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賈詡之計
三國:劉備的桃花軍師 作者:明州布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建安七年九月中旬,劉備起兵十萬,拜趙塵為軍師,領五虎上將、五子良將等各路戰將五十餘名,一路南下,兵鋒所向乃荊州也。
這是劉備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一次出兵,更是平定中原第三步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拿下荊州便可貫通東西南北,川蜀之地和江東揚交定然不在話下。
大軍出穎川,第一站便是宛城張繡。
張繡從賈詡建議,領大軍兩萬投降劉備。
劉備笑眯眯地扶起張繡,嘴上說著:“你我皆是為天子效力,為天下黎民百姓謀取太平,不分大小,沒有從屬,隻是一道前行。”
張繡微微一驚訝,尋常諸侯若是有人前來投降,自然是收編其兵馬,降伏其將士和謀士,收了錢財糧草,占據其城池,統禦其百姓,倒是這個劉備,居然沒有任何動作,相反隻是說二人平等,一道前行。
這又是何意?
他一時間有些不知所措,本想著迴頭看一眼賈詡,征求一下他的建議。
誰知劉備一直笑眯眯地盯著他,張繡有些不好意思。
倒是劉備看穿了張繡的意圖,笑道:“將軍不必著急答應,可先行迴去與文和先生商量後再做決定。”
張繡歡喜,正準備領賈詡返迴城中。
賈詡忽然說道:“劉皇叔,我家將軍一心守著宛城,並未有其他出格之舉。當今形勢,一目了然,天下九州皇叔已占三分有二,其餘地方勢力也隻是垂暮掙紮,不足掛齒。張將軍今日乃真心實意投靠皇叔,乃識時務之舉,還請劉皇叔不必有顧慮。”
話裏行間,都透露著他們對形勢的無奈,既保存了張繡的名聲,也說明了劉備此刻的強大,十萬大軍南下,他們無法應對,隻有投降這條路可以走。
但是這個投降是真心實意的,沒有其他想法。
趙塵看了一眼劉備。
劉備微笑應對。
趙塵說道:“文和先生言之有理,既然如此,這兩萬大軍便交由五虎上將收編,先生便就在我主帳前聽令,如何?”
賈詡沒有料到趙塵會說得這麽直接,若是不答應,反倒是變成自己食言了。
本來還想著討價還價,謀取個好的職位。
如今無奈,賈詡隻能看著張繡,硬著頭皮答應下來。
趙塵大大大笑,說道:“恭喜主公,又得一名統帥之才,又得一名智謀之士,大軍再增兩萬人,入主荊州順利開局。”
劉備笑眯眯地謝過張繡。
隨後,在張繡的帶領下,劉備領趙塵、郭嘉、司馬懿和五虎上將一道進駐宛城。
張繡小聲地詢問賈詡:“先生為何不商量之後再做決定?”
賈詡無奈地迴道:“將軍有所不知,今日劉備之言顯然是趙塵之謀。劉備起兵十萬南下,誓要拿下荊州,對將軍的仁慈是為了粉飾其此行目的,好讓此刻正在猶豫不決的諸侯盡快下定決心。”
聽到此處,張繡有些明白了。
劉備並非真的同意他與其他諸侯平起平坐,而是利用他們投降的機會告訴天下的諸侯,他此行目的是為了替天子平定天下,而他自身依舊是天子的臣,與眾諸侯平等。
而這個告訴的對象,最重要的便是荊州劉表和江東孫權。
張繡輕歎一口氣,說道:“先生的意思,其實趙塵早就打算好了,隻不是再利用我等。”
賈詡迴道:“趙塵每次計謀都能先人一步,難怪曹操如此強大,卻被趙塵打得連連敗退,絲毫沒有還手之力。就這般智謀,普天之下恐無敵手也。將軍今日降了劉備,至少是一條安全之路,帳下那些將士和謀士,以及宛城中的百姓至少還能有個安生。”
張繡點了點頭。
二人其實並未料到,趙塵出發之前就在盤算著如何應對賈詡的假裝投降之計。
當初麵對曹操大軍來襲,賈詡也是建議張繡投降。
隻是曹軍中誰都沒有料到,曹操好為人妻的習慣徹底改變了那場宛城之戰。
趙塵自然不得不預防這件事在劉備大軍中發生。
盡管他有一定的把握,畢竟劉備非曹操,加上已經有貂蟬這般的絕世美女在,當不會出現前車之鑒。
隻是虛假投降之計不得不防備,最好的辦法便是將其大軍以最快的速度收編。
以十萬人收編二萬人,趙塵還是很有把握的。
一切正如趙塵所料,劉備也順著趙塵的建議與張繡對話。
如今已經到了入主宛城的最後一步,隻要能過了今夜,宛城便真的納入劉備的版圖。
張繡與賈詡二人早已經準備好宴請,一道請劉備入座主位,讓趙塵入座次位。
而張繡自己則坐在趙塵之下,彰顯出了他謙卑的姿態。
宴會十分順利,眾將士也十分和諧,各自將士都喝得七七八八。
唯獨有一人,此刻十分清醒。
趙塵詢問趙雲:“子龍為何不飲?”
趙雲迴道:“大哥和主公尚且飲酒,我得護大哥和主公周全。”
趙塵感歎,子龍乃真將軍也。
當日夜,十二萬將士除了些許劉備和趙塵的親信外,其他的將士都酣睡在各自城外的營地裏。
夜至子時,忽然城外大軍迷迷糊糊聽到了殺喊聲。
有一路大軍從宛城南麵而來。
各將軍都還沒有酒醒,根本聽不見,營地外的情況,也沒有人料到此時會有大軍前來。
唯獨趙雲,此刻正冷靜地應對。
“大哥當真厲害,此般都能被他料到。”
趙雲轉頭跟陳到二人領著兩萬人分頭行動。
片刻之後,趙塵便被親信叫醒。
昨夜趙塵並沒有喝很多,隻是應付了張繡和賈詡。
從宴會開始,他便預料到今日賈詡一番言論,麵上是投降,實際並沒有這方麵的意思。
說來說去都是讓劉備放心,卻沒有任何舉動。
唯一的要求還是趙塵提的,哪有早已準備好投降之人什麽都沒有準備的。
至少麵對劉備大軍,交出印信和花名冊,讓將士速速編入十萬大軍,各路謀士前來與主公見麵,那才是真投降。
而張繡和賈詡卻安排了飲酒大會,豈不是為了將他們灌醉,見機行事?
這是劉備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一次出兵,更是平定中原第三步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拿下荊州便可貫通東西南北,川蜀之地和江東揚交定然不在話下。
大軍出穎川,第一站便是宛城張繡。
張繡從賈詡建議,領大軍兩萬投降劉備。
劉備笑眯眯地扶起張繡,嘴上說著:“你我皆是為天子效力,為天下黎民百姓謀取太平,不分大小,沒有從屬,隻是一道前行。”
張繡微微一驚訝,尋常諸侯若是有人前來投降,自然是收編其兵馬,降伏其將士和謀士,收了錢財糧草,占據其城池,統禦其百姓,倒是這個劉備,居然沒有任何動作,相反隻是說二人平等,一道前行。
這又是何意?
他一時間有些不知所措,本想著迴頭看一眼賈詡,征求一下他的建議。
誰知劉備一直笑眯眯地盯著他,張繡有些不好意思。
倒是劉備看穿了張繡的意圖,笑道:“將軍不必著急答應,可先行迴去與文和先生商量後再做決定。”
張繡歡喜,正準備領賈詡返迴城中。
賈詡忽然說道:“劉皇叔,我家將軍一心守著宛城,並未有其他出格之舉。當今形勢,一目了然,天下九州皇叔已占三分有二,其餘地方勢力也隻是垂暮掙紮,不足掛齒。張將軍今日乃真心實意投靠皇叔,乃識時務之舉,還請劉皇叔不必有顧慮。”
話裏行間,都透露著他們對形勢的無奈,既保存了張繡的名聲,也說明了劉備此刻的強大,十萬大軍南下,他們無法應對,隻有投降這條路可以走。
但是這個投降是真心實意的,沒有其他想法。
趙塵看了一眼劉備。
劉備微笑應對。
趙塵說道:“文和先生言之有理,既然如此,這兩萬大軍便交由五虎上將收編,先生便就在我主帳前聽令,如何?”
賈詡沒有料到趙塵會說得這麽直接,若是不答應,反倒是變成自己食言了。
本來還想著討價還價,謀取個好的職位。
如今無奈,賈詡隻能看著張繡,硬著頭皮答應下來。
趙塵大大大笑,說道:“恭喜主公,又得一名統帥之才,又得一名智謀之士,大軍再增兩萬人,入主荊州順利開局。”
劉備笑眯眯地謝過張繡。
隨後,在張繡的帶領下,劉備領趙塵、郭嘉、司馬懿和五虎上將一道進駐宛城。
張繡小聲地詢問賈詡:“先生為何不商量之後再做決定?”
賈詡無奈地迴道:“將軍有所不知,今日劉備之言顯然是趙塵之謀。劉備起兵十萬南下,誓要拿下荊州,對將軍的仁慈是為了粉飾其此行目的,好讓此刻正在猶豫不決的諸侯盡快下定決心。”
聽到此處,張繡有些明白了。
劉備並非真的同意他與其他諸侯平起平坐,而是利用他們投降的機會告訴天下的諸侯,他此行目的是為了替天子平定天下,而他自身依舊是天子的臣,與眾諸侯平等。
而這個告訴的對象,最重要的便是荊州劉表和江東孫權。
張繡輕歎一口氣,說道:“先生的意思,其實趙塵早就打算好了,隻不是再利用我等。”
賈詡迴道:“趙塵每次計謀都能先人一步,難怪曹操如此強大,卻被趙塵打得連連敗退,絲毫沒有還手之力。就這般智謀,普天之下恐無敵手也。將軍今日降了劉備,至少是一條安全之路,帳下那些將士和謀士,以及宛城中的百姓至少還能有個安生。”
張繡點了點頭。
二人其實並未料到,趙塵出發之前就在盤算著如何應對賈詡的假裝投降之計。
當初麵對曹操大軍來襲,賈詡也是建議張繡投降。
隻是曹軍中誰都沒有料到,曹操好為人妻的習慣徹底改變了那場宛城之戰。
趙塵自然不得不預防這件事在劉備大軍中發生。
盡管他有一定的把握,畢竟劉備非曹操,加上已經有貂蟬這般的絕世美女在,當不會出現前車之鑒。
隻是虛假投降之計不得不防備,最好的辦法便是將其大軍以最快的速度收編。
以十萬人收編二萬人,趙塵還是很有把握的。
一切正如趙塵所料,劉備也順著趙塵的建議與張繡對話。
如今已經到了入主宛城的最後一步,隻要能過了今夜,宛城便真的納入劉備的版圖。
張繡與賈詡二人早已經準備好宴請,一道請劉備入座主位,讓趙塵入座次位。
而張繡自己則坐在趙塵之下,彰顯出了他謙卑的姿態。
宴會十分順利,眾將士也十分和諧,各自將士都喝得七七八八。
唯獨有一人,此刻十分清醒。
趙塵詢問趙雲:“子龍為何不飲?”
趙雲迴道:“大哥和主公尚且飲酒,我得護大哥和主公周全。”
趙塵感歎,子龍乃真將軍也。
當日夜,十二萬將士除了些許劉備和趙塵的親信外,其他的將士都酣睡在各自城外的營地裏。
夜至子時,忽然城外大軍迷迷糊糊聽到了殺喊聲。
有一路大軍從宛城南麵而來。
各將軍都還沒有酒醒,根本聽不見,營地外的情況,也沒有人料到此時會有大軍前來。
唯獨趙雲,此刻正冷靜地應對。
“大哥當真厲害,此般都能被他料到。”
趙雲轉頭跟陳到二人領著兩萬人分頭行動。
片刻之後,趙塵便被親信叫醒。
昨夜趙塵並沒有喝很多,隻是應付了張繡和賈詡。
從宴會開始,他便預料到今日賈詡一番言論,麵上是投降,實際並沒有這方麵的意思。
說來說去都是讓劉備放心,卻沒有任何舉動。
唯一的要求還是趙塵提的,哪有早已準備好投降之人什麽都沒有準備的。
至少麵對劉備大軍,交出印信和花名冊,讓將士速速編入十萬大軍,各路謀士前來與主公見麵,那才是真投降。
而張繡和賈詡卻安排了飲酒大會,豈不是為了將他們灌醉,見機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