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趙塵識破了諸葛亮火燒新野的計謀,趁機將計就計,拿下了新野和樊城。


    大軍十一萬,駐紮在漢水北岸,與襄陽城隔江相望。


    此刻的襄陽城中,劉表府邸已經亂成了一鍋粥。


    典型的分成兩派,一派以文臣蒯良為首,主張投降劉備。


    理由十分簡單,劉備乃當今皇叔,率正義之師南下剿賊勤王,順應天時利地人和,手中有十萬雄師,關鍵還有天下第一的謀士趙塵輔佐,無人能敵,與之對抗者非死即傷。為了荊州百姓安危,投降是一條十分明智的路。


    另一派便是以武將蔡瑁和文聘為首,主張抵抗。荊州有十萬大軍,如今天子就在襄陽城內,劉備居然敢領兵來犯,不是反賊又是什麽,絲毫沒有把天子放在眼裏,隻要能抬出保護天子,對抗反賊的旗號,天下英雄定會響應,屆時誰勝誰負尚且未知。


    兩派人馬吵得不可開交。


    伊籍站在一旁並不說話,先前他一直支持迎接劉皇叔,可蒯良蒯越兩兄弟皆為反對。


    如今倒是此二人叫得最歡,堅持要投降劉備。


    亂世的世族大家,隻看權勢利益,不會念及人情恩怨。


    先前曹操有大軍在,對於蒯氏兄弟而言,能守住荊州自然是最好的,蒯家依舊在荊州做大。


    如今劉備大軍一而再再而三地擊潰曹操,曹操手中隻剩下兩萬人,不足以對抗劉備,蒯氏兄弟為了家族利益,自然選擇投靠劉備。


    以蒯家在荊州的影響,投靠劉備之後並不會有影響,相反可能會有更好的發展。


    看明白這一點,伊籍也就不奇怪他們的轉變了。


    兩撥人馬誰都說服不了誰,大堂之上隻剩下爭吵之聲。


    劉表一時無法決斷,心中鬱悶,猛然感覺有一股熱流從胸口湧上來。


    “別吵了!”


    他話音剛落,一口鮮血吐了出來,眼前一黑,暈倒在座位上。


    見到這一幕,文聘等人紛紛上前扶起劉表。


    倒是蒯氏兄弟冷眼旁觀。


    伊籍一切都看在眼裏。


    當日夜,城中大夫好不容易救醒劉表。


    別駕劉先便來找劉表,言語之中隻是簡單安慰了劉表保重身體,字字句句都逼迫著劉表下決心投降劉備。


    劉表一時氣不過,再次眩暈過去。


    蔡夫人出麵,便揮手讓劉先離去。


    幾番波折,至後半夜,劉表醒來,自知身體不適,命不久矣,便喚來劉琦和劉琮二子,準備交代後事。


    蔡夫人得知消息,匆忙喚來蔡瑁,見機行事。


    畢竟劉琦才是長子,依照嫡長子繼承原則,根本輪不到劉琮。


    果不其然,劉表將荊州交給劉琦管理。


    蔡夫人立刻命蔡瑁領軍包圍整個府邸,控製府中所有人,修改了劉表遺願,將荊州交到了劉琮手中。


    次日清晨,劉表離世。


    劉備聞之,悲痛不已。


    畢竟劉表乃皇室宗親,又是天子親命的荊州牧,他此次出兵,並非為了將劉表逼死,而是希望能通過雙方交談,和平解決荊州之事。


    隻可惜事與願違,昨日荊州府中的爭論讓這位老人提前離世。


    劉琮領著假的遺願,在蔡瑁和蔡夫人的支持下,統領了荊州。


    劉琦擔心被蔡瑁等人迫害,便喬裝打扮,在伊籍的協助下,逃到了江夏。


    江夏乃荊州重地,有兩萬大軍重兵把守,能緩解一時的壓力。


    同樣在襄陽城中的曹操得知消息,立刻意識到機會來了。


    滿寵立刻建議曹操對劉琮下手,此刻天子就在襄陽城,城中除了蔡瑁的五千將士外,其他將士都在周邊駐紮。曹操隻需要領著眾將士和些許親信,殺入劉表府中,斬殺劉琮,奪了信印,便可讓天子重新任命他為荊州牧,而後順理成章的接手荊州。


    有了荊州,對抗劉備便多了幾分勝算。


    荀彧、荀攸和毛玠等人皆讚同滿寵的建議,眾將士也表示願意與曹操一道,闖一闖劉表府邸。


    曹操重新看到了洗碗個,當即決定采納滿寵的建議,領著親信和眾將士一路朝劉表府邸而去。


    此刻的蔡瑁和劉琮等人正謀劃著應對城外的劉備,未曾料到曹操會突然殺到。


    手忙腳亂之中,蔡瑁不敵夏侯惇,被其生擒。


    劉琮和蔡夫人死於亂軍之中。


    劉表府邸和信印等物落入曹操手中。


    夏侯惇和夏侯淵二人以劉琮的指令,火速將城外的兩萬人馬調進城內。


    大軍進城之後,便掌控了整個襄陽城,天子也再次落入曹操手中。


    曹操帶甲上殿,請天子任命其為荊州牧。


    天子不得不從之。


    至此,曹操便可名正言順的接管荊州了。


    劉表怎麽也沒有想到,自己苦心經營的荊州,沒有交給劉琦,反而落入了曹操手中。


    劉表原先的部下,蒯氏兄弟順勢投降,別駕劉先和龐季、大將文聘和李嚴、霍峻聽聞少主劉琦逃到了江夏,趁著襄陽城中混亂,溜出城投奔劉琦去了。


    伊籍說服鄧義,溜出襄陽城,準備北渡漢水,投靠劉備。


    張允原本一直與蔡瑁為伍,此刻蔡瑁被曹操生擒,也沒有了主心骨,見伊籍與鄧義北上,便一道前往。


    至於諸葛亮,原本就因為計謀被識破而臉上掛不住,想著告別劉表迴去潛心研讀兵書。


    如今劉表已經離世,襄陽城也已經易主,他便獨自一人離去,前往臥龍崗。


    見伊籍領著鄧義和張允前來投靠,劉備大喜,當即設下宴會,並任命伊籍為右軍師,任鄧義為別部司馬,張允為水軍都尉。


    三人皆大歡喜。


    伊籍將襄陽城中發生的情況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劉備和趙塵,並建議道:“主公,此刻襄陽城中混亂不堪,曹操雖然領了荊州牧,但一時間無法平定,軍中也多有不服者,若是趁機渡過漢水,南下襄陽,定然能一戰而破。”


    劉備聽之,轉頭看向趙塵。


    趙塵微微一笑,說道:“主公,右軍師所言乃妙計也。曹操想著借助荊州之理來抵禦我軍,隻可惜,荊州之大,並非一日可以收服。此時出兵,曹操能調動的人馬也就是他那兩萬人,臣有一計,定然可以兵不血刃而得襄陽。”


    劉備一聽,大喜,忙問何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劉備的桃花軍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州布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州布衣並收藏三國:劉備的桃花軍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