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56年正月,就在趙匡胤即將年滿二十九歲的時候,就在他把全部重心都放在了整訓禁軍這事上麵之時,柴榮決定正式掀開他一統天下的偉大篇章,趙匡胤也就此開始他獨自領兵作戰的經曆。


    此次南征,趙匡胤先是在安徽渦口以五千人大敗南唐兩萬兵馬,然後又以這五千人奇襲並奪占清流關繼而進逼滁州。在滁州城下,麵對嚴陣以待且是號稱有十五萬人的南唐大軍,趙匡胤突然間豪氣迸發,他俯身抱著馬脖子直接就衝向了南唐大軍的中軍並直撲對方的主將皇甫暉。


    不可思議的是,趙匡胤竟然真的衝了進去並一路殺到了皇甫暉的麵前,然後他猛然揮起一刀砍向了皇甫暉。沙場老將皇甫暉這一生恐怕還從未見過如此悍勇之徒,他盡管下意識地躲了一下,但還是被趙匡胤這一刀砍中了腦袋並當場腦漿迸裂,可他沒死,但他這也算是被趙匡胤給生俘了。


    在趙匡胤衝擊南唐中軍大陣的時候,他身後的這五千人也跟著他一起發起了衝鋒,號稱十五萬人的南唐軍隊就此潰敗,滁州城就這樣被趙匡胤給拿下了。


    必須承認的是,皇甫暉真的很慘,被趙匡胤砍中腦袋之後他是痛不欲生,但趙匡胤總不能給他個痛快的死法再補一刀吧?他倒是想把皇甫暉當場給陣斬了,這樣也免得讓其受這份活罪。作為南唐的高級將領,奄奄一息的皇甫暉被抬去見了柴榮。柴榮對他很是友善,還當場給他封了官並賜他金帶、鞍馬,可這些皇甫暉都無福消受,最後他還是因為傷重醫治無效而死。


    對於皇甫暉的死,我其實挺為其而感到惋惜,因為他本是中原人,是後晉皇帝石敬瑭的臣子,他是因為看不慣後晉對遼國人的奴顏婢膝才跑到了南唐,這人是一個有氣節的漢子。可是,這就是戰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的戰場,誰讓他做了趙匡胤的對手和敵人呢?誰讓他的手下那麽無能呢?那可是號稱擁有十五萬人馬的大軍,即使沒有這麽多至少也有一半吧?就算再減去一半也有兩三萬吧?可這麽多人竟然被五千人給擊敗了,而且對方還隻是一個衝鋒就搞定了這一切,這裏麵的原因要麽是趙匡胤手下的這幫大兵戰鬥力太變態,要麽就是他皇甫暉手下的這幫兵太過不堪一擊。不管怎樣,這裏還是得為這個不肯向異族敵國屈膝的漢子表示一下敬意!


    以五千人前後三戰共擊敗對方近二十萬兵馬,趙匡胤人生的第一次領兵作戰其戰績可謂是令人瞠目結舌,這種事即使是讓那個被辛棄疾讚譽為“氣吞萬裏如虎”的劉裕來幹也未必能幹得出來。我依然是那個觀點:如果不是後來當了皇帝,身為將軍的趙匡胤絕對有可能在往後的統一戰爭中為自己打出史詩級的名望,不說他能夠超越唐朝的衛國公李靖,但至少也能和明朝的徐達並肩。


    打下滁州後,柴榮給趙匡胤派了個秘書來管理滁州的政務。這個人的到來對趙匡胤往後的人生來說可謂是意義非凡,因為他的名字叫做趙普。


    也就在這時候,周朝的大軍在揚州遇到了麻煩。這時候的南唐遠不是後來李煜當政時的那個南唐可以比擬的,他們的國力和軍力此時都處在強盛時期,劉仁瞻、李景達、林仁肇、劉彥貞、朱元,這些人無一不是當時的鐵血猛將。


    麵對南唐這幫猛將的猛烈反撲,趙匡胤的那位好兄弟韓令坤在打下揚州之後顯得有些招架不住。他想開溜,可是柴榮不許,柴榮讓趙匡胤帶著兩千人前去督戰,也就是說如果韓令坤真的敢跑就讓趙匡胤把他給就地正法。盡管這事趙匡胤不想幹,可皇命難違,但更要命的是,當趙匡胤帶著兩千弟兄走到一個叫六合的地方時遇到了一個大麻煩。


    南唐皇帝李璟的弟弟、南唐的猛將李景達帶著兩萬南唐精銳氣勢洶洶地準備去偷襲柴榮設在壽州城下的禦營,而趙匡胤這時候正好處在李景達這支大軍的必經之路上。怎麽辦?趙匡胤隻有兩千人,對方的兵力是他的十倍,如果他跑了而導致柴榮的禦營受到偷襲,那事後他保不準會被柴榮砍腦袋,與其如此他還不如戰死在這裏。


    一番思量過後,趙匡胤下令就地設寨並豎起他的趙字號帥旗,但他這樣做也隻能起到疑兵的作用從而來暫緩李景達的行動,同時他也希望能用他的名頭來震懾對方。本就是去搞偷襲的李景達在看見趙匡胤的營寨和無數的旌旗之後竟然做賊心虛不敢進兵了,他沒想到趙匡胤竟然會知道他的偷襲計劃,他以為趙匡胤就是專門來堵他的,但其實這完全就是趕了巧。趙匡胤哪裏知道會跟他撞上,早知如此他也就不會隻帶兩千人過來。


    麵對強敵,趙匡胤這邊其實也是緊張得要命,他不敢主動去挑戰,那樣無疑就是在找死,他隻能虛張聲勢,隻能盡可能地拖住李景達。幾天之後,李景達終於是坐不住了,趙匡胤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李景達向他主動發起了攻擊。趙匡胤隻能應戰,而他的策略是賭博性質的孤注一擲。


    當李景達試探性地向趙匡胤發起攻擊時,趙匡胤命令手下所有將士全體出擊向李景達的軍隊發起決死攻擊,他向全軍發出嚴令:但凡有後退者當場陣斬,而他就是那個親自負責執行戰場紀律的人。在這樣的軍令麵前,趙匡胤的這些士兵們個個奮勇爭先就像一群猛獸一般向南唐軍隊發起了強勁的反衝鋒。李景達做夢也不會想到趙匡胤會在一開始就押上自己的所有本錢,因為這不符合戰場規則,他也不知道趙匡胤到底有多少兵馬。


    在趙匡胤這區區兩千人的瘋狂衝擊之下,本是進攻方的南唐軍隊其先鋒所部人馬根本抵擋不住對方的攻勢。他們隨即掉頭逃竄並衝散了己方的軍陣,這導致兩萬人馬的南唐軍隊頓時陷入了莫大的恐慌之中,然後他們就跟著敗兵像多米諾骨牌一樣集體坍塌,趙匡胤則率領自己的人馬繼續向南唐軍隊發起追擊。南唐軍隊這一戰死傷萬餘人,其餘人爭先跑到江邊爭奪船隻逃迴了南岸,這讓他們自相踐踏又死傷了無數人。


    這一戰趙匡胤又贏了,又是以少勝多,但他也贏得如此的驚險,如果李景達知道他的虛實,那麽這一次死的人肯定是他。都說人生如棋局,但人生如賭博其實要更為貼切一些。生命中的每一次選擇就像是一次投注,有時候是試探性的,有時候是大手筆,極端情況下更是孤注一擲。


    柴榮第一次征伐南唐的戰爭就此結束,他將手下的第一猛男李重進繼續釘在了前線向南唐施壓,他本人則率領大軍主力班師迴朝(李重進的另一個身份是郭威的親外甥,也是當初唯一的一個有資格跟柴榮爭奪帝位的人)。


    剛一迴到開封,趙匡胤得到了一個噩耗——他的老爹趙弘殷駕鶴西遊了。可是,還沒等他擦幹眼淚,柴榮的慰問和獎勵就來了:趙老爹被柴榮追封為武德軍節度使,而趙匡胤則因為無與倫比的軍功被晉升為禁軍殿前都指揮使並被加授為定國軍節度使。不到三十歲的趙匡胤竟然成為了禁軍殿前司“都指揮使”且還是遙領一方的節度使,如果按現在的軍銜來說,他如今已經是一名上將了,如此殊榮堪稱光耀門楣。


    趙匡胤永遠地失去了他的父親,同時也算得上是他的授業恩師,可他的人生卻在這個時候走上了第一個堪稱輝煌的站點,這一切對他來說可謂是悲喜交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宋帝國興亡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海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海曆並收藏北宋帝國興亡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