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北取河內
三國:劉備的桃花軍師 作者:明州布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滎陽城雖然屬於河南尹,也算是半個皇城腳下,但是縣衙的破敗卻與尋常小縣城一般。
劉備攜趙塵、太史慈等眾將士,在關羽的指引下,一路走進縣衙。
此地也算是一個據點了,今後數個月甚至一兩年內都會在此地辦公。
下人們也開始忙碌起來,把周邊簡簡單單地收拾幹淨,布置些花花草草,以便主公和軍師居住辦公。
當日晚,趙塵正思索著如何北上渡河取河內郡,雖然戰略上已經確定了路線,但是最終還是要落實到戰術上。
張寧一邊收拾著行李,一邊跟趙塵閑聊著。
每次出戰,趙塵還是習慣性地將張寧帶在身邊,不僅是因為張寧對於趙塵而言十分重要,更是張寧自己的希望,希望能與趙塵多些時間相處。
這與張寧的身世有關,處在亂世,沒有家庭的張寧好不容易在趙塵這裏安了家,自然會想著多與趙塵相處。
忽然,門外護衛來報,陸遜來了。
話音剛落,陸遜便已經出現在院子外。
作為自己的學生,趙塵總是對其絲毫不隱瞞,傾囊相授。所以趙塵特意囑咐,陸遜每次進府不必等候通報。
陸遜也是感恩戴德,一直規勸家族能整體搬遷到徐州。要不是家族長輩不同意,恐怕此刻陸家早已經在徐州站穩腳。
當然,趙塵也不強求。
見陸遜走進院子,趙塵便問道:“伯言有何事?”
陸遜給趙塵行了禮,問:“先生,學生有一事不明,還請先生指點迷津。”
趙塵轉過身來,笑眯眯地看著陸遜,仿佛是看到了自己年輕的時候。
他問:“哦?有何事不明,說來聽聽?”
陸遜這才道出緣由:“先生為何要先攻打河內,而後再圖謀雒陽。河內之地有重兵把守,又是曹操的兩大關鍵地之一,很容易能分散曹操的兵力。若是我軍強行攻打,曹操、劉表等人領兵前來圍堵後路,我軍便成了甕中之鱉,將無處可去也。倒不如集中兵力,先攻打雒陽。如此一來,曹操也不敢輕易放棄河內,撤離河內的大軍,隻能用雒陽大軍抵擋,我軍也能承受少一些壓力。”
趙塵算是聽明白了陸遜的話。
陸遜的思路是沒有錯的,用《孫子兵法》中的分而擊之。
同樣的兵力需要守住兩個地方,自然比隻守一個地方來的分散,也來得容易攻打。
此行若是先行攻打河內郡,無異於逼著曹操合兵一處堅守雒陽。
屆時雒陽便會更加難攻打也。
趙塵微微笑道,問:“伯言來說說,雖然曹操此刻雒陽和汜水關兵力不多,但我軍能否通過正麵攻打拿下汜水關?”
陸遜很自然地搖了搖頭,想要正麵拿下汜水關必定需要付出慘重的代價。
趙塵繼續說道:“河內郡,麵上是因為地處關鍵我軍要去取,更重要的是能引誘曹操出汜水關,甚至出雒陽之兵救援,我軍便可從中伏擊。就算曹操不領軍救援,我軍也能輕鬆拿下河內郡這個關鍵的郡縣,豈不是最好的開始?”
陸遜一聽,總算是明白了,趙塵這一策略就是要陷曹操於泥潭,兩頭為難。
“學生明白!”
陸遜拜謝,正準備離去。
忽然趙塵猛地一拍手,笑道:“伯言倒是提醒我明日如何戰術拿下河內郡了,就兩個字,引誘!”
陸遜一臉懵逼。
另一邊,曹操眉頭緊鎖看著眼前的輿圖,心中不免擔憂。
劉備三萬大軍已經入駐滎陽,目標很明確,便是攻打汜水關,而後取雒陽。
好在汜水關堅固,隻要能守住,劉備千軍萬馬也休想過。
隻是可惜了,河南尹東麵十餘縣皆落入劉備之手。
荀攸匆匆來尋曹操,說道:“主公,劉備大軍聲勢浩大,來勢洶洶,我軍與之硬拚不是辦法,臣建議書信給江東孫權,請他出兵攻打劉備後路徐州,屆時劉備定然會領軍返迴,雒陽之危便可解除。”
曹操聽從其意見,當即書信給孫權。
五日後,孫權在吳郡收到了曹操的書信。
信中所言,孫權虎踞江東,令曹操很是欽佩。說劉備乃漢賊也,天下共討之,請孫權響應,起兵攻打徐州。同時還表奏天子,任命孫權為揚州刺史。
孫權微微一笑,將書信交給了張昭、張弘和周瑜三人輪閱。
張昭讀之,當即說道:“主公,此事當是好事。曹操此刻麵對劉備已經束手無策,一敗再敗,估計用不了幾個月就會被劉備再次擊敗。不過倒也是好事,劉備既然領軍親自征討曹操,徐州之地定然空虛。我軍如今兵精糧足,倒是可以攻打徐州一試。”
孫權點了點頭,又看向周瑜,畢竟軍事上的事還是以周瑜的意見為準。
周瑜看了書信,忽然眼神嚴肅起來,迴道:“主公,劉備此次攻打曹操雖然帶過去了數萬主力,但畢竟地廣人多,尚有數萬將士守著各方州郡,想要偷襲而一舉拿下徐州,恐怕不可能。我軍距離曹操相對較遠,不利於信息互通,這一點曹操應該清楚。他有更好的選擇,為何不去找?”
孫所問道:“什麽更好的選擇?”
張弘替周瑜迴道:“荊州劉表也。”
周瑜點頭迴應:“正是荊州劉表,不僅與劉備大軍直接相接,而且與曹操相鄰,聯手配合更加方便。曹操不求助劉表臣以為有三條原因,其一,劉表大軍雖多,但戰將和謀士都不如劉備,無法與劉備抵抗,其二,劉表先前剛剛與劉備交過手,此時正處於休生養息,不利於出兵,其三,可能是因為劉表被趙塵打怕了。”
孫權聽之,說道:“若果真如此,恐怕我軍出擊徐州也難有收獲。”
周瑜點了點頭:“主公,我軍此刻正在謀劃南麵山越之事,一旦成功之後,便能坐擁兩州之地,而後再圖謀荊州,入主西川,再與劉備爭天下。此時不建議分散精力。”
一時間,孫權麵對兩種選擇,兩種都有道理。
隻是手中兵力有限,不可能分兵兩路同時推進。
他必須在其中做出選擇。
片刻之後,孫權說道:“請周都督安排事宜。”
周瑜領命。
劉備攜趙塵、太史慈等眾將士,在關羽的指引下,一路走進縣衙。
此地也算是一個據點了,今後數個月甚至一兩年內都會在此地辦公。
下人們也開始忙碌起來,把周邊簡簡單單地收拾幹淨,布置些花花草草,以便主公和軍師居住辦公。
當日晚,趙塵正思索著如何北上渡河取河內郡,雖然戰略上已經確定了路線,但是最終還是要落實到戰術上。
張寧一邊收拾著行李,一邊跟趙塵閑聊著。
每次出戰,趙塵還是習慣性地將張寧帶在身邊,不僅是因為張寧對於趙塵而言十分重要,更是張寧自己的希望,希望能與趙塵多些時間相處。
這與張寧的身世有關,處在亂世,沒有家庭的張寧好不容易在趙塵這裏安了家,自然會想著多與趙塵相處。
忽然,門外護衛來報,陸遜來了。
話音剛落,陸遜便已經出現在院子外。
作為自己的學生,趙塵總是對其絲毫不隱瞞,傾囊相授。所以趙塵特意囑咐,陸遜每次進府不必等候通報。
陸遜也是感恩戴德,一直規勸家族能整體搬遷到徐州。要不是家族長輩不同意,恐怕此刻陸家早已經在徐州站穩腳。
當然,趙塵也不強求。
見陸遜走進院子,趙塵便問道:“伯言有何事?”
陸遜給趙塵行了禮,問:“先生,學生有一事不明,還請先生指點迷津。”
趙塵轉過身來,笑眯眯地看著陸遜,仿佛是看到了自己年輕的時候。
他問:“哦?有何事不明,說來聽聽?”
陸遜這才道出緣由:“先生為何要先攻打河內,而後再圖謀雒陽。河內之地有重兵把守,又是曹操的兩大關鍵地之一,很容易能分散曹操的兵力。若是我軍強行攻打,曹操、劉表等人領兵前來圍堵後路,我軍便成了甕中之鱉,將無處可去也。倒不如集中兵力,先攻打雒陽。如此一來,曹操也不敢輕易放棄河內,撤離河內的大軍,隻能用雒陽大軍抵擋,我軍也能承受少一些壓力。”
趙塵算是聽明白了陸遜的話。
陸遜的思路是沒有錯的,用《孫子兵法》中的分而擊之。
同樣的兵力需要守住兩個地方,自然比隻守一個地方來的分散,也來得容易攻打。
此行若是先行攻打河內郡,無異於逼著曹操合兵一處堅守雒陽。
屆時雒陽便會更加難攻打也。
趙塵微微笑道,問:“伯言來說說,雖然曹操此刻雒陽和汜水關兵力不多,但我軍能否通過正麵攻打拿下汜水關?”
陸遜很自然地搖了搖頭,想要正麵拿下汜水關必定需要付出慘重的代價。
趙塵繼續說道:“河內郡,麵上是因為地處關鍵我軍要去取,更重要的是能引誘曹操出汜水關,甚至出雒陽之兵救援,我軍便可從中伏擊。就算曹操不領軍救援,我軍也能輕鬆拿下河內郡這個關鍵的郡縣,豈不是最好的開始?”
陸遜一聽,總算是明白了,趙塵這一策略就是要陷曹操於泥潭,兩頭為難。
“學生明白!”
陸遜拜謝,正準備離去。
忽然趙塵猛地一拍手,笑道:“伯言倒是提醒我明日如何戰術拿下河內郡了,就兩個字,引誘!”
陸遜一臉懵逼。
另一邊,曹操眉頭緊鎖看著眼前的輿圖,心中不免擔憂。
劉備三萬大軍已經入駐滎陽,目標很明確,便是攻打汜水關,而後取雒陽。
好在汜水關堅固,隻要能守住,劉備千軍萬馬也休想過。
隻是可惜了,河南尹東麵十餘縣皆落入劉備之手。
荀攸匆匆來尋曹操,說道:“主公,劉備大軍聲勢浩大,來勢洶洶,我軍與之硬拚不是辦法,臣建議書信給江東孫權,請他出兵攻打劉備後路徐州,屆時劉備定然會領軍返迴,雒陽之危便可解除。”
曹操聽從其意見,當即書信給孫權。
五日後,孫權在吳郡收到了曹操的書信。
信中所言,孫權虎踞江東,令曹操很是欽佩。說劉備乃漢賊也,天下共討之,請孫權響應,起兵攻打徐州。同時還表奏天子,任命孫權為揚州刺史。
孫權微微一笑,將書信交給了張昭、張弘和周瑜三人輪閱。
張昭讀之,當即說道:“主公,此事當是好事。曹操此刻麵對劉備已經束手無策,一敗再敗,估計用不了幾個月就會被劉備再次擊敗。不過倒也是好事,劉備既然領軍親自征討曹操,徐州之地定然空虛。我軍如今兵精糧足,倒是可以攻打徐州一試。”
孫權點了點頭,又看向周瑜,畢竟軍事上的事還是以周瑜的意見為準。
周瑜看了書信,忽然眼神嚴肅起來,迴道:“主公,劉備此次攻打曹操雖然帶過去了數萬主力,但畢竟地廣人多,尚有數萬將士守著各方州郡,想要偷襲而一舉拿下徐州,恐怕不可能。我軍距離曹操相對較遠,不利於信息互通,這一點曹操應該清楚。他有更好的選擇,為何不去找?”
孫所問道:“什麽更好的選擇?”
張弘替周瑜迴道:“荊州劉表也。”
周瑜點頭迴應:“正是荊州劉表,不僅與劉備大軍直接相接,而且與曹操相鄰,聯手配合更加方便。曹操不求助劉表臣以為有三條原因,其一,劉表大軍雖多,但戰將和謀士都不如劉備,無法與劉備抵抗,其二,劉表先前剛剛與劉備交過手,此時正處於休生養息,不利於出兵,其三,可能是因為劉表被趙塵打怕了。”
孫權聽之,說道:“若果真如此,恐怕我軍出擊徐州也難有收獲。”
周瑜點了點頭:“主公,我軍此刻正在謀劃南麵山越之事,一旦成功之後,便能坐擁兩州之地,而後再圖謀荊州,入主西川,再與劉備爭天下。此時不建議分散精力。”
一時間,孫權麵對兩種選擇,兩種都有道理。
隻是手中兵力有限,不可能分兵兩路同時推進。
他必須在其中做出選擇。
片刻之後,孫權說道:“請周都督安排事宜。”
周瑜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