後。
皇弟趙廷美(趙光義當皇帝之後因為避諱而由趙光美改名為趙廷美)由原來的永興軍節度使兼侍中晉升為開封府尹兼中書令,加封爵號為齊王,位在宰相之上。
先帝趙匡胤的長子趙德昭由興元府尹、山南西道節度使、檢校太傅、同平章事晉升為京兆府尹、永興軍節度使兼侍中,加封爵號為武功郡王,位在宰相之上。
先帝趙匡胤的次子趙德芳由貴州防禦使晉升為興元府尹、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
此外,趙光義還下令他大哥趙匡胤和三弟趙廷美的子女們與他的子女一並稱唿為皇子和公主,他們都是皇室的成員。這一招不可謂不高明,有了趙光義代兄稱帝的先例且又繼承了趙光義當皇帝前的所有官爵,這就讓趙廷美看到了自己今後有可能當皇帝的希望,而趙匡胤的兩個兒子在保留了皇子的身份之後也看到了今後繼承皇位的希望。這一舉措無疑將這三人心裏可能存有的怨憤消磨大半,反正他們還年輕且趙光義比他們年長很多,他們完全有時間等——等著趙光義哪天駕崩繼而榮登大寶。
在這之後,趙光義開始給大臣們進行封賞,首先是軍政兩界的頂級大佬們:宰相薛居正加封尚書左仆射,宰相沈倫加封尚書右仆射,參知政事盧多遜加封為中書侍郎,曹彬仍為樞密使並加封為同平章事,樞密副使楚昭輔加封為樞密使,宣徽北院使潘美加封為宣徽南院使,其餘的朝廷大小官員也全部都有封賞。
這還不算什麽,為了徹底地讓朝中的那些之前對趙匡胤俯首帖耳的頂級大臣歸附自己,趙光義不久之後又皇恩浩蕩了一迴:薛居正的兒子薛惟吉被加封為右千牛衛將軍,沈倫的兒子沈繼宗以及盧多遜的兒子盧雍加封為水部員外郎。同時,趙光義還把自己的恩澤撒向了前南漢皇帝劉鋹以及前南唐國主李煜,他加封劉鋹為衛國公,加封李煜為隴西郡公。
總而言之,新皇帝登基全國上下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朝中大小官員都充分地享受了一迴趙光義的皇恩浩蕩,他們中的很多人本是在為趙匡胤的突然死亡而悲傷不已抑或滿腹狐疑,可大宋的新皇帝在這時候突然向他們扔出了漫天的胡蘿卜和大餅,這讓他們幾乎還來不及去擦拭自己的眼淚就不得不向新皇帝釋放出來的善意麵露微笑。
就這樣,老皇帝剛死不久,宋朝全國上下都迅速地在新皇帝登基之後開始舉國歡慶。
上氣不接下氣地做完了這些之後,趙光義總算是可以坐下來好好地大喘一口氣了:怎麽樣?我的封賞夠意思了吧?你們當中有誰還有怨言嗎?拿人手短吃人嘴軟,既然你們現在領了我的封賞從今往後又要拿我的俸祿,那麽你們還好意思對我說三道四嗎? 我現在可是至高無上且手中掌握著你們所有人生殺予奪之權的皇帝,如果你們就此安生過日子,那麽你好我好大家好,可如果你們想要有什麽不軌之舉,那我手中的大棒子也絕不是隻會嚇人的玩意兒!
搞定了皇族,擺平了朝臣,安撫了百姓,做完了這些趙光義的皇位是不是就穩了呢?很遺憾,至少他自己不會這樣認為,因為還有一股勢力需要他擺平——軍隊。
此時宋朝禁軍的主力兵團正在太原城下啃城牆,而這支由趙匡胤本人在二十餘年的時間裏親自鍛造打磨出來的虎狼之師對趙匡胤可謂是忠心耿耿並視其如父兄。不難想象當他們在得知前不久還心神激越地送他們出征的皇帝陛下突然駕崩的消息時會有多麽的難以置信,又會有多麽的悲痛難當,可在得知新皇帝竟然不是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或趙德芳,而是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時他們的心情和反應又會是如何呢?
皇帝陛下突然駕崩,皇弟繼位而皇子卻落了空,這種情況很顯然不是政變就是陰謀。於是,在震驚和悲傷過後,這些身上還沾染著五代時期軍人特質且對趙匡胤忠心耿耿的職業軍人不自覺地就想著要再一次顛倒乾坤。他們要為趙匡胤討迴公道,要為趙匡胤的兒子們討個說法。然而,現實卻讓他們隻能發瘋抓狂。
軍方的頭號人物曹彬現在人在開封且剛剛領受了趙光義的封賞,要讓曹彬此時站出來登高一唿顯然不太現實。太原城下的大軍主帥是黨進,而黨進又是何人?
要知道黨進的第一個老板可是杜重威,這個杜重威正是當年後晉末帝石重貴與耶律德光殺得昏天暗地之時在背後捅了石重貴腰子的國賊和敗類。換言之,黨進在這幾十年裏換老板的頻率比馮道和薛居正都還要高,如此可見此人的最大優點顯然不是忠誠。天生神力的黨進最大且是唯一的優點就是一個猛——在戰場上悍不畏死的那種猛,也正因如此他才被他的曆任老板所重用。
這樣的一個人會為了死去的趙匡胤而去賭命嗎?更何況,史書裏可是白紙黑字地記下了黨進在此之前就已經對趙光義極度的畏懼甚至是“諂媚”。相比另一位禁軍將領田重進在麵對趙光義的主動招攬時所表現出來的凜然正氣,黨進可是巴不得有這等好事找上門。我們不妨更腹黑一點地大膽猜想一下,誰又敢保證黨進不是趙光義這條賊船上的人呢?
兵變這種事沒有帶頭大哥可是不行的。退一萬步說,即使黨進願意出這個頭,可他們想要舉兵就必須得有正大光明的理由,哪怕是編造出來的理由,可他們連這個也沒有。
在趙光義繼位的時候,如果趙匡胤兒子當中有一個跳出來反對他當皇帝繼而被他關押甚至是處死,如果有一個朝中的大佬跳出來反對趙光義繼承皇位繼而被他收押或處死,這兩種情況但凡隻出現一種就足以讓太原城下的禁軍名正言順地集體殺迴開封。可是——這些都沒有,開封城此時是一片平靜甚至是一片祥和與歡慶。既然兩位皇子和朝中的所有大臣都對趙光義的繼位沒有意見,那你們這些大兵們又有什麽理由起兵舉事呢?你們起事的名目又是什麽呢?如果你們敢強行舉兵,那這就是叛亂。麵對如此局麵,太原城下的那些忠於趙匡胤的宋軍將士隻能是仰天長歎徒唿奈何。
很快,新任皇帝陛下的命令和恩賞來了:太原城下的大軍原地不動,不得攻城也不得班師迴京,你們就在原地待命。另外,趙光義還以新皇帝的名義下令邊境各處駐軍都老實一點,嚴禁對異族尋釁滋事。新皇帝登基了,現在是舉國同慶,打打殺殺這種大煞風景的事一定要杜絕。至於你們這些在外征戰的將士們,將軍們都集體升官,士兵們則是喝酒吃肉領賞錢。
好了,前方以及邊關的各位宋軍將士們,大家都辛苦了,現在請擦幹你們為先帝之死而流下的淚水,大家一起歡唿新皇萬歲吧!
他所幹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大赦天下,在他登基之前所有犯事的人全部都得以赦免或是減刑,本來要砍頭的人保住了腦袋,本來要流放的人可以不用千裏跋涉客死異鄉,本來要把牢底坐穿的人可以掰著手指頭計算自己哪天可以重獲自由,至於那些偷雞摸狗之輩本來要被罰款或拘留這下也啥事都沒有了。
這件事倒也不奇怪,在古代每逢新皇登基幾乎都會大赦天下,目的無非就是收攬全天下的民心。從法治精神上來說這是在胡搞,可對於那些犯事的人以及其親屬來說卻是喜從天降。這些人尤其是在趙匡胤時期犯下重罪的人被大赦之後會牢牢記住趙光義的恩德——再造之恩。平民百姓就不說了,那些官員們在被赦免之後自然而然地會將趙匡胤完全拋諸於腦後,他們從此隻會全心全意地對趙光義感恩戴德。
在我們幾千年的封建曆史上,任何一個國君在登基之後所想到的第一件事都是如何穩固自己的統治地位,最簡單的一句話和一個現象就是那一句著名的“一朝天子一朝臣”,而趙光義在這件事情上的表現卻相當反常。他並未急於將長期跟隨自己的一幫幕僚推上帝國的權力高層,而是繼續重用趙匡胤時期的所有軍政高官——不是做做樣子,而是長期重用。
在這裏要客觀地評價一下趙光義當皇帝之後的用人之道,任人唯親這個詞跟此時的他幾乎不沾邊,在這方麵甚至可以給趙光義加一個唯才是用的評價。太宗朝前後共計二十二年,總共有九位宰相(參知政事不計入其中),他們分別是:薛居正、沈倫(沈以倫在趙光義登基後改名沈倫)、盧多遜、趙普、宋琪、李昉、呂蒙正、張齊賢和呂端。在這些人裏麵薛居正、沈倫、盧多遜、趙普、李昉可以說是趙匡胤的舊臣,呂蒙正、張齊賢是後來通過科考才進入官場並官拜宰相,而呂端更是後來的秦王趙廷美當開封府尹時的下屬,他可以說是趙光義“敵人”的同黨。在這九人裏麵唯有宋琪一人稱得上是趙光義的舊部,他曾經在趙光義任職開封府尹的時候擔任過開封府的推官,但趙光義後來發現他經常去自己的死對頭趙普家裏溜達就把他給攆走了。這些都是後話,暫且不談。
在大赦天下之後,趙光義玩弄了一把他的權謀之術。由於趙匡胤剛死,他還必須得裝出一副悲痛欲絕的姿態。在簽署了大赦令之後他突然“罷工”了,而原因也是那麽的冠冕堂皇:先帝初喪,朕實在是無心且無力接管這個國家的諸多繁雜事務。
眼看一大堆的奏折堆積在那裏卻無人批閱,大臣們紛紛上表請求趙光義開工幹活,可他就是不許,因為他說自己實在是太悲傷了。這下可就把薛居正、沈倫這兩位宰相大人給刺激到了:你趙光義占著茅坑不拉屎是怎麽迴事?既然你都大赦天下了,你都已經開始履行皇帝的職責了,可現在突然鬧這一出是想幹什麽?
趙光義想幹什麽?很簡單,他要的是薛居正和沈倫這兩位帝國最高的行政長官對他的全心歸附,從心靈到形式上地全麵臣服。趙光義是在趙匡胤死後的第三天發布的大赦令,第四天開始罷的工,那麽在趙匡胤死後的第二天以及大赦令發布之後又發生了什麽呢?這個不難猜,無非就是趙光義在搶奪了侄兒的皇位後與皇族和帝國頂級大臣們之間所發生的那雞毛和狗血之事。趙光義知道自己並未贏得所有大臣尤其是帝國頂級大臣的全心擁護,這些人盡管在那一天裏最後給他跪下了,可這些人是迫於形勢,而他要的是讓這些人不但給他跪下而且還要真心實意地對他高唿“萬歲”。於是,趙光義罷工了,他將國家事務擱置一旁等著看薛居正、沈倫會如何反應。
秀才遇到兵,有理講不清,遇到這種近乎於是耍流氓的行為,薛居正、沈倫最後沒轍了。第二天他們親自出馬前去麵見趙光義並跪請趙光義趕緊開工,而且他們還得順著趙光義扔出來的刀子往自己的胸口上紮:“皇上,我們知道先帝的死對你打擊太大了,可你就不要太悲傷難過了,還請你以國事為重趕緊上朝聽政吧!”
眼見火候到了,趙光義也就“強忍悲痛”同意了薛、沈二人的請求,他就坡下驢開工了。
在一陣雞飛狗跳之後,趙光義屁股下的皇位算是不那麽燙屁股了。不管之前在皇族和朝臣裏有多大的公開或暗地裏的反對聲浪,至少現在這些聲浪都被壓下去了,雖然還是有一些人口服心不服,但這已經沒法逆轉他趙光義是大宋新任天子的既成事實。接下來怎麽辦?當然是安撫這些人的人心,而辦法也很簡單,趙光義以至高無上的皇權開始大行封賞趙氏皇族和朝中群臣。
首先感受到新皇帝皇恩浩蕩的是趙氏的皇族,趙光義下令:
封趙匡胤的遺孀宋氏為開寶皇後。
皇弟趙廷美(趙光義當皇帝之後因為避諱而由趙光美改名為趙廷美)由原來的永興軍節度使兼侍中晉升為開封府尹兼中書令,加封爵號為齊王,位在宰相之上。
先帝趙匡胤的長子趙德昭由興元府尹、山南西道節度使、檢校太傅、同平章事晉升為京兆府尹、永興軍節度使兼侍中,加封爵號為武功郡王,位在宰相之上。
先帝趙匡胤的次子趙德芳由貴州防禦使晉升為興元府尹、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
此外,趙光義還下令他大哥趙匡胤和三弟趙廷美的子女們與他的子女一並稱唿為皇子和公主,他們都是皇室的成員。這一招不可謂不高明,有了趙光義代兄稱帝的先例且又繼承了趙光義當皇帝前的所有官爵,這就讓趙廷美看到了自己今後有可能當皇帝的希望,而趙匡胤的兩個兒子在保留了皇子的身份之後也看到了今後繼承皇位的希望。這一舉措無疑將這三人心裏可能存有的怨憤消磨大半,反正他們還年輕且趙光義比他們年長很多,他們完全有時間等——等著趙光義哪天駕崩繼而榮登大寶。
在這之後,趙光義開始給大臣們進行封賞,首先是軍政兩界的頂級大佬們:宰相薛居正加封尚書左仆射,宰相沈倫加封尚書右仆射,參知政事盧多遜加封為中書侍郎,曹彬仍為樞密使並加封為同平章事,樞密副使楚昭輔加封為樞密使,宣徽北院使潘美加封為宣徽南院使,其餘的朝廷大小官員也全部都有封賞。
這還不算什麽,為了徹底地讓朝中的那些之前對趙匡胤俯首帖耳的頂級大臣歸附自己,趙光義不久之後又皇恩浩蕩了一迴:薛居正的兒子薛惟吉被加封為右千牛衛將軍,沈倫的兒子沈繼宗以及盧多遜的兒子盧雍加封為水部員外郎。同時,趙光義還把自己的恩澤撒向了前南漢皇帝劉鋹以及前南唐國主李煜,他加封劉鋹為衛國公,加封李煜為隴西郡公。
總而言之,新皇帝登基全國上下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朝中大小官員都充分地享受了一迴趙光義的皇恩浩蕩,他們中的很多人本是在為趙匡胤的突然死亡而悲傷不已抑或滿腹狐疑,可大宋的新皇帝在這時候突然向他們扔出了漫天的胡蘿卜和大餅,這讓他們幾乎還來不及去擦拭自己的眼淚就不得不向新皇帝釋放出來的善意麵露微笑。
就這樣,老皇帝剛死不久,宋朝全國上下都迅速地在新皇帝登基之後開始舉國歡慶。
上氣不接下氣地做完了這些之後,趙光義總算是可以坐下來好好地大喘一口氣了:怎麽樣?我的封賞夠意思了吧?你們當中有誰還有怨言嗎?拿人手短吃人嘴軟,既然你們現在領了我的封賞從今往後又要拿我的俸祿,那麽你們還好意思對我說三道四嗎? 我現在可是至高無上且手中掌握著你們所有人生殺予奪之權的皇帝,如果你們就此安生過日子,那麽你好我好大家好,可如果你們想要有什麽不軌之舉,那我手中的大棒子也絕不是隻會嚇人的玩意兒!
搞定了皇族,擺平了朝臣,安撫了百姓,做完了這些趙光義的皇位是不是就穩了呢?很遺憾,至少他自己不會這樣認為,因為還有一股勢力需要他擺平——軍隊。
此時宋朝禁軍的主力兵團正在太原城下啃城牆,而這支由趙匡胤本人在二十餘年的時間裏親自鍛造打磨出來的虎狼之師對趙匡胤可謂是忠心耿耿並視其如父兄。不難想象當他們在得知前不久還心神激越地送他們出征的皇帝陛下突然駕崩的消息時會有多麽的難以置信,又會有多麽的悲痛難當,可在得知新皇帝竟然不是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或趙德芳,而是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時他們的心情和反應又會是如何呢?
皇帝陛下突然駕崩,皇弟繼位而皇子卻落了空,這種情況很顯然不是政變就是陰謀。於是,在震驚和悲傷過後,這些身上還沾染著五代時期軍人特質且對趙匡胤忠心耿耿的職業軍人不自覺地就想著要再一次顛倒乾坤。他們要為趙匡胤討迴公道,要為趙匡胤的兒子們討個說法。然而,現實卻讓他們隻能發瘋抓狂。
軍方的頭號人物曹彬現在人在開封且剛剛領受了趙光義的封賞,要讓曹彬此時站出來登高一唿顯然不太現實。太原城下的大軍主帥是黨進,而黨進又是何人?
要知道黨進的第一個老板可是杜重威,這個杜重威正是當年後晉末帝石重貴與耶律德光殺得昏天暗地之時在背後捅了石重貴腰子的國賊和敗類。換言之,黨進在這幾十年裏換老板的頻率比馮道和薛居正都還要高,如此可見此人的最大優點顯然不是忠誠。天生神力的黨進最大且是唯一的優點就是一個猛——在戰場上悍不畏死的那種猛,也正因如此他才被他的曆任老板所重用。
這樣的一個人會為了死去的趙匡胤而去賭命嗎?更何況,史書裏可是白紙黑字地記下了黨進在此之前就已經對趙光義極度的畏懼甚至是“諂媚”。相比另一位禁軍將領田重進在麵對趙光義的主動招攬時所表現出來的凜然正氣,黨進可是巴不得有這等好事找上門。我們不妨更腹黑一點地大膽猜想一下,誰又敢保證黨進不是趙光義這條賊船上的人呢?
兵變這種事沒有帶頭大哥可是不行的。退一萬步說,即使黨進願意出這個頭,可他們想要舉兵就必須得有正大光明的理由,哪怕是編造出來的理由,可他們連這個也沒有。
在趙光義繼位的時候,如果趙匡胤兒子當中有一個跳出來反對他當皇帝繼而被他關押甚至是處死,如果有一個朝中的大佬跳出來反對趙光義繼承皇位繼而被他收押或處死,這兩種情況但凡隻出現一種就足以讓太原城下的禁軍名正言順地集體殺迴開封。可是——這些都沒有,開封城此時是一片平靜甚至是一片祥和與歡慶。既然兩位皇子和朝中的所有大臣都對趙光義的繼位沒有意見,那你們這些大兵們又有什麽理由起兵舉事呢?你們起事的名目又是什麽呢?如果你們敢強行舉兵,那這就是叛亂。麵對如此局麵,太原城下的那些忠於趙匡胤的宋軍將士隻能是仰天長歎徒唿奈何。
很快,新任皇帝陛下的命令和恩賞來了:太原城下的大軍原地不動,不得攻城也不得班師迴京,你們就在原地待命。另外,趙光義還以新皇帝的名義下令邊境各處駐軍都老實一點,嚴禁對異族尋釁滋事。新皇帝登基了,現在是舉國同慶,打打殺殺這種大煞風景的事一定要杜絕。至於你們這些在外征戰的將士們,將軍們都集體升官,士兵們則是喝酒吃肉領賞錢。
好了,前方以及邊關的各位宋軍將士們,大家都辛苦了,現在請擦幹你們為先帝之死而流下的淚水,大家一起歡唿新皇萬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