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魏征
重生之迴到隋末之長孫皇後 作者:千葉杏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已死,他們的子嗣也悉數被殺,隻剩下女眷,分別離開東宮和齊王府,遷至宮內居住。原秦王李世民也被正式冊封為新太子,入主東宮,並代理皇帝處理軍政大事。這幾天秦王府的人都在緊鑼密鼓地收拾家當,即將搬到東宮居住,大家都一臉喜氣洋洋,誰都清楚,秦王李世民第一步是成為太子,第二步便是登基稱帝了,那麽秦王府的這些下人都會跟著沾光,說不定會加官進爵呢,就算沒有職位變動,金銀賞賜是免不了的。
這天下午,孺人楊諾來到長孫無憂的院落串門。
“見過王妃,額,不,應該是見過太子妃。”楊諾走進臥房,衝著無憂恭敬地行禮。
“免禮,楊諾,你怎麽來了,我這裏有點亂,坐吧。”無憂正在收拾東西,見楊諾來了,便請楊諾來到席子上落座。
兩人麵對麵跪坐在席子上。楊諾環顧一圈,見屋內淩亂十分,道:“太子妃,你這裏的東西收拾的如何了?”
“收拾得七七八八了,對了,楊諾,你那裏呢?”
“我都收拾好了。對了,太子妃,我聽說你病了,就過來看看你。”從剛才一進門,楊諾就瞥到無憂麵色慘白如紙,看來果然是病了。
唉,無憂暗自歎息一聲:“我是驚嚇過度,郎中給開一些安神靜氣的藥,我也喝了,但還是頭暈目眩,郎中說這是心病,心病隻需心藥醫,隻能靠靜養。”
楊諾點點頭,道:“想必是玄武門那天嚇到的。”
“是啊,長這麽大也沒見過那個架勢。”無憂的腦海中不由地再次浮現出那兩顆人頭,略微不適。
楊諾皺了下眉,有些哀傷道:“府裏的妾室們後來才知道玄武門的事,原來殿下做了兩手準備,一旦政變失敗,就帶著太子妃隻身逃亡洛陽,我們都大為震驚。看來,殿下的心裏隻有太子妃一人。”
聽出楊諾的語氣中夾雜著哀傷和隱隱的醋味,無憂微微尷尬,安撫道:“殿下心思縝密,他已經做了萬全準備,是不會失敗的,也不會丟下府裏的妾室們還有孩子們。”
楊諾苦笑一下,不作聲。無憂的話更像是強詞奪理。
“額,對了,殿下之前提了一嘴,他入住東宮之後,按理說妾室們的品階應該有所變化,但殿下說暫時不變動。”
楊諾一挑眉,不解道:“這是為何?”
“額,殿下沒解釋,我也沒問,不過我猜測,是因為殿下當太子的日子不會很長,等殿下登基之後,再給府裏的妾室們封妃。”
楊諾眸子一亮,欣喜道:“太子妃所言極是,殿下肯定登基心切,怎可屈居太子之位呢。”
長孫無憂笑著點點頭,見楊諾心情好了些,也鬆了口氣。
“太子妃,你說殿下會封我什麽妃位?”這是楊諾最關心的問題。
無憂想了下,道:“你育有二子,殿下對你也寵愛有加,你的品階肯定不低,不必擔心。”
“那就最好了。”楊諾一臉笑意,她知道有長孫無憂在,今生她是做不了皇後的,但是皇後之下第一人她總要爭取一下吧。
幾天後,原秦王府的家眷們便搬離了王府,正式入主東宮。
東宮光天殿
這天上午,新太子李世民坐在大殿的椅子上,正等著一個人的到來,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前太子洗馬魏征。
過了一會兒,隻見魏征姍姍來遲。
“魏征見過太子殿下。”魏征走進大殿,衝著李世民恭敬地行禮,心中忐忑不已。
李世民目光銳利地上下打量起魏征,道:“你就是魏征,我之前見過你,但沒仔細瞧過你,今日一見,才發現你身上倒有一些仙風道骨的韻味。”
“太子殿下謬讚了,魏征隻不過書生氣濃了點,談不上仙風道骨。”
“當初前太子在東宮設宴,給我下毒,聽說就是出自你的傑作?是你挑唆前太子將我除之而後快?”
“確有其事。”魏征倒是毫不避諱,坦誠道,一副大義凜然的模樣。
“魏征,我與你往日無怨,近日無仇,你為何要置我於死地?”
“迴稟殿下,你我個人之間並無仇怨,從個人出發,魏征無心害殿下。但是魏征身為前太子的洗馬,有向前太子進諫的職責,為主盡責乃是做謀士的本分,而殿下與前太子奪嫡,又功高震主,為了保證前太子能順利登基,還不驚擾百姓,最好的辦法就是除掉殿下,所以,我建議前太子殺了殿下。”
“這麽說來,你是在其位謀其政,並無過錯?”
“卻是如此。”魏征堅定道,整個人麵色坦然,毫無懼色,倒讓李世民刮目相看。
李世民欣賞地勾了勾唇角,道:“前太子與齊王勾結,意圖謀反,被誅殺,陛下已下了詔令,大赦天下,不與追究其黨羽的過失。但是還是有很多前太子的僚屬,杯弓蛇影,害怕被牽連,逃往了河北。魏征,我聽說你也是河北人,你怎麽不逃呢?”
“大唐已統一中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我就算跑迴河北,如果殿下想拿我是問,我還是會被抓迴長安的,又何苦多此一舉呢!”
“你難道就不怕我打擊報複嗎?”
魏征直視著李世民,平靜道:“殿下不會的。”
“哦?你可是建議前太子殺我,我喝了毒酒,差點一命嗚唿,這等深仇大恨你怎麽就覺得我不會興師問罪呢?”
魏征笑了下,道:“我來到大唐輔佐前太子也有幾年了,也觀察了殿下幾年,我發現殿下心性豁達,待人寬厚,每當大唐有蠻夷來犯,都是殿下當仁不讓,率軍平定,考慮問題,也是往往從百姓角度出發,可以說是愛民如子。而且,我聽說殿下麾下的猛將,大多都是曾經的降將,而且這些降將都對殿下忠心耿耿。能降伏降將,還能讓其為自己馬首是瞻,這是光靠淫威所達不到的,要靠德行,也要靠智慧。所以,殿下倒是很有漢高祖的風範。”
魏征的一番話,雖是恭維,但又帶著點剛正不阿的味道,聽得李世民心裏好生得意,又不能表現出來。
“所以,我猜想以殿下的心胸不會問罪於我,我就沒有逃亡,當然,我也是在賭,賭我的識人之明。”
李世民笑了下,繼續問:“魏征,你剛才說識人之明,看得出你對自己的識人能力很自信,可我聽說你最開始是效忠李密,李密倒台後,你去輔佐竇建德,竇建德倒台之後,你又輔佐李建成,這豈不是三國時期的呂布嗎?如果你真有識人之名,為何看不出我才是那個平定天下之人?為何不來投奔我呢?”
李世民的問話很尖銳,魏征眉頭一皺,想了下,道:“當年隋末天下大亂,群雄逐鹿中原,我看出大隋氣數已盡,滅亡是遲早的事,我自然要另尋明主,當時幾大割據勢力中唯李密有雄主之象,頗有魏武帝風範,那個時候李唐還沒有起兵,我自然就先行投奔李密了。可惜,李密縱有雄才,卻無天命,被王世充打敗,而王世充此人刻薄寡恩,偽善奸詐,也並非明主,我沒有投奔王世充。聽說竇建德出身草莽,卻在河北深得人心,這倒是有漢高祖的遺風,我也猜想他會不會就是漢高祖第二,所以就去河北投奔了竇建德。”
魏征頓了頓,繼續道:“至於李密倒台後,李唐已經崛起,我為何沒投奔李唐,是因為李唐得位不正,跟王世充逼楊侗退位如出一轍,我擔心當今陛下的品性也會類似王世充,所以我便放棄李唐,轉而效忠竇建德。誰承想,竇建德並非漢高祖第二,他被殿下打敗,天下就隻剩下李唐有一統四海的跡象,我隻能也歸順李唐。而李建成是太子,未來儲君,我自然而然就效忠李建成了,我魏征就算再有識人之明,也是凡夫俗子一人,不能預料後事,我哪裏會想到未來會發生玄武門之變呢。”
魏征頓了頓,繼續道:“我也想不到殿下有一天會殺兄弑弟,榮登太子之位啊!”
提到‘殺兄弑弟’四個字,李世民的眸中閃過一絲銳利,但很快便隱去,他緊盯著魏征,魏征剛才的解釋不卑不亢,讓人無法斥責。魏征也緊盯著李世民,眼神毫不畏懼,可心裏卻直打鼓。
李世民勾了勾唇角,道:“魏征,你的仕途還真是一波三折,命運多舛呐!”
“可以這麽說,我侍奉的三位雄主,都有問鼎天下的能力,可惜均剛愎自用,一意孤行,對我的諫言置之不理,以至於功敗垂成!他們死不足惜!”說到最後一句,魏征一臉恨鐵不成鋼的表情,語氣也生硬了幾分。
李世民讚同地點點頭,道:“魏征,那你覺得我呢?我是否也剛愎自用、一意孤行?”
魏征狐疑地上下打量起李世民,搖搖頭,道:“我不知,畢竟我沒有在殿下身邊謀事過,但聽聞殿下開設文學館以來,倒是禮賢下士,善於納諫。”
“剛才你幾次提到漢高祖,漢高祖也是出身草莽,學問不大,但他七年就平定天下,曾經說過一句話,夫運籌策帷幄之中,決勝**裏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我當年讀書時,聽到這段話,感觸頗深,以至於記憶猶新,我時刻告誡自己,要效仿漢高祖,廣納人才,從諫如流,光靠我一個人的智慧,要平定天下,很難,但是若集齊眾人之智,那麽奪取天下也就易如反掌了。”
魏征眸子一亮,欣賞道:“殿下有此考量,那麽日後登基為帝,治理天下也就容易多了。”
“魏征,我今日召你前來,不是來興師問罪的,一是想跟你推心置腹地聊一聊,早就聽聞魏征乃王佐之才,今日一見果然如此。二是,我打算任命你為東宮詹事主簿。”
魏征沒有意外,他從剛才就看出李世民並無殺他之意,他雙手抱拳,道:“殿下不計前嫌,魏征感激不盡,日後必盡心輔佐殿下。”
“那就好,你放心,我不是李密、竇建德、李建成,並非剛愎自用之人。你日後提出的建議,若確實合乎國情,又切實可行,我會采納的。”
“是,那魏征必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就是,魏征性子耿直,快人快語,怕會衝撞了殿下。”
李世民不以為然地笑了笑,道:“你的快人快語我已經領教過了,衝撞呢,可能會,但不足掛齒,隻要你提出的諫言真實可行,我就原諒你的耿直。”
“是,魏征感激殿下的豁達。”
這天下午,孺人楊諾來到長孫無憂的院落串門。
“見過王妃,額,不,應該是見過太子妃。”楊諾走進臥房,衝著無憂恭敬地行禮。
“免禮,楊諾,你怎麽來了,我這裏有點亂,坐吧。”無憂正在收拾東西,見楊諾來了,便請楊諾來到席子上落座。
兩人麵對麵跪坐在席子上。楊諾環顧一圈,見屋內淩亂十分,道:“太子妃,你這裏的東西收拾的如何了?”
“收拾得七七八八了,對了,楊諾,你那裏呢?”
“我都收拾好了。對了,太子妃,我聽說你病了,就過來看看你。”從剛才一進門,楊諾就瞥到無憂麵色慘白如紙,看來果然是病了。
唉,無憂暗自歎息一聲:“我是驚嚇過度,郎中給開一些安神靜氣的藥,我也喝了,但還是頭暈目眩,郎中說這是心病,心病隻需心藥醫,隻能靠靜養。”
楊諾點點頭,道:“想必是玄武門那天嚇到的。”
“是啊,長這麽大也沒見過那個架勢。”無憂的腦海中不由地再次浮現出那兩顆人頭,略微不適。
楊諾皺了下眉,有些哀傷道:“府裏的妾室們後來才知道玄武門的事,原來殿下做了兩手準備,一旦政變失敗,就帶著太子妃隻身逃亡洛陽,我們都大為震驚。看來,殿下的心裏隻有太子妃一人。”
聽出楊諾的語氣中夾雜著哀傷和隱隱的醋味,無憂微微尷尬,安撫道:“殿下心思縝密,他已經做了萬全準備,是不會失敗的,也不會丟下府裏的妾室們還有孩子們。”
楊諾苦笑一下,不作聲。無憂的話更像是強詞奪理。
“額,對了,殿下之前提了一嘴,他入住東宮之後,按理說妾室們的品階應該有所變化,但殿下說暫時不變動。”
楊諾一挑眉,不解道:“這是為何?”
“額,殿下沒解釋,我也沒問,不過我猜測,是因為殿下當太子的日子不會很長,等殿下登基之後,再給府裏的妾室們封妃。”
楊諾眸子一亮,欣喜道:“太子妃所言極是,殿下肯定登基心切,怎可屈居太子之位呢。”
長孫無憂笑著點點頭,見楊諾心情好了些,也鬆了口氣。
“太子妃,你說殿下會封我什麽妃位?”這是楊諾最關心的問題。
無憂想了下,道:“你育有二子,殿下對你也寵愛有加,你的品階肯定不低,不必擔心。”
“那就最好了。”楊諾一臉笑意,她知道有長孫無憂在,今生她是做不了皇後的,但是皇後之下第一人她總要爭取一下吧。
幾天後,原秦王府的家眷們便搬離了王府,正式入主東宮。
東宮光天殿
這天上午,新太子李世民坐在大殿的椅子上,正等著一個人的到來,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前太子洗馬魏征。
過了一會兒,隻見魏征姍姍來遲。
“魏征見過太子殿下。”魏征走進大殿,衝著李世民恭敬地行禮,心中忐忑不已。
李世民目光銳利地上下打量起魏征,道:“你就是魏征,我之前見過你,但沒仔細瞧過你,今日一見,才發現你身上倒有一些仙風道骨的韻味。”
“太子殿下謬讚了,魏征隻不過書生氣濃了點,談不上仙風道骨。”
“當初前太子在東宮設宴,給我下毒,聽說就是出自你的傑作?是你挑唆前太子將我除之而後快?”
“確有其事。”魏征倒是毫不避諱,坦誠道,一副大義凜然的模樣。
“魏征,我與你往日無怨,近日無仇,你為何要置我於死地?”
“迴稟殿下,你我個人之間並無仇怨,從個人出發,魏征無心害殿下。但是魏征身為前太子的洗馬,有向前太子進諫的職責,為主盡責乃是做謀士的本分,而殿下與前太子奪嫡,又功高震主,為了保證前太子能順利登基,還不驚擾百姓,最好的辦法就是除掉殿下,所以,我建議前太子殺了殿下。”
“這麽說來,你是在其位謀其政,並無過錯?”
“卻是如此。”魏征堅定道,整個人麵色坦然,毫無懼色,倒讓李世民刮目相看。
李世民欣賞地勾了勾唇角,道:“前太子與齊王勾結,意圖謀反,被誅殺,陛下已下了詔令,大赦天下,不與追究其黨羽的過失。但是還是有很多前太子的僚屬,杯弓蛇影,害怕被牽連,逃往了河北。魏征,我聽說你也是河北人,你怎麽不逃呢?”
“大唐已統一中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我就算跑迴河北,如果殿下想拿我是問,我還是會被抓迴長安的,又何苦多此一舉呢!”
“你難道就不怕我打擊報複嗎?”
魏征直視著李世民,平靜道:“殿下不會的。”
“哦?你可是建議前太子殺我,我喝了毒酒,差點一命嗚唿,這等深仇大恨你怎麽就覺得我不會興師問罪呢?”
魏征笑了下,道:“我來到大唐輔佐前太子也有幾年了,也觀察了殿下幾年,我發現殿下心性豁達,待人寬厚,每當大唐有蠻夷來犯,都是殿下當仁不讓,率軍平定,考慮問題,也是往往從百姓角度出發,可以說是愛民如子。而且,我聽說殿下麾下的猛將,大多都是曾經的降將,而且這些降將都對殿下忠心耿耿。能降伏降將,還能讓其為自己馬首是瞻,這是光靠淫威所達不到的,要靠德行,也要靠智慧。所以,殿下倒是很有漢高祖的風範。”
魏征的一番話,雖是恭維,但又帶著點剛正不阿的味道,聽得李世民心裏好生得意,又不能表現出來。
“所以,我猜想以殿下的心胸不會問罪於我,我就沒有逃亡,當然,我也是在賭,賭我的識人之明。”
李世民笑了下,繼續問:“魏征,你剛才說識人之明,看得出你對自己的識人能力很自信,可我聽說你最開始是效忠李密,李密倒台後,你去輔佐竇建德,竇建德倒台之後,你又輔佐李建成,這豈不是三國時期的呂布嗎?如果你真有識人之名,為何看不出我才是那個平定天下之人?為何不來投奔我呢?”
李世民的問話很尖銳,魏征眉頭一皺,想了下,道:“當年隋末天下大亂,群雄逐鹿中原,我看出大隋氣數已盡,滅亡是遲早的事,我自然要另尋明主,當時幾大割據勢力中唯李密有雄主之象,頗有魏武帝風範,那個時候李唐還沒有起兵,我自然就先行投奔李密了。可惜,李密縱有雄才,卻無天命,被王世充打敗,而王世充此人刻薄寡恩,偽善奸詐,也並非明主,我沒有投奔王世充。聽說竇建德出身草莽,卻在河北深得人心,這倒是有漢高祖的遺風,我也猜想他會不會就是漢高祖第二,所以就去河北投奔了竇建德。”
魏征頓了頓,繼續道:“至於李密倒台後,李唐已經崛起,我為何沒投奔李唐,是因為李唐得位不正,跟王世充逼楊侗退位如出一轍,我擔心當今陛下的品性也會類似王世充,所以我便放棄李唐,轉而效忠竇建德。誰承想,竇建德並非漢高祖第二,他被殿下打敗,天下就隻剩下李唐有一統四海的跡象,我隻能也歸順李唐。而李建成是太子,未來儲君,我自然而然就效忠李建成了,我魏征就算再有識人之明,也是凡夫俗子一人,不能預料後事,我哪裏會想到未來會發生玄武門之變呢。”
魏征頓了頓,繼續道:“我也想不到殿下有一天會殺兄弑弟,榮登太子之位啊!”
提到‘殺兄弑弟’四個字,李世民的眸中閃過一絲銳利,但很快便隱去,他緊盯著魏征,魏征剛才的解釋不卑不亢,讓人無法斥責。魏征也緊盯著李世民,眼神毫不畏懼,可心裏卻直打鼓。
李世民勾了勾唇角,道:“魏征,你的仕途還真是一波三折,命運多舛呐!”
“可以這麽說,我侍奉的三位雄主,都有問鼎天下的能力,可惜均剛愎自用,一意孤行,對我的諫言置之不理,以至於功敗垂成!他們死不足惜!”說到最後一句,魏征一臉恨鐵不成鋼的表情,語氣也生硬了幾分。
李世民讚同地點點頭,道:“魏征,那你覺得我呢?我是否也剛愎自用、一意孤行?”
魏征狐疑地上下打量起李世民,搖搖頭,道:“我不知,畢竟我沒有在殿下身邊謀事過,但聽聞殿下開設文學館以來,倒是禮賢下士,善於納諫。”
“剛才你幾次提到漢高祖,漢高祖也是出身草莽,學問不大,但他七年就平定天下,曾經說過一句話,夫運籌策帷幄之中,決勝**裏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我當年讀書時,聽到這段話,感觸頗深,以至於記憶猶新,我時刻告誡自己,要效仿漢高祖,廣納人才,從諫如流,光靠我一個人的智慧,要平定天下,很難,但是若集齊眾人之智,那麽奪取天下也就易如反掌了。”
魏征眸子一亮,欣賞道:“殿下有此考量,那麽日後登基為帝,治理天下也就容易多了。”
“魏征,我今日召你前來,不是來興師問罪的,一是想跟你推心置腹地聊一聊,早就聽聞魏征乃王佐之才,今日一見果然如此。二是,我打算任命你為東宮詹事主簿。”
魏征沒有意外,他從剛才就看出李世民並無殺他之意,他雙手抱拳,道:“殿下不計前嫌,魏征感激不盡,日後必盡心輔佐殿下。”
“那就好,你放心,我不是李密、竇建德、李建成,並非剛愎自用之人。你日後提出的建議,若確實合乎國情,又切實可行,我會采納的。”
“是,那魏征必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就是,魏征性子耿直,快人快語,怕會衝撞了殿下。”
李世民不以為然地笑了笑,道:“你的快人快語我已經領教過了,衝撞呢,可能會,但不足掛齒,隻要你提出的諫言真實可行,我就原諒你的耿直。”
“是,魏征感激殿下的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