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朝堂舌戰風雲湧
以謀為劍!從流亡少爺到權傾天下 作者:勤奮的炒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聲音的來源——顧長淵。他緩緩走出隊列,眼神堅定,語氣鏗鏘:“魏丞相所奏之策,看似利國利民,實則包藏禍心!”
此言一出,大殿內一片嘩然。魏丞相臉色驟變,怒斥道:“顧長淵!你血口噴人!本相一心為國,何來禍心之說?”
“禍心就在這看似利民的政策之中!”顧長淵不卑不亢,從袖中取出一份卷軸,展開後高舉過頭,“丞相大人,敢問這新增的賦稅,最終會流向何處?是國庫,還是某些人的私囊?”
卷軸上,清晰地記錄著近年來各地稅收的流向,其中一部分赫然流入了魏丞相的親信手中。證據確鑿,不容辯駁。魏丞相的臉色由紅轉白,再由白轉青,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
“一派胡言!”魏丞相強作鎮定,“這些都是正常的財政支出,你斷章取義,惡意誹謗!”
“正常的財政支出?”顧長淵冷笑一聲,“丞相大人,您可知這些銀兩足夠賑濟多少災民?足夠修建多少水利?足夠裝備多少軍隊?如今邊關戰事吃緊,將士們浴血奮戰,卻連軍餉都無法按時發放,而丞相大人卻將國庫的銀兩中飽私囊,置國家安危於不顧,這便是您所謂的‘一心為國’?”
顧長淵字字珠璣,句句如刀,直戳魏丞相的痛處。魏丞相啞口無言,隻能用憤怒的眼神瞪著顧長淵,恨不得將他生吞活剝。
朝堂上的氣氛緊張到了極點,眾臣噤若寒蟬,不敢出聲。他們都明白,這場爭論不僅僅是兩位大臣之間的交鋒,更是朝堂上兩股勢力的碰撞。
“皇上明鑒!”顧長淵轉向皇帝,拱手說道,“臣一片赤誠,絕無半點私心。今日冒死揭露魏丞相的罪行,隻為國家社稷,為黎民百姓!”
皇帝坐在龍椅上,麵色陰沉,看不出喜怒。他深知魏丞相的勢力盤根錯節,貿然動他,勢必會引起朝堂動蕩。
魏丞相見皇帝沒有表態,心中稍定,連忙跪下哭訴道:“皇上,老臣對朝廷忠心耿耿,絕無二心!這顧長淵年少輕狂,不懂朝政,故意擾亂朝綱,還請皇上明察!”
顧長淵毫不畏懼,繼續說道:“丞相大人,您說我年少輕狂,不懂朝政,那請問,您可知民間疾苦?可知百姓的生存現狀?您高高在上,錦衣玉食,又怎能體會到百姓的艱辛?”
“你……”魏丞相被顧長淵的質問堵得說不出話來。
顧長淵環視一周,目光落在一直沉默不語的楊將軍身上。“楊將軍,您常年鎮守邊關,最了解將士們的疾苦。如今邊關軍餉短缺,將士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您可知這是為何?”
楊將軍眉頭緊鎖,目光如炬,緊緊地盯著顧長淵,一言不發……
楊將軍身披鎧甲,腰間佩劍,如同一尊鐵塔般矗立在朝堂之上。他久經沙場,目光銳利如鷹,能夠洞察人心。他本對顧長淵這初出茅廬的新晉官員心存疑慮,認為他年輕氣盛,做事魯莽。但今日顧長淵在朝堂上如此大膽地揭露魏丞相,這份膽識和氣魄,卻讓他心中有所動搖。他緊緊地盯著顧長淵,試圖從他的一言一行中看出破綻,卻隻看到一片赤誠和堅定。
魏丞相見顧長淵將矛頭指向楊將軍,心中暗叫不好。楊將軍手握兵權,為人剛正不阿,若是他倒向了顧長淵,那自己的處境就危險了。他強壓下心中的怒火,故作鎮定地說道:“顧大人,你口口聲聲說本相貪汙軍餉,可有證據?空口無憑,汙蔑朝廷重臣,可是死罪!”
“證據?”顧長淵冷笑一聲,“丞相大人,您貴為當朝丞相,難道不知各地稅收的流向?難道不知國庫的銀兩去了哪裏?這些賬目,難道不是由您一手掌管的嗎?”
魏丞相被顧長淵逼得步步後退,惱羞成怒之下,他開始攻擊顧長淵的出身和動機:“顧長淵,你不過是一個落魄子弟,靠著祖上的蔭蔽才得以入朝為官。你今日如此汙蔑本相,究竟有何居心?是不是想借此機會往上爬,取而代之?”
顧長淵麵對魏丞相的汙蔑毫不退縮,反而用更犀利的言辭反擊:“丞相大人此言差矣。我出身如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心中裝著國家社稷,裝著黎民百姓。不像丞相大人,我並沒有將國庫的銀兩中飽私囊,也沒有置國家安危於不顧!”
“你…你…血口噴人!”魏丞相氣得渾身發抖,指著顧長淵的手指顫抖不已。
顧長淵不理會魏丞相的怒火,繼續說道:“丞相大人,您說我居心叵測,想取而代之。那請問,我取而代之之後,會像您一樣貪汙腐敗,置國家安危於不顧嗎?我會像您一樣,讓邊關將士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嗎?我會像您一樣,讓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嗎?”
一連串的質問,如同一記記重錘,狠狠地砸在魏丞相的心口,讓他無力反駁。他張了張嘴,想要說什麽,卻發現自己什麽也說不出來。
一直站在顧長淵身後的徐凜風,此時輕輕地拍了拍他的肩膀,遞給他一個眼神。顧長淵心領神會,微微點了點頭。他知道,火候差不多了。
顧長淵轉向皇帝,拱手說道:“皇上,臣所言句句屬實,絕無半點虛言。臣懇請皇上徹查此事,還臣一個公道,還百姓一個公道!”
皇帝坐在龍椅上,不動聲色地看著這場爭辯。他的眼神深邃而平靜,讓人捉摸不透他的心思。他想借此機會看看顧長淵到底有何目的。這場朝堂上的舌戰,看似是顧長淵和魏丞相之間的交鋒,實則是…
“皇上,”一直沉默不語的楊將軍突然開口,打破了大殿內的沉寂,“臣有本奏。”皇帝深邃的目光落在顧長淵身上,帶著審視的意味。顧長淵感覺如芒在背,卻不動聲色地挺直脊梁。他知道,這場辯論不僅僅是與魏丞相的交鋒,更是向皇帝展現忠誠的良機。
“丞相大人,”顧長淵的聲音擲地有聲,“您說我出身卑微,心懷叵測。可微臣所求,不過是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難道為君分憂,為國效力,也成了罪過?微臣年少輕狂,或許言語有失,但赤子之心,日月可鑒!微臣鬥膽請皇上明察,還微臣清白,也還天下百姓一個公道!”他說著,深深地叩首,額頭觸地,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
魏丞相冷哼一聲:“說的冠冕堂皇,誰知道你心裏打的什麽算盤!皇上,此人巧言令色,顛倒黑白,萬萬不可輕信!”
楊將軍抱拳道:“皇上,臣以為,顧大人所言並非空穴來風。邊關將士的確軍餉不足,裝備匱乏,此事不容忽視。至於顧大人是否有私心,還需進一步查證。”他的話擲地有聲,在大殿內迴蕩,使得原本有些搖擺不定的官員們開始竊竊私語。
皇帝依舊沉默,他手指輕輕敲擊著龍椅扶手,一下一下,仿佛敲在每個人的心上。半晌,他才緩緩開口:“此事事關重大,朕自會徹查。顧長淵,你所言若屬實,朕定會重重賞你;但若你誣陷忠良,朕也絕不姑息!”
顧長淵再次叩首:“謝皇上隆恩!”
這場朝堂激辯,最終沒有分出勝負。皇帝既沒有處罰魏丞相,也沒有嘉獎顧長淵,而是將此事暫時擱置。
退朝後,楊將軍特意走到顧長淵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年輕人,有膽識!但也要記住,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凡事小心謹慎為妙。”說完,他意味深長地看了顧長淵一眼,轉身離去。
顧長淵看著楊將軍的背影,心中明白,自己雖然贏得了楊將軍的一絲好感,但也徹底得罪了魏丞相。他深吸一口氣,他知道未來的路更加艱難,但他絕不後悔。徐凜風走到他身旁,低聲說道:“公子,魏丞相恐怕不會善罷甘休。”
顧長淵輕笑一聲:“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既然敢在朝堂上揭露他,就早已做好了準備。”
當天傍晚,顧府的門房來報:“老爺,丞相府來人,送來一封請帖。”
顧長淵接過請帖,打開一看,上麵寫著:明日午時,丞相府設宴,恭請顧大人賞光。
徐凜風臉色一變:“公子,這恐怕是鴻門宴!”
顧長淵眼神一凜,嘴角卻勾起一抹冷笑:“鴻門宴又如何?我若不去,豈不是正中了魏丞相的下懷?備馬,明日午時,我倒要去看看,這老狐狸究竟想耍什麽花招!”
夜幕降臨,顧府書房的燈火徹夜未熄。顧長淵伏案疾書,筆尖在紙上沙沙作響,一封密信漸漸成形。他將信封好,交給徐凜風,沉聲道:“務必送到……”
他話音未落,突然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響起,伴隨著一個焦急的聲音:“老爺!不好了!……”
此言一出,大殿內一片嘩然。魏丞相臉色驟變,怒斥道:“顧長淵!你血口噴人!本相一心為國,何來禍心之說?”
“禍心就在這看似利民的政策之中!”顧長淵不卑不亢,從袖中取出一份卷軸,展開後高舉過頭,“丞相大人,敢問這新增的賦稅,最終會流向何處?是國庫,還是某些人的私囊?”
卷軸上,清晰地記錄著近年來各地稅收的流向,其中一部分赫然流入了魏丞相的親信手中。證據確鑿,不容辯駁。魏丞相的臉色由紅轉白,再由白轉青,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
“一派胡言!”魏丞相強作鎮定,“這些都是正常的財政支出,你斷章取義,惡意誹謗!”
“正常的財政支出?”顧長淵冷笑一聲,“丞相大人,您可知這些銀兩足夠賑濟多少災民?足夠修建多少水利?足夠裝備多少軍隊?如今邊關戰事吃緊,將士們浴血奮戰,卻連軍餉都無法按時發放,而丞相大人卻將國庫的銀兩中飽私囊,置國家安危於不顧,這便是您所謂的‘一心為國’?”
顧長淵字字珠璣,句句如刀,直戳魏丞相的痛處。魏丞相啞口無言,隻能用憤怒的眼神瞪著顧長淵,恨不得將他生吞活剝。
朝堂上的氣氛緊張到了極點,眾臣噤若寒蟬,不敢出聲。他們都明白,這場爭論不僅僅是兩位大臣之間的交鋒,更是朝堂上兩股勢力的碰撞。
“皇上明鑒!”顧長淵轉向皇帝,拱手說道,“臣一片赤誠,絕無半點私心。今日冒死揭露魏丞相的罪行,隻為國家社稷,為黎民百姓!”
皇帝坐在龍椅上,麵色陰沉,看不出喜怒。他深知魏丞相的勢力盤根錯節,貿然動他,勢必會引起朝堂動蕩。
魏丞相見皇帝沒有表態,心中稍定,連忙跪下哭訴道:“皇上,老臣對朝廷忠心耿耿,絕無二心!這顧長淵年少輕狂,不懂朝政,故意擾亂朝綱,還請皇上明察!”
顧長淵毫不畏懼,繼續說道:“丞相大人,您說我年少輕狂,不懂朝政,那請問,您可知民間疾苦?可知百姓的生存現狀?您高高在上,錦衣玉食,又怎能體會到百姓的艱辛?”
“你……”魏丞相被顧長淵的質問堵得說不出話來。
顧長淵環視一周,目光落在一直沉默不語的楊將軍身上。“楊將軍,您常年鎮守邊關,最了解將士們的疾苦。如今邊關軍餉短缺,將士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您可知這是為何?”
楊將軍眉頭緊鎖,目光如炬,緊緊地盯著顧長淵,一言不發……
楊將軍身披鎧甲,腰間佩劍,如同一尊鐵塔般矗立在朝堂之上。他久經沙場,目光銳利如鷹,能夠洞察人心。他本對顧長淵這初出茅廬的新晉官員心存疑慮,認為他年輕氣盛,做事魯莽。但今日顧長淵在朝堂上如此大膽地揭露魏丞相,這份膽識和氣魄,卻讓他心中有所動搖。他緊緊地盯著顧長淵,試圖從他的一言一行中看出破綻,卻隻看到一片赤誠和堅定。
魏丞相見顧長淵將矛頭指向楊將軍,心中暗叫不好。楊將軍手握兵權,為人剛正不阿,若是他倒向了顧長淵,那自己的處境就危險了。他強壓下心中的怒火,故作鎮定地說道:“顧大人,你口口聲聲說本相貪汙軍餉,可有證據?空口無憑,汙蔑朝廷重臣,可是死罪!”
“證據?”顧長淵冷笑一聲,“丞相大人,您貴為當朝丞相,難道不知各地稅收的流向?難道不知國庫的銀兩去了哪裏?這些賬目,難道不是由您一手掌管的嗎?”
魏丞相被顧長淵逼得步步後退,惱羞成怒之下,他開始攻擊顧長淵的出身和動機:“顧長淵,你不過是一個落魄子弟,靠著祖上的蔭蔽才得以入朝為官。你今日如此汙蔑本相,究竟有何居心?是不是想借此機會往上爬,取而代之?”
顧長淵麵對魏丞相的汙蔑毫不退縮,反而用更犀利的言辭反擊:“丞相大人此言差矣。我出身如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心中裝著國家社稷,裝著黎民百姓。不像丞相大人,我並沒有將國庫的銀兩中飽私囊,也沒有置國家安危於不顧!”
“你…你…血口噴人!”魏丞相氣得渾身發抖,指著顧長淵的手指顫抖不已。
顧長淵不理會魏丞相的怒火,繼續說道:“丞相大人,您說我居心叵測,想取而代之。那請問,我取而代之之後,會像您一樣貪汙腐敗,置國家安危於不顧嗎?我會像您一樣,讓邊關將士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嗎?我會像您一樣,讓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嗎?”
一連串的質問,如同一記記重錘,狠狠地砸在魏丞相的心口,讓他無力反駁。他張了張嘴,想要說什麽,卻發現自己什麽也說不出來。
一直站在顧長淵身後的徐凜風,此時輕輕地拍了拍他的肩膀,遞給他一個眼神。顧長淵心領神會,微微點了點頭。他知道,火候差不多了。
顧長淵轉向皇帝,拱手說道:“皇上,臣所言句句屬實,絕無半點虛言。臣懇請皇上徹查此事,還臣一個公道,還百姓一個公道!”
皇帝坐在龍椅上,不動聲色地看著這場爭辯。他的眼神深邃而平靜,讓人捉摸不透他的心思。他想借此機會看看顧長淵到底有何目的。這場朝堂上的舌戰,看似是顧長淵和魏丞相之間的交鋒,實則是…
“皇上,”一直沉默不語的楊將軍突然開口,打破了大殿內的沉寂,“臣有本奏。”皇帝深邃的目光落在顧長淵身上,帶著審視的意味。顧長淵感覺如芒在背,卻不動聲色地挺直脊梁。他知道,這場辯論不僅僅是與魏丞相的交鋒,更是向皇帝展現忠誠的良機。
“丞相大人,”顧長淵的聲音擲地有聲,“您說我出身卑微,心懷叵測。可微臣所求,不過是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難道為君分憂,為國效力,也成了罪過?微臣年少輕狂,或許言語有失,但赤子之心,日月可鑒!微臣鬥膽請皇上明察,還微臣清白,也還天下百姓一個公道!”他說著,深深地叩首,額頭觸地,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
魏丞相冷哼一聲:“說的冠冕堂皇,誰知道你心裏打的什麽算盤!皇上,此人巧言令色,顛倒黑白,萬萬不可輕信!”
楊將軍抱拳道:“皇上,臣以為,顧大人所言並非空穴來風。邊關將士的確軍餉不足,裝備匱乏,此事不容忽視。至於顧大人是否有私心,還需進一步查證。”他的話擲地有聲,在大殿內迴蕩,使得原本有些搖擺不定的官員們開始竊竊私語。
皇帝依舊沉默,他手指輕輕敲擊著龍椅扶手,一下一下,仿佛敲在每個人的心上。半晌,他才緩緩開口:“此事事關重大,朕自會徹查。顧長淵,你所言若屬實,朕定會重重賞你;但若你誣陷忠良,朕也絕不姑息!”
顧長淵再次叩首:“謝皇上隆恩!”
這場朝堂激辯,最終沒有分出勝負。皇帝既沒有處罰魏丞相,也沒有嘉獎顧長淵,而是將此事暫時擱置。
退朝後,楊將軍特意走到顧長淵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年輕人,有膽識!但也要記住,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凡事小心謹慎為妙。”說完,他意味深長地看了顧長淵一眼,轉身離去。
顧長淵看著楊將軍的背影,心中明白,自己雖然贏得了楊將軍的一絲好感,但也徹底得罪了魏丞相。他深吸一口氣,他知道未來的路更加艱難,但他絕不後悔。徐凜風走到他身旁,低聲說道:“公子,魏丞相恐怕不會善罷甘休。”
顧長淵輕笑一聲:“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既然敢在朝堂上揭露他,就早已做好了準備。”
當天傍晚,顧府的門房來報:“老爺,丞相府來人,送來一封請帖。”
顧長淵接過請帖,打開一看,上麵寫著:明日午時,丞相府設宴,恭請顧大人賞光。
徐凜風臉色一變:“公子,這恐怕是鴻門宴!”
顧長淵眼神一凜,嘴角卻勾起一抹冷笑:“鴻門宴又如何?我若不去,豈不是正中了魏丞相的下懷?備馬,明日午時,我倒要去看看,這老狐狸究竟想耍什麽花招!”
夜幕降臨,顧府書房的燈火徹夜未熄。顧長淵伏案疾書,筆尖在紙上沙沙作響,一封密信漸漸成形。他將信封好,交給徐凜風,沉聲道:“務必送到……”
他話音未落,突然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響起,伴隨著一個焦急的聲音:“老爺!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