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有人反映情況
仙修之官場的崛起之路 作者:24以觀滄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經過了半個小時的車程,車子開到了一座山下麵。
劉飛下了車,看著周圍荒無人煙的景象,對眼前的村子有了初步印象:人少,比較窮。
黃書記帶著兩人走進村委會,當時村委會裏沒人,大門緊閉。黃書記打開門,帶著兩人進去轉了轉。這是一棟三層樓房,建於二十年前,屬於老房子,不過建造得很堅固,至今仍能使用。
大家走進去,一樓有四間房,分別是食堂、廚房、辦公室和大廳。二樓是一間大會議室與幾間小活動房間,三樓鎖著,上不去。
逛完後,黃書記說:“劉書記,我們這兒隻管中午飯,而且村裏上午才有村民來辦事,下午就留一人值班,其他村幹部要迴去忙自家的活了。”
“好的,謝謝黃書記。”
“黃書記,我先帶劉書記去宿舍了,等劉書記安頓好,再和大家聚一聚。”李衛華岔開話題。
隨後大家便分開了。
來到離村委會一百米遠的一所小學校,打開門,兩人帶著行李進去,李衛華邊走邊說:“劉科,這地方以前是學校,後來廢棄了,交給村裏了。我們每個月交500元錢給村裏,就在這裏麵住。”
“這裏麵房間挺多的,我給你收拾了一下,你看看,先湊合著住幾天吧,等過段時間,單位會把被子、床等東西配齊的。”
劉飛跟著李衛華來到二樓,推開一間房,裏麵很幹淨,看得出打掃過了。隻是裏麵沒床,隻在地上鋪了一床席子,還有一個枕頭和一個薄薄的毯子,現在是五月份,天氣熱,這樣的配置也行,能將就幾天。
按照群裏工作組的通知,報到後要參加連雲市的培訓,時長大約一星期,培訓地點在市裏。
在學校湊合住了一晚,第二天劉飛自己下了點麵條吃了,就出門朝著鎮子裏幾個駐村幹部約定的地方快步跑去。
這段時間的修煉,雖說沒出現超凡能力,但身體素質有了極大提升。一路狂奔,大概三十分鍾就跑到了鎮裏,速度和麵包車差不多。
“這速度還是太慢了,得加緊修煉啊。”劉飛感歎一番,開始找其他人。
接下來的幾天,劉飛一邊參加連雲市的培訓,一邊列了個清單給單位,包含每月住宿費、後勤所需的床、被子、木櫃、電器等等。單位開會同意後,由李衛華負責購買,確保劉飛培訓迴去後,宿舍環境能煥然一新。
這天是星期天,前一批駐村幹部已經迴家了,他們收拾好了所有東西,就等劉飛這一批人培訓完,簽了交接書,便可正式撤迴了。
大家正在會議室上課,一個工作人員從外麵走進來,和老師說了幾句後,拿起話筒問道:“請問哪位是天蘭鎮山塘村的劉書記,天蘭鎮龍灣村的甘書記,有人找你們。”
劉飛和甘順滿臉疑惑地站起來,跟著工作人員走了出去。
“有人找我們,是誰啊?有什麽事?”
工作人員搖頭說:“是天蘭鎮的一些村民,不清楚是什麽事。”
劉飛和甘順滿臉疑惑地跟著走進旁邊的會議室,進去一看,裏麵已經坐著五個村民模樣的人,工作組有個人也在。
“劉書記,甘書記,你們來了。”
“我來給你們介紹一下。”工作組的人指了指,對著村民說:“這位是山塘村的劉書記,這位是龍灣村的甘書記。”
“劉書記、甘書記,這是山塘村和龍灣村的村民,他們想向你們反映一些事。我們就不方便聽了,有什麽事你們叫我們,我們就在門外。”
說完,工作人員就走出去,把門關上了。
劉飛和甘順走過去,找位置坐下。對麵坐著五個村民,三個四十幾歲,兩個三十幾歲。
劉飛順手拿出手機,打開錄音機,將手機息屏,反扣在桌子一邊。
“大家好,你們找我們是有什麽事嗎?”劉飛開口問。
“劉書記,我是山塘村的村民,我叫王大華,我給你反映個情況,我們村子辦的那個養豬場今年這麽久都沒開工了,而且去年的分紅也沒發啊。”
“是啊,劉書記,養豬場還辦不辦啊,我們都很關心,那個合作的老板還在不在。別是跑了啊。”另一個村民滿臉著急地說。
另外三個村民也開始對著甘順說起來:“甘書記,我們村子也參股了那個養豬場啊,去年也沒拿到分紅,現在養豬場停工了。”
“是啊,大家很擔心投資打水漂了啊。”
“你們有沒有什麽材料,拿給我們看看。”
“有,有。你們看看。”說完,村民遞過來兩疊材料。
劉飛和甘順拿起材料看了看,材料顯示,2017年時,各單位出幫扶資金與當地一個姓唐的老板合夥搞了個養豬場。當時正值非洲豬瘟肆虐,豬肉價格很高,幾個單位出錢合夥辦養豬場,收益歸各個村子,每年利潤按出資比例分到各村子,再由村子按人口分到各村民家。
當時豬肉價格高漲,養豬場賺了大錢,每年村民都能分到錢,多的時候一人能分幾百元,少的時候也有一百元,一個家庭能有幾百上千元,這收入在村子裏不算少了,大家都挺滿意。
結果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養豬場停了,去年的分紅也沒給,直到現在都沒開工。村民多次向村裏、鎮裏反映,每次都說在解決,可就是沒發錢。現在聽說來了新書記,幾個人就受村民委托,過來找新書記了。
劉飛和甘順對視一眼,感覺有人是想把新書記推到前麵去解決問題啊,劉飛等人剛到任,馬上就來培訓了。
別說村民了,很多村幹部都不清楚劉飛等人的行蹤,這幾個村民是怎麽知道的呢?
劉飛下了車,看著周圍荒無人煙的景象,對眼前的村子有了初步印象:人少,比較窮。
黃書記帶著兩人走進村委會,當時村委會裏沒人,大門緊閉。黃書記打開門,帶著兩人進去轉了轉。這是一棟三層樓房,建於二十年前,屬於老房子,不過建造得很堅固,至今仍能使用。
大家走進去,一樓有四間房,分別是食堂、廚房、辦公室和大廳。二樓是一間大會議室與幾間小活動房間,三樓鎖著,上不去。
逛完後,黃書記說:“劉書記,我們這兒隻管中午飯,而且村裏上午才有村民來辦事,下午就留一人值班,其他村幹部要迴去忙自家的活了。”
“好的,謝謝黃書記。”
“黃書記,我先帶劉書記去宿舍了,等劉書記安頓好,再和大家聚一聚。”李衛華岔開話題。
隨後大家便分開了。
來到離村委會一百米遠的一所小學校,打開門,兩人帶著行李進去,李衛華邊走邊說:“劉科,這地方以前是學校,後來廢棄了,交給村裏了。我們每個月交500元錢給村裏,就在這裏麵住。”
“這裏麵房間挺多的,我給你收拾了一下,你看看,先湊合著住幾天吧,等過段時間,單位會把被子、床等東西配齊的。”
劉飛跟著李衛華來到二樓,推開一間房,裏麵很幹淨,看得出打掃過了。隻是裏麵沒床,隻在地上鋪了一床席子,還有一個枕頭和一個薄薄的毯子,現在是五月份,天氣熱,這樣的配置也行,能將就幾天。
按照群裏工作組的通知,報到後要參加連雲市的培訓,時長大約一星期,培訓地點在市裏。
在學校湊合住了一晚,第二天劉飛自己下了點麵條吃了,就出門朝著鎮子裏幾個駐村幹部約定的地方快步跑去。
這段時間的修煉,雖說沒出現超凡能力,但身體素質有了極大提升。一路狂奔,大概三十分鍾就跑到了鎮裏,速度和麵包車差不多。
“這速度還是太慢了,得加緊修煉啊。”劉飛感歎一番,開始找其他人。
接下來的幾天,劉飛一邊參加連雲市的培訓,一邊列了個清單給單位,包含每月住宿費、後勤所需的床、被子、木櫃、電器等等。單位開會同意後,由李衛華負責購買,確保劉飛培訓迴去後,宿舍環境能煥然一新。
這天是星期天,前一批駐村幹部已經迴家了,他們收拾好了所有東西,就等劉飛這一批人培訓完,簽了交接書,便可正式撤迴了。
大家正在會議室上課,一個工作人員從外麵走進來,和老師說了幾句後,拿起話筒問道:“請問哪位是天蘭鎮山塘村的劉書記,天蘭鎮龍灣村的甘書記,有人找你們。”
劉飛和甘順滿臉疑惑地站起來,跟著工作人員走了出去。
“有人找我們,是誰啊?有什麽事?”
工作人員搖頭說:“是天蘭鎮的一些村民,不清楚是什麽事。”
劉飛和甘順滿臉疑惑地跟著走進旁邊的會議室,進去一看,裏麵已經坐著五個村民模樣的人,工作組有個人也在。
“劉書記,甘書記,你們來了。”
“我來給你們介紹一下。”工作組的人指了指,對著村民說:“這位是山塘村的劉書記,這位是龍灣村的甘書記。”
“劉書記、甘書記,這是山塘村和龍灣村的村民,他們想向你們反映一些事。我們就不方便聽了,有什麽事你們叫我們,我們就在門外。”
說完,工作人員就走出去,把門關上了。
劉飛和甘順走過去,找位置坐下。對麵坐著五個村民,三個四十幾歲,兩個三十幾歲。
劉飛順手拿出手機,打開錄音機,將手機息屏,反扣在桌子一邊。
“大家好,你們找我們是有什麽事嗎?”劉飛開口問。
“劉書記,我是山塘村的村民,我叫王大華,我給你反映個情況,我們村子辦的那個養豬場今年這麽久都沒開工了,而且去年的分紅也沒發啊。”
“是啊,劉書記,養豬場還辦不辦啊,我們都很關心,那個合作的老板還在不在。別是跑了啊。”另一個村民滿臉著急地說。
另外三個村民也開始對著甘順說起來:“甘書記,我們村子也參股了那個養豬場啊,去年也沒拿到分紅,現在養豬場停工了。”
“是啊,大家很擔心投資打水漂了啊。”
“你們有沒有什麽材料,拿給我們看看。”
“有,有。你們看看。”說完,村民遞過來兩疊材料。
劉飛和甘順拿起材料看了看,材料顯示,2017年時,各單位出幫扶資金與當地一個姓唐的老板合夥搞了個養豬場。當時正值非洲豬瘟肆虐,豬肉價格很高,幾個單位出錢合夥辦養豬場,收益歸各個村子,每年利潤按出資比例分到各村子,再由村子按人口分到各村民家。
當時豬肉價格高漲,養豬場賺了大錢,每年村民都能分到錢,多的時候一人能分幾百元,少的時候也有一百元,一個家庭能有幾百上千元,這收入在村子裏不算少了,大家都挺滿意。
結果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養豬場停了,去年的分紅也沒給,直到現在都沒開工。村民多次向村裏、鎮裏反映,每次都說在解決,可就是沒發錢。現在聽說來了新書記,幾個人就受村民委托,過來找新書記了。
劉飛和甘順對視一眼,感覺有人是想把新書記推到前麵去解決問題啊,劉飛等人剛到任,馬上就來培訓了。
別說村民了,很多村幹部都不清楚劉飛等人的行蹤,這幾個村民是怎麽知道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