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恩怨分明武二郎
我掌梁山,沒宋江什麽事了 作者:阿慕666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四人從武大郎家中出來,早見城中一處火起。
將半個縣城,照得猶如白晝。
城中百姓,亂成一團。
有提桶的,有端盆的,有拿瓢的。
紛紛雜雜,朝西門慶大院方向湧去。
四人撥開人群,來到城門口。
那守城的士兵,早被都頭分了一波去救火。
隻剩了十來人,兀自站在牆頭看熱鬧。
有眼尖的,早見武鬆帶著幾人過來,便上前道“武都頭,何時迴來的?”
等來到近前,方才看到他全身血汙,腰間還撇著兩顆腦袋,頓時大驚。
“茶坊的王婆攛掇,西門慶和潘金蓮通奸,想要謀害我兄長,皆被我殺了!”武鬆大喝道“我不想傷及無辜,不想死的,趕緊走!”
武鬆平日在縣裏素有威名,就這一嗓子,嚇得那些軍丁四散而逃。
安道全護住武大郎,楊哲和武鬆,早搶了城門打開等候。
卻說李懹和龐萬春、石秀、楊雄,得了楊哲將令,帶人在西門慶院外等候。
等到三更時分,石秀爬上院牆旁邊一棵大柳樹,躍到院內,悄悄將後門打開。
門子聽得聲響,起身來看,嘴裏罵道“老爺方才睡,你要偷我衣裳,也早些哩!”
來到門口,卻見後門大開,數十條大漢魚貫而入。
門子剛要叫喊,早被楊雄手起刀落,砍翻在地。
李懹將親衛隊分做兩撥,與石秀、楊雄分頭帶了,從後院殺將進去,四處放火。
自與龐萬春一道來尋西門慶。
卻說西門慶與潘金蓮來往之後,便對家中幾房妻妾失了興趣。
今日央不住大房李氏糾纏,胡亂陪了一迴。
因記掛潘金蓮毒殺武大郎之事,難以入睡。
聽得院中大亂,慌忙起身來看。
早見院中四處火起,家丁亂竄,說是有賊人闖進了家中。
西門慶聞言大怒,提著一柄樸刀,趕將出來,正好遇到李懹。
他挺起樸刀,便來鬥李懹。
可是,又哪裏會是李懹對手。
才一兩個迴合,便被李懹一條亮銀槍,打得毫無還手之力,慌忙朝裏屋逃去。
跟著趕來的龐萬春瞧得真切,隻是一箭,正中後心。
噗地倒地,眼見不活了。
李懹上前,撿起地上樸刀,將頭顱給割了下來。
又聞他妻子李氏,善妒心黑,不是好人。
便闖入內屋,一發殺了。
眾人將院內裏裏外外搜刮了一遍,除了那些丫鬟婆子,將院內之人,殺了個幹淨。
李懹令人將金銀糧草裝載上車,足有七八輛,壓著朝城門奔去。
看到街上救火的百姓,蜂擁湧來,李懹、龐萬春大吼道“你那百姓休得向前!我們是梁山泊好漢數千在此,來殺西門慶一門良賤,與武大報仇,不幹你百姓事。你們快迴家躲避了,休得出來閑管事!”
那百姓聽得唿喊,又見這麽多人馬,哪裏敢再向前,頓時一哄而散。
李懹和龐萬春在前,楊雄和石秀在後,押著車隊,急促趕到城門前,與楊哲和武鬆匯合。
武鬆接了李懹遞過來的西門慶人頭,與王婆、潘金蓮的拴作一處。
取了根繩索,從城門上吊將下來,懸在半空中。
亦是此刻,城中馬蹄聲急促,喊殺聲不斷。
卻是知縣聽得賊兵入了城,自引了一幹軍士、衙役、差官前來追趕。
楊哲讓眾人先將車仗送出城去,與武鬆、龐萬春留下來斷後。
武鬆提著一柄樸刀,在城門口當街站住,喝道“誰人敢來?”
知縣看到武鬆,倒吃了一驚道“本官差你去滄州,你何時迴來的?”
楊哲知道知縣對武鬆有恩,又見知縣不再驅兵馬向前,倒也不著急廝殺。
與龐萬春倚定了城門觀望,隻等李懹等人,護送車仗走遠。
武鬆抱拳迴道“迴稟相公,所有物件一月前已經送到,小人晌午方才迴來,太公有付信箋,傍晚間已托人送入縣衙內,不知相公可有見?”
知縣迴道“今日公務繁忙,尚未見得。武鬆,本官識你是個英雄,抬舉你做了都頭。汝不效力保一方安寧,為何勾結賊人,做這殺人放火的勾當。”
“知縣相公容稟。”武鬆又迴道。
便將西門慶與潘金蓮合謀,又有王婆幫兇,如何迫害自家兄長,還要害其性命之事,一一道來。
卻說李懹護了車子出城走遠,與城外接應之人,合了一處。
等過一陣,仍舊不見楊哲等人迴來,難免心焦,怕有閃失
翻身上馬,又引了三匹空馬,前來接應。
迴到城門口,卻見武鬆堵在城門口,正與知縣答話。
便叫道“寨主哥哥,武鬆哥哥,何必與這狗官多費口舌!”
此言一出,頓時惱了知縣身邊的馬軍都頭吳誌“你們這些該死的潑賊……”
話才出口,李懹已經策馬提韁,衝到跟前。
說時遲,那時快。
吳誌尚未反應過來,龍膽亮銀槍已將他紮了個透心涼。
李懹長槍猛抬,將吳誌屍首挑起,朝官軍陣中砸了過去。
知縣身後那些人,哪裏見過這等陣仗。
頓時被嚇得屁滾尿流,哭爹喊娘,四散而走。
知縣也被嚇得目瞪口呆。
想要逃走,雙腿卻如同灌了鉛一般沉重,動彈不得絲毫。
李懹正要一槍結果他的性命,卻聽武鬆叫道“使不得!”
李懹一臉疑惑,長槍在知縣胸前四五寸位置,生生停下。
“李懹兄弟,知縣相公對武鬆有恩,不可傷他!”武鬆喊道“雖然他算不得清官,平日也頗為百姓出力,不算個壞人。”
“便聽哥哥的,留他一條性命!”李懹撤迴長槍道。
武鬆朝知縣拜了一拜,翻身上馬,與楊哲等人策馬離開。
直到看著四匹馬遠去,不見了蹤影,知縣一屁股坐地,大口喘著粗氣。
方才覺得襠襟濕漉漉的,連何時被嚇尿了,都不知覺。
有膽大的衙役,看到賊人已走,才敢過來攙扶。
知縣站起身,強自鎮定,一麵叫人去取下城門上的人頭,一麵組織安排百姓救火。
得知除了王婆、西門慶和潘金蓮三人,城中隻有西門慶一門良賤被殺,心中方才安定不少。
不免又感念城門口馬軍都頭吳誌,枉丟了性命。
自寫下書文,上報了州府處。
將半個縣城,照得猶如白晝。
城中百姓,亂成一團。
有提桶的,有端盆的,有拿瓢的。
紛紛雜雜,朝西門慶大院方向湧去。
四人撥開人群,來到城門口。
那守城的士兵,早被都頭分了一波去救火。
隻剩了十來人,兀自站在牆頭看熱鬧。
有眼尖的,早見武鬆帶著幾人過來,便上前道“武都頭,何時迴來的?”
等來到近前,方才看到他全身血汙,腰間還撇著兩顆腦袋,頓時大驚。
“茶坊的王婆攛掇,西門慶和潘金蓮通奸,想要謀害我兄長,皆被我殺了!”武鬆大喝道“我不想傷及無辜,不想死的,趕緊走!”
武鬆平日在縣裏素有威名,就這一嗓子,嚇得那些軍丁四散而逃。
安道全護住武大郎,楊哲和武鬆,早搶了城門打開等候。
卻說李懹和龐萬春、石秀、楊雄,得了楊哲將令,帶人在西門慶院外等候。
等到三更時分,石秀爬上院牆旁邊一棵大柳樹,躍到院內,悄悄將後門打開。
門子聽得聲響,起身來看,嘴裏罵道“老爺方才睡,你要偷我衣裳,也早些哩!”
來到門口,卻見後門大開,數十條大漢魚貫而入。
門子剛要叫喊,早被楊雄手起刀落,砍翻在地。
李懹將親衛隊分做兩撥,與石秀、楊雄分頭帶了,從後院殺將進去,四處放火。
自與龐萬春一道來尋西門慶。
卻說西門慶與潘金蓮來往之後,便對家中幾房妻妾失了興趣。
今日央不住大房李氏糾纏,胡亂陪了一迴。
因記掛潘金蓮毒殺武大郎之事,難以入睡。
聽得院中大亂,慌忙起身來看。
早見院中四處火起,家丁亂竄,說是有賊人闖進了家中。
西門慶聞言大怒,提著一柄樸刀,趕將出來,正好遇到李懹。
他挺起樸刀,便來鬥李懹。
可是,又哪裏會是李懹對手。
才一兩個迴合,便被李懹一條亮銀槍,打得毫無還手之力,慌忙朝裏屋逃去。
跟著趕來的龐萬春瞧得真切,隻是一箭,正中後心。
噗地倒地,眼見不活了。
李懹上前,撿起地上樸刀,將頭顱給割了下來。
又聞他妻子李氏,善妒心黑,不是好人。
便闖入內屋,一發殺了。
眾人將院內裏裏外外搜刮了一遍,除了那些丫鬟婆子,將院內之人,殺了個幹淨。
李懹令人將金銀糧草裝載上車,足有七八輛,壓著朝城門奔去。
看到街上救火的百姓,蜂擁湧來,李懹、龐萬春大吼道“你那百姓休得向前!我們是梁山泊好漢數千在此,來殺西門慶一門良賤,與武大報仇,不幹你百姓事。你們快迴家躲避了,休得出來閑管事!”
那百姓聽得唿喊,又見這麽多人馬,哪裏敢再向前,頓時一哄而散。
李懹和龐萬春在前,楊雄和石秀在後,押著車隊,急促趕到城門前,與楊哲和武鬆匯合。
武鬆接了李懹遞過來的西門慶人頭,與王婆、潘金蓮的拴作一處。
取了根繩索,從城門上吊將下來,懸在半空中。
亦是此刻,城中馬蹄聲急促,喊殺聲不斷。
卻是知縣聽得賊兵入了城,自引了一幹軍士、衙役、差官前來追趕。
楊哲讓眾人先將車仗送出城去,與武鬆、龐萬春留下來斷後。
武鬆提著一柄樸刀,在城門口當街站住,喝道“誰人敢來?”
知縣看到武鬆,倒吃了一驚道“本官差你去滄州,你何時迴來的?”
楊哲知道知縣對武鬆有恩,又見知縣不再驅兵馬向前,倒也不著急廝殺。
與龐萬春倚定了城門觀望,隻等李懹等人,護送車仗走遠。
武鬆抱拳迴道“迴稟相公,所有物件一月前已經送到,小人晌午方才迴來,太公有付信箋,傍晚間已托人送入縣衙內,不知相公可有見?”
知縣迴道“今日公務繁忙,尚未見得。武鬆,本官識你是個英雄,抬舉你做了都頭。汝不效力保一方安寧,為何勾結賊人,做這殺人放火的勾當。”
“知縣相公容稟。”武鬆又迴道。
便將西門慶與潘金蓮合謀,又有王婆幫兇,如何迫害自家兄長,還要害其性命之事,一一道來。
卻說李懹護了車子出城走遠,與城外接應之人,合了一處。
等過一陣,仍舊不見楊哲等人迴來,難免心焦,怕有閃失
翻身上馬,又引了三匹空馬,前來接應。
迴到城門口,卻見武鬆堵在城門口,正與知縣答話。
便叫道“寨主哥哥,武鬆哥哥,何必與這狗官多費口舌!”
此言一出,頓時惱了知縣身邊的馬軍都頭吳誌“你們這些該死的潑賊……”
話才出口,李懹已經策馬提韁,衝到跟前。
說時遲,那時快。
吳誌尚未反應過來,龍膽亮銀槍已將他紮了個透心涼。
李懹長槍猛抬,將吳誌屍首挑起,朝官軍陣中砸了過去。
知縣身後那些人,哪裏見過這等陣仗。
頓時被嚇得屁滾尿流,哭爹喊娘,四散而走。
知縣也被嚇得目瞪口呆。
想要逃走,雙腿卻如同灌了鉛一般沉重,動彈不得絲毫。
李懹正要一槍結果他的性命,卻聽武鬆叫道“使不得!”
李懹一臉疑惑,長槍在知縣胸前四五寸位置,生生停下。
“李懹兄弟,知縣相公對武鬆有恩,不可傷他!”武鬆喊道“雖然他算不得清官,平日也頗為百姓出力,不算個壞人。”
“便聽哥哥的,留他一條性命!”李懹撤迴長槍道。
武鬆朝知縣拜了一拜,翻身上馬,與楊哲等人策馬離開。
直到看著四匹馬遠去,不見了蹤影,知縣一屁股坐地,大口喘著粗氣。
方才覺得襠襟濕漉漉的,連何時被嚇尿了,都不知覺。
有膽大的衙役,看到賊人已走,才敢過來攙扶。
知縣站起身,強自鎮定,一麵叫人去取下城門上的人頭,一麵組織安排百姓救火。
得知除了王婆、西門慶和潘金蓮三人,城中隻有西門慶一門良賤被殺,心中方才安定不少。
不免又感念城門口馬軍都頭吳誌,枉丟了性命。
自寫下書文,上報了州府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