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到開封,因為遷都失敗而頗為喪氣的趙匡胤必須得麵對另一件煩心事。南唐的國主李煜現在雖然已經成了開封城裏的順民,而且李煜也下令南唐境內的所有州縣歸順宋朝,可這其中還是有寧死不屈的錚錚鐵骨之人,比如南唐江州(今江西九江)的兵馬都指揮使胡則和牙將宋德明。
接到李煜發來的向大宋歸順的詔書,江州刺史謝彥實沒什麽意見,既然老大都投降了那他還硬挺著幹啥?可是,江州城裏掌管兵馬的胡則卻堅決不同意從此當個“亡國奴”,他執意要為南唐留住著最後的尊嚴。不過,謝彥實可是他的長官,他若是拒降就隻能違上抗命。在規勸無果後,胡則聯合手下的牙將宋德明發動兵變處死了謝彥實,然後他自領江州刺史武裝抗拒宋朝的接管。
謝彥實這人也算是點兒背,李煜的一道詔書使得南唐幾乎全境皆降,但他所管轄的這個江州偏偏出了胡則這麽一根硬茬兒,最後他不但喪命黃泉還落得個貪生怕死的名聲,順帶著江州的全城百姓也跟著一道集體殉難。沒錯,江州城破之後宋軍在江州進行了屠城。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應該是宋朝統一戰爭期間唯一的一次屠城行為,而這一切的誘因就是胡則的據城不降。
胡則這樣做有錯嗎?這個問題沒法迴答,正如後來的忽必烈所說的那樣——自古誰家無忠臣?就連劉鋹治下的南漢也有為國殉難的人,更何況政治遠比南漢清明的南唐。當然,這些人選擇寧死不屈並非是為了給自己的主子表忠心,事實上他們所忠於的其實是自己腳下的那片生養了他們的土地。
對於一個心中有著某種信仰並堅定地視其為生命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的人來說,這種信仰一旦破滅也就意味著他們的生命沒有了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這時候死亡就是他們唯一的且是最好的歸宿。我把這句話獻給那些像南唐的胡則和李雄父子之類的在中國曆次統一戰爭中選擇“為國”殉難的人,我同樣也把這句話獻給那些在曆史上麵對異族人的屠刀、麵對國破家亡之時選擇為自己的民族和國家而殉難的人,比如文天祥,比如史可法。
壯哉,偉丈夫!
胡則的拒不投降讓趙匡胤大怒,他派出曹翰前往江州討伐。可惜的是,趙匡胤這迴看走了眼,更是被憤怒蒙蔽了心智。之前他所一再強調的不可濫殺的平唐宗旨隨著李煜的投降而被他暫時性地遺忘了,而曹翰雖頗有文采但追根究底卻是一介骨子裏藏著暴戾之氣的武人,而且曹翰這人在私德上更是有重大缺陷——此人不但貪婪而且嗜殺。
率軍抵達江州城下後,曹翰圍著江州對其一頓猛捶死砸,但江州城的軍民在胡則的帶領下拚死抵抗,宋軍的猛攻沒能見到任何的成效。眼見強攻不成,曹翰改變策略改為圍困,他就不相信小小的江州能夠一直挺下去。
這種僵局從公元975年11月一直持續到了公元976年4月,也就是說小小的江州城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竟然撐了半年時間卻仍然拒絕向城下的宋軍投降。非但如此,在這半年的時間裏宋軍沒曾對江州發起過攻擊,反而倒是處於被圍困一方的胡則時常派人出城夜襲搞得宋軍隔三岔五地就要為遭襲身亡的將士舉行一場集體追悼大會。宋軍上下心裏由此所積壓的鬱悶和憤怒是可想而知的,明明我就比對方強,可我卻長時間地拿對方無可奈何,而且自己還被時不時地被咬上一口搞得鮮血直流。這種事擱誰身上都要抓狂,一旦逮著了對方那指定是一頓近乎於變態式的發泄和報複。
實力的差距和當時的局勢注定了胡則和江州城的命運最後隻能是一出悲劇,隻是誰也沒有料到胡則竟是那個為自己和江州城打開了地獄之門的人。
進入四月之後,江州城不出意外地開始出現斷糧的情況。作為一座根本不可能有什麽外援和救星的孤城,城中軍民的情緒也隨著形勢的漸趨惡化而變得日漸低沉,這讓胡則也變得性情暴躁。這一天,因為廚子做的飯菜不合自己的胃口,本就身體有病且渾身邪火無處發泄的胡則瞬間暴怒,他命人將這個廚子拉出去砍頭。生死時刻,胡則的妻子跑出來替廚子說了句公道話才保住了廚子的性命,但胡則卻依舊不依不饒地對廚子惡狠狠地說了句讓他在九泉之下也要悔青腸子的話:“你下次還這樣定斬不赦!”
蒼天在上!遇到這種事哪個廚子不抓狂?遇到這種事哪個廚子還敢再繼續待下去?為了保命,這個廚子偷偷地在一個漆黑的夜裏用一根繩子從城牆上溜出了城。不清楚他是被圍城的宋軍給抓到了還是他主動去找到了宋軍,反正最後他見到了正在為江州遲遲不肯投降而抓耳撓腮的宋軍主帥曹翰。他向曹翰說了城中的情況,最重要的是,他指出了江州城防最為致命的薄弱環節——西南角的城牆。
曹翰大喜,他親自帶著一隊宋軍猛攻江州城牆的西南角並成功破城而入。隨著大批宋軍由此突入城內,江州城就此被攻破!
可怕的事隨之發生了,城破之時,江州的軍民選擇了奮起抵抗,這讓半年以來同樣是怒不可遏的宋軍頓時殺性勃發。不管曹翰是否下令屠城,總之宋軍在江州城展開了血腥的屠殺是不爭的事實。一場殺戮過後,江州軍民的屍體塞滿了城中的大小水井,實在是沒地方塞了最後隻能扔進了江裏。可是,這還沒完,燒殺擄掠自古就不分家,宋軍不但殺戮無數,而且還將江州城內的財物幾乎洗劫一空,曹翰最後動用了十餘艘巨型戰艦才將這些財物裝載完畢。
在這起屠城的悲劇發生之前趙匡胤也不是什麽也沒做,但在這段時間裏他已然被自己的好弟弟給弄得是心煩意亂,等到他預感到江州可能會發生災難性事件之後,他在第一時間派遣使者前去江州告誡曹翰嚴禁在城破之後大肆殺戮。遺憾的是,趙匡胤的這位傳信使者卻因為在半路上遭遇狂風天氣而耽誤了行程,等到使者到達江州之時,江州城已經成了一座死城。
至於那個胡則,當宋軍攻入江州並衝進他的府中時,他已經病得起不了床。宋軍可沒有可憐他,而是將他帶到了曹翰的麵前。曹翰責問胡則為何要抗拒王師,胡則慷慨答道:“這有什麽好問的?我忠於自己的國家和主子,難道這有什麽錯嗎?”
可惜的是,曹翰這個屠夫可不是心懷仁慈的趙匡胤,他並沒有尊重自己的敵人,也沒有那種讚賞敵人寧死不降的那種氣度和情懷,他直接命人將胡則處死,而且是酷刑——腰斬!
所謂性格決定命運,胡則的死亡以及江州城的結局為這句話做了生動且殘酷的注釋。一個廚子做的飯菜不合你胃口你就要殺人,這事無論擱誰身上都算得上是一個暴戾之徒,放在皇帝身上那就更是一個千古昏君。權力真的是一把刀,既能殺別人但同時也能殺自己,在處死了謝彥實之後,胡則無疑就是江州城說一不二的土皇帝。一個人突然間權力變大了脾氣自然也會跟著見長,在這種事情上很少有人能夠例外,尤其是胡則這種權力場上的“暴發戶”。不過,很多人在權力變大的同時,其本事卻未必跟著見長,而為所欲為的感覺不可謂不爽。對“暴發戶”來說這種事有時候是致命的,不但致自己的命,也致別人的命。
有一個假設,如果胡則沒有對自己的廚子那般暴戾且發出了死亡威脅,那麽江州是否還有屠城的悲劇呢?如果沒有這個廚子的幫忙,江州至少還能挺幾天,那時候趙匡胤的使者也到了,相信在皇帝陛下派來的使者麵前,曹翰再犯渾也不敢公開抗旨,江州即使是被強攻下來的也不至於會有屠城的慘劇。
後世很多人將此次屠城的賬算在了曹翰以及這個廚子頭上,這或許沒有錯,可我認為胡則在這件事上其實也難辭其咎。正是他的性格缺陷導致了廚子的出城逃亡,繼而導致了城破,最後導致了屠城事件的發生,他的性格缺陷不但害死了他自己,也害了江州城裏的百姓。有一點無可置疑,江州城裏並非所有人都願意慷慨赴死,胡則至少應該為那些慘死在宋軍刀下的老弱婦孺承擔部分的責任。這世間不知敬畏或者說是沒有敬畏之心的人遲早被自己搞死,甚至會牽連他身邊的人,胡則就是如此。
悲也!哀也!
接到李煜發來的向大宋歸順的詔書,江州刺史謝彥實沒什麽意見,既然老大都投降了那他還硬挺著幹啥?可是,江州城裏掌管兵馬的胡則卻堅決不同意從此當個“亡國奴”,他執意要為南唐留住著最後的尊嚴。不過,謝彥實可是他的長官,他若是拒降就隻能違上抗命。在規勸無果後,胡則聯合手下的牙將宋德明發動兵變處死了謝彥實,然後他自領江州刺史武裝抗拒宋朝的接管。
謝彥實這人也算是點兒背,李煜的一道詔書使得南唐幾乎全境皆降,但他所管轄的這個江州偏偏出了胡則這麽一根硬茬兒,最後他不但喪命黃泉還落得個貪生怕死的名聲,順帶著江州的全城百姓也跟著一道集體殉難。沒錯,江州城破之後宋軍在江州進行了屠城。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應該是宋朝統一戰爭期間唯一的一次屠城行為,而這一切的誘因就是胡則的據城不降。
胡則這樣做有錯嗎?這個問題沒法迴答,正如後來的忽必烈所說的那樣——自古誰家無忠臣?就連劉鋹治下的南漢也有為國殉難的人,更何況政治遠比南漢清明的南唐。當然,這些人選擇寧死不屈並非是為了給自己的主子表忠心,事實上他們所忠於的其實是自己腳下的那片生養了他們的土地。
對於一個心中有著某種信仰並堅定地視其為生命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的人來說,這種信仰一旦破滅也就意味著他們的生命沒有了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這時候死亡就是他們唯一的且是最好的歸宿。我把這句話獻給那些像南唐的胡則和李雄父子之類的在中國曆次統一戰爭中選擇“為國”殉難的人,我同樣也把這句話獻給那些在曆史上麵對異族人的屠刀、麵對國破家亡之時選擇為自己的民族和國家而殉難的人,比如文天祥,比如史可法。
壯哉,偉丈夫!
胡則的拒不投降讓趙匡胤大怒,他派出曹翰前往江州討伐。可惜的是,趙匡胤這迴看走了眼,更是被憤怒蒙蔽了心智。之前他所一再強調的不可濫殺的平唐宗旨隨著李煜的投降而被他暫時性地遺忘了,而曹翰雖頗有文采但追根究底卻是一介骨子裏藏著暴戾之氣的武人,而且曹翰這人在私德上更是有重大缺陷——此人不但貪婪而且嗜殺。
率軍抵達江州城下後,曹翰圍著江州對其一頓猛捶死砸,但江州城的軍民在胡則的帶領下拚死抵抗,宋軍的猛攻沒能見到任何的成效。眼見強攻不成,曹翰改變策略改為圍困,他就不相信小小的江州能夠一直挺下去。
這種僵局從公元975年11月一直持續到了公元976年4月,也就是說小小的江州城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竟然撐了半年時間卻仍然拒絕向城下的宋軍投降。非但如此,在這半年的時間裏宋軍沒曾對江州發起過攻擊,反而倒是處於被圍困一方的胡則時常派人出城夜襲搞得宋軍隔三岔五地就要為遭襲身亡的將士舉行一場集體追悼大會。宋軍上下心裏由此所積壓的鬱悶和憤怒是可想而知的,明明我就比對方強,可我卻長時間地拿對方無可奈何,而且自己還被時不時地被咬上一口搞得鮮血直流。這種事擱誰身上都要抓狂,一旦逮著了對方那指定是一頓近乎於變態式的發泄和報複。
實力的差距和當時的局勢注定了胡則和江州城的命運最後隻能是一出悲劇,隻是誰也沒有料到胡則竟是那個為自己和江州城打開了地獄之門的人。
進入四月之後,江州城不出意外地開始出現斷糧的情況。作為一座根本不可能有什麽外援和救星的孤城,城中軍民的情緒也隨著形勢的漸趨惡化而變得日漸低沉,這讓胡則也變得性情暴躁。這一天,因為廚子做的飯菜不合自己的胃口,本就身體有病且渾身邪火無處發泄的胡則瞬間暴怒,他命人將這個廚子拉出去砍頭。生死時刻,胡則的妻子跑出來替廚子說了句公道話才保住了廚子的性命,但胡則卻依舊不依不饒地對廚子惡狠狠地說了句讓他在九泉之下也要悔青腸子的話:“你下次還這樣定斬不赦!”
蒼天在上!遇到這種事哪個廚子不抓狂?遇到這種事哪個廚子還敢再繼續待下去?為了保命,這個廚子偷偷地在一個漆黑的夜裏用一根繩子從城牆上溜出了城。不清楚他是被圍城的宋軍給抓到了還是他主動去找到了宋軍,反正最後他見到了正在為江州遲遲不肯投降而抓耳撓腮的宋軍主帥曹翰。他向曹翰說了城中的情況,最重要的是,他指出了江州城防最為致命的薄弱環節——西南角的城牆。
曹翰大喜,他親自帶著一隊宋軍猛攻江州城牆的西南角並成功破城而入。隨著大批宋軍由此突入城內,江州城就此被攻破!
可怕的事隨之發生了,城破之時,江州的軍民選擇了奮起抵抗,這讓半年以來同樣是怒不可遏的宋軍頓時殺性勃發。不管曹翰是否下令屠城,總之宋軍在江州城展開了血腥的屠殺是不爭的事實。一場殺戮過後,江州軍民的屍體塞滿了城中的大小水井,實在是沒地方塞了最後隻能扔進了江裏。可是,這還沒完,燒殺擄掠自古就不分家,宋軍不但殺戮無數,而且還將江州城內的財物幾乎洗劫一空,曹翰最後動用了十餘艘巨型戰艦才將這些財物裝載完畢。
在這起屠城的悲劇發生之前趙匡胤也不是什麽也沒做,但在這段時間裏他已然被自己的好弟弟給弄得是心煩意亂,等到他預感到江州可能會發生災難性事件之後,他在第一時間派遣使者前去江州告誡曹翰嚴禁在城破之後大肆殺戮。遺憾的是,趙匡胤的這位傳信使者卻因為在半路上遭遇狂風天氣而耽誤了行程,等到使者到達江州之時,江州城已經成了一座死城。
至於那個胡則,當宋軍攻入江州並衝進他的府中時,他已經病得起不了床。宋軍可沒有可憐他,而是將他帶到了曹翰的麵前。曹翰責問胡則為何要抗拒王師,胡則慷慨答道:“這有什麽好問的?我忠於自己的國家和主子,難道這有什麽錯嗎?”
可惜的是,曹翰這個屠夫可不是心懷仁慈的趙匡胤,他並沒有尊重自己的敵人,也沒有那種讚賞敵人寧死不降的那種氣度和情懷,他直接命人將胡則處死,而且是酷刑——腰斬!
所謂性格決定命運,胡則的死亡以及江州城的結局為這句話做了生動且殘酷的注釋。一個廚子做的飯菜不合你胃口你就要殺人,這事無論擱誰身上都算得上是一個暴戾之徒,放在皇帝身上那就更是一個千古昏君。權力真的是一把刀,既能殺別人但同時也能殺自己,在處死了謝彥實之後,胡則無疑就是江州城說一不二的土皇帝。一個人突然間權力變大了脾氣自然也會跟著見長,在這種事情上很少有人能夠例外,尤其是胡則這種權力場上的“暴發戶”。不過,很多人在權力變大的同時,其本事卻未必跟著見長,而為所欲為的感覺不可謂不爽。對“暴發戶”來說這種事有時候是致命的,不但致自己的命,也致別人的命。
有一個假設,如果胡則沒有對自己的廚子那般暴戾且發出了死亡威脅,那麽江州是否還有屠城的悲劇呢?如果沒有這個廚子的幫忙,江州至少還能挺幾天,那時候趙匡胤的使者也到了,相信在皇帝陛下派來的使者麵前,曹翰再犯渾也不敢公開抗旨,江州即使是被強攻下來的也不至於會有屠城的慘劇。
後世很多人將此次屠城的賬算在了曹翰以及這個廚子頭上,這或許沒有錯,可我認為胡則在這件事上其實也難辭其咎。正是他的性格缺陷導致了廚子的出城逃亡,繼而導致了城破,最後導致了屠城事件的發生,他的性格缺陷不但害死了他自己,也害了江州城裏的百姓。有一點無可置疑,江州城裏並非所有人都願意慷慨赴死,胡則至少應該為那些慘死在宋軍刀下的老弱婦孺承擔部分的責任。這世間不知敬畏或者說是沒有敬畏之心的人遲早被自己搞死,甚至會牽連他身邊的人,胡則就是如此。
悲也!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