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趙雲的疑兵
三國:劉備的桃花軍師 作者:明州布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建安四年,十一月二十。
兗州之地迎來了又一次的動亂。
黃河南岸,韋鄉以西,袁紹的殘軍在趙雲大軍追擊下,再也支撐不住,紛紛倒地,喘著大氣。
趙雲領軍趕到之際,袁紹等人已經無力抵抗,也放棄了抵抗,眼睜睜看著趙雲領兵朝著自己走來。
趙雲也沒有猶豫,立刻讓將士們上前,準備將袁紹等人一一捆綁,押迴官渡。
此刻,忽然身後的斥候送來一封書信。
是趙塵的書信。
趙塵命趙雲速速領軍前往定陶支援,千萬不可耽擱。
信中的緣由隻有一條,便是曹操大軍突襲定陶。
時間迴到兩日前,夏侯淵大軍出奇的順利,再收到曹操的告誡之後,一路小心翼翼,時刻關注著劉備大軍的動向,生怕萬一就像曹仁一樣陷入了埋伏當中。
從酸棗到長垣,原本隻需要兩日的路程,夏侯淵走了四日。
眾人並不知道,趙塵並沒有在此路安排伏兵。
直到路過長垣城,長垣城中的斥候立刻將此消息送到了趙塵手中。
趙塵微微一驚,來到輿圖邊上。
劉備問道:“軍師,濟陰郡算是兗州之地的核心,是否我等立刻領軍支援?”
趙塵搖了搖頭迴道:“主公,從長垣到此地有一日的行程,此刻我軍出發支援定陶已經來不及。夏侯淵大軍急行軍,從長垣到定陶最快隻需要三日,而從此地到定陶也同樣最快需要三日,不管我軍如何追擊,至少要比夏侯淵大軍晚到一日。這一日對於我軍而言並無妨,但是對於定陶而言卻至關重要。”
諸葛瑾也說道:“定陶隻有三千人馬,又沒有將軍鎮守,恐怕麵對夏侯淵的上萬大軍,不需一日就會城破。”
“那該如何?定陶總不能不救吧?”
劉備一時間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隻能將希望寄托給趙塵。
隻見趙塵雙眼緊緊盯著輿圖,腦海中不停地思索著。
他怎麽也沒有料到曹操會北上兵分兩路。
分兩路人馬來取兗州並非最好的計謀,這兩路一路已經被趙塵預料到,另一路便是與袁紹大軍不管是時間還是空間上都有交叉,極有可能會碰頭,也會與追擊袁紹的劉備大軍碰頭。到時候不僅行蹤暴露,連最基本的安全都無法保障。
更重要的是,濮陽城中有程昱,還有數千將士,加上城池堅固,一萬的曹仁大軍根本拿不下。為何不集中兵力取濮陽,而要分兵兩地呢?
趙塵著實想不明白。
不過此時事實已經如此,隻有應對。
此刻離夏侯淵最近的大軍,隻有趙雲的五千人。
而趙雲正在追擊袁紹。
換言之,趙塵必須在袁紹和張寧之間做出選擇。
繼續追擊袁紹,則張寧極有可能在夏侯淵攻打定陶城的過程中犧牲。
若是命趙雲馳援定陶城,則袁紹便有機會渡河北上,重新迴到冀州。
一時間趙塵猶豫起來。
兩邊都是為難之事。
思索之餘,趙塵忽然想起了當初郭嘉麵對袁紹兵敗官渡之後的計謀,心中也就明白了。
他當即決定:“主公,時間緊迫,臣建議命子龍速速迴師,支援定陶,以免濟陰郡有失。”
劉備見趙塵十分著急,也來不及詢問詳細,便命人速速傳信。
第二天,書信便送到了正要動手的趙雲手中。
趙雲驗證了書信的真假,而後絲毫遲疑,放棄袁紹眾人,立刻領著大軍朝著定陶而去。
畢竟帶著袁紹眾人根本就跑不快,到時候別說趕上夏侯淵大軍了,恐怕到了定陶黃花菜都已經涼了。
見趙雲大軍紛紛離去的袁紹,莫名地奇怪。
一旁的郭圖說道:“主公,難不成劉備和趙塵改變主意了?”
袁紹哭笑不得:“官渡之戰,我等都拚命地要將劉備和趙塵拿下,此刻大好的機會擺在他們眼前,怎麽可能改變主意?”
逢紀連忙說道:“主公,不管任何事,既然趙雲大軍已經撤離,此刻不帶著眾將士趕往白馬,更待何時?”
袁紹忽然醒悟過來,急忙命令眾親信速速起身,與他一道北上渡河。
眾親信原本已經放棄抵抗,誰想此刻還有機會逃生,加上眾人將士原本家就在冀州,自然不會放棄這麽好的迴家機會,各個瞬間來了精神,紛紛起身與袁紹一道北上。
濟陰郡的東部,夏侯淵大軍正在小心翼翼地推進。
正是因為曹操的書信讓夏侯淵行軍速度十分緩慢,也給了趙雲領軍追趕的機會。
隻用了一日半的時間,趙雲的大軍便追上了前往句陽方向的夏侯淵大軍。
夏侯淵大吃一驚,曹仁大軍已經有了前車之鑒,加上曹操已經提醒過他,他以為來者正是趙塵在此地設下伏兵。
故而兩軍都未曾交手,夏侯淵便準備領軍後撤。
趙雲見狀,趁機追擊。
句陽城的西麵出現了滑稽的一幕,趙雲領著五千大軍一路追趕擁有一萬大軍的夏侯淵。
約莫過了一個時辰,夏侯淵發現一直跑不是辦法,而且身後的將士也已經紛紛抱怨。
他醒悟過來,便命人就地布陣,迎接趙塵的埋伏。
趙雲趕到之時,夏侯淵已經準備完全。
兩人陣前交手,整整三十迴合不分勝負。
趙雲推開夏侯淵,迴到陣中,偷偷命人領兩百人,分兩組人馬,馬尾巴上綁上樹枝,從兩邊繞道直奔夏侯淵大軍背後。
親信領命而去。
兩軍有對峙半個時辰,趙雲見時機成熟,上前遙喊:“夏侯淵,你中我家軍師之計也。”
夏侯淵一臉不信,迴道:“隻有你那幾千人,埋伏不了我萬人大軍。”
趙雲又說道:“你看看兩邊,那是另外兩路埋伏的人馬,頃刻之間就能到達,我勸你還是投降吧。”
夏侯淵急忙向兩邊看去,隻見兩邊塵土飛揚,馬蹄聲哐哐,似乎有兩路人馬正在往此地趕來。
他也不敢冒險,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當即下令大軍緩緩撤迴長垣。
趙雲見狀,也不追趕,堅守在原地,一直等到看不見夏侯淵大軍為止。
畢竟兩邊的伏兵都是假的,乃疑兵之計也。
兗州之地迎來了又一次的動亂。
黃河南岸,韋鄉以西,袁紹的殘軍在趙雲大軍追擊下,再也支撐不住,紛紛倒地,喘著大氣。
趙雲領軍趕到之際,袁紹等人已經無力抵抗,也放棄了抵抗,眼睜睜看著趙雲領兵朝著自己走來。
趙雲也沒有猶豫,立刻讓將士們上前,準備將袁紹等人一一捆綁,押迴官渡。
此刻,忽然身後的斥候送來一封書信。
是趙塵的書信。
趙塵命趙雲速速領軍前往定陶支援,千萬不可耽擱。
信中的緣由隻有一條,便是曹操大軍突襲定陶。
時間迴到兩日前,夏侯淵大軍出奇的順利,再收到曹操的告誡之後,一路小心翼翼,時刻關注著劉備大軍的動向,生怕萬一就像曹仁一樣陷入了埋伏當中。
從酸棗到長垣,原本隻需要兩日的路程,夏侯淵走了四日。
眾人並不知道,趙塵並沒有在此路安排伏兵。
直到路過長垣城,長垣城中的斥候立刻將此消息送到了趙塵手中。
趙塵微微一驚,來到輿圖邊上。
劉備問道:“軍師,濟陰郡算是兗州之地的核心,是否我等立刻領軍支援?”
趙塵搖了搖頭迴道:“主公,從長垣到此地有一日的行程,此刻我軍出發支援定陶已經來不及。夏侯淵大軍急行軍,從長垣到定陶最快隻需要三日,而從此地到定陶也同樣最快需要三日,不管我軍如何追擊,至少要比夏侯淵大軍晚到一日。這一日對於我軍而言並無妨,但是對於定陶而言卻至關重要。”
諸葛瑾也說道:“定陶隻有三千人馬,又沒有將軍鎮守,恐怕麵對夏侯淵的上萬大軍,不需一日就會城破。”
“那該如何?定陶總不能不救吧?”
劉備一時間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隻能將希望寄托給趙塵。
隻見趙塵雙眼緊緊盯著輿圖,腦海中不停地思索著。
他怎麽也沒有料到曹操會北上兵分兩路。
分兩路人馬來取兗州並非最好的計謀,這兩路一路已經被趙塵預料到,另一路便是與袁紹大軍不管是時間還是空間上都有交叉,極有可能會碰頭,也會與追擊袁紹的劉備大軍碰頭。到時候不僅行蹤暴露,連最基本的安全都無法保障。
更重要的是,濮陽城中有程昱,還有數千將士,加上城池堅固,一萬的曹仁大軍根本拿不下。為何不集中兵力取濮陽,而要分兵兩地呢?
趙塵著實想不明白。
不過此時事實已經如此,隻有應對。
此刻離夏侯淵最近的大軍,隻有趙雲的五千人。
而趙雲正在追擊袁紹。
換言之,趙塵必須在袁紹和張寧之間做出選擇。
繼續追擊袁紹,則張寧極有可能在夏侯淵攻打定陶城的過程中犧牲。
若是命趙雲馳援定陶城,則袁紹便有機會渡河北上,重新迴到冀州。
一時間趙塵猶豫起來。
兩邊都是為難之事。
思索之餘,趙塵忽然想起了當初郭嘉麵對袁紹兵敗官渡之後的計謀,心中也就明白了。
他當即決定:“主公,時間緊迫,臣建議命子龍速速迴師,支援定陶,以免濟陰郡有失。”
劉備見趙塵十分著急,也來不及詢問詳細,便命人速速傳信。
第二天,書信便送到了正要動手的趙雲手中。
趙雲驗證了書信的真假,而後絲毫遲疑,放棄袁紹眾人,立刻領著大軍朝著定陶而去。
畢竟帶著袁紹眾人根本就跑不快,到時候別說趕上夏侯淵大軍了,恐怕到了定陶黃花菜都已經涼了。
見趙雲大軍紛紛離去的袁紹,莫名地奇怪。
一旁的郭圖說道:“主公,難不成劉備和趙塵改變主意了?”
袁紹哭笑不得:“官渡之戰,我等都拚命地要將劉備和趙塵拿下,此刻大好的機會擺在他們眼前,怎麽可能改變主意?”
逢紀連忙說道:“主公,不管任何事,既然趙雲大軍已經撤離,此刻不帶著眾將士趕往白馬,更待何時?”
袁紹忽然醒悟過來,急忙命令眾親信速速起身,與他一道北上渡河。
眾親信原本已經放棄抵抗,誰想此刻還有機會逃生,加上眾人將士原本家就在冀州,自然不會放棄這麽好的迴家機會,各個瞬間來了精神,紛紛起身與袁紹一道北上。
濟陰郡的東部,夏侯淵大軍正在小心翼翼地推進。
正是因為曹操的書信讓夏侯淵行軍速度十分緩慢,也給了趙雲領軍追趕的機會。
隻用了一日半的時間,趙雲的大軍便追上了前往句陽方向的夏侯淵大軍。
夏侯淵大吃一驚,曹仁大軍已經有了前車之鑒,加上曹操已經提醒過他,他以為來者正是趙塵在此地設下伏兵。
故而兩軍都未曾交手,夏侯淵便準備領軍後撤。
趙雲見狀,趁機追擊。
句陽城的西麵出現了滑稽的一幕,趙雲領著五千大軍一路追趕擁有一萬大軍的夏侯淵。
約莫過了一個時辰,夏侯淵發現一直跑不是辦法,而且身後的將士也已經紛紛抱怨。
他醒悟過來,便命人就地布陣,迎接趙塵的埋伏。
趙雲趕到之時,夏侯淵已經準備完全。
兩人陣前交手,整整三十迴合不分勝負。
趙雲推開夏侯淵,迴到陣中,偷偷命人領兩百人,分兩組人馬,馬尾巴上綁上樹枝,從兩邊繞道直奔夏侯淵大軍背後。
親信領命而去。
兩軍有對峙半個時辰,趙雲見時機成熟,上前遙喊:“夏侯淵,你中我家軍師之計也。”
夏侯淵一臉不信,迴道:“隻有你那幾千人,埋伏不了我萬人大軍。”
趙雲又說道:“你看看兩邊,那是另外兩路埋伏的人馬,頃刻之間就能到達,我勸你還是投降吧。”
夏侯淵急忙向兩邊看去,隻見兩邊塵土飛揚,馬蹄聲哐哐,似乎有兩路人馬正在往此地趕來。
他也不敢冒險,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當即下令大軍緩緩撤迴長垣。
趙雲見狀,也不追趕,堅守在原地,一直等到看不見夏侯淵大軍為止。
畢竟兩邊的伏兵都是假的,乃疑兵之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