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智取山陽
三國:劉備的桃花軍師 作者:明州布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話說曹操表奏天子,為趙塵升官封侯。
漢獻帝得知情況,心中大喜,當即同意曹操的奏書,任趙塵為右將軍,封盱台縣侯,位同劉備。
趙塵笑著照單全收,並向劉備表明忠心。
劉備憑借他出色的統帥能力,不僅在眾人麵前好好的露了一手,還輕鬆破解了曹操的計謀。
趙塵還從中得到啟發,想到了一個妙計來應對山陽郡太守毛暉。
當日,趙塵便書信感謝天子恩賜,並請奏封山陽郡太守毛暉為兗州刺史,受劉備左將軍節製。
八月二十,趙塵的奏請送到了滎陽漢獻帝手中,並同時被謄抄了一份交到遠在延津的曹操處。
曹操眉頭一皺,詢問荀彧、荀攸和毛玠三人。
荀彧迴道:“劉備與趙塵麵上依舊和睦相處,但此刻至少在陛下麵前,二人平起平坐也,兩人的關係中也已經買下了間隙,隻需要持之以恆,定然會讓這間隙不斷放大,最終破裂。至於趙塵的奏請,顯然是依葫蘆畫瓢,想要離間山陽郡太守毛暉與主公的關係。”
曹操聽之,點了點頭。
毛玠也緊接著說道:“主公,趙塵已經拿下了濟陰郡,若是再拿下山陽郡,整個兗州劉備便占了一半。山陽郡又是兗州的核心地區,乃曾經的治所所在,對於主公和劉備而言都意義非凡。主毛暉此人本就與主公關係不合,先前主公將兗州治所搬遷至廩丘也有這般顧慮,若趙塵計謀得逞,恐怕就能兵不血刃而得山陽也。”
“如此一來,便是不能同意趙塵之請了?”
曹操有些拿不準主意,總感覺趙塵這份請奏之中隱藏著陷阱,隻是目前他們還沒有看出來。
一旁的荀攸一直沒有說話,雙眉緊皺地盯著眼前的書信,似乎在思考什麽。
曹操見狀,便問道:“公達對此事有何見解?”
荀攸這才緩緩道來:“趙塵之謀恐怕我等三人加起來都不如也!”
曹操微微一驚,說道:“公達何出此言?趙塵之計謀與文若先前離間之計並無兩樣,皆明為升官重視,實則分散其心,有何不同?”
荀攸隻是說了四個字:“大有不同!”
而後他將手指落在了山陽郡太守毛暉的名字上,指了又指。
忽然,荀彧反應過來,感歎:“趙塵之謀我不如也!”
“主公,趙塵之計與臣之計,確實大有不同啊。”
曹操便問道:“究竟有何不同,文若速速道來。”
“主公,臣之計謀,意在離間劉備與趙塵之間的關係,此二人原本可謂無比信任。而毛暉此人與主公,恰好相反。”
“文若的意思是趙塵此計謀容易成功?”
“是一定會成功,此乃必成之局。”
此言一出,曹操瞬間瞪大了眼睛。
荀彧的話意味著山陽郡一定會落入劉備之手,換言之,兗州一半地區已經在趙塵的掌控之中。
整個兗州,曹操辛苦了整整七年時間,才最終平定。
可在趙塵手中,半個兗州居然堅持了兩個月時間。
這何等了得。
曹操抬起頭看向荀攸,想要再確認荀彧之言是否為真,畢竟是荀攸第一個發現此問題的人。
荀攸明白曹操的意思,隻是很遺憾,當趙塵發出這個請奏之時,山陽郡就已經落入趙塵之手。
“主公,叔叔所言為是。若是主公同意趙塵的請奏,山陽郡乃至整個兗州都已經名正言順的納入劉備節製。若是主公不同意,趙塵便可在毛暉麵前說起此事,以趙塵之才,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再許諾重謝,定然會說服毛暉拜入劉備帳下,山陽郡依舊丟失。”
曹操聽完,這才恍然大悟。
“劉備何德何能,居然能有趙塵這般大才輔佐。”
眾人無奈,隻能兩相權衡,同意了趙塵的一半請奏,準許命毛暉為兗州刺史。
一來也算是給趙塵一個麵子,顯示趙塵在曹操和漢獻帝心中的分量,二來讓山陽郡太守毛暉也知道,恩準趙塵請奏之人,乃曹操也,不至於與毛暉撕破臉皮,三來也是緩和與漢獻帝的關係,讓漢獻帝感覺朝政不是完全掌握在曹操手中,降低滎陽出亂的可能。
漢獻帝自然歡喜,趙塵的感謝聖恩和請奏之事對於曹操不利,對於大漢朝廷也是有利。
見曹操批準,漢獻帝立刻下了詔書。
約莫過了五日,詔書便送到了毛暉手中。
詔書的內容就十分關鍵。
漢獻帝特意沒有寫上劉備與曹操,而是寫了準右將軍趙塵之情,特命毛暉為兗州刺史,未曾寫受劉備節製。
換言之,毛暉啥都沒有幹,在家裏坐著,天上就掉下來一個刺史的餡餅,砸到了他的頭上。
毛暉笑眯眯地接納,一邊感謝陛下之恩,一邊琢磨著趙塵的用意。
一旁的從事笑嗬嗬地說道:“太守,此乃天大的好事。至於這趙塵,定然是想要說服太守歸降。”
“哦?徐從事的意思是?”
“徐某以為,趙塵背後乃劉備劉皇叔也,如今兗州之地屬於曹操,但看目前形勢,早晚都會落入劉備手中,倒不如此時及時主動,也能在劉備麵前留下好的印象,而且也算是感謝趙塵的提拔,今後在劉備集團中也有個依靠。再者,曹操者乃曹賊也,劉備者乃劉皇叔也,兩者相比,高下立判。”
毛暉認真地點了點頭,說道:“徐從事深得吾心也。”
他當即感謝漢獻帝聖恩,又書信二封,一封送到劉備手中,表明自己願意投入劉備帳下,另一封命人悄悄送到趙塵手中,感謝趙塵的提拔。
趙塵收到書信,嘴角微微上揚,順手便將書信點燃。
劉備很是歡喜,山陽郡果然如趙塵所料,不費一兵一卒便已經收入囊中。
如此一來,趙塵所說的第二步計劃已經完成了一半。
至於任城國和東平國兩地,趙塵微笑著說道:“主公,收此二地我軍不必出兵,隻需遣一智者,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二地自然會歸入主公帳下。”
劉備問道:“厚德,遣何人合適?”
漢獻帝得知情況,心中大喜,當即同意曹操的奏書,任趙塵為右將軍,封盱台縣侯,位同劉備。
趙塵笑著照單全收,並向劉備表明忠心。
劉備憑借他出色的統帥能力,不僅在眾人麵前好好的露了一手,還輕鬆破解了曹操的計謀。
趙塵還從中得到啟發,想到了一個妙計來應對山陽郡太守毛暉。
當日,趙塵便書信感謝天子恩賜,並請奏封山陽郡太守毛暉為兗州刺史,受劉備左將軍節製。
八月二十,趙塵的奏請送到了滎陽漢獻帝手中,並同時被謄抄了一份交到遠在延津的曹操處。
曹操眉頭一皺,詢問荀彧、荀攸和毛玠三人。
荀彧迴道:“劉備與趙塵麵上依舊和睦相處,但此刻至少在陛下麵前,二人平起平坐也,兩人的關係中也已經買下了間隙,隻需要持之以恆,定然會讓這間隙不斷放大,最終破裂。至於趙塵的奏請,顯然是依葫蘆畫瓢,想要離間山陽郡太守毛暉與主公的關係。”
曹操聽之,點了點頭。
毛玠也緊接著說道:“主公,趙塵已經拿下了濟陰郡,若是再拿下山陽郡,整個兗州劉備便占了一半。山陽郡又是兗州的核心地區,乃曾經的治所所在,對於主公和劉備而言都意義非凡。主毛暉此人本就與主公關係不合,先前主公將兗州治所搬遷至廩丘也有這般顧慮,若趙塵計謀得逞,恐怕就能兵不血刃而得山陽也。”
“如此一來,便是不能同意趙塵之請了?”
曹操有些拿不準主意,總感覺趙塵這份請奏之中隱藏著陷阱,隻是目前他們還沒有看出來。
一旁的荀攸一直沒有說話,雙眉緊皺地盯著眼前的書信,似乎在思考什麽。
曹操見狀,便問道:“公達對此事有何見解?”
荀攸這才緩緩道來:“趙塵之謀恐怕我等三人加起來都不如也!”
曹操微微一驚,說道:“公達何出此言?趙塵之計謀與文若先前離間之計並無兩樣,皆明為升官重視,實則分散其心,有何不同?”
荀攸隻是說了四個字:“大有不同!”
而後他將手指落在了山陽郡太守毛暉的名字上,指了又指。
忽然,荀彧反應過來,感歎:“趙塵之謀我不如也!”
“主公,趙塵之計與臣之計,確實大有不同啊。”
曹操便問道:“究竟有何不同,文若速速道來。”
“主公,臣之計謀,意在離間劉備與趙塵之間的關係,此二人原本可謂無比信任。而毛暉此人與主公,恰好相反。”
“文若的意思是趙塵此計謀容易成功?”
“是一定會成功,此乃必成之局。”
此言一出,曹操瞬間瞪大了眼睛。
荀彧的話意味著山陽郡一定會落入劉備之手,換言之,兗州一半地區已經在趙塵的掌控之中。
整個兗州,曹操辛苦了整整七年時間,才最終平定。
可在趙塵手中,半個兗州居然堅持了兩個月時間。
這何等了得。
曹操抬起頭看向荀攸,想要再確認荀彧之言是否為真,畢竟是荀攸第一個發現此問題的人。
荀攸明白曹操的意思,隻是很遺憾,當趙塵發出這個請奏之時,山陽郡就已經落入趙塵之手。
“主公,叔叔所言為是。若是主公同意趙塵的請奏,山陽郡乃至整個兗州都已經名正言順的納入劉備節製。若是主公不同意,趙塵便可在毛暉麵前說起此事,以趙塵之才,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再許諾重謝,定然會說服毛暉拜入劉備帳下,山陽郡依舊丟失。”
曹操聽完,這才恍然大悟。
“劉備何德何能,居然能有趙塵這般大才輔佐。”
眾人無奈,隻能兩相權衡,同意了趙塵的一半請奏,準許命毛暉為兗州刺史。
一來也算是給趙塵一個麵子,顯示趙塵在曹操和漢獻帝心中的分量,二來讓山陽郡太守毛暉也知道,恩準趙塵請奏之人,乃曹操也,不至於與毛暉撕破臉皮,三來也是緩和與漢獻帝的關係,讓漢獻帝感覺朝政不是完全掌握在曹操手中,降低滎陽出亂的可能。
漢獻帝自然歡喜,趙塵的感謝聖恩和請奏之事對於曹操不利,對於大漢朝廷也是有利。
見曹操批準,漢獻帝立刻下了詔書。
約莫過了五日,詔書便送到了毛暉手中。
詔書的內容就十分關鍵。
漢獻帝特意沒有寫上劉備與曹操,而是寫了準右將軍趙塵之情,特命毛暉為兗州刺史,未曾寫受劉備節製。
換言之,毛暉啥都沒有幹,在家裏坐著,天上就掉下來一個刺史的餡餅,砸到了他的頭上。
毛暉笑眯眯地接納,一邊感謝陛下之恩,一邊琢磨著趙塵的用意。
一旁的從事笑嗬嗬地說道:“太守,此乃天大的好事。至於這趙塵,定然是想要說服太守歸降。”
“哦?徐從事的意思是?”
“徐某以為,趙塵背後乃劉備劉皇叔也,如今兗州之地屬於曹操,但看目前形勢,早晚都會落入劉備手中,倒不如此時及時主動,也能在劉備麵前留下好的印象,而且也算是感謝趙塵的提拔,今後在劉備集團中也有個依靠。再者,曹操者乃曹賊也,劉備者乃劉皇叔也,兩者相比,高下立判。”
毛暉認真地點了點頭,說道:“徐從事深得吾心也。”
他當即感謝漢獻帝聖恩,又書信二封,一封送到劉備手中,表明自己願意投入劉備帳下,另一封命人悄悄送到趙塵手中,感謝趙塵的提拔。
趙塵收到書信,嘴角微微上揚,順手便將書信點燃。
劉備很是歡喜,山陽郡果然如趙塵所料,不費一兵一卒便已經收入囊中。
如此一來,趙塵所說的第二步計劃已經完成了一半。
至於任城國和東平國兩地,趙塵微笑著說道:“主公,收此二地我軍不必出兵,隻需遣一智者,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二地自然會歸入主公帳下。”
劉備問道:“厚德,遣何人合適?”