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時節,天空灰蒙蒙的,細雨如絲般綿綿不絕。王誌吉站在麥香村的村口,望著遠處朦朧的山影,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懷念之情。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句古詩仿佛成了此刻他心情的寫照。王誌吉想起了已故的父母,他們在他心中永遠占據著最柔軟的位置。每當清明來臨,他都會格外思念他們,懷念那些與他們共度的時光。


    今天,王誌吉決定迴稻香村掃墓,那裏有他父母的墳墓,也是他們生前居住的地方。雖然路途有些遙遠,但他還是想親自去祭拜,以表達對父母的思念和敬意。


    王誌吉穿上整潔的衣服,帶上祭品和紙錢,踏上了迴稻香村的路途。一路上,他看到了許多同樣目的的人,他們或沉默不語,或低聲交談,但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懷念和憂傷。


    經過幾個小時的跋涉,王誌吉終於來到了稻香村。他走在熟悉的街道上,看著那些曾經熟悉的麵孔,心中湧起一股親切感。然而,當他來到父母的墳墓前時,所有的情緒都化作了淚水,無聲地滑落。


    王誌吉跪在墳前,默默地燒著紙錢,心中默念著對父母的祝福和思念。他迴憶起小時候父母對他的關愛和教導,那些溫馨的畫麵仿佛就在眼前。然而,現實卻是如此殘酷,他們已經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爸爸媽媽,我來看你們了。”王誌吉低聲說道,聲音中帶著一絲哽咽。他把手中的鮮花放在墳前,然後深深地鞠了一躬。


    祭拜完畢後,王誌吉在父母的墳墓旁靜靜地坐了一會兒。他望著遠處的田野和村莊,心中充滿了感慨。這些年裏,他經曆了許多風風雨雨,但正是這些經曆讓他更加珍惜與家人在一起的時光。


    “我會好好生活的,爸爸媽媽。”王誌吉在心中默默地說道。他知道自己不能一直沉浸在過去的迴憶中,而是要勇敢地麵對未來。他相信,在父母的庇護下,他一定能夠克服困難,實現自己的夢想。


    離開父母的墳墓後,王誌吉聯係了田貴,他們約定在村頭的老槐樹下見麵,商討關於承包稻田養殖的事宜。


    王誌吉按時抵達了約定的地點,隻見那棵曆經滄桑的老槐樹依然挺拔,枝葉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他環顧四周,發現那裏已經站著一群人,田貴老遠就一邊招手,一邊喊道:“誌吉兄,我們在等你呢!” 原來這裏站著林曉一家三口,王一鳴支書四個人,加上田貴和王誌吉加入後,一共六個人。每個人的臉上洋溢著期待與熱情。


    “誌吉,你可算來了!”田貴遠遠地看見王誌吉,便迎了上去,給了他一個熱情的擁抱。


    王誌吉微笑著迴應:“讓大家久等了,真是不好意思。”


    王一鳴支書走上前來,握住王誌吉的手,說道:“誌吉啊,非常歡迎你的加入。”


    林曉也走上前來,與王誌吉寒暄了幾句。她的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顯然對王誌吉的歸來充滿了期待。


    “誌吉,我聽說你這次迴來,是想和我們一起探討家鄉的發展?”王一鳴支書開門見山地問道。


    王誌吉點了點頭,神色變得認真起來:“是的,支書。這些年我在外麵闖蕩,總是牽掛家裏的老婆孩子,聽田貴哥說家裏有賺錢的新項目,約我一起加入呢!”


    王一鳴支書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喜:“哦?你已經下定決心了吧?”


    王誌吉沉思了片刻,然後說道:“我看外麵很多農村搞得很不錯,有的搞旅遊,有的搞養殖,是不是我們這裏也開始搞了?”


    王一鳴支書聽了王誌吉的話,說:“你的想法的確不錯!咱們村有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隻是以前一直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如果能夠將種植和養殖業結合起來,那將是一個巨大的發展機遇!”


    田貴和林曉也紛紛表示讚同,他們覺得王誌吉的想法很符合目前村情實際。


    “那我們現在就開始行動吧!”王一鳴支書激動地拍了拍王誌吉的肩膀,“你和田貴打算合作還是分別承包呢?”


    昨天到家後王誌吉與妻子躺在床上,討論了關於稻田養殖和種植的結合,這是他們最為看好的發展方向。


    “誌吉,我覺得咱們種水稻和養殖結合是個不錯的點子。”妻子溫柔地說道,她的眼中閃爍著對未來的期待。


    王誌吉點了點頭,神色認真:“是啊,我算過了,種水稻需要稻種、化肥和農藥,這些都是基礎投入。而養殖方麵,蟹苗和鴨苗也是必不可少的。再加上勞動力成本,雖然單幹的話壓力會大一些,但收入算起來其實並不複雜。”


    妻子輕輕握住了王誌吉的手:“我覺得,咱們可以試著聯合起來。就像你說的,如果大家都願意參與進來,那麽我們就可以互相協助,共同分擔成本和風險。”


    王誌吉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讚賞:“對,你的想法很好。聯合起來的話,我們不僅可以共享資源,還能提高生產效率。而且,大家團結一心,更能激發我們的幹勁。”


    他們繼續討論著具體的實施細節,從稻種的選擇到化肥農藥的使用量,再到蟹苗和鴨苗的采購與養殖管理,每一個步驟都經過了深思熟慮。他們深知,要想讓這個項目成功,就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


    “我覺得,我們還可以邀請王一鳴支書和田貴他們一起來商量。”妻子提出了一個建議,“畢竟他們是村裏的領導,對村裏的情況比我們更了解。有了他們的支持和協助,我們的項目才能更加順利地推進。”


    王誌吉讚同地點了點頭:“好主意,我們明天就碰頭商量了。”


    夫妻二人相視一笑,他們知道,這個決定不僅關乎他們自己的未來,更關乎整個稻香村的繁榮與發展。


    所以當王一鳴支書拋出單幹還是聯合時,王誌吉表達了聯合承包的想法,經過一番熱烈的討論和協商,他們最終達成了一致意見,決定共同推進稻田養殖和種植的結合項目。


    這樣看來,林曉家隻要和村裏簽訂合同就可以了,村裏由王一鳴支書作為法人,王誌吉、田貴又邀請他們的親戚和朋友加入進來,他們在王一鳴支書的帶領下,開始了緊張而有序的準備工作。他們采購了優質的稻種和蟹苗、鴨苗,製定了詳細的養殖和管理計劃。同時,他們還積極宣傳這個項目,鼓勵更多的村民參與進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鄰家二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諾德公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諾德公主並收藏鄰家二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