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陽光透過雕花窗欞,在地麵上投下斑駁的光影。軍事會議廳內,氣氛卻凝重得如同暴雨前的沉悶。空氣中彌漫著火藥味,隻待一點火星便會轟然炸裂。顧長淵一身朝服,腰背挺直,步履沉穩地步入會議廳。他的手中,緊緊握著一卷厚厚的卷軸——那便是他精心準備的軍隊改製方案,也是他未來宏偉藍圖的基石。


    會議廳內,早已坐滿了朝中重臣和軍中將領。楊將軍一身戎裝,端坐於左側首位,他那張飽經風霜的臉,此刻寫滿了不悅。鄭王爺則是一身錦袍,斜倚在右側的太師椅上,手中把玩著一串玉珠,眼神中帶著一絲輕蔑。其餘將領和官員,也大多神情各異,竊竊私語。


    顧長淵的目光掃過眾人,心中波瀾不驚。他走到中央,將卷軸緩緩展開,朗聲道:“諸位大人,諸位將軍,今日召集大家前來,是為了商議軍隊改製之事。”


    他話音剛落,楊將軍便重重地哼了一聲,打斷了他的話:“顧大人,這軍隊改製之事,可不是兒戲。我大梁的軍隊,曆經百年風雨,戰功赫赫,靠的正是祖宗傳下來的規矩。如今你一來就要改製,這豈不是要動搖我大梁的根基?”


    楊將軍的聲音洪亮,在會議廳內迴蕩,不少將領紛紛點頭附和。他們大多是軍中老將,對傳統的軍隊製度有著根深蒂固的認同,對顧長淵提出的改製方案充滿了抵觸情緒。


    顧長淵並未被楊將軍的氣勢所嚇倒,他平靜地迴應道:“楊將軍所言極是,祖宗之法確實不可輕易更改。但時代在變,如今的局勢早已不同往日。我提出的改製方案,並非是要全盤否定祖宗之法,而是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我們的軍隊更加強大,更加適應新的戰爭形勢。”


    他接著詳細闡述了改製方案的內容,從士兵訓練到武器裝備,從軍官選拔到後勤保障,每一個環節都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和規劃。他旁征博引,引經據典,將改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娓娓道來。


    然而,他的努力並沒有得到預期的效果。楊將軍依舊不為所動,他打斷顧長淵的話,厲聲道:“顧大人,你說的這些都是紙上談兵!戰場上瞬息萬變,靠的是真刀真槍的廝殺,而不是這些花裏胡哨的新玩意兒!你的改製方案,隻會擾亂軍心,削弱軍隊的戰鬥力!”


    顧長淵正要反駁,坐在一旁的鄭王爺卻突然開口了,他的語氣看似平和,卻暗藏鋒芒:“顧大人,本王知道你是個有抱負的年輕人,但有些事情,不是光有抱負就能做成的。軍隊,可不是你隨意玩弄的棋子。”他頓了頓,眼神中閃過一絲寒意,“有些利益,也不是你能輕易觸碰的。”


    鄭王爺的話,讓會議廳內的氣氛更加緊張。顧長淵的目光與鄭王爺對視,眼神中沒有絲毫退縮……他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堅定:“王爺此言差矣……”“王爺此言差矣,”顧長淵的聲音低沉而堅定,語氣中卻透著不容置疑的鋒芒,“軍隊乃國之重器,關係社稷安危,豈能成為任何人的私產?臣所做的一切,皆是為了大梁的千秋萬代,為了我大梁百姓的安居樂業!”


    鄭王爺冷笑一聲,手中的玉珠轉得更快了,“顧大人真是高風亮節,令人欽佩。隻是,本王擔心,顧大人的一腔熱血,最終會付諸東流。軍隊改製,牽一發而動全身,觸動的是無數人的利益。顧大人,你確定,你能承擔這樣的後果嗎?”他的語氣輕飄飄的,卻如同重錘一般砸在顧長淵的心頭。


    楊將軍也趁勢添油加醋:“王爺說得對!顧大人,你年輕氣盛,不懂這其中的利害關係。這軍隊,可不是你想象的那麽簡單。你以為改製就能變強?簡直是癡人說夢!我大梁的軍隊,之所以能百戰百勝,靠的是祖宗的規矩,是將士們的浴血奮戰!而不是你那些花拳繡腿的新玩意兒!”


    顧長淵深吸一口氣,努力壓製住心中的怒火。他知道,今日的會議,注定是一場艱難的博弈。他環視四周,看到大多數將領都對他的改製方案持反對態度,心中不禁感到一絲無力。但他並沒有放棄,他依舊堅持著自己的立場。


    “諸位,”顧長淵提高了音量,“我並非一意孤行,也並非紙上談兵。諸位可知,北方的燕國,正是因為進行了軍隊改製,才得以在短短數年間崛起,成為我大梁的心腹大患!還有西邊的秦國,也因為采用了新的軍事製度和武器裝備,才使得他們的軍隊戰鬥力大幅提升!難道我們大梁,要故步自封,坐以待斃嗎?”


    他列舉了其他國家因軍隊改製而強大的例子,試圖說服眾人。然而,大多數將領在楊將軍和鄭王爺的影響下,依舊不為所動。他們或是沉默不語,或是交頭接耳,竊竊私語,眼神中充滿了懷疑和不屑。


    鄭王爺輕輕搖晃著手中的玉珠,嘴角勾起一抹嘲諷的弧度。“顧大人,你說的這些,本王都明白。但你有沒有想過,燕國和秦國的國情與我大梁不同,他們的改製經驗,未必適用於我大梁。更何況,”他頓了頓,語氣變得更加冰冷,“我大梁的軍隊,之所以能保持穩定,是因為各方勢力之間達成了微妙的平衡。你若是強行改製,打破了這種平衡,後果不堪設想。”


    顧長淵的目光緊緊地盯著鄭王爺,他知道,鄭王爺這番話,才是真正的重點。他所謂的擔心改製失敗,不過是托詞,他真正擔心的,是改製會觸動貴族在軍隊中的利益,動搖他們的根基。


    會議廳內,氣氛壓抑到了極點。顧長淵感到一股無形的壓力,如同巨石一般壓在他的胸口,讓他幾乎喘不過氣來。但他依舊沒有退縮,他深吸一口氣,正準備再次開口……忽然,坐在後排的一位年輕校尉,身體微微前傾……


    張校尉名叫張啟,是少數幾個理解並支持顧長淵改製計劃的基層軍官。看著顧長淵孤立無援,被楊將軍和鄭王爺步步緊逼,他再也坐不住了。他動了動身子,想要站起來發言,卻被身旁一位身材魁梧,滿臉橫肉的李將軍一把按住。


    “張校尉,”李將軍壓低聲音,語氣中帶著警告,“有些事,不該說的,最好別說。你資曆尚淺,有些渾水,不趟也罷。”他一邊說著,一邊用銳利的眼神掃了張啟一眼,那眼神中充滿了威脅的意味。張啟咬了咬牙,心中憤懣,卻也隻能暫時忍耐,默默地坐了迴去。


    鄭王爺看著被壓製住的張啟,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冷笑。他轉頭看向顧長淵,語氣中帶著一絲譏諷:“顧大人,看來你的改製方案,並不怎麽受歡迎啊。就連一個小小的校尉,也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你又何必執迷不悟呢?”


    楊將軍也附和道:“顧大人,你飽讀詩書,滿腹經綸,這朝堂上的事情,你或許很在行。但這軍隊上的事情,你還是少插手為妙。你以為讀了幾本兵書,就能指點江山,運籌帷幄了嗎?真是可笑!”


    會議廳內,頓時響起一陣低沉的嘲笑聲。那些將領們看著顧長淵的眼神,充滿了不屑和輕蔑。他們認為顧長淵隻是一個不懂軍事的文官,沒有資格對軍隊指手畫腳。


    顧長淵麵對眾人的嘲諷,臉色依舊平靜。他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諸位將軍,我並非紙上談兵。我的改製方案,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也是為了大梁的未來著想。我知道,改製會觸動一些人的利益,也會遇到很多阻力。但我相信,隻要我們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夠克服困難,最終實現軍隊的現代化!”


    “現代化?”楊將軍嗤之以鼻,“顧大人,你說的這些新名詞,我等聽得雲裏霧裏。我大梁的軍隊,自開國以來,一直都是以步兵為主,輔以騎兵和弓箭手。這套體係,經過了數百年的檢驗,早已成熟完善。你為何要舍棄這套行之有效的體係,而去追求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呢?”


    另一位將領也站出來說道:“顧大人,你所謂的改製,無非就是想削弱我們的兵權,加強中央集權。你這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顧長淵的目光掃過眾人,語氣變得更加堅定:“我所做的一切,皆是為了大梁的江山社稷!我絕不會因為你們的反對而放棄!”


    鄭王爺冷笑一聲,站起身來,緩緩說道:“顧大人,你的忠心,本王自然明白。隻是,你的方法,卻未必正確。今日的會議就到此為止吧。改製之事,容後再議。”他說完,便轉身離開了會議廳。其他將領也紛紛起身,跟著鄭王爺走了出去。


    會議廳內,隻剩下顧長淵和徐凜風。徐凜風走到顧長淵身邊,低聲道:“大人,今日之事,恐怕沒那麽簡單。”


    顧長淵點了點頭,目光深邃:“我知道。看來,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頓了頓,拿起桌上的一份地圖,手指輕輕敲擊著地圖上的某個位置,“徐凜風,你親自去一趟西北大營……”


    空蕩蕩的會議廳裏,顧長淵的目光落在攤開的地圖上,手指沿著蜿蜒的山脈緩緩移動,最終停留在西北邊陲一處標記著“黑風口”的地方。鄭王爺和楊將軍的反對在他的意料之中,但他們如此迅速且一致的行動,卻讓他嗅到了一絲陰謀的味道。他們背後的勢力,似乎比他想象的更加龐大,也更加急切地想要阻止他。


    “大人,西北大營情況複雜,將領桀驁,您讓屬下前往,所為何事?”徐凜風拱手問道,眉宇間帶著一絲擔憂。他知道顧長淵絕非輕舉妄動之人,此次派他前往西北,必然有其深意。


    顧長淵收迴目光,眼中閃過一絲精光。“黑風口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抵禦北蠻入侵的重要關隘。但駐守在那裏的軍隊,卻裝備落後,訓練不足,戰鬥力堪憂。我需要你親自去一趟,摸清那裏的實際情況,尤其是……”他頓了頓,壓低聲音,“查清糧草輜重的具體數量和調撥記錄。”


    徐凜風心中一驚,瞬間明白了顧長淵的用意。糧草輜重是軍隊的命脈,如果黑風口的糧草出現問題,那後果將不堪設想。而如果這個問題與鄭王爺或楊將軍有關,那將是扳倒他們的重要籌碼。


    “屬下明白,定不負大人所托。”徐凜風領命,轉身準備離去。


    “等等,”顧長淵叫住他,從袖中取出一枚刻著飛鷹的令牌,“見此令牌如見我本人,持此令牌,可調動黑風口附近所有斥候。”這枚令牌是皇帝親賜,代表著至高無上的權力,不到萬不得已,顧長淵絕不會輕易動用。


    徐凜風接過令牌,鄭重地放入懷中,他知道此行兇險萬分,稍有不慎便會萬劫不複。但他對顧長淵的忠誠,讓他義無反顧。


    夜色籠罩著京城,顧長淵獨自一人站在書房的窗前,凝視著窗外漆黑的夜空。他知道,這場改革之路注定充滿荊棘,但他不會退縮,因為他肩負著改變這個時代的使命。


    “楊將軍,鄭王爺……”顧長淵低聲呢喃著這兩個名字,眼中閃過一絲寒芒。“你們以為這樣就能阻止我嗎?我顧長淵,絕不會輕易認輸!”


    他轉身走到書桌前,拿起筆,在紙上寫下幾個字:西北大營,軍需,屯田。然後,他將紙張揉成一團,扔進燭火之中,看著它化為灰燼。


    與此同時,皇宮深處,一個身穿龍袍的中年男子正與一個黑衣人密談。


    “顧長淵的改製方案,你怎麽看?”皇帝的聲音低沉而威嚴。


    黑衣人恭敬地迴答:“陛下,顧長淵此舉,意在改革軍隊,加強中央集權。長遠來看,對大梁有利。但短期內,必然會觸動各方利益,引起朝野動蕩。”


    皇帝沉吟片刻,緩緩說道:“朕知道。隻是……”他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朕需要時間……”


    黑衣人沉默不語,他知道皇帝心中所想。顧長淵的改製,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可以強國富民;用不好,則會危及江山社稷。


    “傳朕旨意,”皇帝的聲音再次響起,“明日早朝,宣布……”他停頓了一下,眼中閃過一絲決絕,“在西北大營試行顧長淵的新軍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以謀為劍!從流亡少爺到權傾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勤奮的炒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勤奮的炒飯並收藏以謀為劍!從流亡少爺到權傾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