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李應應邀上梁山
我掌梁山,沒宋江什麽事了 作者:阿慕666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到梁山人馬,四麵八方圍上來,祝彪心中大驚。
顧不得麾下人馬,撥轉馬頭,便朝來路衝殺出去。
剛走不到幾米遠,就被一條大漢,騎著一匹烈馬,握著兩柄镔鐵闊劍,擋住去路。
仇人見麵,分外眼紅。
當日,便是孫安斬了他哥哥祝龍。
“孫安!納命來!”祝彪一聲暴喝,手中吸水提盧槍一抖,便朝孫安刺過去。
孫安絲毫不懼,右手镔鐵劍一橫,架住長槍,順著槍杆去削祝彪手腕。
左手镔鐵劍一記橫掃,卻朝祝彪腹部切去。
祝彪策馬提僵,躲過一擊,手中長槍,挑開孫安闊劍,又是一招毒蛇吐信,刺向孫安麵門。
說時遲,那時快。
轉眼間,兩人便鬥了七八迴合。
祝彪本不是孫安對手,此刻又被圍困,哪裏還有心思對戰。
虛晃了一槍,逼退孫安,撥馬便朝外衝去。
卻聽得一聲暴喝,如同驚雷般在頭頂響起“哪裏逃!”
旋即,旁邊一陣惡風席卷而至。
祝彪抬頭去看,卻見個胖大和尚,一躍丈餘高,提著一柄禪杖朝他頭頂砸來。
祝彪來不及多想,本能地舉起吸水提盧槍去迎。
隨著一聲脆響,槍尖正好撞在禪杖上。
一股巨力,從槍杆上傳來。
祝彪虎口崩裂,拿捏不住,長槍頓時飛了出去。
禪杖的力道卻是沒減,在他驚恐的眼神中,直直地砸在他的天靈蓋上。
可憐祝彪,頓時被砸得腦漿迸裂,死在當場。
眾嘍囉見頭領已死,哪裏還有心思應戰,紛紛下馬投降。
祝彪帶得兩百餘騎來,卻隻逃得三五騎迴去。
卻說宋江正與花榮一起商議退兵之事,卻聽得崗子下麵號炮陣陣,喊殺聲連天。
宋江大驚,以為楊哲來攻,慌忙出營來看。
遠遠看去,隻見崗下營寨火光一片,有人正在廝殺。
“不好!”宋江大吼一聲“快去看看,祝彪可還在營中。”
話音未落,卻見鄧龍急急忙忙來報。
方才他聽得喊殺聲,便去找祝彪。
卻見帳內早空了,就連營中的兩百騎兵也不見了。
怕是,下山去劫寨了。
“哎呀!壞了!”宋江急的頓足捶胸“快,快,隨我整頓人馬,前去接應。”
宋江吩咐宋清和張青留守營寨,領了其他頭領並五百人馬,急匆匆朝崗下而來。
剛行不到兩裏,就見前方幾騎逃得性命迴來。
報說祝彪領了眾人去劫寨,不料梁山早有埋伏。
祝彪被花和尚魯智深一禪杖打得腦漿迸裂,其餘人馬死的死,捉的捉,隻剩他們幾人逃了迴來。
“哎呀!”宋江頓時大叫一聲,差點從馬背上掉下來。
他的心,在滴血。
祝彪死就死了,他隻是覺得可惜。
可是那支騎兵,卻是他花了好幾個月心血,方才組建起來的。
沒料到,就這一夜,就賠了個幹幹淨淨。
當下計議,先領兵迴寨,避免再有衝突。
又請花榮親自去楊哲寨中請罪。
是祝彪不遵軍令,私下領人劫寨,可不是他人主意。
希望能夠跟楊哲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將祝彪的屍首和被俘的軍馬還迴來。
花榮本以為,楊哲會為難自己。
畢竟,在道義上,他們確實理虧。
可是沒想到,到了楊哲寨中,卻得到楊哲盛情款待。
不談劫營之事,隻與花榮把酒言歡。
聊起清風山聚義之情,難免親切。
花榮無奈,先陪了幾杯,方才說明了來意。
楊哲的迴答,十分幹脆。
他直言,他欣賞花榮。
所以,看在花榮的麵子上,他答應了。
不過,祝彪的屍體可以還,被俘的嘍囉可以還,那些馬匹卻是沒法還了。
方才被殺的、受傷的馬匹,已經叫嘍囉們開膛破肚做了菜,犒賞三軍。
碗裏的肉,就是馬肉。
那些活著的馬匹,已經被孫安都帶迴山寨去了。
誰讓孫安麾下的騎兵缺馬呢?
那小子,看到好馬就像看到了漂亮的婆娘……
楊哲想留幾匹給自己親衛隊,他都沒同意。
話到這裏,花榮知道,再多說無益。
於是又向楊哲賠罪,準備迴營。
楊哲沒有絲毫為難,便讓人將俘虜和祝彪屍體歸還。
花榮剛出了寨門,卻聽楊哲又道“花知寨,我敬你是英雄,方才放迴了人。隻是,宋押司花花腸子有點多,我卻有些擔心再有衝突。莫不如,你迴去幫忙,連夜拔營離開,免得夜長夢多,再有誤傷就不好了!”
花榮抱拳道“多謝楊寨主,我這便迴去跟宋江哥哥商量。”
花榮帶著一百多人迴去之後,勸說宋江連夜退了兵。
不說宋江迴到二龍山,因祝彪之死,哭得死去活來,眾頭領皆感他義氣。
又因山寨糧少,便分撥人馬,襲擾四周大戶,截獲錢糧,滋養山寨。
因祝彪戰死,便撥了沒遮攔穆弘,做了山寨三當家,重組騎兵。
宋江退兵之後,杜興終於返迴李家莊。
李應聽聞賊兵退去,挺著受傷的身軀,親自引了莊客,到門口迎接楊哲。
楊哲將兵馬紮在莊外,隻帶了眾頭領來見。
李應讓人殺牛宰羊,好生款待。
又令杜興安排好酒好飯去莊外,犒勞梁山軍眾。
李應又請了協助守莊的兩位好漢,前來廝見。
這兩人,楊哲也知道名號。
其中一人,兩眉入鬢,鳳眼朝天,淡黃麵皮,細細有幾根髭髯。
原是薊州兩院押獄,兼充市曹行刑劊子,人稱病關索楊雄。
而另外一人,披著件單衣,露出一身藍靛般花繡。
是楊雄的結義兄弟,拚命三郎石秀。
原來,正因為石秀看穿報信,楊雄方才知曉了潘巧雲與裴如海之事。
兩人殺了奸夫裴如海,又大鬧翠屏山,殺了潘巧雲和丫鬟迎兒。
從此逃亡江湖。
他們早聞滄州小旋風柴進,專愛結交天下英雄。
本欲去投奔,卻不想走錯了路途,來到河北境內。
正遇到李應,一見如故,便同來了莊上。
眾好漢齊聚,自是觥籌交錯,好不高興。
楊哲言道,此行雖然退了賊兵,殺了祝彪,難免宋江卷土重來。
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
李家莊雖然堅固,卻也不能時時提防,難免疏忽。
便邀請李應與眾人一起上山聚義,坐把頭領的交椅。
李應本還待推辭,楊雄和石秀兩人,卻在旁相勸。
杜興也擔心,若是賊兵再來,莊子破了,莊上數百人怕是要跟著遭殃。
李應,終於下定了決心。
他當即令人收拾莊上金銀細軟。
又召集莊客詢問,誰願同往,得三百餘人。
李應本要一把火將李家莊燒個幹淨,以示決心,卻被楊哲攔住。
不願去梁山的莊客,若是願意,李家莊的田地,便任由他們打理。
倒也不會浪費。
當下,收拾已定,大軍開拔,返迴梁山。
剛剛來到李家道口,卻見張三急匆匆來報。
陽穀縣,出事了……
顧不得麾下人馬,撥轉馬頭,便朝來路衝殺出去。
剛走不到幾米遠,就被一條大漢,騎著一匹烈馬,握著兩柄镔鐵闊劍,擋住去路。
仇人見麵,分外眼紅。
當日,便是孫安斬了他哥哥祝龍。
“孫安!納命來!”祝彪一聲暴喝,手中吸水提盧槍一抖,便朝孫安刺過去。
孫安絲毫不懼,右手镔鐵劍一橫,架住長槍,順著槍杆去削祝彪手腕。
左手镔鐵劍一記橫掃,卻朝祝彪腹部切去。
祝彪策馬提僵,躲過一擊,手中長槍,挑開孫安闊劍,又是一招毒蛇吐信,刺向孫安麵門。
說時遲,那時快。
轉眼間,兩人便鬥了七八迴合。
祝彪本不是孫安對手,此刻又被圍困,哪裏還有心思對戰。
虛晃了一槍,逼退孫安,撥馬便朝外衝去。
卻聽得一聲暴喝,如同驚雷般在頭頂響起“哪裏逃!”
旋即,旁邊一陣惡風席卷而至。
祝彪抬頭去看,卻見個胖大和尚,一躍丈餘高,提著一柄禪杖朝他頭頂砸來。
祝彪來不及多想,本能地舉起吸水提盧槍去迎。
隨著一聲脆響,槍尖正好撞在禪杖上。
一股巨力,從槍杆上傳來。
祝彪虎口崩裂,拿捏不住,長槍頓時飛了出去。
禪杖的力道卻是沒減,在他驚恐的眼神中,直直地砸在他的天靈蓋上。
可憐祝彪,頓時被砸得腦漿迸裂,死在當場。
眾嘍囉見頭領已死,哪裏還有心思應戰,紛紛下馬投降。
祝彪帶得兩百餘騎來,卻隻逃得三五騎迴去。
卻說宋江正與花榮一起商議退兵之事,卻聽得崗子下麵號炮陣陣,喊殺聲連天。
宋江大驚,以為楊哲來攻,慌忙出營來看。
遠遠看去,隻見崗下營寨火光一片,有人正在廝殺。
“不好!”宋江大吼一聲“快去看看,祝彪可還在營中。”
話音未落,卻見鄧龍急急忙忙來報。
方才他聽得喊殺聲,便去找祝彪。
卻見帳內早空了,就連營中的兩百騎兵也不見了。
怕是,下山去劫寨了。
“哎呀!壞了!”宋江急的頓足捶胸“快,快,隨我整頓人馬,前去接應。”
宋江吩咐宋清和張青留守營寨,領了其他頭領並五百人馬,急匆匆朝崗下而來。
剛行不到兩裏,就見前方幾騎逃得性命迴來。
報說祝彪領了眾人去劫寨,不料梁山早有埋伏。
祝彪被花和尚魯智深一禪杖打得腦漿迸裂,其餘人馬死的死,捉的捉,隻剩他們幾人逃了迴來。
“哎呀!”宋江頓時大叫一聲,差點從馬背上掉下來。
他的心,在滴血。
祝彪死就死了,他隻是覺得可惜。
可是那支騎兵,卻是他花了好幾個月心血,方才組建起來的。
沒料到,就這一夜,就賠了個幹幹淨淨。
當下計議,先領兵迴寨,避免再有衝突。
又請花榮親自去楊哲寨中請罪。
是祝彪不遵軍令,私下領人劫寨,可不是他人主意。
希望能夠跟楊哲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將祝彪的屍首和被俘的軍馬還迴來。
花榮本以為,楊哲會為難自己。
畢竟,在道義上,他們確實理虧。
可是沒想到,到了楊哲寨中,卻得到楊哲盛情款待。
不談劫營之事,隻與花榮把酒言歡。
聊起清風山聚義之情,難免親切。
花榮無奈,先陪了幾杯,方才說明了來意。
楊哲的迴答,十分幹脆。
他直言,他欣賞花榮。
所以,看在花榮的麵子上,他答應了。
不過,祝彪的屍體可以還,被俘的嘍囉可以還,那些馬匹卻是沒法還了。
方才被殺的、受傷的馬匹,已經叫嘍囉們開膛破肚做了菜,犒賞三軍。
碗裏的肉,就是馬肉。
那些活著的馬匹,已經被孫安都帶迴山寨去了。
誰讓孫安麾下的騎兵缺馬呢?
那小子,看到好馬就像看到了漂亮的婆娘……
楊哲想留幾匹給自己親衛隊,他都沒同意。
話到這裏,花榮知道,再多說無益。
於是又向楊哲賠罪,準備迴營。
楊哲沒有絲毫為難,便讓人將俘虜和祝彪屍體歸還。
花榮剛出了寨門,卻聽楊哲又道“花知寨,我敬你是英雄,方才放迴了人。隻是,宋押司花花腸子有點多,我卻有些擔心再有衝突。莫不如,你迴去幫忙,連夜拔營離開,免得夜長夢多,再有誤傷就不好了!”
花榮抱拳道“多謝楊寨主,我這便迴去跟宋江哥哥商量。”
花榮帶著一百多人迴去之後,勸說宋江連夜退了兵。
不說宋江迴到二龍山,因祝彪之死,哭得死去活來,眾頭領皆感他義氣。
又因山寨糧少,便分撥人馬,襲擾四周大戶,截獲錢糧,滋養山寨。
因祝彪戰死,便撥了沒遮攔穆弘,做了山寨三當家,重組騎兵。
宋江退兵之後,杜興終於返迴李家莊。
李應聽聞賊兵退去,挺著受傷的身軀,親自引了莊客,到門口迎接楊哲。
楊哲將兵馬紮在莊外,隻帶了眾頭領來見。
李應讓人殺牛宰羊,好生款待。
又令杜興安排好酒好飯去莊外,犒勞梁山軍眾。
李應又請了協助守莊的兩位好漢,前來廝見。
這兩人,楊哲也知道名號。
其中一人,兩眉入鬢,鳳眼朝天,淡黃麵皮,細細有幾根髭髯。
原是薊州兩院押獄,兼充市曹行刑劊子,人稱病關索楊雄。
而另外一人,披著件單衣,露出一身藍靛般花繡。
是楊雄的結義兄弟,拚命三郎石秀。
原來,正因為石秀看穿報信,楊雄方才知曉了潘巧雲與裴如海之事。
兩人殺了奸夫裴如海,又大鬧翠屏山,殺了潘巧雲和丫鬟迎兒。
從此逃亡江湖。
他們早聞滄州小旋風柴進,專愛結交天下英雄。
本欲去投奔,卻不想走錯了路途,來到河北境內。
正遇到李應,一見如故,便同來了莊上。
眾好漢齊聚,自是觥籌交錯,好不高興。
楊哲言道,此行雖然退了賊兵,殺了祝彪,難免宋江卷土重來。
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
李家莊雖然堅固,卻也不能時時提防,難免疏忽。
便邀請李應與眾人一起上山聚義,坐把頭領的交椅。
李應本還待推辭,楊雄和石秀兩人,卻在旁相勸。
杜興也擔心,若是賊兵再來,莊子破了,莊上數百人怕是要跟著遭殃。
李應,終於下定了決心。
他當即令人收拾莊上金銀細軟。
又召集莊客詢問,誰願同往,得三百餘人。
李應本要一把火將李家莊燒個幹淨,以示決心,卻被楊哲攔住。
不願去梁山的莊客,若是願意,李家莊的田地,便任由他們打理。
倒也不會浪費。
當下,收拾已定,大軍開拔,返迴梁山。
剛剛來到李家道口,卻見張三急匆匆來報。
陽穀縣,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