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69年2月,在李繼勳撤離太原僅僅三個月之後,趙匡胤決定再次征討北漢。這一次他不再是小打小鬧,他決心以舉國的精銳之師去滅掉北漢,而且這次征討北漢的宋軍主帥也不是一般人,而是他自己。沒錯,曾經在沙場上所向披靡的大宋開國之君在多年未曾親臨戰場之後決定自降中軍領兵出征,趙匡胤這一次要禦駕親征!
趙匡胤首先命令潘美和黨進為大軍先鋒再次直撲太原,隨後他正式下詔禦駕親征。他讓自己的弟弟趙光義留守國都開封,然後又命昭義軍節度使李繼勳和建雄軍節度使趙讚領軍奔赴太原,而大軍的第三梯隊則是由他本人所率領的主力軍團。
當然,有一個問題是趙匡胤不得不去思考的,那就是如何阻擊遼國人。宋軍上次攻打北漢之所以會無功而返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遼國的軍隊突然殺到了太原城下,這一次他以如此規模的軍力去攻伐太原,遼國人那邊肯定不會坐視不理,即使他是大宋的皇帝,即使他帶著千軍萬馬,但遼國人是不會因此而被嚇倒的。
為此,趙匡胤命令上次攻打北漢時宋軍先鋒主將何繼筠為石嶺關都部署,讓他屯兵陽曲縣負責阻擊遼軍。位於太原偏東北方向的石嶺關距離太原極近,這裏也是由北而來的遼軍救援北漢的必經之路。另外,為了防備遼軍從幽州方向馳援北漢,趙匡胤又命他早年的另一位結義兄弟、時任北宋彰德軍節度使的韓重贇為北麵都部署,義武軍節度使郭延義為副都部署,由此二人負責阻擊可能來犯的另一路遼軍。
在大軍向太原進發的路上,趙匡胤途經韓重贇的防區,於是韓重贇跑來見駕。趙匡胤自然是一頓好酒招待自己的這位結義大哥並在席間對韓重贇說道:“遼國人知道我親征太原必定會出兵,而且會路過你的防區,他們肯定以為我們在鎮州和定州沒有防備,你在那裏屯兵設防,等到遼國人來了你再突然出擊必能出其不意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趙匡胤把方方麵麵都考慮到了,尤其是遼國更是讓他頗費了一番心思,但趙匡胤所不知道的是遼國那邊此時已經是雞飛狗跳了,因為他們的那位把遼國上下搞得天怒人怨甚至是亡國跡象都開始顯現的遼穆宗耶律璟——又叫耶律述律死了,堂堂的遼國皇帝在半夜裏被他的廚子、伺候他洗漱搓澡的仆人以及近侍共六人給合夥殺了。
遼穆宗耶律璟這個人可能很少有人聽說過,但說一個他的對手肯定很多人都知道——周世宗柴榮。在耶律璟當上皇帝後的第九年,也就是遼國應曆九年(公元959年),柴榮率領大軍北征遼國意欲收複被石敬瑭獻給遼國的燕雲十六州,這可把耶律璟給嚇了個半死。
說來也是有趣,耶律璟的老爸耶律德光(耶律阿保機的次子)當年從石敬瑭手裏得到了燕雲十六州,可這時候柴榮卻要讓他父債子還。柴榮的大軍先是迫降了寧州,然後幾乎沒怎麽費刀兵就以泰山壓頂之勢迫使遼國的守將獻出了軍事價值和意義極為重要的三關:益津、瓦橋、淤口三關,次月,後周又得瀛州和莫州兩地,兵鋒直指幽州城。
柴榮幾乎是兵不血刃地拿下了遼國的三州三關之地,耶律璟麵對柴榮的進攻竟有了不管不顧的想法,他認為那些地方本來就不是契丹人的地盤,柴榮要拿就讓他拿走好了。我不知道這是否屬實,如果是真的,那這個耶律璟對當時的漢人來說真的是一位國際友人。很遺憾,就在這個時候,之前以雷霆萬鈞之勢南征北戰的柴榮突然病重不起,於是後周的大軍撤軍了,虛驚一場的耶律璟也得以繼續過他那悠閑無比的小日子。
接下來,我們就來梳理一下遼國的這些皇帝們。
耶律阿保機的大名就不用說了,相信每個上過初中的人都知道這個人,但他的老婆大人述律平就值得說一下了。拜影視劇和小說所賜,遼國的蕭太後可謂是大名鼎鼎,但實際上述律平這個遼國的首任太後才是真的開創遼國太後之威名先河的人,她不但經常與他的老公一起商議軍國大事,而且還曾經領兵禦敵且大勝,而在他老公死後她的所作所為更是直接決定了遼國之後的曆史走向。
耶律阿保機死後,述律平臨朝攝政,她有三個兒子:長子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三子耶律李胡。按理說皇太子耶律倍繼承皇位是無可爭議的,可述律平不喜歡自己的長子,因為這個耶律倍雖然也是騎射精通且能躍馬殺敵,可他一點也不像個純正的契丹人。他喜歡漢人的詩書禮樂,而且還是個畫家,還會醫術,另外還精通陰陽學,還會翻譯經書,耶律倍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可把他的老媽給氣得要死,這哪裏還像個契丹族的漢子?
反觀她的二兒子耶律德光,這個人跟隨自己的老爹常年東征西討且戰功赫赫,她覺得這樣的人才配當遼國的皇帝,可遼國的大臣們卻有不同意見。述律平才不管這些,而且她現在的頭等大事也不是馬上立新皇帝,而是鞏固她的權力和地位。為了示威同時也是為了樹立自己的權威進而攥牢手中的皇權,述律平幹了一件讓後來北漢的暴力青年劉繼元自愧不如的事。
依照遼國的習俗,皇帝死了得有人陪葬。耶律阿保機這邊還屍骨未寒,述律平便對一大堆之前跟隨耶律阿保機作戰的將軍們說道:“先帝對你們都不薄,現在他死了,你們想不想他啊?”
下麵這些人也不明白她為何要這樣問,但答案肯定是可想而知的,將軍們一邊抹眼淚一邊齊聲說想,而這可就中了述律平的圈套了。述律平不動聲色地說道:“既然你們都這麽想念先帝,那就去地下陪他吧!”
就此,這些手握重兵的將軍們輕而易舉地被她給幹掉了。
接下來的日子裏,述律平像發神經似的以類似於此的操作方式殺了好些他看不順眼的遼國大臣,她要麽是問這些大臣想不想先帝,要麽就是她想讓某個大臣給她已經死去的老公帶句話。這個惡婆娘如此惡搞也真的稱得上是創意非凡。
某天,這種事輪到了之前頗受耶律阿保機器重和賞識的遼國漢族大臣趙思溫頭上。可是,趙思溫是個機靈鬼而且他也不想這樣窩囊地死去。麵對述律平遞過來的死亡請帖,他一咬牙決定要掙紮一下,於是他拒絕給此時已經遠在西天的耶律阿保機帶話。
述律平很從容地說道:“你跟先帝關係那麽好,走得那麽近,當年先帝還給你敷藥治傷,你怎麽可以不去陪他呢?”
趙思溫一聽這話頓時大喜,他沒有想到精明強幹的述律平竟然會犯這種錯誤,他昂首說道:“要說與先帝親近,恐怕我們這些人裏麵誰也比不了你,如果太後你去了,那我們肯定全都沒二話也都跟著一起去。”
這聽起來像是在說相聲或是演小品,笑點低的人可能會笑場,但當時的氣氛顯然是異常的緊張。趙思溫這話一出,相信在場的遼國大官們無不痛快異常,無不佩服趙思溫的思維敏捷和膽量過人,可趙思溫也是就此走在了刀刃之上,述律平完全可以在一怒之下命人砍了他趙思溫。可是,這事的結局卻很意外。
一陣沉默之後,述律平說道:“本來我是想給先帝陪葬的,但我的孩兒們還小,我就用這隻手去陪先帝吧!”
說完,述律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抽出自己的那把鋒利無比的佩刀把自己的一隻手給砍了!
就此,述律平不再以這種理由殺人了,而趙思溫也活了下來,但她立威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另外說一句,她所謂的兒子們還小其實完全就是個笑話,她的長子耶律倍這時候二十八歲,次子耶律德光二十五歲。如此年歲還是小孩子?
等到自己的威信建立起來且遼國的朝政在她的管理下終於穩定之後,述律平開始給遼國選皇帝。由於擁護和支持皇太子耶律倍的人幾乎都被她給殺光了,所以這次皇帝選舉其實也沒有什麽懸念了,但述律平一定要在這件事情上給自己立一塊牌坊。
她把所有大臣都召集起來,對他們說:“現在我的長子和次子就在你們跟前,他們誰來當皇帝就由你們說了算,你們決定選誰就去牽他的馬轡頭。”
這還用選嗎?恐怕隻有想死的人才會去牽耶律倍的馬吧?
就這樣,耶律德光成為了繼耶律阿保機之後遼國的第二位皇帝。有耶律倍這樣的人在,耶律德光怎麽都覺得自己的皇位不安穩,即使耶律倍去了自己的封國也不能讓耶律德光放心。麵對母親和二弟的監視與防範,丟了皇位本來就很不爽且覺得很受侮辱的耶律倍怎麽說也是個有自尊的人,他受不了這種窩囊氣,於是他跑了,他隻帶了書經和他寵愛的小老婆,大老婆和孩子全留在了遼國。當時的後唐皇帝李嗣源以天子儀仗迎接了他,還給他賜名李讚華,後來又為他改名為李慕華。
多說一句,千萬不要以為耶律倍就是個良善和氣之人,史稱其嗜殺且好飲人血,經常把身邊的漂亮美眉拉過來用刀在她們的身上劃一條口子,然後他就上來吸血,而仆人一旦讓他不順心就動不動來一個炮烙之刑。
再來說耶律德光。他是個好皇帝——對契丹人來說是這樣,他的功績和貢獻完全不遜色於他的老爹。在他的治理下,遼國蕩平了四周一切敢於與其作對的勢力,但要說到他當政時期最能影響中國曆史的大事就必須要說燕雲十六州。
在中國曆史上幾乎盡人皆知的石敬瑭當年麵對後唐末帝李從珂的步步緊逼決定造反,為了必勝他便暗通遼國,他提出的條件是:隻要遼國肯派兵幫他滅掉想要幹掉他的後唐皇帝李從珂,那麽等到他石敬瑭做了皇帝之後就會把燕雲十六州送給遼國。
耶律德光大喜。這種買賣太劃算了,於是他帶著人幫石敬瑭幹掉了李從珂。事後,石敬瑭忠實地履行了自己的承諾,燕雲十六州成了遼國人的地盤。
燕雲十六州,不管是在小說裏還是在影視劇裏,有關於這一時期的那些故事中總會出現這五個字。這是一個地理概念名詞,其範圍包括今天的北京、天津以及河北和山西北部地區,這裏不但有富庶一方的華北平原,更重要的是這裏有太行山和燕山山脈,最最重要的是,這裏有長城。燕山、太行山、長城,這些是中原王朝抵禦北方遊牧民族侵襲的天然和人工屏障,守住這裏就是守住了中原腹地。反之,這些地方如果被北方的遊牧民族所控製,那中原腹地就時刻都處在草原民族的鐵騎大軍的威嚇之下。這裏就像是一把鎖住了中原門戶的大鎖,而遼國人得到燕雲十六州之後這把鎖就掌握在了他們的手中,他們隨時都可以破門而入。
這把鎖讓後來的柴榮、趙匡胤和趙光義都為之而抓狂不已,他們終此一生都在想著把這把鎖給奪迴來,但無一例外地都沒能成功,這造成了後來的高粱河之敗、雍熙北伐的失敗以及北宋最後的覆滅。
可以說,燕雲十六州就是中國北方的一個戰略製高點,誰占據了它就意味著掌握了戰略的主動權,進可攻退可守。進攻自然沒什麽可說的,遼國人隻要想進攻就可以居高臨下利用他們的騎兵在廣闊的華北平原上縱橫馳騁,進而席卷中原大地。至於防守,宋朝的大兵們如果想去攻占燕雲十六州那就得先在平原上跟遼國的鐵騎先較量一番,輸了就得滾迴去,贏了還得繼續趕路,然後跋山涉水發起仰攻。但是,你們可得小心了,說不定在半路上就會被漂浮不定的遼國騎兵把糧道給你們劫了,比如曹彬的遭遇。
恐怕當時的人們沒有誰會想到一個令人不敢相信的事實:那就是自公元936年遼國占據燕雲十六州起,直到公元1368年徐達率領北伐大軍光複大都為止,這塊土地被遼國、金國和蒙古先後統治了總共432年!
石敬瑭沒蹦躂幾年就翹了辮子,他的兒子石重貴當了皇帝之後突然雄起了一把,他先是殺了後晉境內的遼國商人,然後秣馬厲兵準備跟遼國人開戰。耶律德光大怒,他領兵親征滅了後晉,然後他不想走了,他想當中原人的皇帝。可是,形勢逼得他不得不走,麵對遼國人野蠻的殺戮和掠奪,中原大地上的人民相繼揭竿而起,就此遍地烽火,再加上後晉各地擁兵自重的藩鎮都不怎麽鳥他,耶律德光隻好打道迴府。
這個契丹大酋長死在了迴程的路上,地點就在今天的河北欒城,具體的地方叫做殺胡林。這個名字夠霸氣吧?沒錯,就是因為他死在了這裏,所以當地的人們才給這個地方取了這個名字。在他臨死之前,他總結出了自己之所以會失敗的原因——朕此行有三失:縱兵掠芻粟,一也;括民私財,二也;不遽遣諸節度還鎮,三也。
總結一下就是:我們契丹人到了中原就知道燒殺搶掠,以至於搞得民不聊生遍地反抗,而我又沒有派遣將領鎮守四方,所以我們才會失敗。
不幸的是,他醒悟得太晚了。如果他早點醒悟,恐怕曆史上就不會有宋朝什麽事了。
耶律德光一死,軍中一幫親王權貴和將領決定擁立永康王耶律兀欲為帝。這個耶律兀欲不是別人,他是耶律德光的侄子,就是耶律德光的大哥耶律倍的兒子。耶律倍出逃之後,耶律德光將耶律兀欲帶到了自己的身邊且視同己出,其關懷程度之深連他的親兒子都比不上,放眼古今中外,這樣的好叔叔還真的是難找。
這幫遼國勳貴之所以要這樣做是有原因的,因為前麵說到的那位述律平皇太後其實早就給耶律德光找好了接班人,但那人不是耶律德光的親兒子,而是她述律平的親兒子——耶律德光的三弟耶律李胡。此時的耶律李胡是遼國的皇太弟兼天下兵馬大元帥,名副其實的皇帝接班人。可是,耶律李胡不得人心,從行為上來看他才是三個兒子當中唯一繼承了述律平“優良”基因的人,就連殺人都整得比他老媽更具有行為藝術之美,他心情不爽就拿人撒氣,方式和方法就是拿著小刀在人的臉上搞行為藝術,而他大怒時就將人投水裏淹死或者扔到火裏燒死。遼國上下無不對其心生怨恨,但又無可奈何。
述律平和耶律李胡的殘暴讓遼國的這幫大臣們無不膽寒,這次耶律德光死了,如果述律平再搞一次集體陪葬,那他們恐怕都跑不了。保命要緊,於是,耶律兀欲在他們的擁立下成為了遼國的第三位皇帝。
耶律李胡和他老媽當然不幹了,這不是在造反嗎?老太太叫他小兒子帶著軍隊去搶皇位,但可惜的是這些人根本不是常年在外征戰的遼國主戰兵團的對手,暴力小王子耶律李胡敗了。迴去之後,他跟他老媽再次集結軍隊準備跟耶律兀欲死磕到底。
雙方的大軍在今天內蒙古巴林右旗附近隔河相望,耶律兀欲這邊是遼國的百戰精兵,而他奶奶和叔叔那邊是遼國的留後部隊,但他們手裏有人質,耶律兀欲以及擁立他當皇帝的這幫大臣們的家眷們被老太太和暴力小王子帶到了戰場上。
小子,怎麽樣?打嗎?我們可能是打不過你這個小輩,但如果我們輸了,你們就等著給自己的妻兒老小收屍吧!
我很有理由就此懷疑天龍八部裏耶律洪基遭遇反叛的情節是借鑒了這段史料。
就此,遼國上下麵臨著一場足以讓遼國天崩地裂的火拚。如果這場火拚真的幹起來了,那麽遼國估計也就衰敗了,他們在曆史上的定位頂多也就是一個加強版的突厥汗國。可就在這個時候,挽救遼國的人出現了——耶律屋質。
具體的過程就不說了,反正在他的斡旋下,述律老太太和她的小兒子妥協了,耶律兀欲成為了掌控遼國大權的皇帝。在其當政的五年時間裏,遼國反叛不斷,一幫宗室親王和大臣先後被殺。公元951年9月,在祭拜了一番自己的父親耶律倍之後,耶律兀欲大宴群臣,他喝得酩酊大醉就此入帳酣睡。緊接著,劉繼恩的命運在他的身上被演繹了一番:遼國宗室子弟耶律察割和耶律嘔裏僧率領自己的一幫嘍囉們持刀衝入他的禦帳,一代遼國皇帝就此於醉酒中被砍死於亂刀之下。
就在這時,上次拯救了遼國的那個男人再次拯救了遼國——還是耶律屋質。他於亂戰之中跑了出去,然後迅速調集周邊的軍隊平亂。之後,他和一幫遼國重臣又擁立耶律德光的兒子耶律璟為遼國皇帝。也就是說,這個耶律璟是上任皇帝耶律兀欲的堂兄弟。
前麵已經提到過耶律璟,這裏就不再過多地介紹。不過,有些話在這裏還是要說的。耶律璟在位十九年,期間仍然是叛亂不斷,殺戮不斷,這人不像他老爹耶律德光,反而更像是他的三叔耶律李胡。此人生性殘暴,他聽信女巫的話,取人膽做長生藥,而關於他的濫殺事跡簡直可以說是罄竹難書。他當皇帝之後,在史書的記載裏不是每天他如何理政,而是他某天又殺了誰。他殺大臣、殺宗室、殺仆人、殺近侍,隻要是他看不順眼或是惹怒於他的人都得死,而他殺人的方法也很多:將人用燒紅的鐵器活活燙死,用鐵梳子把人活活刮死,亂刀砍死,用火燒死,砍手斷足,鈍器砸死,腰斬,打碎牙齒,用刀割嘴,亂棍打死,把屍體扔到野外讓野獸分食。他還愛喝酒,喝酒之後更是借著酒勁胡亂殺人。可笑的是,他還經常讓大臣給他提意見,這實在是有些惡搞,誰敢給你這個殺人魔王提意見啊?
民間以及後世稱唿耶律璟為“睡王”,這是一個典型的夜遊俠,白天睡覺晚上玩通宵。人們說他有三大愛好:喝酒、打獵、睡覺,但我覺得應該加上一個“殺人”。奇怪的是,這人不好女色,也無子嗣,因此有人說他在那方麵可能有先天性的問題,但這個隻是猜測。
公元969年2月,就在趙匡胤準備再次攻打北漢之時,耶律璟帶著人到懷州(今天內蒙古巴林右旗境內)打獵遊玩,這一天他的狀態很好,親手射殺了一頭大熊,這可把他高興壞了。晚上,他設宴狂歡,他也毫無意外地再次喝得很盡興。這一年,耶律璟三十九歲,他的生命也就此定格在了三十九歲,定格在了這一晚。
關於他被殺的具體原因,史書裏沒有詳細的記載,據說是他在半夜裏突然嚷著要廚子把那隻被他射殺的熊給煮了吃了,見等了許久都沒做好,暴脾氣的他就說要殺人,於是廚子們就徹底抓狂了,耶律璟身邊的那些服務員也跟著一起抓狂了。半夜裏,耶律璟的仆人們總共六人一起上陣把他給剁了。
喝酒誤事,遼國的皇帝們以及劉繼恩甚至包括趙匡胤都為這句話做出了生動而又慘烈的詮釋!
耶律璟終於死了,遼國的大臣們心裏高興得很但卻不得不表現出一副悲痛欲絕的樣子。第二天黎明時分,耶律兀欲的次子耶律賢帶人趕到了行營,麵對耶律璟慘不忍睹的屍體,耶律賢是痛哭流涕。隨即,群臣擁立他為新任遼國皇帝。
耶律賢是耶律倍的孫子,上上任皇帝耶律兀欲的次子,也是殺人狂魔耶律璟的侄子和養子,耶律璟和他父親耶律德光一樣,他把這個侄兒當成自己的親兒子來培養。從此以後,遼國的皇帝全部出自耶律倍的子孫。這位遼國開國的皇太子殿下自己沒當成皇帝,但他的後人在這方麵填補了他的所有遺憾。
耶律賢的名氣也不是很大,但他老婆的名氣可就大到沒有天際了。他的老婆叫做蕭綽,小字燕燕,又名蕭燕燕,也就是在後世的小說和影視劇裏如雷貫耳的蕭太後。需要說明的是,耶律賢能當上皇帝其擁立之臣裏麵就有蕭燕燕的父親、遼國北府宰相蕭思溫 。
請注意,蕭思溫是地地道道的契丹人,別被他的姓氏和名字所誤導了。遼國的三大家族裏麵除了皇族耶律氏,另外兩個就是後族蕭氏和漢人韓氏。關於後者,後麵會有出場露麵的機會。
另外再多說一句,別罵石敬瑭是漢民族的敗類,他沒有這個資格,因為他是沙坨人,不是漢人。
趙匡胤首先命令潘美和黨進為大軍先鋒再次直撲太原,隨後他正式下詔禦駕親征。他讓自己的弟弟趙光義留守國都開封,然後又命昭義軍節度使李繼勳和建雄軍節度使趙讚領軍奔赴太原,而大軍的第三梯隊則是由他本人所率領的主力軍團。
當然,有一個問題是趙匡胤不得不去思考的,那就是如何阻擊遼國人。宋軍上次攻打北漢之所以會無功而返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遼國的軍隊突然殺到了太原城下,這一次他以如此規模的軍力去攻伐太原,遼國人那邊肯定不會坐視不理,即使他是大宋的皇帝,即使他帶著千軍萬馬,但遼國人是不會因此而被嚇倒的。
為此,趙匡胤命令上次攻打北漢時宋軍先鋒主將何繼筠為石嶺關都部署,讓他屯兵陽曲縣負責阻擊遼軍。位於太原偏東北方向的石嶺關距離太原極近,這裏也是由北而來的遼軍救援北漢的必經之路。另外,為了防備遼軍從幽州方向馳援北漢,趙匡胤又命他早年的另一位結義兄弟、時任北宋彰德軍節度使的韓重贇為北麵都部署,義武軍節度使郭延義為副都部署,由此二人負責阻擊可能來犯的另一路遼軍。
在大軍向太原進發的路上,趙匡胤途經韓重贇的防區,於是韓重贇跑來見駕。趙匡胤自然是一頓好酒招待自己的這位結義大哥並在席間對韓重贇說道:“遼國人知道我親征太原必定會出兵,而且會路過你的防區,他們肯定以為我們在鎮州和定州沒有防備,你在那裏屯兵設防,等到遼國人來了你再突然出擊必能出其不意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趙匡胤把方方麵麵都考慮到了,尤其是遼國更是讓他頗費了一番心思,但趙匡胤所不知道的是遼國那邊此時已經是雞飛狗跳了,因為他們的那位把遼國上下搞得天怒人怨甚至是亡國跡象都開始顯現的遼穆宗耶律璟——又叫耶律述律死了,堂堂的遼國皇帝在半夜裏被他的廚子、伺候他洗漱搓澡的仆人以及近侍共六人給合夥殺了。
遼穆宗耶律璟這個人可能很少有人聽說過,但說一個他的對手肯定很多人都知道——周世宗柴榮。在耶律璟當上皇帝後的第九年,也就是遼國應曆九年(公元959年),柴榮率領大軍北征遼國意欲收複被石敬瑭獻給遼國的燕雲十六州,這可把耶律璟給嚇了個半死。
說來也是有趣,耶律璟的老爸耶律德光(耶律阿保機的次子)當年從石敬瑭手裏得到了燕雲十六州,可這時候柴榮卻要讓他父債子還。柴榮的大軍先是迫降了寧州,然後幾乎沒怎麽費刀兵就以泰山壓頂之勢迫使遼國的守將獻出了軍事價值和意義極為重要的三關:益津、瓦橋、淤口三關,次月,後周又得瀛州和莫州兩地,兵鋒直指幽州城。
柴榮幾乎是兵不血刃地拿下了遼國的三州三關之地,耶律璟麵對柴榮的進攻竟有了不管不顧的想法,他認為那些地方本來就不是契丹人的地盤,柴榮要拿就讓他拿走好了。我不知道這是否屬實,如果是真的,那這個耶律璟對當時的漢人來說真的是一位國際友人。很遺憾,就在這個時候,之前以雷霆萬鈞之勢南征北戰的柴榮突然病重不起,於是後周的大軍撤軍了,虛驚一場的耶律璟也得以繼續過他那悠閑無比的小日子。
接下來,我們就來梳理一下遼國的這些皇帝們。
耶律阿保機的大名就不用說了,相信每個上過初中的人都知道這個人,但他的老婆大人述律平就值得說一下了。拜影視劇和小說所賜,遼國的蕭太後可謂是大名鼎鼎,但實際上述律平這個遼國的首任太後才是真的開創遼國太後之威名先河的人,她不但經常與他的老公一起商議軍國大事,而且還曾經領兵禦敵且大勝,而在他老公死後她的所作所為更是直接決定了遼國之後的曆史走向。
耶律阿保機死後,述律平臨朝攝政,她有三個兒子:長子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三子耶律李胡。按理說皇太子耶律倍繼承皇位是無可爭議的,可述律平不喜歡自己的長子,因為這個耶律倍雖然也是騎射精通且能躍馬殺敵,可他一點也不像個純正的契丹人。他喜歡漢人的詩書禮樂,而且還是個畫家,還會醫術,另外還精通陰陽學,還會翻譯經書,耶律倍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可把他的老媽給氣得要死,這哪裏還像個契丹族的漢子?
反觀她的二兒子耶律德光,這個人跟隨自己的老爹常年東征西討且戰功赫赫,她覺得這樣的人才配當遼國的皇帝,可遼國的大臣們卻有不同意見。述律平才不管這些,而且她現在的頭等大事也不是馬上立新皇帝,而是鞏固她的權力和地位。為了示威同時也是為了樹立自己的權威進而攥牢手中的皇權,述律平幹了一件讓後來北漢的暴力青年劉繼元自愧不如的事。
依照遼國的習俗,皇帝死了得有人陪葬。耶律阿保機這邊還屍骨未寒,述律平便對一大堆之前跟隨耶律阿保機作戰的將軍們說道:“先帝對你們都不薄,現在他死了,你們想不想他啊?”
下麵這些人也不明白她為何要這樣問,但答案肯定是可想而知的,將軍們一邊抹眼淚一邊齊聲說想,而這可就中了述律平的圈套了。述律平不動聲色地說道:“既然你們都這麽想念先帝,那就去地下陪他吧!”
就此,這些手握重兵的將軍們輕而易舉地被她給幹掉了。
接下來的日子裏,述律平像發神經似的以類似於此的操作方式殺了好些他看不順眼的遼國大臣,她要麽是問這些大臣想不想先帝,要麽就是她想讓某個大臣給她已經死去的老公帶句話。這個惡婆娘如此惡搞也真的稱得上是創意非凡。
某天,這種事輪到了之前頗受耶律阿保機器重和賞識的遼國漢族大臣趙思溫頭上。可是,趙思溫是個機靈鬼而且他也不想這樣窩囊地死去。麵對述律平遞過來的死亡請帖,他一咬牙決定要掙紮一下,於是他拒絕給此時已經遠在西天的耶律阿保機帶話。
述律平很從容地說道:“你跟先帝關係那麽好,走得那麽近,當年先帝還給你敷藥治傷,你怎麽可以不去陪他呢?”
趙思溫一聽這話頓時大喜,他沒有想到精明強幹的述律平竟然會犯這種錯誤,他昂首說道:“要說與先帝親近,恐怕我們這些人裏麵誰也比不了你,如果太後你去了,那我們肯定全都沒二話也都跟著一起去。”
這聽起來像是在說相聲或是演小品,笑點低的人可能會笑場,但當時的氣氛顯然是異常的緊張。趙思溫這話一出,相信在場的遼國大官們無不痛快異常,無不佩服趙思溫的思維敏捷和膽量過人,可趙思溫也是就此走在了刀刃之上,述律平完全可以在一怒之下命人砍了他趙思溫。可是,這事的結局卻很意外。
一陣沉默之後,述律平說道:“本來我是想給先帝陪葬的,但我的孩兒們還小,我就用這隻手去陪先帝吧!”
說完,述律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抽出自己的那把鋒利無比的佩刀把自己的一隻手給砍了!
就此,述律平不再以這種理由殺人了,而趙思溫也活了下來,但她立威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另外說一句,她所謂的兒子們還小其實完全就是個笑話,她的長子耶律倍這時候二十八歲,次子耶律德光二十五歲。如此年歲還是小孩子?
等到自己的威信建立起來且遼國的朝政在她的管理下終於穩定之後,述律平開始給遼國選皇帝。由於擁護和支持皇太子耶律倍的人幾乎都被她給殺光了,所以這次皇帝選舉其實也沒有什麽懸念了,但述律平一定要在這件事情上給自己立一塊牌坊。
她把所有大臣都召集起來,對他們說:“現在我的長子和次子就在你們跟前,他們誰來當皇帝就由你們說了算,你們決定選誰就去牽他的馬轡頭。”
這還用選嗎?恐怕隻有想死的人才會去牽耶律倍的馬吧?
就這樣,耶律德光成為了繼耶律阿保機之後遼國的第二位皇帝。有耶律倍這樣的人在,耶律德光怎麽都覺得自己的皇位不安穩,即使耶律倍去了自己的封國也不能讓耶律德光放心。麵對母親和二弟的監視與防範,丟了皇位本來就很不爽且覺得很受侮辱的耶律倍怎麽說也是個有自尊的人,他受不了這種窩囊氣,於是他跑了,他隻帶了書經和他寵愛的小老婆,大老婆和孩子全留在了遼國。當時的後唐皇帝李嗣源以天子儀仗迎接了他,還給他賜名李讚華,後來又為他改名為李慕華。
多說一句,千萬不要以為耶律倍就是個良善和氣之人,史稱其嗜殺且好飲人血,經常把身邊的漂亮美眉拉過來用刀在她們的身上劃一條口子,然後他就上來吸血,而仆人一旦讓他不順心就動不動來一個炮烙之刑。
再來說耶律德光。他是個好皇帝——對契丹人來說是這樣,他的功績和貢獻完全不遜色於他的老爹。在他的治理下,遼國蕩平了四周一切敢於與其作對的勢力,但要說到他當政時期最能影響中國曆史的大事就必須要說燕雲十六州。
在中國曆史上幾乎盡人皆知的石敬瑭當年麵對後唐末帝李從珂的步步緊逼決定造反,為了必勝他便暗通遼國,他提出的條件是:隻要遼國肯派兵幫他滅掉想要幹掉他的後唐皇帝李從珂,那麽等到他石敬瑭做了皇帝之後就會把燕雲十六州送給遼國。
耶律德光大喜。這種買賣太劃算了,於是他帶著人幫石敬瑭幹掉了李從珂。事後,石敬瑭忠實地履行了自己的承諾,燕雲十六州成了遼國人的地盤。
燕雲十六州,不管是在小說裏還是在影視劇裏,有關於這一時期的那些故事中總會出現這五個字。這是一個地理概念名詞,其範圍包括今天的北京、天津以及河北和山西北部地區,這裏不但有富庶一方的華北平原,更重要的是這裏有太行山和燕山山脈,最最重要的是,這裏有長城。燕山、太行山、長城,這些是中原王朝抵禦北方遊牧民族侵襲的天然和人工屏障,守住這裏就是守住了中原腹地。反之,這些地方如果被北方的遊牧民族所控製,那中原腹地就時刻都處在草原民族的鐵騎大軍的威嚇之下。這裏就像是一把鎖住了中原門戶的大鎖,而遼國人得到燕雲十六州之後這把鎖就掌握在了他們的手中,他們隨時都可以破門而入。
這把鎖讓後來的柴榮、趙匡胤和趙光義都為之而抓狂不已,他們終此一生都在想著把這把鎖給奪迴來,但無一例外地都沒能成功,這造成了後來的高粱河之敗、雍熙北伐的失敗以及北宋最後的覆滅。
可以說,燕雲十六州就是中國北方的一個戰略製高點,誰占據了它就意味著掌握了戰略的主動權,進可攻退可守。進攻自然沒什麽可說的,遼國人隻要想進攻就可以居高臨下利用他們的騎兵在廣闊的華北平原上縱橫馳騁,進而席卷中原大地。至於防守,宋朝的大兵們如果想去攻占燕雲十六州那就得先在平原上跟遼國的鐵騎先較量一番,輸了就得滾迴去,贏了還得繼續趕路,然後跋山涉水發起仰攻。但是,你們可得小心了,說不定在半路上就會被漂浮不定的遼國騎兵把糧道給你們劫了,比如曹彬的遭遇。
恐怕當時的人們沒有誰會想到一個令人不敢相信的事實:那就是自公元936年遼國占據燕雲十六州起,直到公元1368年徐達率領北伐大軍光複大都為止,這塊土地被遼國、金國和蒙古先後統治了總共432年!
石敬瑭沒蹦躂幾年就翹了辮子,他的兒子石重貴當了皇帝之後突然雄起了一把,他先是殺了後晉境內的遼國商人,然後秣馬厲兵準備跟遼國人開戰。耶律德光大怒,他領兵親征滅了後晉,然後他不想走了,他想當中原人的皇帝。可是,形勢逼得他不得不走,麵對遼國人野蠻的殺戮和掠奪,中原大地上的人民相繼揭竿而起,就此遍地烽火,再加上後晉各地擁兵自重的藩鎮都不怎麽鳥他,耶律德光隻好打道迴府。
這個契丹大酋長死在了迴程的路上,地點就在今天的河北欒城,具體的地方叫做殺胡林。這個名字夠霸氣吧?沒錯,就是因為他死在了這裏,所以當地的人們才給這個地方取了這個名字。在他臨死之前,他總結出了自己之所以會失敗的原因——朕此行有三失:縱兵掠芻粟,一也;括民私財,二也;不遽遣諸節度還鎮,三也。
總結一下就是:我們契丹人到了中原就知道燒殺搶掠,以至於搞得民不聊生遍地反抗,而我又沒有派遣將領鎮守四方,所以我們才會失敗。
不幸的是,他醒悟得太晚了。如果他早點醒悟,恐怕曆史上就不會有宋朝什麽事了。
耶律德光一死,軍中一幫親王權貴和將領決定擁立永康王耶律兀欲為帝。這個耶律兀欲不是別人,他是耶律德光的侄子,就是耶律德光的大哥耶律倍的兒子。耶律倍出逃之後,耶律德光將耶律兀欲帶到了自己的身邊且視同己出,其關懷程度之深連他的親兒子都比不上,放眼古今中外,這樣的好叔叔還真的是難找。
這幫遼國勳貴之所以要這樣做是有原因的,因為前麵說到的那位述律平皇太後其實早就給耶律德光找好了接班人,但那人不是耶律德光的親兒子,而是她述律平的親兒子——耶律德光的三弟耶律李胡。此時的耶律李胡是遼國的皇太弟兼天下兵馬大元帥,名副其實的皇帝接班人。可是,耶律李胡不得人心,從行為上來看他才是三個兒子當中唯一繼承了述律平“優良”基因的人,就連殺人都整得比他老媽更具有行為藝術之美,他心情不爽就拿人撒氣,方式和方法就是拿著小刀在人的臉上搞行為藝術,而他大怒時就將人投水裏淹死或者扔到火裏燒死。遼國上下無不對其心生怨恨,但又無可奈何。
述律平和耶律李胡的殘暴讓遼國的這幫大臣們無不膽寒,這次耶律德光死了,如果述律平再搞一次集體陪葬,那他們恐怕都跑不了。保命要緊,於是,耶律兀欲在他們的擁立下成為了遼國的第三位皇帝。
耶律李胡和他老媽當然不幹了,這不是在造反嗎?老太太叫他小兒子帶著軍隊去搶皇位,但可惜的是這些人根本不是常年在外征戰的遼國主戰兵團的對手,暴力小王子耶律李胡敗了。迴去之後,他跟他老媽再次集結軍隊準備跟耶律兀欲死磕到底。
雙方的大軍在今天內蒙古巴林右旗附近隔河相望,耶律兀欲這邊是遼國的百戰精兵,而他奶奶和叔叔那邊是遼國的留後部隊,但他們手裏有人質,耶律兀欲以及擁立他當皇帝的這幫大臣們的家眷們被老太太和暴力小王子帶到了戰場上。
小子,怎麽樣?打嗎?我們可能是打不過你這個小輩,但如果我們輸了,你們就等著給自己的妻兒老小收屍吧!
我很有理由就此懷疑天龍八部裏耶律洪基遭遇反叛的情節是借鑒了這段史料。
就此,遼國上下麵臨著一場足以讓遼國天崩地裂的火拚。如果這場火拚真的幹起來了,那麽遼國估計也就衰敗了,他們在曆史上的定位頂多也就是一個加強版的突厥汗國。可就在這個時候,挽救遼國的人出現了——耶律屋質。
具體的過程就不說了,反正在他的斡旋下,述律老太太和她的小兒子妥協了,耶律兀欲成為了掌控遼國大權的皇帝。在其當政的五年時間裏,遼國反叛不斷,一幫宗室親王和大臣先後被殺。公元951年9月,在祭拜了一番自己的父親耶律倍之後,耶律兀欲大宴群臣,他喝得酩酊大醉就此入帳酣睡。緊接著,劉繼恩的命運在他的身上被演繹了一番:遼國宗室子弟耶律察割和耶律嘔裏僧率領自己的一幫嘍囉們持刀衝入他的禦帳,一代遼國皇帝就此於醉酒中被砍死於亂刀之下。
就在這時,上次拯救了遼國的那個男人再次拯救了遼國——還是耶律屋質。他於亂戰之中跑了出去,然後迅速調集周邊的軍隊平亂。之後,他和一幫遼國重臣又擁立耶律德光的兒子耶律璟為遼國皇帝。也就是說,這個耶律璟是上任皇帝耶律兀欲的堂兄弟。
前麵已經提到過耶律璟,這裏就不再過多地介紹。不過,有些話在這裏還是要說的。耶律璟在位十九年,期間仍然是叛亂不斷,殺戮不斷,這人不像他老爹耶律德光,反而更像是他的三叔耶律李胡。此人生性殘暴,他聽信女巫的話,取人膽做長生藥,而關於他的濫殺事跡簡直可以說是罄竹難書。他當皇帝之後,在史書的記載裏不是每天他如何理政,而是他某天又殺了誰。他殺大臣、殺宗室、殺仆人、殺近侍,隻要是他看不順眼或是惹怒於他的人都得死,而他殺人的方法也很多:將人用燒紅的鐵器活活燙死,用鐵梳子把人活活刮死,亂刀砍死,用火燒死,砍手斷足,鈍器砸死,腰斬,打碎牙齒,用刀割嘴,亂棍打死,把屍體扔到野外讓野獸分食。他還愛喝酒,喝酒之後更是借著酒勁胡亂殺人。可笑的是,他還經常讓大臣給他提意見,這實在是有些惡搞,誰敢給你這個殺人魔王提意見啊?
民間以及後世稱唿耶律璟為“睡王”,這是一個典型的夜遊俠,白天睡覺晚上玩通宵。人們說他有三大愛好:喝酒、打獵、睡覺,但我覺得應該加上一個“殺人”。奇怪的是,這人不好女色,也無子嗣,因此有人說他在那方麵可能有先天性的問題,但這個隻是猜測。
公元969年2月,就在趙匡胤準備再次攻打北漢之時,耶律璟帶著人到懷州(今天內蒙古巴林右旗境內)打獵遊玩,這一天他的狀態很好,親手射殺了一頭大熊,這可把他高興壞了。晚上,他設宴狂歡,他也毫無意外地再次喝得很盡興。這一年,耶律璟三十九歲,他的生命也就此定格在了三十九歲,定格在了這一晚。
關於他被殺的具體原因,史書裏沒有詳細的記載,據說是他在半夜裏突然嚷著要廚子把那隻被他射殺的熊給煮了吃了,見等了許久都沒做好,暴脾氣的他就說要殺人,於是廚子們就徹底抓狂了,耶律璟身邊的那些服務員也跟著一起抓狂了。半夜裏,耶律璟的仆人們總共六人一起上陣把他給剁了。
喝酒誤事,遼國的皇帝們以及劉繼恩甚至包括趙匡胤都為這句話做出了生動而又慘烈的詮釋!
耶律璟終於死了,遼國的大臣們心裏高興得很但卻不得不表現出一副悲痛欲絕的樣子。第二天黎明時分,耶律兀欲的次子耶律賢帶人趕到了行營,麵對耶律璟慘不忍睹的屍體,耶律賢是痛哭流涕。隨即,群臣擁立他為新任遼國皇帝。
耶律賢是耶律倍的孫子,上上任皇帝耶律兀欲的次子,也是殺人狂魔耶律璟的侄子和養子,耶律璟和他父親耶律德光一樣,他把這個侄兒當成自己的親兒子來培養。從此以後,遼國的皇帝全部出自耶律倍的子孫。這位遼國開國的皇太子殿下自己沒當成皇帝,但他的後人在這方麵填補了他的所有遺憾。
耶律賢的名氣也不是很大,但他老婆的名氣可就大到沒有天際了。他的老婆叫做蕭綽,小字燕燕,又名蕭燕燕,也就是在後世的小說和影視劇裏如雷貫耳的蕭太後。需要說明的是,耶律賢能當上皇帝其擁立之臣裏麵就有蕭燕燕的父親、遼國北府宰相蕭思溫 。
請注意,蕭思溫是地地道道的契丹人,別被他的姓氏和名字所誤導了。遼國的三大家族裏麵除了皇族耶律氏,另外兩個就是後族蕭氏和漢人韓氏。關於後者,後麵會有出場露麵的機會。
另外再多說一句,別罵石敬瑭是漢民族的敗類,他沒有這個資格,因為他是沙坨人,不是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