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龍山,在青州地界。


    雖然離梁山泊並不遠,可若分兵駐守,其實用處並不大。


    若是遇到官軍圍剿,難免救應不及。


    鄧龍,與時遷有舊,與梁山還算親近。


    從始至終,他都不願意同去梁山。


    隻想守著,自己二龍山這一畝三分地。


    所以,楊哲也不想勉強。


    如今,願意跟隨他留下的,還有五六百人。


    隻要不是官軍大舉攻山,自保是足夠了。


    鄧龍居然同意,二龍山也願意遵守梁山軍規。


    不濫殺無辜,不劫掠窮苦百姓。


    從某種意義上說,他也算是梁山盟友。


    更準確地說,留在他在這裏,跟梁山互通有無,便是梁山的一個眼線。


    尤其是,當日為了盯住宋江,時遷在二龍山山下兩側,各設了一個酒店,打探消息。


    二龍山若是有變,梁山也可以及時知道。


    所以,楊哲並不擔心。


    最重要的是,鄧龍給出的誠意,很足。


    幾乎將宋江這大半年攢下的積蓄,幾乎都送與了梁山。


    就衝這個,也得給他幾分麵子。


    在二龍山停留了一日,大軍再次啟程。


    不日來到陽穀縣,早有武鬆帶領駐守縣城和獨龍崗的眾頭領相迎。


    不說楊哲離了陽穀縣,領大軍迴梁山,大賞三軍,又重新給眾頭領分了司職。


    卻說梁中書當日在李成的護送之下,從西門逃出數十裏。


    未見追兵,方敢停下來歇息。


    重整兵馬,身邊已不到千人。


    暫且找了個村莊駐紮休整,又派人去打探北京城消息。


    不過幾日,探馬來報,都監聞達,親自領軍來接應。


    梁中書聞言大喜,慌忙與李成出來相迎。


    方才知道,梁山軍馬前日已經退去。


    聞達得了楊哲釋放的近萬降兵,又收攏四散敗軍,如今城內倒有近兩萬人馬。


    隻是有北方探馬來報,邊境遼國禦弟大王耶律得重得了消息,大有趁機南下之意。


    聞達得知梁中書下落,便立馬親自過來,請他迴北京城主持大局。


    梁中書跟隨迴到城內,早見蔡夫人出來接住。


    敘說當日梁山人馬衝入府內,除了幾個反抗的護衛被當場斬殺。


    其餘家眷,家丁丫鬟婆子,都未曾有為難。


    那頭領魯智深知她身份,本欲取她性命,卻又得梁山寨主傳令,不知何故又放了她。


    隻是讓他轉告梁中書,若要再為禍一方,他日必當不饒。


    路上,梁中書已從聞達口中得知,楊哲擔心遼兵南下,故意放開西門讓他逃走。


    心中自然明白幾分,卻也不好跟蔡夫人說起。


    若是傳到蔡京耳裏,他卻不好自處了。


    梁山雖然未曾過多殺戮,整個府邸卻被洗劫一空。


    值錢的和能搬走的,全都被搬走了。


    蔡夫人隻恨得牙癢癢。


    便教丈夫寫表申奏朝廷,寫書教太師知道,早早調兵遣將,剿除賊寇報仇。


    聞達又來參報,民間被殺死者五千餘人,重傷者不計其數。


    不過梁山皆有撫恤,倒是無傷大雅。


    隻是各部軍馬,折損三萬有餘。


    尤其是,如今糧草不足支撐旬日,需得早做打算。


    梁中書當即寫了奏文密書,令心腹梁寬送往京都。


    又吩咐差官,去臨近州縣借糧。


    不過幾日,心腹梁寬來到東京太師府前下馬。


    門吏轉報,太師教喚梁寬入來。


    直至節堂下拜見了,呈上密書申奏,訴說賊勢浩大,北京城破細節。


    自然受了梁中書吩咐,隱去楊哲放其生路一節。


    隻說中了梁山詭計,兵敗丟了城池,卻又聚攏人馬來奪城池。


    梁山見孤城不能守,先退去了。


    蔡京見了大怒,且叫梁寬先行退下。


    次日五更,景陽鍾響。


    蔡太師為首,引領群臣,直臨玉階,參見道君皇帝。


    蔡京走出班列,上奏北京之事。


    天子覽奏大驚,與眾臣曰“此寇累造大惡,克當何如?”


    諫議大夫趙鼎出班上奏“聽聞梁山打替天行道大旗,不害百姓,隻懲貪官,更是殲滅遼兵精騎數千人。如此忠義之士,既是落草為寇,必有苦衷。與其興兵討伐,不若赦罪招安!”


    蔡京聞言大怒,喝叱道“汝為諫議大夫,反滅朝廷綱紀,猖獗小人,罪合賜死!”


    天子亦是不悅“如此,目下便令出朝,遣迴鄉裏,不再錄用!”


    當即革了趙鼎官爵,罷為庶人,返送迴鄉。


    當朝誰敢再奏。


    蔡京再道“如今賊勢已成,聽聞陽穀縣亦被侵占,不得還歸。需得親選大將,前往征討才是!”


    話音剛落,殿前轉出一人道“微臣願領兵征討梁山泊,剿滅賊寇,為陛下分憂。”


    天子視之,乃是八十萬禁軍都教頭,官帶左義衛親軍指揮使,護駕將軍丘嶽。


    此人累建奇功,名聞海外,深通武藝,威震京師。


    天子大喜“若得老將軍出馬,何愁草寇不平?”


    當堂,便點了丘嶽為征討大元帥。


    賜金盔金甲,又將禦駕踏雪胭脂馬賜為坐騎。


    又請蔡京協助,調兵遣將,全力協助,再征梁山泊。


    退朝下來,蔡京親攜丘嶽至太師節堂。


    樞密使童貫,引三衙太尉並眾將,都來參拜。


    蔡京又跟眾將細說北京之事,道“梁山賊寇猖狂,丘老將軍願親領一軍前往平寇。不知道,諸位何人願隨往,同破賊兵,太平地方?”


    眾官互相廝覷,各有懼色。


    丘嶽見眾將都不爽快,心中便有些不痛快。


    正要發作之際,卻見步司太尉身後,轉出一人來。


    生的麵如鍋底,鼻孔朝天,卷發赤須,彪形八尺。


    此人,丘嶽也識得,喚作宣讚。


    使口鋼刀,武藝出眾。


    先前在王府曾做郡馬,人唿為醜郡馬。


    因對連珠箭贏了番將,被王府招做女婿。


    誰想郡主嫌他太過醜陋,鬱鬱心中,懷恨而亡。


    因此,宣讚本事不弱,卻不得重用,隻做得個兵馬保義使。


    童貫是個阿諛諂佞之徒,宣讚與之一直不和,常有嫌疑之心。


    宣讚知丘嶽是忠義之士,恩怨分明。


    此刻見他準備親領大軍出征,心道正是立功時機,便來請戰。


    但憑身上武藝,一刀一槍搏個前程,也好不受童貫排擠。


    丘嶽見宣讚,見狀大喜“若是得駙馬相助,此戰必成!”


    卻聽宣讚又道“小將聽聞,梁山泊勢大,猛將如雲,老將軍還需多請良將相助,方為上策!”


    “大膽!”童貫頓時怒道“丘老將軍威震四方,又豈會在乎區區幾個草寇?”


    丘嶽見宣讚不卑不亢的模樣,恍若胸有成竹,便道“不知道駙馬可有人選推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掌梁山,沒宋江什麽事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阿慕666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阿慕666並收藏我掌梁山,沒宋江什麽事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